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9395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全国药材信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2010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等;八角茴香的相关文献由890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善旦、李尚儒、郑智文等。

八角茴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395 占比:99.57%

总计:89779篇

八角茴香—发文趋势图

八角茴香

-研究学者

  • 陆善旦
  • 李尚儒
  • 郑智文
  • 阳小勇
  • 李伟
  • 蒋林
  • 袁经权
  • 仲夏
  • 刘红星
  • 玉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燕菲; 张强; 蓝亮美; 陈桂美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壳与籽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考察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八角茴香壳与籽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均为茴香脑,分别占68.51%、75.24%,草蒿脑次之;八角茴香壳与籽挥发油对DPPH·和·OH均具有清除作用,有望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 张增玉; 倪冬姣; 邹新华; 熊爱军; 许赣荣; 何纪垲
    • 摘要: 在饲养过程中,蛋鸡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鸡场唯有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才能确保高产和稳产。植物精油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缓解炎症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植物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如何利用不同的植物精油改善鸡场的生产成绩,提高经济效益。
    • 黄彦臻; 王何欣; 吴超男; 包立军; 苏超; 钱永华
    • 摘要: 桑椹菌核病是一种危害桑果产业的重要病害。本文测定了八角茴香油和丁香油对桑椹菌核病病原的抑菌活性,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复配后的抑菌作用,并对精油制剂田间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和丁香油对桑实杯盘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mL、0.5 mg/mL,丁香油和八角茴香油以2∶1复配时,对桑实杯盘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1)。田间药效试验中,8%八角微乳100倍液和6%丁香八角混合微乳100倍液的矫正防效达到了80.56%和85.38%,对桑椹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孔馨逸; 江大海; 王洁
    • 摘要: 八角茴香是我国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具有健胃、祛风、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功效,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饮料业、制药业和酿造行业。目前八角茴香中研究最多的是八角茴香中的香气成分,其他相关成分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此,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八角茴香中的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同时对八角茴香中三萜类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茴香中的活性成分三萜类提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60 min和超声温度40°C。
    • 黄丹娜; 陈路
    •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八角茴香挥发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个(松油烯、萜品油烯、桉叶油醇、反式茴香脑)具有生物活性的八角茴香挥发油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CMSP和TCMID检索主要活性成分的靶蛋白,再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在GeneCards、OMIM和CTD数据库中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通过映射后得到共同靶点作为八角茴香挥发油干预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针对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关键靶点,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JUN]、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新型冠状病毒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之间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26个八角茴香挥发油干预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8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潜在作用靶点主要位于细胞膜筏、膜微区等部位,参与有机羟基化合物转运、对有毒物质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核受体活性及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主要涉及PTGS2、JUN、核因子κB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八角茴香挥发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以及3 CLMpro和ACE2有良好的结合潜力.结论 八角茴香挥发油可能通过抗肿瘤、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等途径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
    • 赵颖颖; 李三影; 欧芳兰; 闫路辉; 李可; 赵电波; 白艳红
    • 摘要: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别对八角茴香、猪排骨以及不同热处理八角茴香(热水加热30 s、热水加热90 s、热油加热30 s)后对猪排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GC-MS结果显示:热水加热30 s、热水加热90 s、热油加热30 s分别检出32,24,38种挥发性成分;3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总相对含量最高的分别是萜烯类(31.36%)、酯类(39.85%)、芳香烃类(42.7%).ROAV结果显示:热水加热30 s、热水加热90 s和热油加热30 s分别有2,4,5种,其中共有的主体挥发性物质为茴香脑、壬醛.与热水加热30 s相比,热水加热90 s增加了反式-2,4-癸二烯醛(870.69)和2-十一烯醛(97.50),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却减少;热油加热30 s增加了来自八角茴香引入的柠檬烯(1.58)、芳樟醇(1.52)、草蒿脑(1.32),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也增加.各组的挥发性风味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热处理八角茴香对猪排骨挥发性风味成分具有较大的影响.
    • 摘要: 罗勒这个名字,听起来“洋气”十足,似乎是西餐才会用到的香草。其实它源于亚洲,兴于地中海,全球“通吃”,在中国,也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家常食材。罗勒,堪称香草的“模范样本”。它貌不惊人:只是一丛丛低矮小草,卵圆形的叶子无甚特色,即便到了花期,也只会开一串串紫、白或粉色的小碎花。然而,它的茎叶花穗都富含芳香油,浓烈的香气极其讨喜:主调是一股甜甜的八角茴香味儿,又混着花香、木香和青草香。
    • 钟婉婷; 纪欧莲; 范莹泓; 王皓天
    • 摘要: 八角茴香是我国特产,其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提取等.本文对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八角茴香挥发性组分的GC-MS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抗菌、抗氧化成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八角茴香挥发油在食品、保健品及药品方面作为天然抗菌剂及抗氧化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臧滨
    • 摘要: "十三香"是一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调味品,传说是源于北宋年间一家药铺发明的一种秘制调料,各地流传的"十三香"配方有所不同,基本上都是由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组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组成十三香的这些中药。1.八角正名八角茴香,俗称"大料",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肉类的烹调。2.桂皮肉桂树的树皮,一般厚的质量好的称为肉桂,做药用,比较薄的做调料,另外樟科十余种树木的树皮也当作桂皮使用。
    • 李飞飞; 魏悦; 宋梦娇; 范毅; 宁二娟; 张丽先; 张桃桃; 李自红
    • 摘要: 目的:建立八角茴香3种指标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建立八角茴香药材指纹图谱.方法:样品经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条件为HP-FFAP色谱柱,检测器温度为230°C,进样口温度为200°C;采用程序升温进行分离.结果:以反式茴香脑为内参物,确定了茴香醛和草蒿脑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含量的差异,评价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了八角茴香指纹图谱,样品相似度都在0.900以上,并用气质联用仪确定了11个共有峰的化学结构,并进行了聚类分析,13种样品总共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具有步骤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特点,为八角茴香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