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39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1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1500篇;相关期刊697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等;锁骨骨折的相关文献由760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泽、陈伟、王强等。

锁骨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1 占比:24.11%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11500 占比:75.32%

总计:15268篇

锁骨骨折—发文趋势图

锁骨骨折

-研究学者

  • 张英泽
  • 陈伟
  • 王强
  • 刘军
  • 杨军
  • 张磊
  • 李红
  • 王勇
  • 陈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天勇; 王德伟
    • 摘要: 背景: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已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固定方式,然而髓内钉松动移位、钉尾软组织激惹等问题突出。部分带锁髓内钉手术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应用。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有待设计出一种新型髓内固定产品来减少这些问题。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青年志愿者的锁骨CT数据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锁骨中段横行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骨折内固定原则,分别组装成锁定板、桥接内固定系统和钛制弹性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最后使用ANSYS 1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数据处理,比较各模型锁骨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最大Von Mises应力及最大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不同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应力分布与钛制弹性钉固定类似,髓内连接棒在骨折断端附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异同点是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外锁定处出现次级应力集中,使桥接内固定系统组整体应力较钛制弹性钉组更分散;②轴向压缩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组锁骨最大Von Mises应力为251.96 MPa,高于其他两组;骨折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33.79 MPa,低于其他两组;悬臂弯曲、顺/逆时针扭转载荷下,桥接内固定系统组锁骨和骨折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小于钛制弹性钉组而大于锁定板组;③不同载荷下,3组中植入物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出现在骨折端附近,其中钛制弹性钉的应力峰值最大,桥接内固定系统次之,锁定板最小;④不同载荷下,各组中锁骨的最大位移均在锁骨远端,其中钛制弹性钉组中锁骨远端及骨折端的位移峰值最大,桥接内固定系统组次之,锁定板组及无损锁骨较小;⑤提示桥接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钛制弹性钉固定,内固定松动移位风险较钛制弹性钉低,但固定强度不如锁定板。
    • 李希望; 张建光; 罗唯; 林旭; 刘伟; 黄建龙
    •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理念锁骨上钢板取出术与传统切口锁骨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准备取出内固定材料锁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所选钢板取出术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理念锁骨上钢板取出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VAS评分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5,P<0.05)。结论锁骨骨折后采用基于微创理念的锁骨上钢板取出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降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邓荣芳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术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后15 min,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且其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莫贤跃; 黄勇斌; 姜权; 黎贤发; 许昕; 廖秀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65例大龄儿童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患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并发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9个月。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顶破皮肤,无感染、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评价均为优。结论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范大鹏; 张解元; 张经纬
    • 摘要: 目的分析保护锁骨上神经在复位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4月收治的锁骨骨折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锁骨上神经处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离断锁骨上神经,研究组给予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肩关节功能、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切口复位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 谢利红; 廖志兰; 石琳; 刘桂英; 孙骊
    • 摘要: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肩胛枕在儿童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在小儿骨科住院的采取“8”字肩臂带固定法保守治疗的84例锁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棉布塔型垫,观察组采用肩胛枕;观察2组患者垫枕时疼痛程度、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及骨折复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垫枕舒适度、骨折复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肩胛枕稳固性好、舒适度高、简便有效,在锁骨骨折保守治疗仰卧时能有效维持挺胸伸肩的治疗体位,降低骨折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晶晶; 刘舒琦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2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个月时,观察组锁骨骨折康复优良率(96.72%)高于对照组(86.89%)(P<0.05);护理2个月时,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对工作态度、护理操作以及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好。
    • 付秀丽; 王森; 孙志鹏; 雷凤琼; 范丽
    • 摘要: 本文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传统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收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儿104例,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案,将104例锁骨骨折患儿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2例患儿,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动态波动变化情况、肌力参数及两种麻醉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对比分析,超声组均短于传统组,而镇痛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传统组(P<0.05);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更好的神经阻滞效果(P<0.05);超声组患儿术后2 h、6 h、12 h屈肘关节的肌力评价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比较,超声组低于传统组(P<0.05)。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较传统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能更准确地进行操作,缩短操作时间,麻醉效果更好,对患儿肌力恢复影响更小,麻醉并发症率更低。
    • 张芮; 王志涛; 刘德君; 彭五一
    • 摘要: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0例,年龄30~48岁,BMI 20~27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组(D组)和颈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45例。分别于皮肤切开(T_(1))、骨折复位(T_(2))、缝皮(T_(3))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分别于术前(T_(0))和术后第1天(T_(5))采集患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T_(1)、T_(2)、T_(3)的VAS评分和T_(1)、T_(3)时间点的HR、MAP,T_(1)、T_(2)、T_(3)时间点的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间点C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高于D组,D组患者T_(2)时间点的HR、MAP均明显低于T_(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间点C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T_(5)时间点2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T_(0)时间点,C组T_(5)时间点IL-6水平高于T_(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IL-6、TNF-α水平。
    • 张坚若; 陈永坚; 许金海; 何戟锋; 冯振; 徐东东; 竺昭; 张佩奇
    • 摘要: 锁骨钩钢板广泛应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1]),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肩痛、肩峰撞击、肩峰溶解、肩峰下穿出、脱钩及应力性骨折等^([2-3])。研究发现,肩锁关节有解剖学上的差异,约73%的肩峰呈平坦型(肩峰与锁骨的夹角<10°),剩下的肩峰呈斜坡型(肩峰与锁骨的夹角≥10°),肩锁关节与锁骨钩钢板匹配不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4])。本研究拟观察适肩峰形态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