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桥蛋白

骨桥蛋白

骨桥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89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9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596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年外科学术年会暨外科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等;骨桥蛋白的相关文献由5461位作者贡献,包括温进坤、韩梅、王生兰等。

骨桥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9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8.44%

总计:114946篇

骨桥蛋白—发文趋势图

骨桥蛋白

-研究学者

  • 温进坤
  • 韩梅
  • 王生兰
  • 汪渊
  • 雷光华
  • 彼得·朗堡·魏谢
  • 周青
  • 张示杰
  • 李天然
  • 钦伦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文豪; 冯乐; 黄海霞; 刘敏; 王频
    • 摘要: 背景:高糖环境能够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如何提高成骨细胞在高糖状态下的生物学活性,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种植体骨结合的关键。目的:探究非ATP竞争性的特异性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抑制剂Tideglusib在高糖微环境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Tideglusib+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0 nmol/L Tideglusib),高糖组(25.5 mmol/L葡萄糖),Tideglusib+高糖组(25.5 mmol/L葡萄糖+20 nmol/L Tideglusib)。①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②成骨诱导培养4,7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③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的形成;④细胞接种24 h后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的初期黏附形态;⑤RT-qPCR检测成骨基因Runx2、OP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和p-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Tideglusib(20 nmol/L)不仅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0.05),还能逆转高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②Tideglusib(20 nmol/L)显著减轻高糖环境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P<0.05),并促进高糖状态下钙化结节产生(P<0.05);③Tideglusib(20 nmol/L)能够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高糖环境破坏的黏附形态;④与高糖组比较,在高糖环境下Tideglusib(20 nmol/L)可上调成骨基因Runx2、OPN的mRNA表达(P<0.05);⑤与高糖组比较,在高糖环境下Tideglusib(20 nmol/L)可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点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下调p-GSK-3β蛋白的表达(P<0.05);⑥结果表明,Tideglusib(20 nmol/L)能够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逆转高糖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初期黏附形态的破坏以及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抑制。
    • 苏雨童; 侯兰; 姜冰; 郑艮子; 刘源; 王瑶
    • 摘要: 目的 探讨LED红光对人根尖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hSCAP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hSCAPs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和流式鉴定获得,分别用1、3、5、7 J/cm2 LED红光照射.CCK-8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活性检测、茜素红定量检测分析成骨分化.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5 J/cm2 LED红光对hSCAPs中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3、5、7 J/cm2 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的增殖(P<0.05);不同能量LED红光在不同的时间点照射对hSCAPs增殖的促进作用有差异(P<0.05);在成骨诱导培养下,光照后第7天和第14天,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的成骨分化,且5 J/cm2 LED红光照射促进作用最明显(P<0.05);5 J/cm2 LED红光照射上调SCAPs中ALP、Runx2、OCN、OPN和BS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LED红光照射促进hSCAPs增殖和成骨分化.
    • 杨姣姣; 胡明; 李岩; 夏德林
    • 摘要: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孔径是评估其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寻求孔径及力学性能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一直是骨组织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制备不同孔径梯度的三维支架,并研究其对MC3T3-E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直径300,500,800μm的蜡球造孔剂分别与羟基磷灰石混合,采用改良型粒子浸出法制备孔径均一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分别记为D300、D500、D800组支架;将3种直径的蜡球从小到大依次堆积,采用改良型粒子浸出法制备孔径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记为D-Gradient组支架,检测4组支架的孔隙率.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4组支架上,以细胞单独培养的为空白对照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黏附及细胞骨架重排与成骨分化标志性因子转录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4组支架的孔隙率为60%-80%;②接种24 h后,各组支架均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增殖指数大小为:D-Gradient组>D500组>D800组>D300组>空白对照组;D300组、D500组、D-Gradient组支架均可促进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多少为:D300组>D500组>D-Gradient组>D800组≈空白对照组;D300组、D500组、D-Gradient组支架均可促进MC3T3-E1细胞骨桥蛋白与骨钙素mRNA的表达,两种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为:D300组>D500组D-Gradient组>D800组≈空白对照组;③接种48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支架上的MC3T3-E1细胞均呈现出较好的黏附及运动活性,黏着斑肌动蛋白荧光强度由高到低为:D-Gradient组>D500组>D800C组>D300组>空白对照组;④结果表明,孔径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生长、增殖、黏附及成骨分化.
    • 徐人杰; 钟桥; 刘宇博; 虞宵; 颜勇卿; 赛吉拉夫; 杨惠林; 陈广祥
    • 摘要: 背景: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和关节液中骨桥蛋白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但是骨桥蛋白在膝骨关节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在既往文献中尚未阐明.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细胞中骨桥蛋白水平及其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测序,进一步阐述其影响骨关节炎进展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诊治的42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胫股关节受累情况,分为单间室骨关节炎组和双间室骨关节炎组.获取滑膜标本及关节液标本,PCR法检测滑膜标本中骨桥蛋白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丰度,ELISA法检测关节液标本中骨桥蛋白水平.应用酶消化法获取培养人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用骨桥蛋白siRNA干预24 h后,对样品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检测.结果 与结论:①与单间室骨关节炎组相比,双间室骨关节炎组关节滑膜及关节液中骨桥蛋白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体外培养人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通过siRNA敲减骨桥蛋白后,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定量研究分别鉴定了14662个转录本和3608个蛋白,其中5种蛋白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显示同步下降,2种蛋白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显示同步上升;③结果 表明,骨桥蛋白对骨关节炎产生不利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炎作用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对软骨的负面作用.
