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量润滑

微量润滑

微量润滑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961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金属加工:冷加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2008年中国绿色制造新年论坛等;微量润滑的相关文献由8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长河、张彦彬、张乃庆等。

微量润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9617 占比:99.81%

总计:89791篇

微量润滑—发文趋势图

微量润滑

-研究学者

  • 李长河
  • 张彦彬
  • 张乃庆
  • 杨敏
  • 吴启东
  • 贾东洲
  • 侯亚丽
  • 曹华军
  • 高腾
  • 卢秉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长河
    • 摘要: 清洁切削加工技术是绿色制造的重要部分,微量润滑是通过向切削区微量精准供给润滑剂,起到切削区冷却、润滑和防锈等功能。主要从纳米增强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静电雾化微量润滑和低温气体雾化微量润滑三个方向,介绍了微量润滑技术的研究进展。
    • 王德祥; 赵齐亮; 张宇; 高腾; 江京亮; 刘国梁; 李长河
    • 摘要: 采用电镀CBN砂轮,以镍基合金GH4169为工件材料,实验研究了两种离子液体的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性能,分别是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和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_(4)),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离子液体在磨粒/工件界面物理吸附膜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开展了工件已加工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揭示了离子液体在磨粒/工件界面化学反应膜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离子液体适合作为磨削液应用于微量润滑磨削加工中,既能较干磨大幅降低磨削比能和磨削力比,提高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又能较干磨大幅降低磨削温度达100°C以上,避免磨削烧伤;磨粒磨钝表面由于微破碎所形成的凹槽状断口是离子液体进入磨粒/工件界面的输运通道,离子液体分子通过吸附在凹槽状断口内形成边界润滑膜,通过减小磨粒工件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来减小摩擦力;在微量润滑磨削加工过程中,以上两种离子液体均与工件在磨削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氟化物与氧化物共存的化学反应膜。
    • 杨简彰; 王成勇; 袁尧辉; 袁松梅; 王西彬; 梁赐乐; 李伟秋
    • 摘要: 微量润滑技术具有切削液用量少、润滑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特定工况下仍存在冷却性不足以及润滑不充分等问题。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如低温冷风、液态CO_(2)等,综合了良好冷却和润滑优势,可有效解决难加工材料清洁切削加工难题。综述了各类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原理、关键装置及其工艺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剖析了各类装置性能及其参数调控特性。结合微量润滑复合增效应用形式和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其在钛合金、镍基合金、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应用性能,并对各类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进行了可持续性分析,为清洁切削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 裴宏杰; 李付; 陈钰荧; 王贵成
    • 摘要: 为了揭示微量润滑系统的喷射雾化规律,采用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了油滴雾化特性。针对3种可降解绿色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植物油6000和聚乙二醇400,测试得到了不同的油量、空气流量和截距条件下的雾化锥角及油滴大小、速度、数量的分布规律。试验表明,喷雾锥角主要由喷嘴结构决定,油滴数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空气流量和油量对油滴数量影响较大,油滴速度分布曲线呈钟形且射流中心速度最高。该雾化分布特性对实施微量润滑加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李海峡; 赵庆军; 申绍旭; 王川; 陈虹松
    • 摘要: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液发挥着冷却、润滑、排屑和防锈等作用,但其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微量润滑技术(MQL)是将压缩气体与微量润滑油混合汽化后喷射到加工区域,可代替传统切削液,在刀具与工件间的加工部位形成有效润滑,减缓刀具磨损。作为新兴的绿色清洁切削加工技术,微量润滑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切削加工机理和切削液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微量润滑、水溶性切削液和切削油性冷却等常见润滑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MQL替代传统切削液在切削加工中的利弊,并通过分析MQL在高速加工、铝合金加工及断续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MQL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过程中凾待解决的问题。
    • 王博; 于淼; 陈领; 杨训
    • 摘要: 针对目前传统微量润滑喷嘴冷却润滑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微量润滑喷嘴雾化的问题分析,定义微量润滑喷嘴雾化技术冲突,提出一种基于发明问题求解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的微量润滑高效冷却润滑喷嘴的创新设计方法,建立基于TRIZ冲突解决理论的微量润滑喷嘴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分析超音速雾化理论,提出超音速微量润滑喷嘴结构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提出的结构模型进行超音速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喷嘴在进气口压强为0.2 MPa时,出口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处于亚音速状态;在进气口压强达到0.4 MPa时,出口速度一直增大,实现超音速;随着进气口压强继续增大,出口速度可实现超音速,但最大速度提升不明显。可为微量润滑系统的高效冷却润滑喷嘴设计提供新思路。
    • 梁赐乐; 袁尧辉; 王成勇; 李伟秋; 杨简彰; 吴华艺
    • 摘要: 微量润滑油雾调控及雾粒传输方式直接影响油雾状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喷射至切削区域的雾粒特性。基于内置式微量润滑雾化技术和油雾内部传输应用特点,研究了不同微量润滑雾化参数和雾粒传输方式条件下油量调控性能和调控规律,并结合传输管路油雾出口雾粒特征,揭示了油雾传输管路内径和传输行程对雾粒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雾化室压差在传输油雾量调控上比进气压力作用显著,需要结合压差和进气压力二者影响来考虑雾化器开启数量以对传输油雾量进行调节,在传输过程中传输管路尺寸与行程是影响油雾雾粒特性的重要因素。
    • 衣明东; 王建平; 李传浩; 许崇海
    • 摘要: 为实现清洁切削技术,将Al_(2)O_(3)包覆CaF_(2)复合粉体作为添加相,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一种Ti(C,N)基自润滑金属陶瓷刀具(TMC刀具),研究了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在微量润滑作用下切削300M钢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双重润滑与干切削方式相比,其三向切削力F_(X)、F_(Y)、F_(Z)分别减小了36.8%、13.1%和32.2%,切削温度下降了44.3%,相同切削距离条件下刀具后刀面磨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有利于延长刀具的寿命和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此外,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刀具前后刀面均形成了固体润滑膜,起到了减摩作用。采用双重润滑方式有效降低了黏结磨损和氧化磨损。
    • 孙永杰; 朱涛; 蔡明; 张宇轩; 樊宸瑞; 安志欣
    • 摘要: 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的磨削表面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3种磨削加工方法(干磨削、传统浇注式、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对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冷却条件下,DD5磨削表面粗糙度从低到高依次为MQL、传统浇注式、干磨削方式下的。当砂轮线速度较小时,磨削表面质量较差,存在较深划痕和沟槽;当砂轮线速度较大时,磨削表面质量较好,磨痕较小,且分布均匀。在距磨削表面为5~15μm时,DD5亚表面显微硬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在距磨削表面为20~150μm时,DD5亚表面显微硬度趋于平衡,其在540 HV附近波动。
    • 樊利辉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量润滑技术已经在欧洲、日本得到应用,当初微量润滑是解决刀具的寿命问题,由于某些工序用户在使用切削液的过程中刀具的寿命很不理想,换刀次数多,影响加工效率,尤其像曲轴斜油孔的加工中内冷钻头容易堵塞,造成钻头折断,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不容易发现,工件报废,耽误时间。另外,由于过滤精度要求高,输送切削液的泵的功率大,能耗高等等,而使用微量润滑后,钻头寿命大大提高,能耗大大降低,因此,目前在曲轴斜油孔的加工中微量润滑基本成了标准配置,在其他的工序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微量润滑技术。同时微量润滑在环保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微量润滑技术会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厂家青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