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电弹性体

介电弹性体

介电弹性体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3469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科技创新导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2013海峡两岸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峰会、2011年南京市科协年会——提高高端智能装备水平 推进机械工程创新发展专题高层论坛等;介电弹性体的相关文献由813位作者贡献,包括鄂世举、曹建波、张立群等。

介电弹性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4693 占比:99.99%

总计:834791篇

介电弹性体—发文趋势图

介电弹性体

-研究学者

  • 鄂世举
  • 曹建波
  • 张立群
  • 田明
  • 夏文俊
  • 冷劲松
  • 刘彦菊
  • 刘立武
  • 郭壮
  • 宁南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牛林伟; 贾帅博; 邹威; 张晨
    • 摘要: 以液体硅橡胶DC 186为基体,通过控制交联体系的用量制备了不同的硅橡胶薄膜材料,研究了交联程度对硅橡胶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了预拉伸程度和持续时间对硅橡胶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硅橡胶分子链运动中的能量损耗;由于预拉伸使得分子链上的极性基团活性降低,发生取向极化的概率减小,因此预拉伸程度越高、预拉伸持续时间越长,硅橡胶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小,低频下的介电损耗越大。
    • 尹耀得; 赵德敏; 刘建林; 许增耀; 侯伟
    • 摘要: 丙烯酸弹性体VHB 4910作为一种重要的介电弹性体,在软体机器人、致动器、俘能器和智能隔振器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材料的非线性黏弹性对其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近来分数阶模型在复杂材料的建模中取得了成功.本文基于分数阶有限变形Kelvin-Voigt流变学模型建立弹性体的三维张量本构,并进一步推导单向拉伸情况下的本构关系.随后对VHB 4910完成一系列不同拉伸速率下的单向拉伸实验.基于本构方程的可加性,首先分别利用Neo-Hookean, Mooney-Rivlin和Gent模型完成超弹性弹簧单元的参数识别,随后完成可变阶数和固定阶数的分数阶模型的参数识别,以探究弹性体材料分数阶本构关系的率相关性.结果发现:Mooney-Rivlin模型弹簧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两种拟合方式的分数阶模型均可以很好地模拟黏弹性弹性体的率相关黏弹性行为;固定分数阶的阶数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不大;分数阶元件的黏性系数与伸长速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其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修正的幂律定律来定量描述这种非线性关系,该模型较Cross流体模型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 李宝权; 陈洁; 崔春华; 孙明; 任贯华
    • 摘要: 介电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的柔性智能材料,与风能、水能、潮汐能相结合,可以用来收集电能量。为了研究影响圆环薄膜型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发电量的因素,首先在恒电荷工作方式下,通过对圆环薄膜型介电弹性体换能器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在不考虑内部损耗的情况下,确定了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发电量影响因素,然后做初步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发电量影响的规律。最后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设计正交试验来确定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发电量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研究结果表明:介电弹性体换能器发电量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分别为固定介电弹性体薄膜的内框半径和外框内半径长度的比例、偏置电压、柔性电极材料、拉伸位移。
    • 李庆中; 李晓丹; 于福杰; 陈原
    • 摘要: 为实现机器人的小型化并增强其环境适应性,基于青蛙推进方式和软体材料的优势,设计出一种以介电弹性体为执行器的蛙型仿生软体机器人。根据材料拉伸特性,确定制作工艺并对执行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机器人进行腿部运动轨迹规划和真实水下试验;结合游泳时的各种运动参数,构建推进效率模型,确定最优的效率运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频率2 Hz、电压5 kV供电时,最大游泳速度高达132 mm/s;与两栖动物的无因次模型参数对比发现,软体机器人的运动特性接近真实生物,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
    • 孟鑫
    • 摘要: 针对航空航天等领域轻质结构的隔振问题,考虑到隔振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介电弹性体半主动隔振平台,并结合自由能理论建立了该隔振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参激振动微分方程。将介电弹性体材料力电耦合模拟材料子程序(UMAT)嵌入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分析介电弹性体半主动隔振系统共振频率、模态振型与频响函数,从而得到其隔振特性与适用范围。
    • 刘志运; 江泽华
    • 摘要: 针对介电弹性体材料的现状、特点、应用、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与解决方向进行分析,介绍了介电弹性体材料目前的研究成果、具有的优点、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该材料在仿生学、医学、光学、微系统、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可知,介电弹性体材料虽然具有变形量大、高能量密度、高转化效率等优点,但该材料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未来发展思路,以改善其高能耗、高功率、低效率的不足,使该材料能够在工业生产、能量收集以及更多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刘志运; 江泽华
    • 摘要: 单个介电弹性体收集的能量少、能量收集、输出效率低,根据这些问题设计一个能量回收装置,以改善这两个问题。该文设计了一个收集风能的介电弹性体材料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运用曲柄转动导杆机构,转换旋转运动为往复运动,该装置独特之处在于执行机构的回程比向前冲程更快,该机构也被称为急回机构。执行机构两端放置两块介电弹性体,以增加介电弹性体能量的收集,利用该装置执行机构的回程比向前冲程更快,以提高介电弹性体的能量输出效率。
    • 摘要: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和工艺,用于制造比生物肌肉更强壮、更灵活的人造肌肉。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程学院研究人员称,创建人造肌肉来完成工作并检测力和触觉,一直是科学和工程界的巨大挑战之一。在制造人造肌肉方面,虽然许多材料都很有竞争力,但具有高弹性的轻质介电弹性体(DE)因其柔韧性极佳而备受关注。大多数DE由丙烯酸或硅树脂制成,但这两种材料都有缺点。传统的丙烯酸DE可实现高驱动应变,但需要预拉伸且缺乏灵活性;有机硅更容易制造,但它们不能承受高应力。
    • 武畏志鹏; 邹华; 宁南英; 田明; 张建; 潘成腾
    • 摘要: 通过导电炭黑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并用制备丙烯酸酯橡胶(ACM)柔性电极材料,研究导电炭黑和MWCNT在ACM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并用比对柔性电极材料硫化特性、物理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柔性电极材料与介电弹性体(DE)基体的粘合性能。结果表明:导电炭黑和MWCNT在ACM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添加导电炭黑/MWCNT并用体系的ACM柔性电极材料的拉断伸长率远大于200%,满足DE发电机对于大形变的要求,且与仅添加导电炭黑的柔性电极材料相比,其硬度和弹性模量减小,柔韧性提高;随着MWCNT用量的增大,柔性电极材料的导电通路逐渐完善,导电性能提高;导电炭黑/MWCNT并用比为10/10的ACM柔性电极材料与ACM基DE基体共硫化后,两者的粘合强度达到5 N·mm^(-1),且粘合稳定性较好。
    • 孙杰; 赵娟; 卢凯文
    • 摘要: 针对介电弹性体(DE)非线性、可逆性变形、拉伸模式和预拉伸率对电致变形影响复杂等方面的问题,对介电弹性体的机电耦合性能进行试验探究和数值模拟。首先对DE薄膜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根据其应力⁃应变曲线,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数据拟合,选定超弹性模型获得模型参数;然后基于DE电致变形的工作原理,推导其机电耦合本构方程,在不同拉伸模式和拉伸率下进行电致变形的数值仿真,分析讨论了材料拉伸模式和预拉伸率与电致变形的关系;最后进行DE薄膜稳定性分析,并绘制了材料的安全许用区域。结果表明,预拉伸可以显著降低驱动电压,提高电致变形面积,等双轴预拉伸薄膜的变形效果最好,同时在λ=4时薄膜对应驱动电压有最小值,为驱动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