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形成蛋白

骨形成蛋白

骨形成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43375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等;骨形成蛋白的相关文献由142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岩、杨连甲、范清宇等。

骨形成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3375 占比:99.76%

总计:243970篇

骨形成蛋白—发文趋势图

骨形成蛋白

-研究学者

  • 金岩
  • 杨连甲
  • 范清宇
  • 刘源
  • 司晓辉
  • 高玉好
  • 毛天球
  • 胡蕴玉
  • 赵廷宝
  • 赵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生祥; 梅海波; 赫荣国; 刘昆; 唐进; 伍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过表达载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10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组织,培养原代B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的表面蛋白,对BMSCs进行鉴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BMP-7的过表达载体,通过慢病毒转染BMSCs,将BMSCs分成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P-7以及成骨分化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并对两组细胞进行茜素红和ALP染色。结果BMSCs中CD90和CD106的表达为60.2%和58.3%;CD33和CD45的表达为3.4%和2.6%。慢病毒转染BMSCs的转染滴度为3×10^(8)TU/ml。RT-PCR结果:BMP-7以及成骨分化标志物ALP、Runx2和OCN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转染组要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转染组肉眼可见明显红色染色区域,镜下可见大量钙结节点。ALP染色结果:转染组肉眼可见紫色染色区域,镜下可见ALP染色呈强阳性。结论慢病毒转染BMP-7可以促进BMSCs成骨分化。
    • 刘聪; 徐鹏飞
    • 摘要: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依赖于胚胎早期神经管前-后、背-腹等图式的正确建立和后期细胞分化的精细调控。在神经管形成过程中,其前体细胞受到形态素浓度梯度的调控,沿着身体背-腹轴方向呈有规律的排列,其中最重要的2种形态素是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从顶板分泌的BMP和从底板分泌的Shh在神经管中形成反向平行的浓度梯度,神经前体细胞在这些形态素的作用下获得其位置信息并逐渐决定其分化命运。本文系统总结了不同模式生物神经管发育的相关研究,着重综述了BMP和Shh这2种形态素在脊椎动物神经管背-腹图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对神经系统在体内发育机制的更深理解可为体外构建神经管类器官提供指导,因此,在本综述的最后,我们总结了神经管类器官培养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策略。
    • 朱晓茹; 逄键梁; 邓天政; 刘冰; 熊亚茸; 柯杰
    • 摘要: 目的 采用动物模型观察高正加速度环境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组织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周对照组、3周实验组、5周对照组、5周实验组、12周对照组、12周实验组6组,每组各5只.拔除其双侧下颌切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各1颗.术后1周开始每周将实验组动物高正加速度(+Gz)暴露3次,对照组不进行+Gz暴露,常规饲养.在术后3周(+Gz暴露2周)、5周(+Gz暴露4周)、12周(+Gz暴露4周+常规饲养7周)分别各处死1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动物,取种植体周围骨质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BMP-2、OPN及TGF-β1的mRNA表达均在术后3周时最高,然后逐渐降低.术后3周时,实验组BMP-2、OPN及TGF-β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MP-2,P<0.01;OPN及TGF-β1,P<0.05);术后5周,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周时2组各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正加速度环境能够降低BMP-2、OPN以及TGF-β1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骨作用.
    • 何静
    • 摘要: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是一类能调节细胞功能及参与疾病发生的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炎症及修复方面也有重要的表现,包括有TGF-β、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及激活素(Activin,ACT)等,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并通过相应的受体进行信号传导.正畸源性牙根吸收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其发生机制与骨吸收相似.TGF-β对正畸源性根吸收有着调控和促进修复的作用;BMP对牙周组织的改建及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早期修复有促进作用;GDF对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ACT则参与了牙周组织愈合和骨的形成等.本文就TGF-β超家族成员在正畸源性牙根吸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刘宛鑫; 于宇
    •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骨形成蛋白材料在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的改建作用,阐明其在正畸治疗中美化牙齿的作用原理,以期更加高效地应用于临床,达到口腔健康和美观的目的.方法 选择本院具有代表性的10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拔牙正畸治疗,一组拔牙窝选用普通材料充填,另一组采用骨形成蛋白材料充填,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两组牙槽骨的改建修复现象,从而得出令人信服、有数据支持的答案.结果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骨形成蛋白材料效果优于普通材料,它不但具备足够的力学性能,可以对牙齿进行矫正,还有利于牙槽骨的修复,让牙槽骨更加迅速地改建完成.从满意度结果来说,骨形成蛋白材料组患者均比较满意,给出了良好的回应,建议医生继续使用.结论 使用骨形成蛋白材料拔牙窝充填进行正畸治疗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治疗快速有效,受到患者的欢迎和推荐.
    • 朱晓茹; 逄键梁; 邓天政; 刘冰; 熊亚茸; 柯杰
    • 摘要: 目的采用动物模型观察高正加速度环境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组织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周对照组、3周实验组、5周对照组、5周实验组、12周对照组、12周实验组6组,每组各5只。拔除其双侧下颌切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各1颗。术后1周开始每周将实验组动物高正加速度(+Gz)暴露3次,对照组不进行+Gz暴露,常规饲养。在术后3周(+Gz暴露2周)、5周(+Gz暴露4周)、12周(+Gz暴露4周+常规饲养7周)分别各处死1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动物,取种植体周围骨质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BMP-2、OPN及TGF-β1的mRNA表达均在术后3周时最高,然后逐渐降低。术后3周时,实验组BMP-2、OPN及TGF-β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MP-2,P<0.01;OPN及TGF-β1,P<0.05);术后5周,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周时2组各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正加速度环境能够降低BMP-2、OPN以及TGF-β1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骨作用。
    • 陈仁吉; 吴晓璐; 胥毅; 穆玥; 徐雪; 郭思远; 孟丽芳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人工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2(BMP-2)组合与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术后的成骨效果,寻找能够代替自体骨移植的人工材料.方法 收集先天性牙槽突裂患儿45例,均已按唇腭裂序列治疗完成唇裂和(或)腭裂手术,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3组:1组:β-TCP+BMP-2组;2组:BMP-2+自体骨组;3组:自体骨组.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术后(平均7.8个月)评估不同材料的成骨效果.结果 β-TCP+BMP-2组的成骨率82.5%,自体骨组6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P-2+自体骨组成骨率75.1%,与β-TCP+BMP-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β-TCP+BMP-2组合方式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骨缺损.
    • 张斌斌; 高全文; 李冰; 黄沙
    • 摘要: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在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尤其在骨发育和骨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研究者通过多种基因敲除模型证明BMP信号通路中断会导致骨及骨外组织发育的异常,并阐明了与此相关的机制.BMP信号通路不但自身具有较复杂的调控机制,而且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更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共同参与成骨细胞分化及骨形成的调节.其中,BMP-2、BMP-6、BMP-7以及BMP-9等均可在体内和体外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这种显著的成骨效应使得BMP在治疗骨缺损及骨发育异常方面具有光明的前景.%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are members of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super-family and have diverse functions in embry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development,especially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skeletal development and bone formation.Several knockout models have proved that disruptions in BMP signaling can cause a variety of skeletal and extraskeletal anomalies and have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se phenotypes.BMP signaling pathway not only has its own complex regulatory mechanism,but also interacts with other signaling pathways,thus forming a more complex and precise regulatory network,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bone formation.Multiple BMPs,including BMP2,BMP6, BMP7 and BMP9,promot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This remarkable osteogenesis effect makes the BMP have bright pro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 and bone dysplasi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