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学性质

电学性质

电学性质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6742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电子元件与材料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2015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LED产业发展与技术研讨会等;电学性质的相关文献由1171位作者贡献,包括林丽梅、赖发春、张静全等。

电学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4.04%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1.00%

专利文献>

论文:6742 占比:94.96%

总计:7100篇

电学性质—发文趋势图

电学性质

-研究学者

  • 林丽梅
  • 赖发春
  • 张静全
  • 方亮
  • 曹学强
  • 肖荣辉
  • 郑毓峰
  • 陈光华
  • 任玉芳
  • 何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美霞; 冷浩; 姚婷珍; 王磊; 何成
    • 摘要: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应用最理想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之一,在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并考虑原子间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SiC沉积在表面完全氢化的BN衬底上形成的SiC/HBNH异质薄膜的原子结构和电学性质,并探索电场对其能隙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i和C原子相对HBNH薄膜的位置将决定其结构稳定性及异质薄膜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因此堆垛类型可有效调节SiC/HBNH异质薄膜的能隙,并且异质薄膜的导带底和价带顶分别由SiC、HBNH纳米薄膜来决定,可实现电子和空穴输运轨道的分离。当施加外电场时,SiC/HBNH异质薄膜能隙伴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现出近似线性下降分布,会由直接能隙转变为间接能隙,甚至转变为导体,这主要是由电场增强异质薄膜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堆垛类型和电场可有效调节SiC/HBNH异质薄膜的电学性质,降低电子和空穴的结合概率,为其应用于新型电子纳米器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史文强; 张劲松; 刘越
    • 摘要: 为分析单轴应力下硅晶体的电学性质,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硅晶体在单轴拉伸以及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及禁带宽度性质。计算了沿着[110][111][100]三个晶向的单轴压缩和拉伸强度,并在低于破坏强度的应力范围内,使用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不同单轴应力下硅晶体的禁带宽度。结果表明,理想晶体硅禁带宽度受单轴应力的影响变化明显,甚至可由单轴应力诱导产生半导体金属性质变化。文章研究结果将对硅技术在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 黄安琪; 林建平; 吴骐胤; 吴晓峰; 吕鸿榕; 关贵清
    • 摘要: 光电传感器是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转换的一种器件。光电传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知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现象。当某些物质接受光照射后其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而逸出产生电现象。光电传感器就是基于此原理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光电效应有两种,一种是外光电效应,其原理是受到光照的物体内电子得到光子能量后从内部逸出从而改变物体的电学性质
    • 何林
    • 摘要: 纵观历史,人类对材料的认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方面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对材料电学性质的研究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我们可以将材料粗略地分为金属、半导体、绝缘体,也可以分为超导、非超导、磁性、非磁性等.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性质都源于同一种微观粒子:电子.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始期待在一种材料中能实现以上多种甚至所有可能的电子态.最近,以二维体系为代表的低维体系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可能性.
    • 谭志中
    • 摘要: 采用RT-I理论研究一类非规则3×n阶Hammock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其中以支路电流为变量,并且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三阶矩阵方程及三阶边界条件方程,采用对角化矩阵变换获得矩阵差分方程的通解与特解。研究发现了非规则3×n阶Hammock电阻网络的3个系列的等效电阻解析式。该网络模型包含p和q两个任意参数,使得该网络代表了多种功能的网络模型,取不同的p和q参数可以用于研究一系列不同结构网络的电特性。该研究工作为未来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相关的复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谢关宝
    • 摘要: 干热岩(HDR)是一种重要的地热资源,研究其高温条件下岩石物理性质对有效开发热储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字岩心技术研究干热岩电阻率微观响应特征是一个重要途径.首先,采用CT扫描、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获取岩心不同分辨率图像,采用多尺度、多组分、高分辨率图像构建干热岩电学模型;然后,基于热力学及电学理论,构建矿物或岩石骨架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构建含裂缝干热岩数字岩心,模拟分析含裂缝数字岩心高温电阻率微观特性.不同温度下的数字岩心微观数值模拟表明,干热岩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超过300°C时,电阻率变化出现异常拐点,电阻率降低程度会变缓.分析认为,出现该现象可能是由岩心热开裂造成的.研究表明,应用数字岩心技术可以替代部分高温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干热岩高温条件下的电学微观特性,也可为干热岩电阻率测井解释提供微观依据.
    • 管雪; 金健; 顾广瑞
    • 摘要: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溅射功率下制备了CdSe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AX)、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研究了溅射功率对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溅射功率有利于增强薄膜的结晶性能;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薄膜的光学带隙和电阻率逐渐减小,载流子浓度逐渐增加,即薄膜的光电性能不断增强.该研究结果可为CdSe薄膜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 杨光; 刘晓双; 李佳君; 徐凌波; 崔灿; 皮孝东; 杨德仁; 王蓉
    • 摘要: 4H碳化硅(4H-SiC)单晶具有禁带宽度大、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高和稳定性良好等优异特性,在高功率电力电子、射频/微波电子和量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多年的发展,6英寸(1英寸=2.54 cm)4H-SiC单晶衬底和同质外延薄膜已得到了产业化应用。然而,4H-SiC单晶中的总位错密度仍高达10^(3)~10^(4) cm^(-2),阻碍了4H-SiC单晶潜力的充分发挥。本文介绍了4H-SiC单晶中位错的主要类型,重点讲述4H-SiC单晶生长、衬底晶圆加工以及同质外延过程中位错的产生、转变和湮灭机理,并概述4H-SiC单晶中位错的表征方法,最后讲述了位错对4H-SiC单晶衬底和外延薄膜的性质,以及4H-SiC基功率器件性质的影响。
    • 高佳喜; 刘光华
    •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非金属元素B、N和O掺杂对单层PC6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本征体系单层PC6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没有磁性。计算结果表明,掺杂非金属元素B、N和O使得单层PC6发生了局域结构畸变。此外,这三种非金属元素掺杂对单层PC6的电学性质产生了影响,使得单层PC6发生了从半导体到导体的转变。更为有趣的是,B和O两种非磁性元素的引入使原本没有磁性的单层PC6具有了磁性。
    • 高洁; 姚威振; 杨少延; 魏洁; 李成明; 魏鸿源
    • 摘要: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ZrN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霍尔测量等测试分析手段表征了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ZrN薄膜为立方相NaCl结构,具有(111)面择优取向.在Ts=550~650°C时,薄膜的结晶性最佳.薄膜呈柱状生长,晶粒尺寸会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Ts=550~750°C时,表面出现三角锥状晶粒.制备的ZrN薄膜表面较为平整,表面粗糙度在3.9~6.67 nm之间.测得薄膜的电阻率大小在1.43~24.5×10-3Ω·cm之间,且电阻率与薄膜的结晶性以及晶粒尺寸相关;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在0.869~4.38×1020 cm-3之间,Ts=550~650°C的薄膜电学性能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