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酮苷

黄酮苷

黄酮苷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7998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第三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等;黄酮苷的相关文献由1789位作者贡献,包括邱丽颖、蔡维维、冯卫生等。

黄酮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7998 占比:98.24%

总计:18320篇

黄酮苷—发文趋势图

黄酮苷

-研究学者

  • 邱丽颖
  • 蔡维维
  • 冯卫生
  • 冯磊
  • 郑晓珂
  • 史丽颖
  • 吴磊
  • 杜斌
  • 刘亚男
  • 匡海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云; 陈影; 黄琪; 张村
    • 摘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比较生黄芩、酒黄芩中12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3,5,7,2′,6′-五羟基黄酮(HQ-1)、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HQ-2)、黄芩苷元-7-O-β-D-葡萄糖苷(HQ-3)、5,7,2′,3′-四羟基黄酮(HQ-4)、5,6-二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HQ-5)、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等12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生、酒黄芩饮片中12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值),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12个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35°C。结果:12个黄酮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78%~104.13%,相对标准偏差(RSD)0.12%~0.7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0.05)。测定结果显示黄芩酒炙后黄芩苷、汉黄芩苷、野黄芩苷和HQ-3含量分别降低了7.54%、5.3%、4.14%和16.1%;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HQ-2、HQ-4和HQ-5成分分别增加了30.38%、35.92%、28.04%、48.41%、20.54%、43.88%、8.6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黄芩酒炙前后12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李根; 潘争红; 宁德生; 李连春; 符毓夏; 李海云
    • 摘要: 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1D-NMR波谱数据和文献比对,研究了黄花倒水莲花中黄酮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黄花倒水莲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即紫云英苷(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吡喃木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5)、芦丁(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对花的不同极性部位和所获得化合物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总抗氧化能力达到(4.533±0.13)mmol·g^(-1)(Vc为5.951±0.25 mmol·g^(-1))。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黄花倒水莲花的物质基础,而且为其今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杜锟; 薛贵民; 支燕乐; 赵珍珠; 司盈盈; 陈辉; 马金莲
    • 摘要: 研究中药菟丝子(Cuscutae Semen)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菟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菟丝子新碱A(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β-D-芹糖苷(3)、槲皮素(4)、山奈酚(5)、芝麻素(6)。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β-卡波林类生物碱。化合物2和5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IC 50分别为5.74±0.49和3.94±0.27μmol/L。
    • 吴静; 曹明原; 曾金国; 谢传奇; 顾震; 吴磊; 徐敢珍
    • 摘要: 目的:从首乌叶中分离纯化得到杨梅苷、槲皮苷及阿福豆苷3个黄酮苷,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首乌叶中这3个黄酮苷的含量。方法:利用MCI中高压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HPLC检测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柱温35°C;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进样量10μL。结果:从首乌叶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杨梅苷(1)、槲皮苷(2)和阿福豆苷(3)。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9%~99.49%,RSD为1.26%~1.9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重复性高、专属性强,可用于首乌叶中3个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 杨军辉; 蒋赢; 俞宾; 陈国宝; 袁保; 黄和军; 徐艺铨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榆止血合剂中4种黄酮苷类成分芦丁、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epax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5°C。结果4种黄酮苷类成分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99.53%~102.92%,RSD为1.49%~2.4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槐榆止血合剂质量控制。
    • 刘泽华
    • 摘要: 以相关文献和报道为基础,介绍王不留行的四大类化学成分,包括黄酮苷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环肽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总结各类有效成分的主要提取方法和工艺参数,为王不留行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宋道光; 陈志
    • 摘要: 为研究小叶金钱草中大极性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正丁醇萃取、DM 301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大极性黄酮苷类组分。结合离线二维高速逆流色谱,分别以正己烷/正丁醇/水/冰乙酸(系统I:1:2:1:0.1,v/v/v/v和系统II:1:1:1:0.1,v/v/v/v)为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900 r/min、流速2 mL/min、254 nm检测波长条件下进行分离。结果表明,从小叶金钱草正丁醇组分中分离得到四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经^(1)H、^(13)C NMR鉴定为杨梅素3,3'-二-α-L-鼠李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3'-二-α-L-鼠李糖苷(3)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均大于95%。化合物3为首次从小叶金钱草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小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 唐思琪; 罗姣; 黄浩; 吴贤哲; 金伦喆; 刘向前; 李小军
    • 摘要: 本文对糙叶五加果实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C18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糙叶五加果实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2)、芦丁(3)、1,3-双咖啡酰奎宁酸(4)、1,4-双咖啡酰奎宁酸(5)、1,5-双咖啡酰奎宁酸(6)、3,4-双咖啡酰奎宁酸(7)、3,5-双咖啡酰奎宁酸(8)、4,5-双咖啡酰奎宁酸(9)、绿原酸甲酯(10)、(2E,6S)-1-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6-β-D-吡喃葡萄糖苷(11)、(2Z,6R)-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β-D-吡喃葡萄糖苷(12)、(2Z,6R)-1-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6-β-D-吡喃葡萄糖苷(13)、(2E,6R)-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1-β-D-吡喃葡萄糖苷(14)、(2E,6R)-1-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6-β-D-吡喃葡萄糖苷(15)、(-)-(3S,4S,6R)-3,6-二羟基-1-薄荷烯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3S,4S,6R)-3,6-二羟基-1-薄荷烯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化合物11、16、17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9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在0~80 μM的浓度范围内,被测试化合物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化合物加和16具有较好的NO抑制活性且呈剂量相关;化合物6和17表现出了适度的NO抑制活性;其它被测试化合物具有微弱的或者无NO抑制效果.
    • 张珊; 黄雪松
    • 摘要: 为同时测定柚子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柠檬苦素,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条件、测定波长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的测定条件为色谱柱:Bio-Bond 5μm C18(4.6 mm×250 mm);进样量10μL;黄酮苷与柠檬苦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3 nm和220 nm;流动相:乙腈(A)和水(B),梯度洗脱:0 min,22%A;8 m in,22%A;10 m in,95%A;16 m in,95%A;18 m in,22%A;20 m in,22%A,流速1 m L/m in.该测定条件下,上述5种成分分离良好;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检出限为0.69~1.72mg/L,定量限为1.51~3.15mg/L,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8%,加样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
    • 戚梦婷; 侯豹; 蔡维维; 孙姜楠; 艾敏; 马欣雨; 邱丽颖
    • 摘要: 探究工业化提取王不留行中黄酮苷和刺桐碱的最佳生产工艺.先通过索式抽提法考察生王不留行和炒王不留行含油量,然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不同料液比、时间和乙醇浓度对乙醇浸渍提取生王不留行中黄酮苷和刺桐碱的含量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4,提取时间4 d,乙醇浓度75%,黄酮苷和刺桐碱的提取率分别为5.37 mg/g和1.22 mg/g.该提取工艺简单合理,结果稳定,节省能源,为工业化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