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破坏

骨破坏

骨破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412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等;骨破坏的相关文献由747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涟波、姜泉、牛卫东等。

骨破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412 占比:99.23%

总计:33671篇

骨破坏—发文趋势图

骨破坏

-研究学者

  • 肖涟波
  • 姜泉
  • 牛卫东
  • 董明
  • 解骏
  • 姚瑶
  • 陆颖
  • 史东梅
  • 周新尧
  • 丁从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赛璇; 张咪; 董明; 陆颖; 牛卫东
    • 摘要: 的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对最终符合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机制之一,被激活后可诱导保护性基因的转录,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②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③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性,可能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该信号通路通过介导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骨稳态。
    • 陈巧玲; 白亦光; 刘康; 林涛; 罗栩伟
    • 摘要: 背景:国内外对于3-磷酸肌醇依赖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DK-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和肿瘤学等学科领域,在骨科学中关于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研究与报道.目的:通过使用稳定表达cre酶的腺病毒(pHBAd-cre-EGFP)转染PDK-1flox/flox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PDK-1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获得来源于纯合子PDK-1flox/flox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对照组、空载病毒组(pHBAd-EGFP)和pHBAd-cre-EGFP组,对照组仅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载病毒组使用pHBAd-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HBAd-cre-EGFP组使用含Cre重组酶的重组腺病毒(pHBAd-cre-EGFP)干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PDK-1基因,然后进行成骨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和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来评价各组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结果 与结论:pHBAd-cre-EGFP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能力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P<0.01),成骨细胞相关基因Runx2、骨钙素和Ⅰ型胶原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结果 表明,体外干扰PDK-1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吴赛璇; 张咪; 董明; 陆颖; 牛卫东
    • 摘要: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骨破坏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该信号通路进行靶向调节,可以为临床上骨破坏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就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骨稳态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0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Keap1/Nrf2/ARE signaling pathway,osteoclasts,osteoblasts,bone homeostasis",中文检索词为"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稳态".经过文题、摘要的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对最终符合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机制之一,被激活后可诱导保护性基因的转录,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②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③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性,可能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该信号通路通过介导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骨稳态.
    • 孙童; 韦智晓; 王秀萍; 李俊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及SEP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51岁。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诊断效能,并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显像特征。结果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骨平面显像对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85.1%;SPECT/CT对TM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98.9%。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主要侵犯中轴骨,并伴有全身多个位置受累,四肢骨及颅骨为其相对特异性的侵犯位置。结论全身骨显像可以一次性观察全身病灶,在病变的早期即可检出骨质代谢的异常活跃,SPECT/CT诊断符合率较高,二者联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江凤林; 王友莲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不可逆性关节结构破坏及关节畸形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丧失、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关于R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PN)在RA患者血液及滑膜中表达明显上调,而且OPN在多种免疫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OPN参与RA的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中的作用机制和OPN可能成为RA潜在治疗靶点的最新进展作综述,旨在为RA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 王洋洋; 徐媛; 苑功名; 康丽娟; 吕伟; 郭永明
    • 摘要: 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共享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并通过免疫细胞与骨组织细胞相互连接,骨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即是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亦在于此。针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与内分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破骨细胞、调节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RANK-骨保护素(OPG)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等。参考文献35篇。
    • 刘颖; 黄艳艳; 詹宇威; 詹锋
    • 摘要: 目的探讨阻断B7/CD28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DBA/1小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低剂量组和CTLA4-Ig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二次免疫结束后第0、5、10天CTLA4-Ig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0、100 mg/kg CTLA4-I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游标卡尺测定小鼠同侧后足掌厚度,进行关节炎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Micro-CT扫描采集图像并测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HE染色观察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TRAP染色检测膝关节组织内破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过CTLA4-Ig高剂量治疗后,RA小鼠足肿胀和关节炎评分均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膝关节受损程度减小,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BV)及骨体积分数(BV/TV)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组织内OPG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而RANK、RANKL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同时,p-p65、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NF-κB阳性表达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TLA4-Ig低剂量治疗后,RA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7水平较模型组下降,组织内NF-κB阳性表达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LA4-Ig阻断B7/CD28通路,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骨破坏,并阻止NF-κB信号途径激活。
    • 朱晓东; 应良; 林彬
    • 摘要: 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s)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病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1]。此类患者常为高龄人群,骨折后无法活动,卧床后易并发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等,此外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对患者的生活、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争取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3],但术后仍需进一步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西医药在术后常给予钙剂、促骨质形成、抑制骨破坏等药物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存在不良反应、服药种类多等问题[4]。近年来中医药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本研究应用自拟益肾促愈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观察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及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变化,现报道如下。
    • 严雅; 何东仪; 聂红; 冯伟; 沈逸; 姜婷; 连艳玲; 丁琴
    • 摘要: 目的:探讨LLDT-8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和关节滑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关节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PBMC用RANKL和M-CSF分别诱导后加入不同浓度LLDT-8干预,于24、48、72 h和14 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微镜下对Trap(+)细胞计数,同时收集上清检测RANKL、RANK、OPG,比较组间差异。PBMC、SFMC用不同浓度LLDT-8干预后,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标本中RANKL、OPG、VEGF的分泌,另外用实时PCR检测不同标本PBMC中RANKL、OPG、VEGF、MMP-9的表达,以了解LLDT-8对骨破坏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LLDT-8减少PBMC向破骨样细胞的转化,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凋亡;LLDT-8抑制VEGF的表达,上调OPG mRNA表达,同时下调VEGF、RANKL和MMP-9的表达。结论:LLDT-8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凋亡,抑制OC的分化,降低RANKL/OPG比值,下调VEGF的表达,延缓骨破坏
    • 伍沙沙; 王延; 徐婷; 刘晓龙; 钱海兵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非常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血管翳交界处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角度入手,探讨当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翳生成、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形成的重要病理过程。一些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能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炎性介质的分泌,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应重视与炎症相关通路的研究以及遗传研究;同时,开发中药作为新的治疗药物也是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