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25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08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4994篇;相关期刊1694种,包括上海教育、科教文汇、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北京101中2011年科教研年会、首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社会变革中教育研究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行动研究的相关文献由572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文娟、刘良华、嵇娜等。

行动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08 占比:25.7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4994 占比:74.06%

总计:20246篇

行动研究—发文趋势图

行动研究

-研究学者

  • 何文娟
  • 刘良华
  • 嵇娜
  • 潘洪建
  • 张燕
  • 毛作祥
  • 陈华忠
  • 宋秋前
  • 王栋
  • 王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东亚
    • 摘要: “在场”是生命主体出现在活动场域(现场)的概念表达。在研究活动中,从研究主体出场和研究对象现场的形式出发,研究关系可以分成“一致性在场”“想象性在场”和“真实性在场”等不同类型,成为研究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的研究关系相比,高等教育研究者以高校管理者或高校教师的身份成为高等教育从业者,形成高等教育研究者出现在高等教育活动场域的“在场”研究关系,并呈现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特殊性。在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研究关系下,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具备的局内人和行动者特征,使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侧重的方法选择。
    • 李辉; 张旭娜
    • 摘要: 民间故事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多少代中华儿女在民间故事的滋养中成长,但当前其正在远离幼儿的生活.为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研究者与幼儿园实践者历时17周合作开展了中原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该研究丰富了幼儿的地方文化知识,增进了其对乡土的情感;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发和教育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幼儿园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管理效能.研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构建要以幼儿为本,顺时而为;应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要加强适宜于学龄前儿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
    • 王冬梅
    • 摘要: 学前教育阶段的民族文化教育是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起点阶段。为了探索出土家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可行的实施方案,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 A 幼儿园为研究对象,使用行动研究法,试行主题活动《我们土家族人》,研究发现:(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较强,专业角色意识逐渐增强;(2)主题活动设计开始从预设走向生成,开始出现低结构化的活动;(3)土家族文化资源的选择体现出生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初步走向多维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4)课程实施中教师控制逐渐下降、幼儿主体逐渐上升,主题在幼儿兴趣发展的不断生成,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提升;(5)课程评价的内容逐渐完善、深度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逐渐增强。
    • 康凤英; 李文静; 郭敏敏; 曹文倩; 杨云静; 刘星芳
    • 摘要: 目的构建护理研究生学术讨论课程(Seminar)模式并验证其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山西医科大学2015~2017级护理研究生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在课题实践期组织Seminar。通过科研动机量表(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ale,RMS)、护理研究自我效能感量表(nursing research self-efficacy scale,NURSES)、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elf-evaluation rating scales of nursing staff,SRASES),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模式。结果(1)持续改进构建以课程设置、内容、课堂组织为框架的Seminar模式。(2)RM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逐年提高,且按年份顺次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URSES总分及“获取科学知识资源”“集体研究效能”“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分逐年提高;“评判性阅读量性文献”“评判性阅读质性文献”“集体研究效能”得分从第1年开始提升,“获取科学知识资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别从第2、3年开始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ASES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从第2年开始提升,且逐年提升(均P<0.05)。结论新构建的Seminar模式对护理研究生科研动机、科研效能感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呈现实效。
    • 何岚; 谢艳; 陈纬; 曾莉
    • 摘要: 阐明理论知识向实务能力转化的机制,对提高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实践教育效果,培养合格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项社会工作实习生在医院开展患儿康娱服务的行动研究,发现此项服务能提升实习生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资源链接整合、开发和实施服务项目等实务能力。同时,还发现理论知识向实务能力的转化,在个体内部经历了行动应用、具体体验、评价反思、抽象概括四个连续的认知行为过程,触发性事件、同伴支持、组间学习、督导关系等环境因素对转化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 古学斌; 霍小玲
    • 摘要: 近年来,行动研究逐渐被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认可和接受,且相当一部分人已开始将行动研究融入社会工作实践中。但另一方面很多行动研究项目仅学习了行动研究的形式,并未认真体现行动研究的精神和实现行动研究的目标。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行动研究的一些重要关键词的讨论,阐明行动研究的本质,明确行动研究的目标,指出行动研究的重要精神和特点。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群体的对话文本。
    • 钟佳
    • 摘要: 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为实现养成教育从“他律——自律——自觉”这一段转变,有目的、有策略、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规律的培养,本文对乡村教学点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制定了养成教育“五培三协同”模式,从养成教育内容、培养路径进行阐述,确定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校社三合一协同育人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好习惯,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审评、家长点评的方式树立典型、强化养成,开辟一条符合乡村教学点有效实施养成教育的特色道路。
    • 卓彩琴; 马林芳; 方洁虹; 严嘉铭
    • 摘要: 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单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治理效能,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社区治理结构优化。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以S村社区营造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型向五社联动协同共治型转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在街道授权下以外部专业人才嵌入社区,发挥专业优势,成为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推动力;社会工作通过自我增能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新主体,并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重点采用增能策略提升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社区治理的积极新主体;社会工作发挥“联结”功能,透过集体决策和行动,初步促成了五社联动下的协同共治行动。
    • 叶苑芬
    • 摘要: 通用技术新课标注重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相关文献分析,通用技术课程目前存在教学效率较低、未能较好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将初步构建的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模式投入实践,开展两轮教学活动。在每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行动观察反思,不断修正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 钟柳青; 曾伟楠; 傅崇辉
    • 摘要: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线上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解决目前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线上激越四段式教学法能促进教学相长、打造互助平台,但在提高课堂效率、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因而需要加强课程管理、注重教学交互规划、分梯度设置任务以及强化能力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