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10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

会议文集: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来源的猴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及鉴定的方法,制备SV40树突状细胞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方法:使用rhGM-CSF扩增猴单核细胞,使用rhIL-4诱导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使用SV40全病毒灭活疫苗作为冲击抗原,使用rhTNFα促其成熟。对培养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功能测定及表面分子分析。通过测定感染svao恒河猴免疫前后猴血清svaoDNA、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的变化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评价。结果:镜下可见典型的树枝样突起,体外扩增诱导的oc能够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显示,表达树突状细胞CDla特异性标志的细胞比例可达77.7%,表达树突状细胞CD83成熟标志的细胞比例可达56.5%。免疫前后猴血清SV40 DNA、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三项指标总体上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rhGM-CSF,rhIL-4,rhTNFa等细胞因子可以在体外培养并诱导出猴树突状细胞,制备的SV40树突状细胞疫苗可以激发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 摘要:目的:通过延长麻疹生产中感染的基质细胞的培养时间和连续收获病毒,获得麻疹病毒生产的动力学曲线,通过工艺放大的产毒动力学研究,提高病毒产量。rn 方法:采用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法,接种不同病毒感染量(MOI),转瓶培养改变单次收获为多次收获,滴定整个培养期间每次收获液的病毒滴度,观察感染的细胞培养维持状况并计算病毒产量。rn 结果: 直接接种病毒培养期为23天,共收获病毒18次;间接感染病毒培养期26天,共收获病毒31次。通过延长感染细胞培养时间和连续收获病毒,获得病毒繁殖的动力学曲线。rn 结论: 获得了麻疹疫苗生产毒株Shanghai191产毒动力学相关参数。
  • 摘要:1997年香港发现HSN1型禽流病毒感染人类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254例确诊发病其中162例死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预期更加重了人们对禽流感的普遍关注。禽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家禽感染进而为人类提供间接及直接免疫保护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基因重组疫苗备选毒株HSN1型流感疫苗病毒的传代稳定性和病毒株的产毒相关的生物学性状。
  • 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水痘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病原体。水痘为该病毒原发感染的表现,主要侵染儿童,以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疱疹为特征,本病症状较轻,但传染性很强,几乎对20岁以下的绝大多数人感染,患病后终生免疫,一般不再发生第二次感染;HZ则是一种散发疾病,为具有部分免疫的人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的潜伏VZV被激活后引起,患者主要为成年人,特别是那些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和老年人,其特征为脊髓神经后跟及神经节发炎,由此神经支配的皮肤上出现疱疹,有疼痛和神经痛。水痘和HZ均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众所周知,可用的抗病毒药对水痘及其合并症仅有部分疗效,暴露后给予过量的免疫球蛋白对于终止或减轻感染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疫苗在控制VZV感染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开发针对中老年HZ的疫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定期对连续三年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单价病毒液的血凝素(HA)检测,了解其血凝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于更准确、有效地配制半成品,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疫苗。rn 方法:从2003年-2005年,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单价病毒液和成品,按一定时间间隔抽样,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方法(SRID)检测单价病毒液和成品的血凝素含量。观察期至少1年。rn 结果: 成品存放半年后,血凝素含量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存放一年后,个别毒株血凝素含量跌至略低于控制范围。单价病毒液的血凝素稳定性因毒株的不同而异。rn 结论: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每年的流行株会有所改变,用于生产流感疫苗的毒种也随之相应改变。因此,流感疫苗的有效期定为一年,而一般情况下,流感疫苗在成品检定合格后7个月以内完成使用,在此期间,成品的血凝素含量在合格范围之内。不同毒株的单价病毒液,血凝素跌幅不同,这种稳定性差异可能是由于编码HA蛋白的RNA4节段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亚型,甚至在同一亚型不同变异株间的差异所造成。
