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1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58796篇;相关期刊89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文献由758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梁国栋、王振海等。

病毒性脑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1 占比:6.32%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8796 占比:93.57%

总计:62839篇

病毒性脑炎—发文趋势图

病毒性脑炎

-研究学者

  • 梁国栋
  • 王振海
  • 谢鹏
  • 孙美珍
  • 李海波
  • 王琪
  • 王秀霞
  • 王静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成亚渝; 高航
    • 摘要: 背景 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VE)早期即可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损伤,而仅给予抗病毒治疗常难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仍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VE伴精神行为异常患儿临床症状、神经营养分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VE伴精神行为异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免疫指标(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IL)-6、IL-8〕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呕吐、发热、抽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BDNF、NT-3水平及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清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VE伴精神行为异常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且未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 黄倩; 韩子明; 韩玫瑰; 赵德安; 朱小娟; 张芳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导致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VZV感染引起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复习VZV及胰腺炎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水痘1周后出现头痛、呕吐,检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CT提示胰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28×10^(6)个/L。给予抗感染、降颅压等治疗后未再头痛,但呕吐剧烈、唾液分泌增多。水痘16d后出现腹痛,复查胰腺炎检查:淀粉酶310μ/L,脂肪酶2310μ/L。给予抗感染、生长抑素及血液滤过等综合治疗后,淀粉酶、脂肪酶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呕吐及腹痛。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VZV感染引起胰腺炎合并病毒性脑炎罕见。引起胰腺炎时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腹痛、剧烈呕吐,病初胰酶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胰酶逐渐升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死亡率。
    • 田伟
    • 摘要: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纳入、排除标准。50例患儿均进行CT检查、MRI检查,经诊断和评测剖析、比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检查结果满意度。结果:检测显示MRI的阳性检出率较CT有更高占比,数据计算显示P<0.05,差异显著具备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显示,50例患儿中,有15例患儿表现为轻度异常,有22例患儿表现为中度异常,有10例患儿表现为重度异常,有3例患儿表现为无异常。47例被检出患儿中,有10例患儿为单发病灶,有38例患儿为多发病灶。CT检查显示,50例患儿中,有6例患儿表现为轻度异常,有24例患儿表现为中度异常,有9例患儿表现为重度异常,有11例患儿表现为无异常。39例被检出患儿中,有15例患儿为单发病灶,有24例患儿为多发病灶。MRI的多发病灶检出率较CT相比更高,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家属对MRI检查更为满意,满意率高于CT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采用MR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相比CT检查更为准确,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敞开意义,其应用价值显著。
    • 顾海红; 王培养; 顾承萍; 黄烈平; 蔡荷飞
    • 摘要: 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microRNA-125b(miR-125b)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就诊的118例VE患儿(重度组55例,轻度组63例),另取同期该院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检测结果等。提取血浆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5b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25b相对表达量与VE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miR-125b对VE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并对V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miR-125b相对表达量低于轻度组和重度组(P0.05)。血清miR-125b预测VE患儿预后的AUC为0.843(95%CI:0.752,0.891)。当临界值为1.725时,诊断的敏感性(87.5%)、特异性(71.2%)和准确性(76.4%)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应激性高血糖、miR-125b是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25b与V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闫宇娇; 王德莉; 石对先
    • 摘要: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病毒性脑炎(VE)幼鼠症状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全部BALB/c幼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对照组,其余幼鼠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建模完成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组、槲皮素加激动剂组,各12只。槲皮素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槲皮素加激动剂组灌胃槲皮素(含药量100 mg/kg)后腹腔注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0.6μg/g,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7 d。检测脑组织炎症指标;检测神经功能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清干扰素γ(IFN-γ)、钙结合蛋白(S-100B)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脑组织TNF-α、IL-1β,血清IFN-γ、S-100B水平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加激动剂组脑组织TNF-α、IL-1β,血清IFN-γ、S-100B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加激动剂组脑组织TLR9、MyD88蛋白表达量、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缓解病毒性脑炎幼鼠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LR9/MyD88信号通路有关。
    • 冯琴; 唐川婷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阿糖腺苷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L-选择素,P-选择素,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IgM的水平。同时,记录并统计用药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vs 82.00%,P0.05)。两组AD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阿糖腺苷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损伤,降低血清选择素水平,升高血清中IgG的含量,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
    • 肖翀
    •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家长照顾负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估家长照顾负担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有照顾负担组与无照顾负担组,采用该院自制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家长基线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在职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了解程度、每日护理时间、参与照顾人数、家庭收入、社会支持等,经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家长照顾负担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6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家长中有照顾负担29例,发生率为44.62%;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职状况、婚姻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参与照顾人数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是家长产生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在职状况、婚姻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参与照顾人数及SSRS评分是病毒性脑炎患儿家属产生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可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其照顾负担。
    • 连超玉; 徐光明; 赵丽杰; 冯瑞; 方舒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辅助药物治疗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应用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因子[包括S-100蛋白(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吞咽功能[包括吞咽障碍调查(DDS评分)与口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口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比77.08%,χ2=4.0976,P=0.0429)。2组治疗后S-100β、NGF、MBP、NSE水平及D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辅助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因子水平,缓解吞咽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 郑惠心; 孙嵩; 陈玉雯; 冯小伟
    • 摘要: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T细胞正常表达和分泌刺激因子(RANTE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VE患儿101例(VE组);同时选取医院同龄体检健康儿童97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不同病情VE患儿血清RANTES、Eotaxin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RANTES、Eotaxin与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V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RANTES、Eotaxin对VE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VE组血清RANTES、Eotaxi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39.617、28.965,P均<0.001)。重症VE患儿血清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RANTES、Eotaxin水平均高于轻症患儿(t=6.584、4.125、5.074、3.554、3.879,P均<0.001)。VE患儿血清中RANTES、Eotaxin水平与CK-BB、NSE及MBP均呈正相关(RANTES:r=0.797、0.801、0.698;Eotaxin:r=0.802、0.816、0.719,P均<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K-BB、NSE、MBP及RANTES、Eotaxin升高是V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010(1.090~3.704)、2.128(1.095~4.135)、2.018(1.179~3.452)、1.976(1.291~3.023)、2.368(1.167~4.805)]。ROC曲线显示,血清RANTES、Eotaxin二者联合诊断重症VE的AUC值明显高于单一指标(Z=6.233、5.490,P均<0.001)。结论VE患儿血清RANTES和Eotaxin水平均升高,且是重症VE的独立危险因素,2指标联合检测对VE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李海英; 魏烁瑾; 王怀立; 禚志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与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富含亮氨酸的a-2-糖蛋白-1(leucine-rich a-glycoprotein-1,LRG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subtype 14,sCD14-ST)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M患儿和VE患儿为研究对象,将39例BM患儿设为BM组,将26例VE患儿设为VE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13例非中枢系统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及血清中LRG1、sCD14-ST及PCT水平。比较不同时期BM与VM脑脊液及血清中LRG1、sCD14-ST及PCT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急性期BM组血清LRG1、sCD14-ST、PCT水平高于VE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LRG1、sCD14-ST、PCT参与了BM的发病机制;血清中LRG1、sCD14-ST、PCT及脑脊液中LRG1、PCT对BM及VE具有早期鉴别诊断价值,其中血清及脑脊液中LRG1效能优于sCD14-ST及PCT;急性期血清LRG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BM可能性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