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胶

溶胶

溶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56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5089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成都)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暨第一届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溶胶的相关文献由21612位作者贡献,包括邱伟华、赵贯云、李永海等。

溶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3.4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5089 占比:96.25%

总计:15677篇

溶胶—发文趋势图

溶胶

-研究学者

  • 邱伟华
  • 赵贯云
  • 李永海
  • 徐中立
  • R·N·巴蒂斯塔
  • 廖振龙
  • 欧阳俊伟
  • 李宗燮
  • T·李维尔
  • 赵波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继臻; 丁思雨; 田亚冬; 马厚义; 张进涛
    • 摘要: 电化学和胶体体系基础理论是大学本科物理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化学实验设计,以直接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纳米银、金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溶胶粒子的特征吸收光谱,并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和纳米金属溶胶的形成机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综合实验技能,适合在大学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综合化学实验中推广。
    • 李晶杨; 余俊; 赵惠忠; 张寒
    • 摘要: 为了提高烧失法制备的多孔莫来石材料的气孔率和隔热性能,以SiO_(2)微粉和α-Al_(2)O_(3)微粉为主要原料,分别以固含量为3%(w)的SiO_(2)溶胶、固含量为5%(w)的ZrO_(2)溶胶、固含量为7%(w)的Al_(2)O_(3)溶胶浸渍的核桃壳粉为造孔剂,以PVA为结合剂,经球磨混合、压制成型、自然干燥、1500°C保温3 h热处理制成多孔莫来石材料,检测了材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热导率,并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与以未浸渍核桃壳粉为造孔剂制备的多孔莫来石材料相比,以SiO_(2)溶胶、ZrO_(2)溶胶或Al_(2)O_(3)溶胶浸渍的核桃壳粉为造孔剂制备的多孔莫来石材料的烧后线收缩率显著减小,显气孔率显著增大,热导率显著减小;常温耐压强度虽然显著减小,但均超过30 MPa。2)比较发现,以SiO_(2)溶胶浸渍核桃壳粉为造孔剂制备的多孔莫来石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其显气孔率约为39%,常温耐压强度为55 MPa。
    • 吕庆洋; 张玉亭; 顾学红
    • 摘要: TiO_(2)膜具有亲水性强和热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而用于超滤分离,但是TiO_(2)膜以管式膜为主,渗透通量低且制备周期长。为了提高TiO_(2)膜的渗透通量,并缩短膜的制备周期,本工作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高通量的中空纤维负载型TiO_(2)超滤膜。系统考察了硝酸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酸钛比)、超声时间和煅烧温度对TiO_(2)溶胶粒径及膜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钛比为0.25时,溶胶的平均粒径为3252 nm,采用超声处理30 s后,平均粒径减小至1817 nm。采用超声后的溶胶循环涂膜并在350°C煅烧两次后可得到完整无缺陷的中空纤维TiO_(2)超滤膜,膜层平均厚度为1μm,膜的纯水渗透通量为145 L·m^(-2)·h^(-1)·bar^(-1)(1 bar=0.1 MPa),葡聚糖截留分子量为2586 Da,对应的平均孔径为2.5 nm。
    • 林强; 李金兵; 汤之强; 代武军; 李巍
    • 摘要: 将银胺络合溶液与琼脂溶胶混合均匀,取少量混合液用乙醇稀释后滴在铝箔表面,于室温下逐渐干燥,在铝箔表面合成出毛线球形的复杂多层级银颗粒;通过调节琼脂、琼脂糖及聚乙烯醇-124三种溶胶的黏度,合成出不同形貌的复杂多层级银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在黏度较低(0.001~0.01 Pa·s)条件下可以得到花状银颗粒,在黏度中等(0.01~1 Pa·s)条件下得到毛线球形银颗粒,在黏度较高(大于1 Pa·s)条件下得到片状交叉银颗粒.通过调节溶胶的黏度,可以调控和改变液滴内反应物的反应-扩散及聚集过程,从而得到形貌复杂多样的介尺度晶体结构.
    • 周薇薇; 赵旺; 王凤武; 魏亦军
    • 摘要: 胶体电泳实验是高校化学专业的一个典型物理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渗析和电泳耗时较多,且对结果影响较大,即便课程安排中通常有3~4个课时,渗析后溶胶电导率仍明显偏高,导致实际实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该文从Fe(OH)3溶胶电泳实验的实验步骤的统筹安排角度进行探讨,将实验分解、重新规划、合理安排,从而在较短的实验时间内达到了最好的实验效果;帮助学生们从多方面收获更多的物理化学实验知识,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同时把这些改进渗透到实验讲解中,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 林强; 李金兵; 代武军; 汤之强; 李巍