  • 摘要:目的:研制中量规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rn 方法:应用自主开发的麻疹沪-191纯化株、腮腺炎S79株和风疹BRDⅡ株制备三种疫苗原液,检测三种疫苗原液不同稀释比例的病毒滴度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干扰现象,确定MMR中三种疫苗原液的配制比例和半成品配方,产品送国家全面质量检定,观察管制抗生素玻璃瓶包装疫苗的稳定性。rn 结果: 三种疫苗原液的病毒滴度随稀释体积增加1倍下降幅度约为0.35~0.50lg CCID50/ml,三种病毒之间无明显的干扰现象,确定配制比例为1:2:1:1(麻疹∶腮腺炎:风疹:稳定剂),16批中试产品自检及7批产品经国家检定全部合格,21个月的稳定性良好。rn 结论: 产品全面达到临床前研究的标准。
  • 摘要:目的:研究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疫苗株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以及疫苗生产控制病毒的有效代次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将SA14-14-2减毒株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上自第7代连续传至第22代,观察早代次病毒(PHKC8代)和高代次病毒(PHKC22代)的全基因组,以及中间代次病毒(PHKC12代和17代)的结构蛋白基因,与基因库乙脑病毒SA14-14-2株(D90195)比较。并对各代次病毒的培养特性、病毒滴度、蚀斑形态和四个代次病毒(第8、12、17、22代)的小鼠神经系统毒力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rn 结果: 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PHKC8代与D90195完全一致;而PHKCl2代、17代和22代出现单个碱基(第2142或2143位)突变,导致B389氨基酸改变(D→N),但并不是回复性突变。四个代次病毒的PrM-C区结构蛋白基因均未发生变化。PHKC8、22代病毒的其它核苷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区和3'端非编码区;全序列测定结果与D90195比较,仅发现78核苷酸不同,导致34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93%和99.88%,并且以上突变不存在于明确的相关减毒位点上。四个代次病毒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一致;小鼠脑内的致病力未发生变化,经乳鼠脑内增殖1代后,显示第22代病毒的脑内致病力有所升高;各代病毒免疫小鼠后对P3强毒攻击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rn 结论: SA14-14-2减毒株在PHKC上连续传递15代仍保持高度的生物学和基因稳定性,疫苗生产控制病毒传代水平在10代以内更理想安全。
  • 摘要:狂犬病暴露后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配合使用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据报道,国产抗狂犬病血清的F(ab)2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国外产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这两项指标的高低决定使用人群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的发生率,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与我国抗狂犬病血清的制造工艺有密切关系,与抗狂犬病免疫血浆生产中免疫抗原的特性和制造方法也有密切关系。抗狂犬病免疫血浆的生产,多年来一直沿用羊脑组织培养的狂犬病毒作免疫抗原,该抗原因羊脑组织而使其成分十分复杂,用该抗原免疫马匹生产的抗狂犬病免疫血浆蛋白质含量达70 mg/ml以上且效价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用此血浆作原料制造抗狂犬病血清势必导致F(ab)2含量低而蛋白质含量高。同时,该抗原免疫马匹后副反应严重,表现为注射部位化脓,马匹逐渐消瘦,死亡率高。rn 为了获取优质抗狂犬病免疫血浆,消除抗原对免疫血浆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人用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的最新生产工艺,通过工作种子批的制备和检定、细胞制备和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浓缩等过程研制了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毒抗原,该抗原纯度高,不含人体成分,经检定各项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之《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的要求之后应用于马匹免疫试验,结果显示,用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毒抗原免疫马匹,生产的免疫血浆不仅质量好,而且将免疫抗原对马匹的损伤降到很低程度,第一批浓缩地鼠肾细胞抗狂犬病免疫血浆按现行精制工艺进行试制,各项指标均优于羊脑抗狂犬病免疫血浆。但这仅仅才是开始,与我们的目标差距甚远,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抗狂犬病免疫血浆的质量将取决于对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毒抗原和马匹免疫方法的更深入的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制备一批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用参考品,规范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试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应用3μgHBsAg免疫小鼠背部皮下,于免后4、7、14、25d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ELISPOT法检测MNC经HBsAgMHCⅠ类多肽S28-39刺激产生IFN-γ能力。背部皮下分别免疫小鼠0.1μg,0.25μg,0.5μg,1μg,2μg,4μg,8μg的HBSAg,于免后7d,检测MNC分泌IFN-γ水平。分别免疫小鼠2μg,4ug HBsAg,免后7d,检测MNC分泌IFN-γ水平。结果:7d时,IFN-Y阳转率达到一定强度并持续到14d。1μg组可检测小鼠IFN-γ阳转,免疫剂量与IFN-Y阳转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49)。