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8856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2013年第十二届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学术会议、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肺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锦、李雯、白洪忠等。

肺动脉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856 占比:98.33%

总计:19177篇

肺动脉造影—发文趋势图

肺动脉造影

-研究学者

  • 张锦
  • 李雯
  • 白洪忠
  • 戴汝平
  • 朱力
  • 王新举
  • 秦志强
  • 黄连军
  • 丁薇
  • 党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仕波; 江森
    • 摘要: 现代介入呼吸病学诊疗涵盖经气道、经皮经胸壁及经肺血管等路径的介入技术。伴随介入理念和介入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肺血管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丰富和成熟,并与其他路径的介入技术相互融合、彼此协同。当前,肺血管介入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右心导管术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主要涉及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病理性血管栓塞及血管开通术。其中,咯血和肺动静脉瘘等血管畸形是应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的代表性疾病。急慢性肺栓塞、肺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通过血管开通术实现理想的疗效。现就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的几种血管介入技术做以下简述。
    • 王晨; 刘文燕; 朱丽娟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期三维重建与肺动脉造影(DSA)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为肺栓塞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比较DSA、CT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CT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0%、10000%、8913%;DS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0%、10000%、9348%。两者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A后期三维重建诊断肺栓塞的效能与DSA相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且属于无创性检查,可作为替代DSA的一类影像学方法。
    • 贾英杰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实施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4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首先单独给予CT冠状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其次给予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结果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HR(67.90±2.30)次/min,与CT冠状动脉造影相比更高(P<0.05)。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扫描时间(9.01±0.61)min,与CT冠状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检查相比更长(P<0.05)。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比剂用量(99.61±1.50)mL,与CT冠状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检查相比更多(P<0.05)。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者图像质量为1级、2级、3级者分别占97.10%、2.90%及0,与CT冠状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检查相比,图像质量更高(P<0.05)结论采用256排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方法诊断急性胸痛,虽检查时间略长、对比剂用量略多,但图像质量高,能够提高原发病检出率。
    • 关春艳; 李艳霞
    • 摘要: 目的研究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估量表预测不同临床科室急性肺栓塞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83例拟诊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临床可能性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观察所有患者的评价结果。结果血栓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在呼吸科、骨科的检出率高于深静脉血栓风险(Wells)评分、肺栓塞(Geneva)评分;Geneva评分在肿瘤科的检出率高于Wells、Caprini评分;Wells评分在重症科的检出率高于Geneva、Caprini评分(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Caprini评分预测价值优于Wells评分、Geneva评分,Geneva评分优于Wells评分(P<0.05)。结论3种评分在急性肺栓塞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诊断价值,其中Geneva评分适用于肿瘤科,Wells评分适用于重症科,而Caprini评分更适用于呼吸科与骨科,临床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
    • 李召侠; 马展鸿; 蒋涛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素性纵隔炎的CT、MRI影像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纤维素性纵隔炎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提高影像科医师对纤维素性纵隔炎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选取48例纤维素性纵隔炎CT、MRI增强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密度及强化特点,对气管和支气管、动静脉血管的累及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结果48例纤维素性纵隔炎中,男性17例,占35.4%,女性31例,占64.6%,男女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者中,合并肺动脉狭窄45例,占93.8%,合并肺静脉狭窄35例,占72.9%,合并支气管狭窄33例,占68.8%,12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均可见纵隔内明显延迟强化病灶。结论纤维素性纵隔炎属于临床少见病,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肺动静脉及支气管的狭窄,导致较重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预后较差。CTPA检查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并评估其病变范围及合并症,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MRI增强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纵隔炎性疾病,并可较准确地评估患者右心功能状态。
    • 储赟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句容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21年4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n=44)、死亡组(n=8),对比两组患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定量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肺栓塞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CT肺动脉阻塞指数(11.52±5.62)%、肺动脉直径(27.58±4.21)mm、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SAMD)(4.01±1.25)cm均明显低于死亡组(22.01±8.02)%、(33.25±2.95)mm、(5.78±1.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8、3.636、3.66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肺动脉阻塞指数、肺动脉直径、RVSAMD均为导致急性肺栓塞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9、1.248、1.484,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于急性肺栓塞预后情况预测价值显著,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阻塞指数、肺动脉直径、RVSAMD等参数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钟荣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4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及肺动脉血栓分布情况.结果 4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38例(80.85%)可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其中3例(6.38%)呈中央型充盈缺损,16例(34.04%)呈偏侧充盈缺损,8例(17.02%)呈附壁型充盈缺损,11例(23.40%)呈完全性阻塞.9例(19.15%)可见间接征象,其中5例(10.64%)为肺梗死,1例(2.13%)为胸腔积液,3例(6.38%)为支气管动脉扩张.47例患者共852支肺动脉分支,其中179支(21.01%)显示受累.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准确检查出肺动脉栓塞的具体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 李婧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肺栓塞诊断中应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经临床确诊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展开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同样采用肺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对比两种诊断手段的诊断结果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对照组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肺栓塞患者中,3例肺动脉干栓塞、5例左/右肺动脉栓塞、15例叶肺动脉栓塞、9例段肺动脉栓塞、8例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观察组诊断结果较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在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上,敏感度及准确度两组差异不大,但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特异度明显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栓塞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可以对患者病症特点与受累部位清楚准确显示,且安全、无创方便,可以在临床作为肺动脉造影取代诊断方法推广应用。
    • 李波; 李平; 黄秀秀
    • 摘要: 目的 分析25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因肺动脉栓塞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25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以及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疾病的检出情况、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的差异,并对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方案实施后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收治的55例患者共累及205处肺动脉及其分支,主要累及分支部位包括右侧(69.76%)、下肺动脉及其分支(63.41%)、叶及段动脉(66.83%).结论 针对肺动脉栓塞进行临床诊断时,25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检出率,在有效掌握患者栓塞形态与部位的同时还能明确其诊断征象,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 顾刚; 徐凯; 牛磊; 蔡培; 夏琨; 乔风雷
    • 摘要: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对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着重探讨肺栓塞的好发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CT对我院70例疑似PE的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24例,共发现栓子125个.栓塞部位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占72.00%),以肺段动脉栓塞最多见(占56.00%),栓塞类型以偏心型肺栓塞(占52.00%)为主.间接征象中,胸腔或心包积液5例,肺梗死7例,肺动脉高压9例,马赛克征或肺少血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等.双侧肺栓塞21例,仅右肺栓塞3例,7例PE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CT,血栓均有减少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同时配合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快速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