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92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31篇、会议论文447篇、专利文献194214篇;相关期刊1141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国际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234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文献由17656位作者贡献,包括荆志成、杜军保、王辰等。

肺动脉高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31 占比:4.20%

会议论文>

论文:447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94214 占比:95.58%

总计:203192篇

肺动脉高压—发文趋势图

肺动脉高压

-研究学者

  • 荆志成
  • 杜军保
  • 王辰
  • 程德云
  • 王良兴
  • 陈文彬
  • 柳志红
  • 何建国
  • 解卫平
  • 王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彬吉; 郭竞宇; 周佳瑾; 牟兰雪; 母桃娟; 张开艳; 吕云辉
    • 摘要: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GB)增多,但对于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及其对临床合并症的预测价值尚无公认的结论。目的探讨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住院的1035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基线资料,HGB增多者纳入HGB增多组(n=145),与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匹配的HGB未增高者纳入HGB正常组(n=145);比较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临床检测指标和合并症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HGB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GB预测OSAHS发生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结果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为16.8%(174/1035),其中男性患者HGB增多发生率25.7%(157/610)高于女性患者4.0%(17/425)(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重度的OSAHS患者HGB和HGB增多发生率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HGB增多组的OSAHS患者AHI、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xAT)、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红细胞计数(RBC)、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HGB浓度(MCH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高于HGB正常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_(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组合并高尿酸血症、蛋白尿、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GB正常组,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低于HGB正常组(P<0.05)。HGB增多患者HGB水平与BMI、AHI、maxAT、TS90%、PaCO_(2)、UA呈正相关(P<0.05),与MSpO_(2)、LSpO_(2)、PaO_(2)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maxAT、MSpO_(2)、LSpO_(2)、PaCO_(2)、血清肌酐(Cr)、UA为HGB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男性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的HGB临界值为169.5 g/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95%CI(0.504,0.893),P=0.033〕;预测男性OSAHS患者Ⅱ型呼吸衰竭的HGB临界值为181.5 g/L,AUC为0.836〔95%CI(0.682,0.989),P=0.005〕。结论昆明地区OSAHS患者HGB增多发生率高,HGB增高程度与夜间低氧程度及肺通气能力有关;伴HGB增多的OSAHS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发生率更高。HGB增高的程度对男性OSAHS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 万钧; 翟振国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促使PH相关指南不断更新。2022-08-26欧洲心脏学会(ESC)与呼吸学会(ERS)联合发布了《2022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简称2022 ESC/ERS指南),指南内容较前进行了大量更新。2021年1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联合发布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简称中国指南),结合当时的国内外研究提出了很多符合我国国情的推荐意见。本文将结合中国指南相关内容,就ESC/ERS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重点解读。
    • 陈娟; 刘伊芳; 施文剑; 陈钰; 欧阳沙西
    •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对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患有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TA组37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结果 ,并分析各指标与PAP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动脉高压(PH)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预测PTA组发生PH的价值.结果 PTA组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PAP和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升高,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A组的PAP与MHD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ET-1水平呈正相关(r=0.541、0.547、0.622、0.589,P<0.05),而与血红蛋白、NO水平呈负相关(r=-0.684、-0.6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是PTA组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PTA组发生PH的AUC大于二者单项检测.结论 MHD患者PTA术后PAP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PTA术后MHD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仕波; 江森
    • 摘要: 现代介入呼吸病学诊疗涵盖经气道、经皮经胸壁及经肺血管等路径的介入技术。伴随介入理念和介入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肺血管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丰富和成熟,并与其他路径的介入技术相互融合、彼此协同。当前,肺血管介入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右心导管术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主要涉及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病理性血管栓塞及血管开通术。其中,咯血和肺动静脉瘘等血管畸形是应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的代表性疾病。急慢性肺栓塞、肺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通过血管开通术实现理想的疗效。现就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的几种血管介入技术做以下简述。
    • 王世福; 林良奋; 黄春丽; 陈小飞; 符沙沙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定安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168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单纯COPD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0.05)。COPD合并PAH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清蛋白、前清蛋白低于单纯COPD组,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FEV_(1)是COPD合并PAH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合并PAH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营养风险较高,而营养风险与肺功能有关,应及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 张霞; 黄奕霖; 段玉会; 韩进天