2μg HBsAg组IFN-Y阳转率在50-75%之间;4μg组IFN-y阳转率均为75%。结论:应用ELISPOT法检测1针HBsAg诱导小鼠产生IFN-γ最佳检测时间为7d,适宜的免疫剂量在2-8μg之间,同时制备一批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用参考品作为内控参考品。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免疫测定方法对小鼠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后细胞免疫应答测定的影响。rn 方法:小鼠皮下接种HBsAg,于免疫后4、7、10、14和25 d分离脾单个核淋巴细胞(MNc),应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测定MNC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斑点形成细胞计数(SFC),其中刺激物选择多肽和HBsAg;流式荧光检测技术(LUMINEX法)测定MNc体外经HBsAg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含量。rn 结果: 小鼠接种HBsAg后,应用ELISPOT法测定,7 d和14 d小鼠IFN-γ阳转率分别为60%和80%;而应用LUMINEX方法测定,7d和14d小鼠IFN-γ阳转率均为80%;IL-4、IL-5、IL-10阳转率分别为60%,80%;100%,100%;80%,100%;在25d时IL-5、IL-10维持在100%,而IFN-γ和IL-4出现下降(60%)。rn 结论: ELISPOT和LUMINEX法测定小鼠IFN-γ应答符合一致率高,小鼠接种单针HBsAg后细胞免疫应答高峰为免疫后7-14d。
  • 摘要:目的:建立从高表达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工程菌发酵和目的蛋白纯化的工艺。rn 方法:在三角烧瓶中,探讨了不同的诱导剂浓度和培养基对菌体密度和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在10升发酵罐中,探讨了诱导时间、补料方式、溶氧量对菌体密度和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根据目的蛋白的理化特性建立了纯化工艺。rn 结果: 重组HEV抗原工程菌在10升发酵罐分批补料培养中,采用0.1mmol/L的IPTG诱导4h,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25%,目的蛋白产率约为2.88g/L,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对包涵体粗纯、复性、纯化,SDS-PAGE分析,纯度可达95%以上。rn 结论: 建立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及纯化工艺,为重组HEV抗原工程菌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三批疫苗先后两次送检活菌数的比较,进一步确定了炭疽疫苗的运输条件。方法: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第一次和第二次送检的疫苗活菌数进行测定。结果:第一次送其中第一次送检的运输条件为航空快递,从样品寄出到接收共三天时间,没有附加冰袋保持低温;第二次送检的样品由专人运送,运输时间不超过6小时,附加冰袋保持低温。检三批活疫苗活菌数分别为0.8,0.9,0.8 x 10<'8>/人份,均达不到2005年版药典三部规定;第二次送检三批活疫苗活菌数分别为1.2,1.6,1.5 x 10<'8>/人份,均符合2005年版药典三部规定。两次结果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虽然炭疽芽胞有极强的抵抗力,但炭疽活疫苗在送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运输条件才能保障疫苗的质量。
  • 摘要:目的:考察我国4株用于或拟用于疫苗生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16S rDNA的保守性和差异。rn 方法:提取此4株菌基因组DNA,以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分析。rn 结果: 在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到了99.77%,而与其它肠道细菌比较,一致性较低。rn 结论: 选择此保守性高的16Sr DNA区段进行序列测定,以防止种子批的变异,便于对疫苗生产用种子进行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表面蛋白C3-BP免疫学效果初步研究。rn 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方法从9V型肺炎链球菌培养液上清中提取C3-BP,用SDS-PAGE检测其纯度,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补体C3结合活性,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gG抗体,用MTT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情况,活菌攻击检测其交叉保护效果。rn 结果: 获得了较纯的表面蛋白C3-BP,其分子量约为90kD,单链蛋白;免疫小鼠后,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小鼠细胞免疫实验表明有较好的细胞免疫活性。rn 结论: 摸索出了一种提取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3-BP的方法;C3-BP具有不依赖血清型的交叉保护作用。
  • 摘要:细菌性脑膜炎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每年死亡病例估汁有17万例。我国过去最多见的是A群,占90%左右,2004年C群流脑在广东、安徽等地首先出现,2005年四川出现C群流脑爆发疫情。由于各群的荚膜多糖(除B群多糖外)均有良好抗原性,所以都正在被提纯并准备制成各种疫苗和多价疫苗。1969年,美国Gotschlish等应用十六烷基溴化铵提取大分子多糖抗原,制备成功荚膜多糖疫苗,证明免疫效果良好。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种多糖疫苗后,不能有效的激活辅助性T细胞和T记忆细胞,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功能,免疫保护时间短暂,再次免疫接种不能产生加强免疫效应。