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一维模型

一维模型

一维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91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6206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太阳能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年会等;一维模型的相关文献由941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沁平、孙正兴、陈小武等。

一维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6206 占比:99.94%

总计:286366篇

一维模型—发文趋势图

一维模型

-研究学者

  • 赵沁平
  • 孙正兴
  • 陈小武
  • 聂为之
  • 宋沫飞
  • 刘安安
  • 王磊
  • 周燕
  • 戴琼海
  • 杨柏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静渊; 柯希玮; 蒋苓; 黄中; 张缦
    • 摘要: 兰炭具有挥发分含量低、固定碳含量高的特点,与煤粉炉相比,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更适合用于兰炭燃烧。为了解兰炭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燃烧性能,利用一维循环流化床锅炉模型对兰炭CFB锅炉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循环灰和底渣的粒径分布模型预测与现场取样测量结果,发现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锅炉整体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通过模型分析了分离器效率、给煤粒径对兰炭CFB锅炉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分离器效率使兰炭燃烧更加充分,建议将飞灰中位粒径控制在10μm左右。给煤粒径对兰炭CFB锅炉有重要影响,给煤粒径减小导致燃烧效率略下降,同时NO_(x)排放量明显减少。针对兰炭成灰特性合理设计给煤粒径分布,建议将给煤粒径控制在0.5~6.0 mm为宜。通过与燃烧褐煤的循环流化床进行对比,发现燃烧兰炭时炉内温度高于燃烧褐煤,燃烧效率低于褐煤,SO_(2)和NO_(x)排放量均较低,但仍需通过烟气脱硝来满足污染物排放需求。利用模型的定量研究为兰炭CFB锅炉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方向。
    • 王宇明
    • 摘要: 由于柴河水库以下河道比降较小,受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同断面过流能力相差较大,防洪能力发生较大变化。为了科学、合理、高效地指导柴河水库下游地区防汛抗洪工作,根据河道及相关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通过一维水力模型进行柴河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柴河大桥至长大铁路桥段C4断面右岸防洪能力不达标且临河建筑受洪水威胁较大,可为柴河地区防洪指挥和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 胡志远; 徐扬; 房亮; 楼狄明; 谭丕强
    • 摘要: 以一台面向混合动力开发的米勒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130°包角进气凸轮轴的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进气门开启时刻(IVO)、排气门关闭时刻(EVC)独立调节、联合调节下米勒循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米勒循环加深,低负荷下,进气道废气重吸收质量增加,充量系数降低,泵气损失(PMEP)减小,比油耗(BSFC)降低;中负荷下,充量系数增大,泵气损失显著减小,50%累积放热率的曲轴转角(CA50)减小,比油耗降低;高负荷下,比油耗激增。进排气门联合调节可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最佳油耗点的热效率提高了0.43%。
    • 张天峰; 周功杰; 黄晔晖; 王正祎; 何丰硕
    • 摘要: 为满足大功率高背压舰船柴油机的紧凑性和冷却需求,避免排气温度超过限制、动力性不足和排气管产生热疲劳引起开裂等故障,本文基于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开展一维性能仿真建模,得到高背压环境下排气温度限制的边界条件,并通过FLUENT软件建立冷却水套仿真模型,分析比对不同冷却水套流动层和壁面厚度的冷却效果及传热规律。研究表明顺流冷却、14 mm的水流层和4 mm的空气层满足限制外壁和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套设计要求。本文研究为高背压工作环境下的柴油机排气冷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孙影; 王苗林
    • 摘要: 为评估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AVL-BOOST软件搭建发动机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基于GEM3D软件将新进气管路方案离散成一维模型,预测新进气管路方案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功用是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均匀地向各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或纯净的空气,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空滤器、进气歧管及进气道等部件。进气管路一般较长,其布置走向直接影响进气谐振;空滤器内部结构复杂,其压力损失直接影响进气能力。
    • 郑敬霖; 曹爽
    • 摘要: 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旅游业的发展,小城镇生活污水总量迅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周边环境污染,危害当地生活环境并阻碍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河流一维模型,对老河口市孟楼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的水质进行了预测.通过在襄阳市环境状况公报验证了水质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为今后类似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入河排污口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彦鹏; 李斌; 肖显斌
    • 摘要: 针对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布置和分级燃烧的特点,在苏联1973年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中分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区计算方法,建立新的一维炉膛换热模型.该模型将炉膛从冷灰斗底部到折焰角分成Ⅰ-Ⅴ 5个区段,建立各区段的能量平衡方程.采用C语言编程,利用渐次逼近法迭代计算,能够得到沿炉膛高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分布变化趋势和各区段的水冷壁热负荷.以某超临界600 MW机组煤粉锅炉为例,进行了炉膛传热计算.结果 表明:改进的分区计算方法在3种典型工况下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温与设计值的偏差均小于零维模型计算的偏差.该模型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可为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提供参考.
    • 魏江山; 薛颖娴; 杨名洋; 马泽泰; 邓康耀
    • 摘要: 针对发动机排气管来流条件下涡轮一维性能预测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脉动与空间不均匀来流条件下涡轮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得到的涡轮流通能力与试验误差小于2.0%.将该模型与发动机性能预测模型耦合,开发增压发动机自主性能仿真软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整机的性能预测误差小于3.5%.基于该模型,进一步构建了涡轮与发动机耦合匹配方法,并通过双通道涡轮几何优化设计,实现了发动机功率提升2.7%,同时燃油消耗率降低1.6%.
    • 任世勇; 虞育松; 汪旭东; 陈君; 刘旭辉; 张榛
    • 摘要: 利用AMESim+AMESet建立了丁烷微推进系统一维仿真模型,该模型包含:考虑丁烷相变的自增压贮箱、稳压气容、PID控制的电加热推力器等组件.研究自增压贮箱、电磁阀、气容和推力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分析气容体积和推力器加热功率以及推力器扩张比对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对丁烷推进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自增压贮箱内流体在温控系统的控制下能够实现稳定的压力,在变目标推力时系统的响应较快,增加气容体积有利于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
    • 周力行; 王方
    • 摘要: 液雾-空气两相流动的热着火现象在工程应用中有重要作用.文献中对液雾的着火常常用数值模拟研究,而实验研究往往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本项工作对丙烷-空气的气体燃烧产物点燃煤油液雾两相流动的热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阐明了着火机理.研究结果指出,液雾两相流动的点燃所需的气体温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上升,但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