    •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80例MAS并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行HFOV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循环指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功能指标[呼吸道阻力(Raw)、最大自主通气(MVV)、呼气峰流速值(Sa O_(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血气指标[p H、经皮血氧饱和度(Sa O_(2))、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水平与治疗后肺部啰音、发绀消失时间、通气、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循环指标、呼吸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血气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较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Raw、IL-8、PAP、Pa CO_(2)水平明显降低,舒张压、收缩压、MVV、PEFR、IL-10、Sa O_(2)、Pa O_(2)、p H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Raw、IL-8、PAP、Pa 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MVV、PEFR、IL-10、Sa O_(2)、Pa O_(2)、p 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为(2.08±0.52)、(2.01±0.29)、(6.19±1.52)、(7.32±1.68) d,明显短于对照组[(3.37±0.71)、(3.58±0.57)、(9.91±1.18)、(12.22±3.4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FOV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MAS并PPHN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外周循环、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还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其快速康复。
    • 方漫兮; 钟秀君; 汤杰; 王庆其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持续的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呼吸科常见病。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病变、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为特征,最终可引起右心衰竭的肺循环疾病。现于临床发现瘀与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且中医证型多兼瘀,从瘀论治疗效显著,故笔者试结合相关研究结果系统论述从瘀论治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科学性。
    • 唐雅伦; 马秋晓; 张琼; 任晓玲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不良预后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毒—瘀”是COPD合并PH的重要始发环节,“毒邪袭肺,瘀毒内生,毒瘀损肺”为COPD合并PH的核心病机,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毒—瘀”理论与COPD合并PH的现代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炎症反应为“毒”,肺血管重塑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瘀”,二者构成因果关系,相互从化,形成COPD合并PH“毒瘀损肺”的病理机制,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基于“毒瘀互结”的致病特点,解毒祛瘀法贯穿疾病诊治的始终,并随其病程各有侧重,当分期论治。
    • 高超; 郭晓桐; 郝斌威; 曹霞; 范玉春; 陈娟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远端肺小动脉重塑情况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在肺小动脉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及入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COPD组(24例)及对照组(20例),所有受试者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肺动脉高压。(1)术中取病变周围正常的肺组织,使用а-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а-SMA)标记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Image-Pro Plus software 6.0(IPP)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远端肺小动脉(血管横断面外径为100~500μm)血管平滑肌层厚度(WT)、血管外径、血管平滑肌层面积(WA)、血管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应用IPP软件半定量计算目的蛋白平均光密度(AOD)值。(2)培养人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使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 ng·mL^(-1))蛋白作用于HPASMC,以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COPD组患者肺小动脉WT、平滑肌层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平滑肌层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百分比(WA%)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COPD组肺小动脉平滑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а-SMA及NOX4 AOD值均较对照组增强(P均<0.05),COPD组患者肺组织а-SMA、NOX4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均<0.05)。肺动脉重塑指标WA%、WT%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呈负相关(P均<0.05)。肺小动脉平滑肌CollagenⅠ、CollagenⅣ、LN、FNAOD值与FEV1/FVC、FEV1%pred均呈负相关(P均<0.05)。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TGF-β1(2 ng·mL^(-1))作用于HPASMC 24 h后,NOX4、а-SMA、CollagenⅠ蛋白AOD值较未作用前增高(P均<0.05)。结论COPD患者早期存在以平滑肌层增厚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为主的肺小动脉重塑,其机制可能与TGF-β1介导的NOX4相关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有关。
    • 胡文文; 刘倩倩; 李慕子; 万琳媛; 梁玉; 熊长明; 逄坤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并依据随访中临床恶化[包括全因死亡、肺移植、因肺动脉高压恶化再住院、肺动脉高压治疗升级(增加口服靶向药物种类或增加剂量或增加皮下或静脉注射靶向药物)]情况,分为临床恶化组与无临床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及左右心室内径比值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12.1(9.1,14.3)个月期间,86例(95.6%)患者完成随访,34例发生临床恶化。与无临床恶化组(n=52)相比,临床恶化组(n=34)左心输出量_(超声心动图)(CO_(Echo))、左心指数_(超声心动图)(CI_(Ech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比值(LVEDd/RVOT-prox)更低,右心室/左心室基底段左右径比值(RVTDd/LVTDd)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I_(Echo)及LVEDd/RVOT-prox是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2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CI_(Echo)<2.710 L/(min·m^(2))及LVEDd/RVOT-prox<1.064的患者临床恶化发生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参数CI_(Echo)及LVEDd/RVOT-prox可以良好预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恶化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