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凝固过程

凝固过程

凝固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92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2篇、会议论文310篇、专利文献80358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现代铸铁、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80种,包括2017全国电磁冶金技术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等;凝固过程的相关文献由254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正海、柳百成、宋彬等。

凝固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2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31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80358 占比:99.01%

总计:81160篇

凝固过程—发文趋势图

凝固过程

-研究学者

  • 朱正海
  • 柳百成
  • 宋彬
  • 刘让苏
  • 廖敦明
  • 朱苗勇
  • 赫冀成
  • 田泽安
  • 翟启杰
  • 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安柱; 周鹏飞; 陆从相
    • 摘要: 为开发新型耐磨合金,利用热力学计算、热分析以及组织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高Mg(8wt.%~20wt.%)含量对Al-17Si-4.5Cu-xMg合金凝固行为及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Mg含量的增加显著改变了初生Mg_(2)Si的形貌以及凝固行为。ThermoCalc模拟预测合金凝固过程中有6个反应,即形成初生Mg_(2)Si;两个二元共晶反应,形成(Mg_(2)Si+Si)或(Mg_(2)Si+α-Al)相;三元共晶反应形成(Mg_(2)Si+Si+α-Al);以及凝固后期共晶反应形成Q-Al_(5)Mg_(8)Cu_(2)Si_(6)和θ-Al_(2)Cu相。所研究的四种合金中除了有上述相外,还有富Fe相。Mg含量达到17.2wt.%时初生Mg_(2)Si的形貌由多面体状转变为树枝晶状。继续增加Mg的含量,初生Mg_(2)Si形貌不变,但枝干变粗。
    • 蔡肖; 徐阳; 杨超; 郑章靖
    • 摘要: 相变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翅片可以有效提升相变储热器的充放热速率。然而,相变储热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严重制约了储热器内翅片结构的优化研究,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相变储热器内翅片结构的快速优化算法。该算法以相变材料到翅片和冷源的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翅片的结构进行优化,解决了传统数值优化方法耗时长的问题。以管壳式相变储热器内一级Y形翅片为例,在满足翅片材料用量一定的前提下,选择Y形翅片的各分支长度、宽度比以及分支夹角作为设计变量,并对翅片的数量进行了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目标具有可行性,优化后的翅片结构呈现箭头形。在所研究的放热工况下,相比于传统Y形翅片,当翅片数量为1~3时,优化后的翅片结构可以使完全凝固时间缩短41.3%~62.1%。
    • 摘要: 近日,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传来喜讯,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CAST)发明的连铸坯凝固过程热模拟试验机荣获本届冶金领域最高发明奖项——金奖。这是上海大学冶金学科首次获此殊荣。凝固是一个非平衡耗散过程,并伴有自组织现象,加之高温、不透明、连续化和大规模等冶金生产特点,冶金生产条件下凝固过程的实验研究至今没有可靠的手段。
    • 张蒙蒙; 王红星; 李秉擘; 吕德; 罗一鸣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氯酸铵(AP)、硝酸胍(GN)、硝基胍(NQ)、N‑甲基‑4‑硝基苯胺(MNA)、奥克托今(HMX)等含NH_(n)(n=0~4)的化合物影响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凝固过程及凝固温度的机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光学显微镜法研究了AP含量及不同添加物对DNAN凝固温度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测了含添加物DNAN试样在薄层中的凝固过程,计算了凝固线速度,获得了试样动态结晶过程特征;采用扫描电镜测试了Φ20 mm药柱断面微观形貌,研究添加物对样品成型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结晶热力学理论研究了DNAN凝固焓与凝固温度的关系;分析了含NH_(n)(n=0~4)的化合物对DNAN凝固温度的影响机理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AP可显著提高DNAN凝固温度,但AP含量及GN、NQ、MNA、HMX等化合物的加入对凝固温度无显著影响;由于凝固温度提高,含AP试样在薄层中凝固线速率最低、结晶为粗大树枝晶。而在体生长时,受结晶潜热影响的纯DNAN微观形貌为柱块状,而含添加物的DNAN试样则显示出结晶细小的特征。分析了DNAN的凝固热力学特征,凝固温度与凝固焓体现出正相关性,且受异质添加物颗粒对非均匀形核的影响。而DNAN凝固温度影响机理及试验验证表明,含NH_(4)^(+)离子的化合物可显著提高DNAN凝固温度。
    • 陈晨; 张安; 邢彦锋; 于铁军; 刘立峰
    • 摘要: 目的针对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不稳定气流环境造成的熔池流动不均、墙体成形异常以及墙体内部气孔过多和晶粒粗大的问题,研究增强沉积墙体组织性能的工艺。方法开发了CMT电弧增材制造强制限位冷却工艺,通过控制电弧增材制造的沉积区间和凝固过程,来改善沉积墙体的结构性能。结果沉积墙体平均沉积速度由0.120 mm/s升到0.149 mm/s,材料利用程度由78.2%升到83.2%,孔隙率由2.15%降到1.06%,平均晶粒度由15.7μm降到13.3μm。同时提高了沉积墙体的韧性,沉积墙体横向平均极限拉伸强度由157 MPa升到179 MPa。结论CMT电弧增材制造强制限位冷却工艺制造的沉积墙体在沉积速度和材料利用程度方面有了相应提高,同时强制限位冷却工艺改善了沉积墙体的结构性能,这对增材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刘宇; 张桂芳; 漆鑫; 施哲; 严鹏; 姜琦