为了提高多糖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办法是将多糖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使其转变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研究表明,多糖与蛋白载体结合后,T细胞能识别载体,刺激B细胞对多糖产生抗体应答,并能诱导T细胞的免疫记忆反应,使更多的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国内外许多公司都在研制A群或多价流脑结合疫苗,部分已经进入临床研究。Aventis Pasteur公司的四价流脑多糖-白喉类毒素结合流脑疫苗Menactra(Ⅱ)已得到FDA的批准。B群多糖的免疫原性极差,即使将其与蛋白偶联后仍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在人体内诱导出抗B群的杀菌抗体,而其外膜蛋白(OMP)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IVM研制的六价流脑PorA外膜囊(OMV)疫苗由六种不同的PorA蛋白组成。研究表明,该疫苗对婴儿及儿童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B群流脑外膜蛋白P2086(rLP2086)可以诱导强烈的IgG免疫应答,而产生的血清抗体对B群脑膜炎异源菌株有交叉反应,可以认为rLP2086是一种潜在的疫苗候选者。Prinz等评估了编码Tb细胞表位和C群流脑荚膜多糖模拟肽的多表位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在缺乏强效应物应答的情况下,用编码MCPS模拟肽的DNA免疫接种能产生强烈的B细胞记忆应答。目前正在深入研究对表达糖肽模拟物的DNA疫苗的免疫应答。rn 另外,在研究B群流脑疫苗的过程中还发现一种B群流脑表面脂蛋白的抗血清能预防菌血症,而某些外膜蛋白在预防脓毒症方面有一定作用。细菌性脑膜炎近年来在非洲等地经常爆发,如果能找到有效且廉价的ACYW135群和B群流脑疫苗,全球的细菌性脑膜炎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彻底被征服。
  • 摘要:本实验偿试以rTTC为载体制备Hib荚膜多糖(CPS)结合疫苗,还可以建立rTTC为载体的细菌类多糖结合疫苗的技术平台。重点就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荚膜多糖(CPS)-重组破伤风类毒素C段(rTTC)结合疫苗的制备工艺及免疫原性检测技术进行了论述。
  • 摘要:本文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白喉毒素(DT)全长片段。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和分子筛进行纯化,得到了较纯的DT片段。并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在DT的A片段的活性位点区域进行单点突变及双点突变,将纯化后的突变体蛋白用与野生型同样的方法进行纯化后,进行Vero细胞毒性实验,以期筛选到毒性小于野生型DT的蛋白,实现用基因工程脱毒的方法代替现有白喉疫苗生产中化学脱毒的方法,从而解决了原来化学脱毒工艺中时间长,存在毒力回升的可能性的两大主要缺点。
  • 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时释放或死亡时由细胞壁裂解产生的一类脂多糖类物质。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热原通常是指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热原。内毒素对热的耐受性非常强。常用的湿热灭菌法(121℃1h)不能破坏内毒素。破坏内毒素生物活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干热灭菌法。一般180℃4h或250℃2h干烤,或用强碱强酸才能彻底破坏它。生物制品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污染内毒素使制品不合格,不仅给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直接影响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随着国家药监部门对生物制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内毒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的人员必须了解国家对各项生物制品的内毒素控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制品内毒素含量,保证接种者安全。生物制品中内毒素的来源主要有:菌毒种、生产环境、不规范操作、设备及器械、原辅材料等。rn 对于生物制品生产中内毒素污染的控制最主要的措施是生产过程控制,即严格按GMP要求进行生产,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内毒素产生。生产车间必须是符合GMP要求的洁净厂房,严格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并定期对洁净间进行沉降菌、擦拭菌和尘埃粒数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细菌内毒素很容易吸附在容器上,生产中任何直接接触制品的设备、容器、生产用具、管路、包括检测取样吸管、试管等必须保证无热原。耐热器具如玻璃、不锈钢等应进行干热灭菌,180℃4h或250℃2h干烤除去热原。不耐高温用具,如胶塞、胶管等,可采用0.2M氢氧化钠或盐酸浸泡4h以上,然后用新鲜注射用水冲洗至中性,再高压灭菌。保证注射用水新鲜无热原。化学原材料应尽量选购无热原的,常用的化剂可干热灭菌。操作者必须严格按SOP更衣、洗手、消毒。rn 对于任何非封闭系统的操作,均应采取无菌操作方式。细菌内毒素的去除可采用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合层析、凝胶层析、超滤、活性炭等方法。内毒素对生物制品的危害虽然很严重,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内毒素的特性就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加以控制和去除。
  • 摘要:目前,细胞培养的做法,如连续细胞系的传代培养,或从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单位或实验室获得细胞系,是非常普遍的,这些做法增加了微生物污染、交叉污染以及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这些做法的直接后果是错误的实验结果,资源(试剂、人工、仪器)的浪费,甚至可能会影响您或您的实验室在科学界的声誉。为此,本文就细胞标准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 摘要:生命科学研究者正不面对如何生产更多细胞的挑战,以满足基于细胞基础的实验和检测,或者生产重组蛋白,抗体和病毒载体。研究者有时必须选择那些容易被混淆的各种细胞培养容器,系统和方法,以满足获得更大量的细胞。本文讨论生长大约1克或多于109细胞数量的最佳培养容器并展示用于小量到中量培养的容器样品同时符合下列重要的选择条件。
