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肿瘤

骨肿瘤

骨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528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5篇、会议论文133篇、专利文献40883篇;相关期刊838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5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十四届全国骨关节影像学术会议等;骨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0611位作者贡献,包括牛晓辉、王臻、郭卫等。

骨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5 占比:10.64%

会议论文>

论文:133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40883 占比:89.07%

总计:45901篇

骨肿瘤—发文趋势图

骨肿瘤

-研究学者

  • 牛晓辉
  • 王臻
  • 郭卫
  • 于秀淳
  • 张清
  • 郭征
  • 李建民
  • 汤小东
  • 蔡郑东
  • 胡永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黎淼; 何琪; 曾嘉旭; 陈柏豪; 黎少聪; 潘兆丰; 杨均政; 肖嘉聪; 王海彬
    • 摘要: 背景:铁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它的储存和运输机制复杂,且铁代谢平衡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当平衡被破坏时,机体发生铁超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和细胞毒性,甚至引发细胞发生铁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铁超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肿瘤疾病方面,而对于其导致的骨稳态平衡失调以及在骨相关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仍然有限。目的:重点针对近年来铁超载在相关骨科疾病中的研究展开综述,并通过回顾铁超载在骨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为骨科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词“铁,铁超载,铁死亡,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骨相关疾病”以及英文检索词“iron,iron overload,ferroptosis,osteoporosis,osteoarthritis,osteosarcoma,bone related diseases”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平台进行检索,检索1978年1月至2022年1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085篇,根据入组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9篇。结果与结论:①铁超载引起的铁死亡在治疗骨科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存在缺乏临床应用数据、未进入临床试验环节等问题;②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的研究集中于与铁结合产生活性氧的酶以及铁本身直接参与Fenton反应介导活性氧积累;铁死亡作为一种独立的细胞死亡方式,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及联合应用现有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并有助于解决某些疾病的耐药性问题;③铁超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活化来参与骨质疏松症发展过程;铁超载可加速骨关节炎进展并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及基质降解;铁超载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的铁死亡、凋亡和自噬,并抑制其侵袭能力;④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相关机制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肉瘤等骨科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方向。
    • 丹尼尔·赛德尔丁; 黄晓夏; 陈江涛; 田征; 艾克拜尔·尤努斯
    • 摘要: 背景:瘤段切除是治疗骨肿瘤的标准方法之一,然而,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面临诸多挑战,3D打印假体在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中逐渐得到重视。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可行性,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完成骨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植入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23.8(6-61)岁;股骨远端7例,骨盆5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中段3例,胫骨远端1例,肱骨近端1例,肱骨中段1例,肩胛骨1例,尺骨1例;其中原发性肿瘤22例(包括骨肉瘤13例、尤文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转移癌2例。术前及术后详细记录各项影像学资料,17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系统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估,以目测类比评分对疼痛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行瘤段切除+3D打印假体置入重建骨缺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9个月,截骨长度为(18.2±7.3)cm,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40(100-3000)mL;②2例患者全身转移死亡,其余22例在随访期间无肺转移、复发,1例患者术后25个月出现无菌性松动;③术后6个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22例患者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均评为优;⑤提示3D打印假体在重建骨肿瘤切除导致的大段骨缺损中是可行的,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少,但是需要长期的随访来证明其远期结果。
    • 瞿俊晨; 贾传海; 丁庆国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和CT检查,并记录恶性与良性骨肿瘤的DCE-MRI动态强化参数。与手术病理结果的金标准对比,对比DCE-MRI、CT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为骨肿瘤良性35例,恶性25例。恶性骨肿瘤的TIC曲线最大上升斜率高于良性,峰值时间短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骨肿瘤结果为良性31例,恶性29例。DCE-MRI诊断骨肿瘤结果为良性33例,恶性27例。CT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与病理结果对比的Kappa值为0.665,一致性较好(P<0.05);DCE-MRI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8.57%,与病理结果对比的Kappa值为0.797,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DCE-MRI和CT鉴别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相当,但DCE-MRI与病理结果对比的一致性更高,总体诊断价值较好。
