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换乘站

换乘站

换乘站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18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58960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消费导刊、市政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7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6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等;换乘站的相关文献由8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坚、崔永超、王丹平等。

换乘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6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8960 占比:99.23%

总计:59418篇

换乘站—发文趋势图

换乘站

-研究学者

  • 刘坚
  • 崔永超
  • 王丹平
  • 白广争
  • 郭进
  • 史海欧
  • 张宁
  • 徐瑞华
  • 杨德春
  • 杨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智永; 唐方慧
    • 摘要: 在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研究协调优化各线列车衔接计划的方法,使不同线路的列车在换乘站形成良好衔接,能够缩短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并减少乘客滞留。基于高峰时段、平峰时段不同的优化目标,提出网络换乘站列车衔接方案优化模型,接着基于遗传算法设计相应的求解方法,并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客流特征与运营特征,用算例证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网络列车衔接计划的协调编制提供指导建议。
    • 张茜; 张超
    • 摘要: 张槎站为佛山市地铁2、4号线双岛四线同台换乘车站,并与广佛环线通道换乘,目前2号线已开通运营,4号线处于初步设计中。文章从设计、施工、运营等角度对该换乘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前期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划分原则的确定、隧道通风系统方案的调整,提出通风空调设备系统方案应按照全线统筹考虑,在土建规模及技术接口上留有包容措施,重难点进行专题报告研究,设备用房集中布置等建议,为换乘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 2021年12月31日,北京9条(段)轨道交通新线开通试运营。至此,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783 km,车站459座,其中换乘站72座。据悉,北京此次开通试运营的新线包括:8号线三期北段、11号线西段、14号线剩余段、17号线南段、19号线一期、首都机场线西延、S1线剩余段、16号线中段剩余段、昌平线南延一期北段,共9条(段)56.1 km。
    • 方翰; 沈中伟; 杨林川; 梁源
    • 摘要: 地铁是促进居民低碳出行、解决城市交通及一系列衍生问题、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交通方式。作为大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产品,地铁提高了站点地区的可达性,可能产生经济外部性,如提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大量研究关注此话题,但是它们较少考虑站点类型的差异,比如区分换乘站、首末站和常规站。因此,本研究基于成都2019年已开通的6条地铁线路周边2.5 km范围内2535个小区的27814个交易住宅样本,构建了双层随机截距特征价格模型,估计了各个住宅特征的影子价格,对比换乘站、首末站和常规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地铁正向影响周边房价,带来增值效应;邻近换乘站与房价正相关;邻近首末站与房价负相关;换乘站的增值效应远大于常规站;首末站的增值效应和常规站无显著差异。最后,围绕土地价值捕获的政策制定进行了讨论。
    • 辛星
    • 摘要: 地铁车站抗震分析是地铁设计的重要环节,土岩交界面位置与车站结构形式都是影响车站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换乘节点等结构布置复杂的车站,抗震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地铁车站,对车站换乘节点整体建模进行非线性分析,考虑土与结构共同工作,采用场地土实测参数,并考虑结构影响范围内的土体弹塑性能,用动力时程法分析车站变形。结果显示,当车站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布置时,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车站变形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 辛迪
    • 摘要: 平行换乘是一种优于其它方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其具有便捷、换乘量大及换乘距离短等优点,同站台同方向平行换乘车站是地铁车站设计中换乘最为便捷的方式。本文结合贵阳3号线花溪公园站实例,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中双岛四线同站台同方向的方案,为同站台换乘的类型车站提供参考。
    • 杨莉莉
    • 摘要: 以西安地铁8号线的第16座车站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地下轨道站点交通换乘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基于用户均衡理论分配地铁车站内客流,并结合排队论,构建车站动态瓶颈分析模型,结合幸福林带管委会意见,将换乘通道设置在长乐中路北侧作为推荐方案。1号线改造可实现幸福林带、银泰中心与地铁三者间的互联互通,1号线与8号线换乘流线与进出站流线清晰,相互干扰较少。客流仿真模拟表明:从万寿路站1号线站台服务水平占比表明,站台拥堵水平占比39%。从仿真初始阶段至仿真结束阶段,客流密度由1人/m^(2)增至3人/m^(2);行人平均走行时间由50 s增加至120 s;行人平均走行速度由1.3 m/s降低至0.1 m/s。建议1号线万寿路站适时启动改造工程,改造站厅与站台之间楼扶梯组,增大楼扶梯组能力;8号线车站楼扶梯及设备设置布置合理。
    • 娄建栋; 王静; 俞静雯
    • 摘要: 文章基于宁波轨道交通海晏北路站导向标识系统,介绍了换乘站导向标识设计的总体原则。通过总结海晏北路站站外500m导向、出入口门楣、站内吊挂式有源导向牌、综合资讯图、出入口资讯图、贴附式标识标牌等的设计与实践,确定换乘站导向标识的版面设计、点位设置原则。最后根据智慧车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需要完善的方面。
    • 赵晓磊; 肖为周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车站运营者对车站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反映不同客流组织措施的效果进而进行方案抉择,从行人基本出行体验、走行体验及设备设施体验3方面入手,建立综合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可拓理论提出换乘站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客流问题给出4种客流组织场景,利用Anylogic软件对苏州轨道交通石湖东路站进行仿真,得到不同组织场景下的各项指标,随后基于可拓物元法对各场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合关联度矩阵、具体指标与仿真效果,确定最佳的客流组织方式为场景1,可将综合服务水平由现状的“一般”提高至“良好”。可拓物元法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为车站管理者进行组织措施提供参考,也可为车站运营组织提供技术支撑。
    • 徐静
    • 摘要: 苏州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新阶段,随着线网规模和客流需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线网末班车换乘衔接方案十分必要。以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现状和客流特征为基础,设计了线网末班车衔接方案的优化方法;利用生成树算法计算得到各站的末班车时间,再结合线路施工最小预留时间、线网车辆段数量等对末班车起点站发车时间的限制,以及铁路枢纽夜间客流运输需求对末班车衔接方案进行修正,得到了苏州轨道交通1—4号线的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末班车方案,优化方案的衔接性更合理,也更贴合乘客和运营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