  • 摘要:本文先叙述一下简要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 EBM)的发展,(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的思想古已有之。循证疫苗学即按循证医学的原理、方法、步骤等方面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 摘要:疟疾是全世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危胁着全球40%人口的生命安全,给处于疫区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具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四种,其中恶性疟疾每年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导致上亿人发病,数百万人死亡,其中80%为五岁以下的儿童和孕妇。间日疟是我国的主要疟疾类型。随着全球气候转暖,人口流动量增加等因素的出现,疟疾对人类的危险也在不断加剧。
  • 摘要: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感染病。为此,本文就当前国际上三大类DNA疫苗、重组BCG疫苗以及亚单位疫苗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就生物制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围绕生物制品批签发的基本要求、2006-2007批签发基本情况疫苗血液制品、GMP问题、快速检测技术在市场监督中的作用以及几种疫苗质量研究方面的进展等内容展开。
  • 摘要:扩大免疫规划(EPI),是1974年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的,要求各成员国采取疫苗免疫接种与流行病学监测以预防、控制一些儿童传染病。为此,本文就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对疫苗产业发展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
  •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其抗干扰强,易于编程等多方面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在空调系统的应用,此系统采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核心设备。
  • 摘要:选用20只幼年猕猴(雌雄各10只),测量其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躯干长、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结果表明:从3~24月龄猕猴的体重绝对增长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初生~3月龄为体重增长最快时期;从3~24月龄前肢全长生长速度较后肢全长慢些,躯干长生长速度较前肢全长和后肢全长慢些。在所测定的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中,公猴体重、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均大于母猴,经显著性检验表明:雌雄猕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雌雄猕猴躯干长、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摘要:目的:观察mifepristone与aminoguanidine联合应用是否能有效终止恒河猴早期妊娠。rn 方法: ①对照组(安慰剂):给妊娠30天的恒河猴安慰剂(Benzyl Benzoate:Sesame oil=1∶4)2.5ml/次,1次/天,连续给药3天;②Mffepristone组:mifepfistone以1mg/kg,1次/天的剂量连续给妊娠30天的恒河猴注射3天;③Mifepristone+Aminoguanidine组:将mifepristone以1mg/kg,1次/天的剂量连续给妊娠30天的恒河猴注射3天,aminoguanidine以150mg/只,2次/天的剂量连续给妊娠30天的恒河猴注射3天。rn 结果: 对照组6只无一只流产;mifepristone组6只中只有一只流产;mifepristone+aminoguanidine组6只完全流产。rn 结论: mifepristone与aminoguanidine联合应用能够导致妊娠早期的恒河猴完全性流产,二者配伍使用将来有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终止早期妊娠。
  • 摘要:本所清洁级地鼠各项指标符合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但在制备原代地鼠肾细胞过程中,外源病毒因子检测时有阳性。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为此,本研究在本所清洁级地鼠群的基础上,通过子代选择法,结合剖腹取胎,进一步建立了无外源病毒因子的清洁级地鼠群。
  • 摘要:病毒疫苗的研制一直是受到高度关注的领域。随着疫苗种类的繁多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不同类型的病毒适用不同疫苗,不同人群对疫苗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疫苗的研制和开发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而不能千篇一律统一模式。本文仅以危险信号理论和抗原的原罪现象这两个基础免疫学概念,抛砖引玉浅谈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摘要: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死亡例数以及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列于各传染病之首。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流感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医保人群患病率、住院率、住院费用的比较分析,评价了医保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效果和效益以及流感疫苗接种对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