    • 摘要: 采用溶胶法,在室温条件下较为粘稠的含银琼脂溶胶中合成具有菱形结构的银颗粒.结果表明,在黏度相近的PVA及琼脂糖溶胶中,也能产生形貌相似的菱形银颗粒结构.对菱形银颗粒形貌和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表明该菱形结构是由溶胶溶液中初始生成的纳米银微粒单元自组装聚集生成.该方法简单易行,对可控合成特定形貌的晶体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胡李娟; 田勇; 冯光资; 李萧萧; 韩晶杰
    • 摘要: 对氯丁橡胶(CR)硫化胶进行热氧老化试验,研究100°C下老化时间对CR硫化胶化学结构、交联密度、溶胶质量分数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氯质量分数、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热氧老化过程中,CR硫化胶的橡胶分子链发生氧化反应,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老化初期,C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大,溶胶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橡胶分子链以交联为主;老化时间超过192 h后,C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减小,溶胶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指数增大,橡胶分子链氧化断裂增多;在老化过程中,交联及脱氯使CR硫化胶结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CR硫化胶的拉伸性能明显降低.
    • 刘晓艺; 李秀萍; 赵荣祥; 张豪
    • 摘要: 以己内酰胺-八水氧氯化锆低共熔溶剂为添加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含锆的硅胶,再经过高温煅烧得到n-ZrO2/SiO2(n=2%,4%,6%)负载型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ZrO2成功负载到SiO2上.以ZrO2/SiO2为催化剂和吸附剂,H2O2为氧化剂组成催化氧化脱硫体系,并应用于模拟油脱硫.分别考察了氧化锆负载量、反应温度、氧硫比、催化剂加入量及不同类型的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C、n(H2O2)/n(S)=4(摩尔比)、4%-ZrO2/SiO2的加入量为0.2g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氧化脱硫体系对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为98.7%、93%和65.9%.且4%-ZrO2/SiO2回收利用5次后,DBT脱除率仍可达到91.8%.
    • 吉玉碧; 王醴均; 刘星峰; 龙继坤; 张俊; 谭红
    • 摘要: 以种子乳液法、微悬浮法、种子微悬浮法和混合法四种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制备PVC溶胶,采用旋转流变仪的等速升温模式,研究了不同方法PVC溶胶"黏-温"和"黏-时"流变曲线随储存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 表明:随储存时间的延长,PVC溶胶的"黏-温"和"黏-时"流变曲线均呈非正态变化趋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随温度升高或时间延长,黏度先降低,后由缓慢升高到急速升高,形成一个肩峰并达到一个最大值,最后又逐步变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PVC溶胶在各阶段的黏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大致为增大趋势,而PVC溶胶相应的形态转变温度和时间却不会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
    • 刘晓艺; 李秀萍; 赵荣祥; 张豪
    • 摘要: 以己内酰胺-八水氧氯化锆低共熔溶剂为添加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含锆的硅胶,再经过高温煅烧得到n-ZrO_(2)/SiO_(2)(n=2%,4%,6%)负载型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ZrO_(2)成功负载到SiO_(2)上。以ZrO_(2)/SiO_(2)为催化剂和吸附剂,H_(2)O_(2)为氧化剂组成催化氧化脱硫体系,并应用于模拟油脱硫。分别考察了氧化锆负载量、反应温度、氧硫比、催化剂加入量及不同类型的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C、n(H_(2)O_(2))/n(S)=4(摩尔比)、4%-ZrO_(2)/SiO_(2)的加入量为0.2 g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氧化脱硫体系对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为98.7%、93%和65.9%。且4%-ZrO_(2)/SiO_(2)回收利用5次后,DBT脱除率仍可达到91.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