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仿生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37253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少年电脑世界、应用科技、南方农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2011年南京市科协年会——提高高端智能装备水平 推进机械工程创新发展专题高层论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仿生机器人的相关文献由22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东岳、黄强、麦骞誉等。

仿生机器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7253 占比:99.90%

总计:337582篇

仿生机器人—发文趋势图

仿生机器人

-研究学者

  • 杨东岳
  • 黄强
  • 麦骞誉
  • 李晓艳
  • 班书昊
  • 范徐笑
  • 黄日成
  • 刘琼
  • 朱雅光
  • 杨茂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芮宏斌; 李路路; 曹伟; 王天赐; 段凯文; 吴莹辉
    • 摘要: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性能,实现其自主越障,设计了一种轮-履-腿复合仿生机器人,并对其进行步态规划和越障性能分析。首先,以海龟为仿生对象,通过分析其身体结构和稳定机理,设计了机器人的轮-履-腿复合式移动机构和二自由度支腿结构;同时,基于该机器人的结构特征,利用D-H(Denavit-Hartenberg)法建立了坐标系并求解了其支腿的运动学方程。然后,通过观察海龟的爬行过程,将其单个爬行步态周期内的动作分解成放腿、爬行、抬腿和摆腿,并结合运动学模型对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提出了4种仿海龟爬行步态。接着,以机器人的四腿爬行步态为例,利用静力学方法分析了其支腿关节的受力情况,而后通过分析机器人跨越壕沟和攀越台阶的过程,以最大跨越壕沟宽度和攀越台阶高度为指标对其越障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制作了机器人实验样机,开展了步态实验和越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可以利用4种仿海龟爬行步态实现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原地旋转,且具有很好的越障性能和稳定性;机器人能跨越最大宽度为434 mm的壕沟,攀越最大高度为175 mm的台阶。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仿海龟机械结构可行,所规划的仿海龟爬行步态合理,以及所建立的越障理论模型正确。研究结果可为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和越障性能提升提供借鉴。
    • 张启航; 邵敏; 任树雄; 贺晶奎; 王晶
    • 摘要: 提出了气压驱动的仿象鼻连续体机器人结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对比分析象鼻与连续体机构的运动性能后,本仿象鼻气动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成多个构节串联的形式;通过分析机器人工作空间、灵巧度和可操作度等性能指标,确定机器人采用3构节串联形式;利用Adams仿真分析结果,对各构节最优的间隔盘数目、径向尺寸等设计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实现灵活的运动和目标物抓取功能,达到了设计目标。研究揭示了构节数目等设计参数对连续体机器人工作空间和运动学测度的影响。
    • 宋君君
    • 摘要: 针对仿生机器人进行研究,选取牛作为模型,采用Solidworks和3D打印技术进行系统建模,对机械牛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Arduino控制系统实现步态控制,有多种控制方式,可实现仿生机器人和人的友好互动。可用作教育机器人,简单操作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前景广阔。
    • 刘京运
    • 摘要: 北京冬奥会加速了冰雪运动的普及,同时也推动机器人在冰雪场景落地应用。六足滑雪机器人、六足冰壶机器人的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足式机器人的风采。冰雪之外,足式机器人在安防、巡检等场景实现了测试应用,商业化探索步伐不断推进,价值前景广阔。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六足滑雪机器人亮相沈阳,顺利完成初级道、中级道,以及与人共同滑雪实验。广阔的雪地上,一台红色机器人踩着双板,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之中,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 张晓冬; 李媛媛
    • 摘要: 为了研制适应松软地面行走的仿生机器人,本文研究了鸭子行走时其脚部的运动特征及脱土原理。首先分析了鸭脚的显微结构与生物特征,然后对鸭子在松软地面上行走的图像进行捕捉和分析,使用D-H法构建了鸭脚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雅可比矩阵给出了鸭脚掌各关节角速度与脚踝关节速度的表达式。通过计算,给出了鸭脚踝水平、竖直方向的位移曲线,与实验平台捕捉到的脚踝运动轨迹对比,验证了该运动学分析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鸭脚表皮具有减粘结构,脚趾在触地时快速下落,离地时逐节抬起,有利于减少粘附土壤;脚掌触地阶段踝关节水平位移约110mm,高度变化约55mm。
    • 简珣
    • 摘要: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可应用领域逐渐得到拓展。仿生机器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仿生学、仿生机器人的定义进行阐述,系统梳理和归纳了近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仿生机器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仿生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总结。
    • 摘要: 7月,小鹏鹏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签约,金额超1亿美元,创造近两年中国最大单笔仿生机器人融资。一时间,仿生机器人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近年来,仿生机器人呈现升温态势,透过国内四足机器人行业发展可见一斑。在资本助力下,宇树科技、云深处等企业初露锋芒,小米、OPPO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加速推广,人形机器人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众多线索交织汇聚,勾勒出仿生机器人精彩绝伦的应用画卷。
    • 孙溥茜
    • 摘要: 仿人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高级形态,是当前世界各国争相抢占的机器人制高点,在公共安全、灾害重建等领域中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研制了七代仿生机器人,在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层面取得了核心技术突破。
    • 刘京运
    • 摘要: 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天然的参考样本。通过模仿生物的行为方式,仿生机器人具备独特的功能亮点和应用价值,近年来愈发得到社会关注。前不久,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对外发布,发现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TAXA》,引发广泛关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人类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提供了线索.
    • 孙溥茜
    • 摘要: 2022年5月,北航软体机器人实验室的文力教授课题组再次登上《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历时五年,鱼软体吸盘机器人取得新进展。在仿生吸盘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制出跨介质吸附仿生机器人,机器人实现了在水中和空中的往返穿梭,扩大了运动范围。多地形观测、多介质作业、多环境探查等高度非结构化环境对机器人快速跨介质运动和高效暂栖的能力有着广泛的潜在需求。未来,跨介质吸附仿生机器人在这类特殊开放环境中将大有可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