  •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型抗癌制剂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介绍了“1+1>2”的部分组合实例,指出了研究的基本方向、设想和方法;在生产工艺上提出了创新的模拟太空环境法及部分相关实例,可供生物制品科研和管理人员借鉴、参考。
  • 摘要: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质量文件数量多、种类繁杂。并且因厂房、设备、设施、介质停用或更新;工艺、产品、试验方法的改变,质量文件需要不断地修订和注销。为了达到文件便于修订、快速查询的目的,本文就微机在文件自动化管理方面的开发与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特异性鉴定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rn 方法:目前国际上已经完成结核分枝杆菌H37Rv、牛型分枝杆菌和卡介菌巴斯德株的全基因组测序。与H37Rv毒株进行比较,BCG菌株可以得到16个长度1903-12733 bps(碱基对)不等的缺失区域(Regions of Difference),这些区域被依次命名为RD1-RD16。这16个缺失区域中,RD1是一个很特殊的片段,它存在于所有有毒分枝杆菌中,在卡介苗最初的减毒培育中缺失,因此在所有的卡介苗菌株中均无RD1序列,通过检测RD1区的存在与否,可以特异性的鉴别BCG。rn 结果: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国内皮内注射用BCG疫苗生产用菌株均缺失RD1区,多重PCR产物为196bp;牛分支杆菌标准株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存在RD1区,多重PCR产物为146bp。rn 结论: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RD1区的存在与否,可以区别BCG和其它有毒的分枝杆菌,能特异性的鉴别BCG,适用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的特异性鉴别试验。
  • 摘要:目的:构建重组PET-30a-SEB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rn 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产SEB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CMCC-26075基因组DNA中克隆SEB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进行测序。构建PET30a-SEB原核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经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鉴定。rn 结果: PCR获得超抗原SEB基因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后经测序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成功构建了PET30a-SEB原核表达质粒且成功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31KDa的蛋白。rn 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EB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和鉴定,获得了SEB蛋白,为后续对超抗原SEB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HIV- 1核心蛋白gag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免疫应答反应。rn 方法:采用PCR方法从一例HIV感染者中扩增出gag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GAG。接种小鼠后,检测其抗体及抗体亚类,并对小鼠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采用3H-TdR法、ELISPOT方法和51Cr释放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性、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CTL杀伤活性。rn 结果: 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5kD。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IgG2a与IgG的比例显著高于IgG1与IgG的比例;T淋巴细胞体外经ConA刺激后SI达到1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14.04)(P<0.05);产生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特异杀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rn 结论: 重组质粒pcDNA-GAG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而且ELISPOT方法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结果与51Cr释放法一致,提示可用此法对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进行评价。
