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后因子

预后因子

预后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1751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54届美国血液年会、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等;预后因子的相关文献由6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胜、吴万垠、徐凯等。

预后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1751 占比:99.08%

总计:21953篇

预后因子—发文趋势图

预后因子

-研究学者

  • 刘伟胜
  • 吴万垠
  • 徐凯
  • 汤光宇
  • 方唯意
  • 李奎
  • 李彭
  • 郑侠
  • Garcia-Tsao
  • Gennaro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艳敏; 李超; 谭军
    • 摘要: 目的分析揭示胶质母细胞瘤(GBM)致病关键基因及SYN1生存预后因子。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最新的GBM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资料并整理,借助R语言挖掘差异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鉴定网络核心基因,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核心基因生存曲线,初步筛选预后相关基因。结果本研究中共筛选出下调差异基因868个,上调差异基因458个,分子互作网络鉴定出前10个关键候选核心基因,生存曲线分析发现仅SYN1与GBM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组预测GBM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学和初步筛选的相关关键基因有助于了解GBM的发生发展机制,推测SYN1为可能的预后因子,但其对GBM患者生存时间的具体影响机制和预后效能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 刘迁; 祁国萍; 于华裔; 戴宇阳; 陆文斌; 金建华
    • 摘要: 目的:挖掘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结肠癌基因表达数据,探讨引发结肠癌的潜在核心基因及独立预后因子。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检索结肠癌中基因表达水平和临床特征数据,采用GEO数据库检索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核心基因表达水平,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维恩分析、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和Hub基因筛选、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泛癌基因的免疫细胞亚型分析、核心基因的泛癌热图和相关性分析、核心基因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和核心基因的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KD1与AXIN2表达水平,进一步证实筛选结果。结果:TCGA数据分析得出1208个基因高表达;GSE37182芯片中有252个基因高表达。对4组差异分析数据取交集,维恩分析获得13个共有基因,并进行PPI网络构建,发现7个基因(ARID3A、SALL4、NKD1、KND2、AXIN2、CA9和TACSTD2)为结肠癌潜在的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这7个基因主要参与Wnt信号通路进行正/负调控,基底外侧质膜或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KEGG富集分析,这7个基因主要作用于Hippo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泛癌基因分析,7个核心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明显高表达,NKD1和AXIN2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9);TACSTD2基因在C1、C2、C3和C6免疫细胞亚型中呈高表达。核心基因的表达与样品中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肠癌组织中NKD2、AXIN2、ARID3A和NKD1基因的表达与综合打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分析,只有AXIN2为显著独立预后因子(P<0.05),在结肠癌患者中为低风险独立预后因子。RT-q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D1在结肠癌肿瘤标本和结肠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并且NKD1与AXIN2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肠癌数据库筛选出7个核心基因,其中AXIN2为结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子,结肠癌组织中NKD1的AXIN2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郑侠; 邵杰; 谷雨; 潘宇
    • 摘要: 目的评估miR-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胃癌数据集中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生存数据和miRNA测序数据,比较miR-217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217对胃癌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iR-217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无进展时间(PFI)和总生存期(OS);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PFI和OS的预后因子;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miR-217潜在靶基因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446例胃癌患者纳入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miR-217显著高表达于胃癌组织(5.10 vs.3.74,P0.05)。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iR-217潜在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前列腺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细胞间蛋白转运调节、蛋白入核调节、神经分支形态、成长发育负向调节及核-浆转运调控等病理过程。结论miR-217显著高表达于胃癌组织,其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死亡风险;miR-217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蛋白质转运等相关。
    • 万正强; 李成; 郑冬冰; 王英磊
    • 摘要: 目的从泛癌角度研究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的表达模式、免疫相关性和预后潜力。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CCNB1在泛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和PrognoScan研究CCNB1在泛癌中的差异生存曲线,在人类蛋白表达图谱数据库(HPA)分析CCNB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免疫组化及预后情况,在TIMER数据库和CIBERSORT数据库研究CCNB1表达与6种肿瘤的22种免疫浸润细胞的相关性,在UALCAN数据库进一步探究CCNB1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TCGA数据库408例膀胱癌患者的公共数据分析和验证CCNB1表达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CCNB1是否为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通过GSEA富集分析探究与CCNB1表达相关的信号通路,并联合miRNACancer数据库、TargetScan Human数据库和ENCORI数据库进一步分析CCNB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CCNB1在泛癌中普遍高表达,且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同时CCNB1可以预测多种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CCNB1与多种肿瘤免疫浸润细胞显著相关,包括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其与Act-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而与Mast Acting细胞显著正相关。CCNB1是膀胱癌独立预后因子,其可能是通过hsa-miR-139-5p负向调控CCNB1激活P53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通路两条癌症通路来实现的。结论CCNB1是至关重要的肿瘤预后预测因子,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多种肿瘤相关的免疫反应,可能为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同时,CCNB1表达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膀胱癌的新监测位点。
