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随访观察

随访观察

随访观察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6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056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等;随访观察的相关文献由172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立红、倪为民、刘强等。

随访观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3.9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056 占比:96.03%

总计:16720篇

随访观察—发文趋势图

随访观察

-研究学者

  • 何立红
  • 倪为民
  • 刘强
  • 吴建东
  • 朱玉珍
  • 陈艺明
  • J
  • M.
  • S.
  • 丁建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慧; 吴儒佳
    • 摘要: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四年期间不同随访时间点的临床疗效(痛经评分、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出血评分、血红蛋白与月经模式),长期放置的不良反应及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放置LNG-IUS后各个时间点的痛经、贫血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四年发现,各临床观察指标仍能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放置6个月以内的月经模式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和月经频发,随着放置LNG-IUS时间的延长,放置12个月后的月经模式逐渐转变为经期缩短、月经稀发及闭经,这种长期的月经模式改变皆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放置LNG-IUS四年的总累积续用率仅为62.1%,约33.7%的患者LNG-IUS发生脱落或取出,58.3%和75.0%的LNG-IUS脱落发生在6个月内和12个月以内。结论:随着放置时间延长,LNG-IUS脱落率和取环率增高是影响其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 徐文英
    • 摘要: 杨女士19岁时体检发现梅毒,当时经足疗程驱梅治疗梅毒血清试验转阴。此后未规律到皮肤性病科随访观察。35岁怀孕时自觉梅毒已治愈,且身体无任何不适未听医生劝嘱到皮肤性病科进一步就诊,结果产后发现胎儿为先天梅毒儿。为什么已接受正规驱梅治疗,还会分娩出梅毒儿?已经治疗过的梅毒患者,没有任何表现和身体不适,是不是就代表了无传染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摘要: 老赵虽患有高血压,但却不愿意去做常规体检,“我好得很,去医院弄啥”是他的口头禅,每当家人劝他去做个体检,他就这样回答。也确实如老赵所言,他腰不弯腿不疼的,没啥不舒服,可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一年前还是去做了一次体检。这一查不要紧,查出纵隔占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彼时肿瘤体积不大,医生说暂时不用手术,建议他随访观察
    • 杜妍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囊性结节随访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经过临床金标准诊断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8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内,使用超声检查所得知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信号等特征进行记录,并与患者初次就诊时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随访记录得知,83例患有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患者当中,75例患者在随访后发现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症,其余8例患者不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特征。随访后83例患者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均呈现好转,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节体积减小,个数无变化;结节吸收后在超声下显示在同一部位的结节表现为低或极低回声结节;囊性液体成分明显减少,部分原结节较小的患者,囊性成分出现消失。根据对随访前后患者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平均体积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后的结节半径明显小于随访前。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体积有效缩小率为68%~88%。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可以实现对甲状腺结节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掌握,且由于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在后期结节吸收过程中常常出现恶性结节特征。通过使用超声检查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不仅可起到早期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意义,还可以避免,因过度诊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而使用细胞穿刺检查等有创检查对患者造成的不便。
    • 吴志
    • 摘要: 康医生:小陈今年26岁,体检时发现6毫米肺结节,是密度非常低的纯磨玻璃结节,从影像学上判断是典型的早期肺癌。但医生却建议小陈采取“敌不动我不动”措施,先密切随访观察,并不急于“一刀切”。这是怎么回事?四川省田先生田先生:您好!随访期间,患者如果出现结节体积增大、密度明显增加或者实性成分占比明显增加,则需要尽快安排手术,但对于不适合手术的肺癌患者,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上市,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 刘光平; 尹宏伟; 丰育功; 李照建
    •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出血后18个月。结果12例中,4例(33%)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3例双侧,1例单侧),表现为腭阵挛、小脑共济失调和眼部症状,典型临床症状出现在出血后5~11个月,出血后2~11个月MRI可见下橄榄核肥大。结论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后容易发生的迟发性并发症,常在出血后11个月内发生,建议MRI定期随访。
    • 李鹰; 王祖康; 魏尤良; 龚志华
