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821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菌物学报、环境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2009北京医学会儿科学术年会等;个体发育的相关文献由8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玉、王琦、赵敬钊等。

个体发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 占比:4.9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7821 占比:94.94%

总计:8238篇

个体发育—发文趋势图

个体发育

-研究学者

  • 李玉
  • 王琦
  • 赵敬钊
  • 刘鸣远
  • 张波
  • 戴丹
  • 朱钦士
  • 陈祖铿
  • 倪韶青
  • 刘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红
    • 摘要: 通过对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进行比较系统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得知:其中种子形态研究为种子识别及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个体发育的动态过程详细描写了不同发育期器官的形态特征。基于对水生及中生环境中成株的形态解剖的比较,并结合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分析千屈菜的年发育节律,提出了将千屈菜作为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及应用建议。
    • 刘男; 苏珊; 张小卉
    • 摘要: 采用透明法、超薄切片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木通科3个属具花瓣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通科3个属的花瓣在发育过程中历经了4个关键阶段,其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阶段3中花瓣顶端是否产生二裂;花瓣中的表皮细胞共有5类,其中3类为分泌表皮细胞;蜜腺组织位于花瓣顶端,主要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分泌薄壁细胞组成,串果藤属可见维管束伸入分泌薄壁细胞之间,分泌表皮细胞内淀粉粒、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在盛花期,分泌物通过分泌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微通道、变态气孔及破裂细胞壁等释放到外界。科内祖先性状重建分析表明木通科祖先具有花瓣特征(52.5%)。
    • 王晨晨; 张凡丽; 陈珮琪; 翁思瑶; 王慧芳; 崔小娟
    • 摘要: DNA甲基转移酶是参与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蛋白家族。哺乳动物DNA甲基转移酶主要包括DNMT1、DNMT2、DNMT3A、DNMT3B和DNMT3L,其中,DNMT1、DNMT3A和DNMT3B可催化甲基转移至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生殖细胞发生、学习记忆、疾病发生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随着对DNA甲基化研究的不断深入,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从哺乳动物DNA甲基转移酶的结构特点、DNA甲基化的动态调节以及DNA甲基转移酶在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李斌; 戚艳杰; 何凡; 郑毅
    • 摘要: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学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合作机构(小雨滴)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2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双色球随机分配原则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传统教学法)与试验组(21例:结构化教学法),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对应量表得分,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结构化教学法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症状,促进其个体发育.
    • 戴丹; 徐晓琪;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 摘要: 为明确灰绒泡菌Physarum cinereum的个体发育特征,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了该菌的生活史,并对其子实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灰绒泡菌P.cinereum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显型原质团水白色;子实体形态建成可分为孢囊形成期和孢囊成熟期,孢囊成熟期幼孢囊颜色随着孢子的形成呈现白色-红棕色-黑褐色逐渐加深的变化;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孢丝形成后原生质割裂形成孢子.
    • 徐晓琪; 戴丹;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 摘要: 在完成小绒泡菌Physcaum pusillum生活史的同时,观察了小绒泡菌P.pusillum生活史不同阶段显微结构的形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表明:小绒泡菌P.pusillum的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黏变形体具两根鞭毛,较短一根不易观察到,原质团类型为显型原质团,子实体形态建成过程约需12-13h.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石灰结和孢丝结构在原质团隆起约6h后开始形成,孢子在原质团隆起约9h后开始形成,石灰结和孢丝先于孢子形成.
    • 钱阶平
    • 摘要: 本文以北大西洋海域的鳕鱼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温度因素引入到具尺度结构的种群模型,模拟气候变暖对大西洋鳕鱼个体生长发育及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若不考虑人类的捕捞行为,某些鳕鱼种群在低于14.9°C的环境下存在灭绝的风险,且在人类捕捞行为的作用下,灭绝的临界温度将进一步降低为11.8°C;当海洋温度达到20.35°C时,无论是否有人类捕捞活动,大西洋鳕鱼均会灭绝;(2)随着气候变暖效应的加剧,大西洋鳕鱼的平均体长将减小约15%,幼年鳕鱼将占据种群的主导地位;(3)鳕鱼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温度喜好—幼年鳕鱼偏好较暖水域,成年鳕鱼偏好较冷水域.以上结果为指导人类开展合理的海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大西洋鳕鱼的繁衍发展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文颖; 王秋红; 刘鸣远; 孙阎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被子植物个体发育早期形态与结构的多样性,研究了龙胆合子至种苗阶段的发育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龙胆的胚发育属于茄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蒴果开裂时散落出来的种子内的胚分化不完全,大部分处于心形胚或鱼雷胚阶段。种子萌发时胚根依靠下胚轴细胞伸长突破种皮,在下胚轴和胚根交界处形成根环,随后根环上发育出根环毛,毛的生长在早期快于胚根,随着胚根的发育,正常根毛在其先端逐渐出现。子叶状态的种苗至少停滞约10 d才见真叶发育,但在地上停滞发育的同时,地下的胚根却继续生长。这些器官发育顺序上的特点既反映祖先的水生孑遗原始性状,又反映了其对现存偏旱生境的适应性状,是次生陆生的进一步演化。
    • 张志亮; 陈飞扬; 张志飞
    • 摘要: 腕足动物是寒武纪冠轮动物分支的重要类群,在寒武纪大爆发期间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华南最早的腕足动物出现在寒武系第二统.通过大量酸蚀处理和系统分析,发现华南寒武纪第二世碳酸盐岩相中赋存的腕足动物可分为8属12种和3个未定属种,都属于磷酸钙质舌形贝型,揭示了寒武纪早期磷酸钙质壳腕足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形态差异.通过全球对比,力求探索寒武纪最早腕足动物的起源、多样性、分布与辐射.通过个体发育研究,揭示了异时发育在乳孔贝形态多样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表明寒武纪舌形贝型腕足动物发育中普遍存在滤食型浮游幼虫和变态发育的过程.因此变态发育的浮游幼虫可能是腕足动物的祖先特征.这与现代舌形贝明显不同,现代舌形贝的浮游幼虫为次级幼虫,演变为直接发育.此外,对比全球不同大陆腕足动物的首现,认为舌形贝型亚门腕足动物可能在寒武纪第二世初起源于东冈瓦纳与华南板块,随后开始向全球扩散.对寒武纪早期腕足动物多样性、个体发育与生物地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关键动物门类的早期起源与系统演化的认识,同时也将推动全球和区域寒武纪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 吴小清; 柳梦雨; 伍勇; 王刚
    • 摘要: 种内变异在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两栖动物功能生态学研究主要关注物种与物种之间功能性状的差异,而忽略了物种内功能性状的潜在差异.本文以峨眉齿蟾Oreolalax omeimontis蝌蚪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其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情况.结果 表明,峨眉齿蟾蝌蚪的功能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较大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3.95%±12.79%),3个发育阶段的功能丰富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功能定位之间的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之间的功能生态位重叠度极低,表明3个发育阶段的蝌蚪占据着显著不同的功能生态位.建议在功能生态学研究中,需将不同发育阶段的蝌蚪作为独立的功能性单元以便增强生态学家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功能和宏观生态格局的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