  • 摘要:本研究应用重组表达的A组轮状病毒TB-Chen株Vp6(rVp6)蛋白免疫豚鼠,制备抗rVp6血清抗体作为间接免疫荧光的捕获抗体,检测SA11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中表达的病毒Vp6蛋白,观察Vp6在细胞内的复制及其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n 本研究对于轮状病毒感染细胞机制及病毒在细胞内的组装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重组蛋白应用于临床检测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 摘要: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 Ⅰ)对宿主细胞mRNA修饰翻译通路的调控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体系,探索其具体机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过程及宿主细胞的生物学改变。本课题借助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平台,将HSV Ⅰ病毒感染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与未感染细胞分别进行双向电泳作蛋白质组图,通过PDQuest软件对蛋白点定性、定量分析,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出一组与细胞蛋白质合成途径密切相关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作为mRNA翻译所需的RPLP1蛋白和参与mRNA快速降解的KHSRP蛋白呈现上调,而可以正调控mRNA剪切的hnRNP H2蛋白则表现为下调。这些结果提示,HSV Ⅰ能够借助细胞调控蛋白从mRNA剪切、翻译、降解等多个角度共同影响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在病毒关闭细胞蛋白合成的同时又为病毒蛋白合成提供最佳环境。rn 尽管上述细胞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本课题为探讨病毒如何改变宿主蛋白合成途径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 摘要:目的:比较A、B和c三种类型CpG-ODN在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佐剂活性,为设计高活性的新型人用疫苗佐剂奠定理论基础。rn 方法:用不同CpG-ODN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上清中的IgM和IFN-γ,从而确定三种类型的CpG-ODN。以基因工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模型抗原、不同类型CpG-ODN为佐剂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动物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rn 结果: 与已发表文献一致,A型CpG-ODN能够在体外活化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从而间接诱生高水平的IFN-γ,但不能活化B细胞诱生IgM。与此相反,B型CpG-ODN能够高度活化B细胞但不能活化PDC。C型CpG-ODN具有双重活性,能够同时活化B细胞和PDC。小鼠免疫结果表明,与Al(OH)3对照组相比,三种类型CpG-ODN均具有良好的疫苗佐剂活性,但B和C型CpG-ODN诱生的抗原特异性IgG和IgG2a抗体水平远高于A型CpG-ODN。虽然A型CpG ODN也能够显著增强总抗体水平,但并不改变IgG1和IgG2a抗体亚型的比值。这与B和C型CpG-ODN能够极大地促进TH1类免疫应答并降低IgG1/IgG2a比值明显不同,提示不同类型CpG-ODN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起到佐剂作用。rn 结论: 不同类型COG-ODN具有不同机制的疫苗佐剂活性,B和c型CpG-ODN的体液免疫佐剂效果优于A型CpG-ODN。
  • 摘要:目的:寻求一种以GBS菌体免疫原性蛋白为基础的疫苗方法以一步层析法从GBsⅢ型菌32325株中提取42KD菌体蛋白,以42KD蛋白不同剂量和针次免疫NIH成年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rn 方法: 选择最佳免疫条件免疫小鼠,然后腹腔攻击GBSⅢ型32325菌株,观察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保护效果,并用肺炎链球菌Pn6B:CMCC 31492株和Pn19F:CMCC 31699株作交叉保护性试验。rn 结果: 不同剂量免疫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相应IgG抗体,其效价最高可达1∶24576,说明42KD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试验组成年小鼠的免疫保护指数为100,乳鼠的免疫保护指数为40。rn 结论:42KD蛋白对成年小鼠和乳鼠均诱导保护免疫。不同剂量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免疫剂量与血清IgG抗体应答水平呈正相关;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与保护力正相关。
  • 摘要:目的:克隆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C端截短片段S146,构建表达蘑组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利用其自制抗体进行包被初步建立特异性检测百日咳毒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rn 方法: PCR扩增得到S146基因产物,将其亚克隆入载体pUC18,通过转化测序,筛选到阳性重组体pUC18-S146,双酶切获得S146编码基因,连接入载体pET16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S146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经Protein G柱纯化后,作为包被抗体与抗天然百日咳毒素抗体联合特异性检测无细胞百日咳原液中的百日咳毒素。rn 结果: 成功表达和纯化S146蛋白,用纯化PT S146片段免疫家兔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天然PT;将抗S146抗体与抗天然PT抗体联合组建双抗体夹心ELISA法能够检测天然PT,而与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FHA无交叉反应,为研制特异性检测试剂,提供一种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构建5种不同类型的表达结核杆菌特异抗原的重组亚牛痘病毒,并研究其特异免疫原性。rn 方法:运用同源DNA重组技术将带有结核分泌抗原Ag85A和ESAT6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质粒pgpt ATA-18中。重组表达质粒导入牛痘病毒Ankara(MVA)后,使用MPA选择培养基挑取空斑,经Western blot鉴定后,得到5个种类的带有结核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单克隆。