    • 李雪; 朱宏; 孙琨; 柴维敏; 傅彩霞; 严福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rs-EPI-DWI)的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23例术前行乳腺MRI检查,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在1.5TMR扫描仪上采用rs-EPI-DWI序列获得DWI及相应ADC图,经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软件得到全肿瘤直方图参数及纹理参数.将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记录每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增殖抗原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预后因子不同表达状态间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的差异,采用组间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价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的可重复性.结果:除组间及组内的ADCKurtosis、组间的ADCSkewness具有中等的可重复性外,其余直方纹理分析参数均具有较好或极好的可重复性(相关系数为0.801~0.987).除PR阳性组的ADCKurtosis值大于PR阴性组外,ER、PR阳性组中各定量参数值均小于ER、PR阴性组,其中ADC95th和ADCSkewness在ER阳性与阴性组、PR阴性与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95th:E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513.09±390.47)和(1327.71±290.36),P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481.95±371.58)和(1323.28±294.63);ADCSkewness:E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0.73±0.61)和(0.32±0.66),P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0.61±0.63)和(0.34±0.68),P值均0.05).结论: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的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ER、PR、Ki-67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预后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侯玲玲; 王敏
    • 摘要: 目的:探析卵巢上皮性癌与低miR-433的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在115个卵巢上皮性癌(EOC)组织和45个正常组织中通过逆转录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检测miR-433的表达.通过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方法分别测定miR-43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EOC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miR-433的预防价值可通过Cox回归分析来估测.结果:miR-433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低miR-433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0)、晚期FIGO阶段(P=0.009)以及肿瘤复发(P=0.002)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证明具有低miR-433表达的EOC患者比具有高miR-433表达的患者的总存活率(P<0.001)更低.多变量分析鉴定miR-433(P=0.013;HR=2.973;95%CI=1.260~7.012)是EO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iR-433在EOC的表达降低且可能与EOC的肿瘤进展相关,是EOC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
    • 吕俊杰; 张一骅; 邓贵; 刘佳欣; 吕正禹; 任付宾; 陈丽娜
    • 摘要: 利用CGGA与TCGA数据库,挖掘胶质瘤预后标志相关基因,结合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共表达分析、临床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评估预测能力,并通过TCGA验证,得到PLAT、IGFBP2、BCAT1和SERPINH1等4个可以作为独立预后标志因子的基因.分析表明,这4个基因不仅是独立的预后因子,还在不同人群中都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能力,说明找到的预后基因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SERPINH1剪接事件进行分析,揭示可变剪接事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为进一步理解胶质瘤预后基因的特征提供了依据.
    • 叶士露; 左赋兴; 钱海鹏; 万经海
    • 摘要: 目的:对接受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患者进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患者中位PFS 44个月(6-117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72.5%,5年无进展生存率56.9%.并发症不多,大多数可保守治疗缓解.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肿瘤的良恶性(良性)(p<0.01)、肿瘤的切除情况(术中第一送检切缘阴性或整块切除)(p=0.006)、无骨质破坏(p=0.012)、术后接受放疗(p=0.021)可以对术后的PFS产生有利影响.多因素分析中,肿瘤的良恶性(良性)(p=0.004)和肿瘤的切除情况(术中第一次送检切缘阴性或整块切除)(p=0.006)是影响PFS的独立有利因素.结论:肿瘤的性质为良性以及术中第一次送检切缘阴性或整块切除的患者会有更长的PFS,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这两个特征.术后预后较好,并发症不多,大多可保守治疗后好转.
    • 虞文嫣; 耿梅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疗效预后等,建立新的风险分层模型,指导后续分层治疗.方法 针对2002年1月 ~2014年12月于笔者医院诊治的150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平均年龄30(15~91)岁.初始放、化疗后,72.7%的患者达完全缓解.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8年预计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55.03%、80.11%和74.90%.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瘤B症状,结外受累及国际预后评分(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IPS)≥3对5年EFS有独立影响意义.中期评估是否达完全缓解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综合传统高危因素和中期评估共同建立的新风险评估模型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危.5年EFS分别为100.0%、83.1%和33.1%(P=0.000).结论 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总体临床特征与西方患者相仿,疗效略逊一筹.即使该疾病总体预后较好,不良事件仍大多发生在疾病前5年阶段.传统的危险因素与中期评估共同建立全新风险分层模型可更有力地对患者行风险评估.
    • 马明全
    • 摘要: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分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C).EC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然而,系统治疗仅在部分患者中疗效较好,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很快复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强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来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目前,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PD-1抑制剂在EC中的研究不断增多,尽管临床试验KEYNOTE-181和ATTRACTION-03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需要提高对EC免疫状况的认识,以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从而精准选择受益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