    • 摘要: 工业制造的快速发展对多元合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合金熔炼方式难以处理高纯度、高活性、高熔点的合金材料。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电磁悬浮(EML)作为一种微重力条件下的新型无接触式的熔炼技术,在熔炼金属合金时能够达到深过冷度和快速冷却,显著改变合金晶体的组织形貌,使晶体向质量高、性能优的合金状态发展。因此,近年来电磁悬浮技术熔炼金属合金技术受到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者们已经利用EML技术定量测量了多元合金的比热、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性质;通过观测过冷悬浮熔滴,结合振荡液滴法、落滴式量热法、样品耦合电子法等可以测量较大温度范围内多元合金的热物理性质。研究表明:熔体内部的不可见流动现象和传输现象采用数值建模技术来进行模拟研究,可展现熔滴的流动和表面变形特征,并有助于揭示实验结果。国内外学者对电磁悬浮在多元合金熔炼应用和模拟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发现:(1)合金熔炼过程中耐火材料不可避免会对液态合金造成污染;(2)过冷度、冷却速度对金属合金凝固过程具有较大影响,但缺少有效的研究方法;(3)热物理性质对合金的宏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且能作为制造过程模拟优化输入参数,但相关文献资料较少。本文归纳了EML熔炼金属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其凝固过程和性质测量等的实验研究与悬浮熔滴形状和内部流动规律等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总结介绍,讨论了目前电磁悬浮熔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突破方向,为液态合金性质研究及其数值模拟提供了参考。
    • 邓婷婷; 蔡颖玲
    • 摘要: 为研究膨胀石墨对石蜡熔化和凝固性能的影响,对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纯石蜡相变蓄热材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对比.且分析不同含量的膨胀石墨及不同壁面温度对石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中添加膨胀石墨能明显缩短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时间,且熔化和凝固时间都随着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同种工况下,与纯石蜡对比,添加1%、2%、5%膨胀石墨的复合石蜡熔化时间分别减少2.14、2.81、9.74倍;凝固时间则分别减少0.77、1.05、3.76倍;壁面温度对复合石蜡的熔化过程影响显著,而对凝固过程影响程度不佳;其中在初始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壁面温度为327 K的工况下5%EG复合石蜡全部熔化的时间对比,壁面温度为332 K及337 K的工况下5%EG复合石蜡全部熔化的时间分别缩短了0.83、1.58倍.
    • 邢思深; 屈磊; 张亮; 戴广惠
    • 摘要: 采用垂直半连铸工艺制备直径超过?1000 mm大型圆坯的方法,是一种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材料损耗,提升铸坯质量,突破连铸工艺尺寸极限的变革性制坯方法.该方法将工艺分为浇注拉坯和静置冷却两个阶段.通过模拟分析?1600 mm大圆坯在不同拉速下的垂直半连铸工艺过程发现在拉坯过程中结晶器内的温度和出口处的坯壳厚度逐步稳定.模拟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对完成拉坯时的熔池相貌有着显著的影响,当拉坯速度小于0.4 m/min时,纵向截面上的熔池形貌呈V形,在拉坯结束时,凝固坯壳在内部钢水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都较小,出现漏钢事故的可能性较低.在静置冷却阶段,小于0.4 m/min拉速下形成的初始V形熔池,可保证在后续凝固进程中凝固前沿出现明显的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过程.因此,?1600 mm大圆坯在垂直半连铸工艺条件下的拉坯速度应小于0.4 m/min.
    • 蔡璐
    • 摘要: 金属大锻件是重大装备的核心部件,锻造质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锻造思路是“以大制大”,先通过浇注得到百吨级的铸锭,再通过热加工的方式制备锻件。但由于尺寸效应,铸锭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缺陷,严重影响最终的锻件质量。
    • 朱梅莹
    • 摘要: 传统铸造工艺设计大多依赖过往的经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一般结构进行构件时,凭借过往的生产经验,或许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在生产较为复杂且体型庞大的铸件时,经验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能通过一线施工人员和设计师不断地反复试验,才能最终确定工艺的选择。但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失误,极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连之前确定的工艺方案也会被彻底推倒重来。对此,可以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模拟分析铸件中存在的工艺问题,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模拟,直到工艺成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