用构建的5种重组亚牛痘病毒免疫小鼠,采用MTT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对特异结核抗原的增殖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皮内试验以检测重组亚牛痘病毒引发的针对结核抗原的特异细胞免疫应答。rn 结果: 构建的5种结核抗原重组亚牛痘病毒介导的细胞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发现与结核抗原一致的表达条带。免疫小鼠两次后,5种重组病毒免疫组脾淋巴细胞体外与Ag85-ESAT6融合蛋白共培养后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活性,而同组细胞与生理盐水共培养后无增殖表现(P<0.01);与空亚牛痘病毒或生理盐水免疫后小鼠相比,5种重组MVA免疫组脾淋巴细胞与Ag85-ESAT6融合蛋白共培养后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活性(P<0.01)。5种重组MVA免疫组脾细胞经Ag85-ESAT6融合蛋白刺激后的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均较同组细胞经生理盐水刺激明显增高(P<0.05);与空亚牛痘病毒和生理盐水免疫组小鼠相比,5种重组MVA免疫组脾淋巴细胞与Ag85-ESAT6融合蛋白共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均升高(P<0.01)。与空亚牛痘病毒或生理盐水免疫后小鼠相比,5种重组MVA免疫组小鼠对PPD都表现出显著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应答(P<0.05)。rn 结论: 成功构建了5种不同类型的表达结核杆菌特异抗原的重组亚牛痘病毒疫苗,其免疫小鼠后可激发针对结核杆菌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
  • 摘要: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E(gE)。rn 方法:将VZV的gE编码基因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质粒PSGHV0中,使之在CHO细胞中进行人生长激素(hGH)和gE融合蛋白的表达。rn 结果: 经ELISA、Western blot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检测,其表达量约为7mg/ml。rn 结论: 为大量制备、VZV表面抗原提供了可能。
  •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因而开发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表达人源抗-HBsAg的IgG全抗体的载体构建、人源IgG全抗体在昆虫表达系统里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初步鉴定,为探索治疗乙型肝炎药物的开发提出了新的途径和新型的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构建含人CD3ε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rn 方法:RT-PCR扩增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ε基因,将其插入克隆载体PCR(@)-Ⅱ,测序并双酶切后,再将目的基因片段重组人表达载体PGEX4T-3,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C诱导,表达人CD3ε-GST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rn 结果: IPTG诱导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SDS-PAGE出现明显的46KD蛋白条带并能与兔抗人CD3ε多抗产生特异性反应。rn 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D3ε-GST(hCD3ε-GST)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人CD3ε-GST融合蛋白,为制备抗人CD3ε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摘要:分别采用体外转录和RNA酶Ⅲ消化长片段双链RNA的方法制备了以8条以狂犬病毒(RV)PV株N基因作为靶基因的21nt小干扰RNA和RV-N基因小于扰RNA库,并证实不同21nt小干扰RNA均对狂犬病毒PV株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强抑制作用。在此基础进一步观察了不同小干扰RNA对异源毒株CVS株和CTN株的抑制效果。rn 结果表明,在21nt吐小干扰RNA与靶mRNA碱基错配高达5个的情况下仍对病毒保持高抑制率。然而,siRNA与靶mRNA碱基错配的位置与抑制作用的丧失高度相关。3'端第二个碱基的错配将使抑制作用表失,3'端以后的碱基错配对抑制率的影响依次降低,siRNA中部硷基与靶基因的错配对抑制率的影响较小,5'端碱基错配基本没有影响。这一结果为本研究提出了RNAi抑制作用的广谱性,偏靶效应等问题,并为设计独特的siRNA序列提供了依据。
  • 摘要:目的:从正常人血浆组分Ⅳ(FractionⅣ,FIV)中提纯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制备较高纯度α1-AT制剂。rn 方法:对FIV经沉淀、过滤、两步离子交换,提纯α1-AT,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的浓度,用SDS-PAGE及区带扫描法测定α1-AT制剂的纯度,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特异性。rn 结果: 试制的α1-AT制剂的纯度为93%,比活为0.713u/mg。rn 结论: 可从FIV中制得较高纯度的α1-AT制剂。
  •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株分离自缅甸进口虾的沙门氏菌新血清型,其生化反应符合肠道沙门氏菌肠道 亚种,血清学试验证实该菌抗原式为68∶r∶z6,并具有一个新的O抗原(O∶68),这个菌株暂命名为昆明沙门氏菌(Salmonella Kunming)。
  • 摘要:目的:检测动物口服痢疾IgY在体内的抑菌作用。rn 方法: 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剂量福氏痢疾菌及其特异性IgY口服6日龄乳鼠,24小时检测直肠菌群及IgY的免疫活性。rn 结果: 攻毒前口服特异性lgY可使乳鼠直肠内痢疾菌显著减少;口服大于3mg/只的特异性IgY,可使肠内特异菌减少50%以上;口服4mg/只可抵御10亿菌的攻击。rn 结论: 细菌性痢疾特异性IgY可有效抑制乳鼠肠内痢疾菌的繁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