    • 周霖; 刘德森; 辜刘伟; 阮思源; 王玉琦; 曹洪
    • 摘要: 尤因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非成骨性骨肿瘤,肿瘤细胞分化起源于由低分化高度恶性的原始性小圆细胞组成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是骨肿瘤中继骨肉瘤和软骨肉瘤之后的第三类常见恶性肿瘤,也是20岁以下患者第二类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有文献报道,尤因肉瘤几乎占整个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10%,在手部、足部等诸多骨结构中发病率不超过0.3%,其在足部多见于跟骨和跖骨[1]。
    • 宋明; 王书会
    • 摘要: 目的:分析骨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经济负担。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骨肿瘤病人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边际分析法,估算医院感染给病人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共纳入骨肿瘤病人542例,43例病人发生感染,医院感染率为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3级、切口引流时间>7 d、使用激素、骨盆肿瘤是骨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院感染给骨肿瘤病人带来经济负担为34226.79元,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为18.25万元[边际利润率(M%)=5%]、36.50万元(M%=10%)、54.75万元(M%=15%)。结论:医院感染给骨肿瘤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临床医务人员应对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王春龙; 李鹍; 肖砚斌; 陈英涛; 康建平; 周开邻; 黄少俊
    • 摘要: 目的 阐述3D打印PEEK材料置入后随访的CT特征及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间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入后的CT图像1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观察、测量CT值等方法分析假体形态、密度改变及假体-骨界面的情况。结果 10例假体均未发生变形及折断,各个假体与骨接触面密度均无较大改变,残留骨与假体接触面发生不同程度骨质吸收。10例中有5例残留骨表面出现骨膜新生骨,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脱位表现。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CT可以评估假体的位置、形态、密度改变及与自体骨间关系,可以发现相应的并发症,是这类手术患者术后首选的随访方法。
    • 张晓萌
    • 摘要: 目的:分析骨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经北京肿瘤医院病理检查确诊的8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及MRI诊断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结果、诊断效能以及骨肿瘤分期检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9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MRI诊断显示恶性骨肿瘤患者5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7例。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95.08%,显著高于MRI诊断的77.50%、78.69%(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与病理诊断骨肿瘤各个分期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中可对疾病的良、恶性病变进行准确区分鉴别,且对于恶性肿瘤的不同分期有较高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张芷豪; 商冠宁
    •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骨肿瘤精准化治疗中行肿瘤型假体置换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肢体骨肿瘤行肿瘤型假体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2~76(34.4±20.6)岁。按是否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手术分为混合现实组11例和对照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结果2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无血管神经副损伤。25例患者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4~26(13.9±6.6)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者满意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混合现实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MST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混合现实三维全息成像模型能够方便医师多角度观察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中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
    • 贺银付; 李清婉; 普宗胜; 高德培
    • 摘要: 患者男,40岁,左髋无明显诱因间歇性隐痛7个月余,自行口服布洛芬后未见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骨盆左侧触及肿块,较深在,质硬,边界不清,压痛(+);骨盆分离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升高(70 U/ml)。骨盆CT:左髂骨翼见8.2 cm×7.0 cm×8.6 cm以成骨为主的混合性骨质破坏灶,内见稀疏粗大骨小梁,呈“日光放射状”,髂腰肌及腰大肌受压移位(图1A)。
    • 郭浪山; 董从松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予以磁共振诊断)和研究组(予以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各35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疾病类型检出情况以及检查时间。结果:研究组漏诊人数0,误诊人数1例,诊断准确率为97.14%;参照组漏诊3例,误诊5例,诊断准确率为77.14%,两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应用价值更高,应用在骨肿瘤诊断中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疾病类型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