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心体验

内心体验

内心体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2篇、专利文献6255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中学教学参考、全科护理等; 内心体验的相关文献由6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肖平、何永壮等。

内心体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2 占比:7.97%

专利文献>

论文:6255 占比:92.03%

总计:6797篇

内心体验—发文趋势图

内心体验

-研究学者

  • 张敏
  • 肖平
  • 何永壮
  • 刘京平
  • 刘松林
  • 周贤
  • 孙新运
  • 岳滢滢
  • 张海英
  • 彭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烨; 朱晓燕; 杨靖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现同事护理不良事件后的内心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3~5月对14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不上报难以处理的事件护理人员普遍会上报;发现同事发生了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上报会有较多顾虑;发现同事的失误后,若对患者影响不大,部分护理人员会选择在不告知对方的情况下自行处理;包容且公正的科室环境有利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本人的不良事件;管理者对于上报同事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到上报的积极性。结论:护理人员对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医院应加强培训,树立院内公平公正的不良事件上报文化,并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及时回应。人情关系在工作团队中客观存在,可鼓励护理人员发现同事差错后及时告知本人。
    • 吴伟丹; 王依; 高娅芬; 张金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低年资护士面对临终患者死亡事件的内心体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肿瘤内科11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访谈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提炼出四个主题:负面情绪体验;死亡观念的转变;自身内在支持系统不足;外部支持系统需求。结论 应关注肿瘤内科低年资护士在护理临终患者时的负面情绪、死亡观念和支持体系等,积极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使低年资护士能积极应对患者死亡事件,减少心理压力。
    • 厍红
    • 摘要: 表演区游戏的内涵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聚焦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自主学习,使幼儿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实践—反思—对话”的行动学习方式,使教师深入了解和把握表演区游戏,总结出发展幼儿核心经验的策略,实现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的持续成长。做细致的观察者,解读幼儿的内心体验观察是教师指导和评价幼儿游戏的先行基础,而有些教师容易忽视表演区观察的重要性,也不知如何在表演区观察幼儿的行为。教师在表演区应该观察什么?首先,在观察之前,教师要明晰为什么观察。实际上,观察是为了深入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内心体验,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进一步发展。
    • 谢秋兰
    • 摘要: 【活动目标】1.通过看文字讲故事,唤醒学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体验,拓展习作选材思路。2.借助心跳曲线图的绘制与交流,理清事件的过程,说清自己的感受。3.编辑“心跳故事册”,记录成长中不一样的自己,留下成长足迹。【活动内容】同学们,临近期末,又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成长故事编写时刻了。这次故事的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
    • 孙风强; 李德显
    • 摘要: 当前德育主要基于道德规范,忽视个体明见性。如果德育要在个体行为与道德规范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它必须触发个体明见性的情感体验,后者才是德育在个体内心发生教育影响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并不是它表面所显示的那种基于道德规范的实践,德育始终是要建立在个体内隐的、生成于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原生意识之上。这样的德育不仅可以把我们引向我们心心念念的道德世界,也可以让个人在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情感与自我呈现中产生自主的道德行动。这种德育路径不是原来的结构外烁,也不是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破坏性批判,而是借助现象学还原到我们生命的原初体验,它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也可以阻断对个体生命的无意识集体控制。
    • 刘艳菊; 刘虹; 王蒙; 王巍; 刘少伟; 吕仝; 胡蕊; 余明
    •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科实习护士常发生针刺伤的操作,及首次针刺伤后其内心体验及应对行为,为更好地保护实习护士身心健康探索道路.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精神科实习护士共30名,对所有实习护士首次发生针刺伤后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内心体验及应对行为;同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其焦虑程度.结果 30名实习护士首次针刺伤大多发生在拔针、抽血、注射等操作时;内心体验大多有恐惧、担忧,少数有镇定、怀疑、自责等;应对行为包括寻求帮助、退缩、逃避、哭泣等.其中发生针刺伤时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染病与实习护士焦虑程度相关(P<0.05).结论 针对精神科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应加强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类教育,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需增强与实习护士的沟通能力,重视实习护士针刺伤后的心理及行为反应,降低针刺伤对实习护士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 付开贤; 王新珠
    • 摘要: 大学生空心病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描述了空心病的内心体验,分析了空心病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帮助大学生克服空心病带来的危害: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与成材观念;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三是联系家庭与学校共同应对;四是增强学生学业促进与管理。
    • 陈思羽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医学科低年资护士面对临终患者死亡事件的内心体验,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医学科1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个人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产生负性情绪体验(恐惧感、莫名的难受、无能为力后的失落感);死亡观念的改变(回避死亡、反思死亡、接纳死亡);护士自身内在支持系统不足;全方位外在支持系统需求(死亡教育专业培训、临终关怀护理技能、专业的心理疏导途经).结论 应关注老年医学科低年资护士护理死亡患者时的负性情绪、死亡观念、支持系统等状况,积极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使其积极应对死亡事件,缓解心理压力.
    • 曹萍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士内心体验的转变,并对比护理前后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水平、对比护士护理前后内心体验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受暴力伤害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 摘要: 情感作为教师心灵精神领域的门户,作为教师对所属职业的主观感受、情感归属以及内心体验,均折射出教师与教育互动的多重面。对此,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不应采取自然主义的立场,而应予以教育学观照。1.情感意识就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来讲,教师如果能在自身情感的修养上付出更多努力以满足学生所需要的关怀、尊重和理解的话,更容易促进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