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削温度

切削温度

切削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7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33407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工程师、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八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摩擦、减摩、耐磨材料和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等;切削温度的相关文献由13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明、刘战强、孙宝元等。

切削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3407 占比:99.93%

总计:733914篇

切削温度—发文趋势图

切削温度

-研究学者

  • 陈明
  • 刘战强
  • 孙宝元
  • 曾其勇
  • 傅玉灿
  • 安庆龙
  • 马廉洁
  • 全燕鸣
  • 徐九华
  • 郭晓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宁生; 张敏良; 史春光; 龚楠; 谢浩
    •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和控制变量法对316L材料进行了轴向超声振动车削试验研究,探究了超声振动车削316L的切削三要素和振幅对切削温度与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参数的增大,切削温度逐渐增大;当振幅增大时,切削温度逐渐降低。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背吃刀量、进给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振幅的增大,切削力逐渐降低,且减小幅度逐渐减小。
    • 王元生; 杨书根
    • 摘要: 从工件塑性变形和刀具与工件摩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切削仿真过程中热量的来源,分别针对不考虑切削热、只考虑塑性热、只考虑摩擦热、同时考虑塑性热及摩擦热四种工况,研究了切削仿真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工件应力和应变以及能量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工况下的仿真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源参数的软化作用下,切削力和工件应力都会降低,而应变会略有增加;摩擦热源参数对切削力、工件应力的贡献度相对较大,而塑性热源参数对切削温度的贡献较大;考虑切削热的仿真效率要远远低于不考虑切削热的情况,并且摩擦热源参数对仿真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塑性热源参数。
    • 张士勇; 刘艳梅; 张雅倩; 郭桦帅; 王铁钢
    • 摘要: 目的解决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干切削难加工材料面临效率低、寿命短的难题,提升刀具涂层的耐热能力,在AlCrSiN涂层中周期性植入AlCrON热屏障层,并在其两侧沉积AlCrN层进行包夹,改善含氧层的韧性,既能保持涂层刀具较高的强度,又能改善其耐热能力。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弧离子镀膜机,研制具有不同调制周期的AlCrSiN/AlCrN/AlCrON/AlCrN多层复合涂层,分别利用划痕仪和纳米压痕仪测试多层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分析多层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选用最佳调制周期工艺在硬质合金立铣刀表面沉积多层复合涂层,并与AlTiN涂层铣刀进行切削性能对比。结果当涂层调制周期为300nm时,涂层表面光滑致密,内部无明显的柱状晶粒,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最佳,且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也最低。AlCrN涂层的包裹有效改善了AlCrON涂层的韧性和硬度,且随着调制周期的改变,涂层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也随之变化。结论针对淬硬钢干切削,与AlTiN涂层铣刀相比,AlCrSiN/AlCrN/AlCrON/AlCrN多层复合涂层刀具的切削温度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 魏子洋; 石广丰; 史国权; 李俊烨; 张景然; 李鹤
    • 摘要: 以Al-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三维切削仿真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车刀双倒棱结构参数对切削力及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双倒棱宽度与双倒棱角度下,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对比单一定值倒棱有明显的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倒棱刀具刀尖结构优化和实际切削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 冯铭龙; 王栋; 王忠平; 苑红磊; 范振全
    • 摘要: 针对SiCp/Al复合材料,探究了颗粒尺寸对其切削加工性的影响机理。基于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不同颗粒尺寸的SiCp/Al复合材料仿真模型,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明了颗粒尺寸在不同切削参数下对切削力、切削温度以及切屑形态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刀具-颗粒相对位置对已加工表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尺寸从10μm增大到30μm时,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主切削力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切削温度与SiC颗粒尺寸、切削参数呈正相关关系;在切削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主要集中在刀具前刀面与第二变形区的接触区域,且切屑呈非连续状,在不同颗粒尺寸时切屑的形态也有着较大的差别;颗粒位于刀具下方时,对切削SiCp/Al复合材料已加工表面的表面质量破坏最为严重。
    • 温永美; 李坤
    • 摘要: 为了研究织构截面形状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法建立了不同截面形状硬质合金织构刀具干切削45钢的二维正交切削模型,分析了相同织构参数条件下截面形状分别为三角形、矩形、圆弧形、正梯形和倒梯形织构对刀具主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织构刀具的主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应力均小于无织构刀具;矩形截面的织构刀具主切削力最小,与无织构刀具相比减小了4.2%;正梯形截面的织构刀具切削温度最低,与无织构刀具相比减小了17.1%;正梯形截面的织构刀具应力最低,与无织构刀具相比减小了17.3%。在织构参数一定的情况下,织构截面形状对织构刀具切削性能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织构截面形状对切屑的二次切削程度的影响以及织构截面表面积大小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 李海峡; 赵庆军; 赖小林; 龙港; 陈云; 夏亚旗
    • 摘要: 以微织构刀具的干式切削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切削温度的织构因素进行研究,并利用Deform-3D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选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关于刀具最高切削温度和刀具累积磨损深度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最高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织构宽度、织构间距、织构角度及织构深度对切削过程中最高温度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织构因素对最高温度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角度>织构宽度>织构间距;对磨损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间距>织构宽度>织构角度;得到最优的织构参数为宽度60μm,间距50μm,角度0°,深度60μm,此时刀具的最高温度为508°C,切削力为2621N,2000步时刀具累积磨损深度为2.21×10^(-7)mm。该研究为降低干式切削过程刀具温度提供了新思路。
    • 张冬冬; 苏宇
    • 摘要: 同轴静电雾化切削是一种新型绿色加工技术。在同轴静电雾化试验平台上,以碳纳米管-葵花油纳米流体为外流体,以碳纳米管-水纳米流体为内流体,分别进行了荷电、电润湿测试及铝合金6061铣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增大可改善同轴静电雾化荷电性能与复合液滴电润湿性能,使复合液滴更易进入切削区,从而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内流体流量增大,荷电性能提高,雾化稳定性降低;外流体流量增大,荷电性能降低,雾化稳定性提高;与外流体流量增大相比,内流体流量增大可更有效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 刘伟; 刘顺; 梁桂强; 袁厚才
    • 摘要: 目的研究3种不同类型微织构在钛合金(TC4)切削过程中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前刀面上设计半圆凹型微织构、半圆凸型微织构以及梯形槽微织构3种不同类型的微织构,通过改变微织构直径或宽度、微织构间距和微织构覆盖长度,研究微织构刀具对背向力、切削温度以及摩擦力的影响。结果对背向力而言,半圆凹型微织构刀具、半圆凸型微织构刀具、梯型槽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14.0%、13.9%、18.6%;但半圆凸型微织构直径大于8μm时,背向力超过了无织构刀具。对切削温度而言,3种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5.9%、10.7%、9.6%。对刀具所受摩擦力而言,3种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23.0%、27.7%、21.9%。结论合理的表面微织构能够改善刀具的切削性能。梯型槽微织构刀具降低背向力效果最佳;半圆凸型微织构刀具降温和减摩效果最佳。刀具切削性能随微织构直径和微织构间距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存在最优的微织构参数。在刀-屑接触长度范围内,微织构覆盖长度越长,减摩效果越好。
    • 张剑宇; 吴明阳; 马春杰; 王新宇; 程耀楠
    • 摘要: 滚齿加工由于生产率高/通用性强,在齿轮的制造过程中一直比较受重视。但由于滚齿加工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需要建立仿真模型以及方法来辅助分析这一过程。通过CAD几何仿真与有限元仿真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从切屑、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等方面,阐述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展望,为滚齿加工工艺优化、切削刀具寿命和工件表面质量提高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