    • 摘要: 背景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复发的控制成为该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该病难以根本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的效果及随访结果 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 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前2个月,均经标准抗结核病2HRZE/4HR化疗方案(至少6个月),并在治愈后持续随访2年,随访期间进行了痰结核分枝杆菌厚涂片、痰菌培养等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 及痰菌复发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94.8%(109/115)的患者完成全部短程化疗并治愈〔痰涂(-)培(-)〕,这部分患者均纳入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化疗疗程结束后,随访2年,共复发8例,复发率为7.34%(8/109),无结核病致死的病例.不同年龄、痰菌转阴时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个月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率高于痰菌转阴时间2个月(P3个月〔OR=4.254,95%CI(2.983,6.415)〕是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后复发情况可能与年龄大及痰菌转阴时间晚有关,临床可根据在短程化疗过程中监测痰菌结果 调整化疗方案,以降低复发率.
    • 杭永斌; 唐跃; 李波; 孙子瑞; 刘煜昊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经导管封堵治疗效果并进行近期随访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7例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依据最终卵圆孔未闭合并不明原因偏头痛经导管封堵的类型分为简单型组(79例)与复杂型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生理指标和头痛特征,随访1年观察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情况.结果 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HIT-6评分分别为(59.73±7.13)分、(62.74±3.34)分,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846,P=0.065;t=3.457,P=0.090);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头痛发作频次分别为(4.11±1.42)次、(4.43±1.22)次,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235,P=0.060;t=5.883,P=0.054).在进行治疗3个月后比较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治疗前后HIT-6评分分别为(44.83±4.72)分、(61.79±3.91)分,头痛发生频次分别为(2.21±1.02)次、(3.83±1.31)次,简单型组治疗后的HIT-6评分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21.832,P=0.015;t=15.324,P=0.021),简单型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次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19.736,P=0.016;t=15.992,P=0.020);在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简单型组与复杂型组治疗前后HIT-6评分分别为(35.13±2.52)分、(42.57±3.49)分,头痛发生频次分别为(1.85±1.02)次、(2.31±4.72)次,简单型组治疗后的HIT-6评分显著性低于治疗前、复杂型组治疗后(t=24.587,P=0.013;t=14.234,P=0.022).结论 不同类型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在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后,复杂型卵圆孔未闭与简单型卵圆孔未闭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复杂型卵圆孔未闭,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封堵器偏大,完全内皮化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改善效果迟显.
    • 姚贵宾; 刘力玮; 白雪松; 周震; 黄跃; 郑亚民
    • 摘要: 目的 观察患者胆囊息肉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宣武医院健康筛查中心接受腹部超声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动态观察胆囊息肉变化情况,对其中多次体检均有胆囊息肉(息肉组,n=1 149)人群与多次体检均未发现胆囊息肉的(对照组,n=18 243)人群,及息肉发生及与消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息肉组占比(n=1 149,52.1%)>新发组(n=797,36.2%)>消失组(n=258,11.7%).胆囊息肉在中年人群中占比最大;息肉新发人群集中在30.0 ~ 59.0岁,而胆囊息肉消失的顶峰在60岁以后.息肉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男性、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52)、男性(OR=1.407)及低密度脂蛋白(OR=1.656)是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息肉的年发病率为9.7‰,多见于中年,且发病率在升高;胆囊息肉可自行消失,但随着胆囊息肉初始直径的增大,消失概率减小.年龄、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訾学荣; 张玉环; 冯文秋; 李海艳
    • 摘要: 目的:探究CT能谱成像联合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共78例,术后6周采取CT能谱成像与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应用DSA作为金标准,CT能谱成像联合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复发及转移诊断价值.结果:DSA提示78例随访复查经TACE术治疗肝癌患者中MRI或GSI检查提示115个病灶,阴性病灶31个,阳性病灶84个.GSI显示存在75个阳性病灶,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5%、77.42%、80.00%、91.02%、78.00%.DWI检测提示存在75个阳性病灶,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80.65%、86.70%、93.33%、73.11%.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32%、98.25%、96.57%、100%.与GSI与DWI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CT能谱成像联合MRI弥散加权成像在TACE术后随访中能提示病灶残存与复发情况,适宜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