    • 赵婵媛; 安沛欣
    • 摘要: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抗C1q抗体联合β_(2)-微球蛋白(β_(2)-MG)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LN将其分为非LN组(n=52)和LN组(n=44)。选取同期入院的40例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1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比较四组的OPN、抗C1q抗体、β_(2)-MG和尿白蛋白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OPN、抗C1q抗体、β_(2)-M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LN的诊断价值。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N患者OPN、抗C1q抗体、β_(2)-MG水平与尿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1组的OPN、抗C1q抗体、β_(2)-MG、尿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P<0.05);非LN组的OPN、抗C1q抗体、β_(2)-MG、尿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LN组的OPN、抗C1q抗体、β_(2)-MG、尿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LN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OPN、抗C1q抗体联合β_(2)-MG诊断LN的AUC明显大于OPN、抗C1q抗体、β_(2)-MG单独检测和两两联合检测(P<0.05)。LN患者的OPN、抗C1q抗体、β_(2)-MG水平与尿白蛋白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OPN、抗C1q抗体联合β_(2)-MG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对LN的诊断效能,且三者均与LN患者肾损伤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江凤林; 王友莲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不可逆性关节结构破坏及关节畸形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丧失、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关于R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PN)在RA患者血液及滑膜中表达明显上调,而且OPN在多种免疫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OPN参与RA的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中的作用机制和OPN可能成为RA潜在治疗靶点的最新进展作综述,旨在为RA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 梁月雄; 黄鹏程; 李冰; 司艳辉; 莫淑宜; 朱海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其化疗敏感性和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进行化疗,检测比较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以及化疗2个疗程的OPN和VEGF水平,并随访观察至少1年。评价患者化疗敏感性并统计其随访期间复发率。分析其血清OPN和VEGF水平与其化疗敏感性和复发的关系以及其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结果与化疗前比较,患者化疗1个疗程以及化疗2个疗程的血清OPN和VEGF水平均降低;与化疗1个疗程比较,患者化疗2个疗程的血清OPN和VEGF水平均降低(P<0.05)。患者总缓解率为69.35%,随访期间复发率为29.03%。与缓解患者比较,未缓解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OPN和VEGF水平均更高(P<0.05)。与无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OPN和VEGF水平均更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OPN和VEGF水平与其化疗缓解率呈负相关(r=-0.782、-0.858,P<0.05),与其复发率呈正相关(r=0.822、0.89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清OPN和VEGF水平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良好,其中以化疗2个疗程血清OPN和VEGF水平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最优。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血清OPN和VEGF水平与其化疗敏感性和复发均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其复发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其化疗敏感性和复发评估的参考指标。
    • 白治苗; 刘玉锋; 赵乐; 郭玉琳
    • 摘要: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和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子宫内膜腺癌患者3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3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组)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 p65、OPN蛋白的表达。采用反转录PC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内膜细胞及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两者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NF-κB p65与OP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组NF-κB p65与OPN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 p65和OP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较高且呈正相关,有可能是形成该病的分子通路,为该病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重要靶点。
    • 刘婷; 郭娜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使用微种植体支抗(MIA)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8例口腔正畸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行口外弓支抗治疗;观察组44例,行MIA治疗,观察治疗前(就诊时24h内)、治疗后(随访6个月)矫正情况及骨桥蛋白、Fasc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突距减少量、上颌磨牙位移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不适、牙龈发炎、轻度水肿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29.55%(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使用MIA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且不会对骨桥蛋白、Fascin蛋白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刘霞; 李强; 陈勇; 赵淑娟; 郭荣珍; 史炳霞; 陈巧力; 南桂英; 孟召霞; 张冉; 张静
    • 摘要: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OPN)、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103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舌癌组)及距肿瘤边缘>0.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织中OPN、Pyk2、p-AKT表达情况,分析OPN、Pyk2、p-AKT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舌癌组OPN、Pyk2、p-AKT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舌鳞状细胞癌患者OPN、Pyk2、p-AKT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Ⅰ~Ⅱ期、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OPN、Pyk2、p-AKT表达阳性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病死率分别高于Ⅰ~Ⅱ期、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OPN、Pyk2、p-AKT表达阴性患者(P<0.05,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以及OPN、Pyk2、p-AKT表达阳性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OPN、Pyk2、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上调,与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舌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