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9536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肝脏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第12届全国消化道恶性病变介入诊疗研讨会暨2012消化介入/内镜/放射/肿瘤微创外科新技术国际论坛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相关文献由7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影、张跃伟、赵广生等。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9536 占比:99.85%

总计:149766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发文趋势图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研究学者

  • 刘影
  • 张跃伟
  • 赵广生
  • 刘松
  • 唐顺雄
  • 徐浩
  • 李闯
  • 丁萍
  • 于广计
  • 付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杰; 许晨; 周卫忠; 刘圣; 施海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的6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率,最后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果61例患者的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3%和16%,中位生存期(m OS)为17.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为10.3个月。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ECOG评分、肝外转移、TACE次数、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及阿帕替尼疗程为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独立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为ECOG评分、肝外转移、TACE次数、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及阿帕替尼疗程。
    • 邱云; 杨玫; 薛红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特殊部位PLC患者72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常见部位PLC患者60例(对照组),均给予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MWA治疗并随访24 m。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水平。结果在治疗后1 m末,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1.7%,与对照组的93.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AFP、AFP-L3、VEGF和S100A4水平分别为(123.4±13.7)ng/mL、(82.5±10.7)mg/mL、(250.4±46.8)pg/mL和(52.7±13.4)mg/L,与对照组【分别为(120.8±15.6)ng/mL、(80.6±10.1)mg/mL、(248.7±47.3)pg/mL和(50.9±14.5)mg/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 m、12 m、18 m和24 m,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88.9%、69.4%和45.8%,与对照组的100.0%、91.7%、73.3%和48.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特殊部位的PLC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 刘松; 于广计; 王庆东
    • 摘要: 目的 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rug-eluting bea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至少接受二线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00~300μm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伊立替康的TACE治疗,评价DEB-TACE术后的肿瘤反应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影响OS的因素。结果接受DEB-TACE术后2、4、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3.3%、81.0%、71.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90.5%、80.9%,中位PFS为11.0个月,中位OS为16.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均以1~2级为主,未见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同时性肝转移(HR=0.446,95%CI:0.279~0.780,P=0.002)和肝外转移(HR=0.311,95%CI:0.134~0.968,P=0.007)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EB-TACE用于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控,但同时性肝转移及合并肝外转移患者预后不良。
    • 施德恩; 虞希祥
    • 摘要: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果,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56个病灶完全灭活,85个病灶存在残留或复发;MR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13,P=0.000);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82,P=0.000);MRI诊断敏感度(92.94%)、阴性预测值(90.32%)、准确率(95.74%)均高于CT诊断敏感度(72.94%)、阴性预测值(70.89%)、准确率(8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利于发现TACE术后残存或复发病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为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 蔡越飞; 王凯; 洗重杨; 马艳华; 舒安康
    •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排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肿瘤致死病因排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2]),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80%~90%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3])。
    • 谢金锋; 徐明洲; 王晓东
    •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75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TACE治疗,并随访1年;根据TACE治疗后1年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治疗前血清MIF、IL-17A与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75例PHC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以病死作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为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00(7.00,12.00)个月;75例患者中病死35例,病死率为46.67%(35/75);病死组患者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高于存活组,治疗前血清AFP、MIF、IL-17A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高、Child-Pugh分级高、治疗前血清AFP、MIF、IL-17A水平高是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70,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二者cut-off值分别取110.385 ng/mL、5.225 pg/m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可能与治疗前血清MIF、IL-17A水平有关。
    • 王坤
    • 摘要: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水平、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疾病缓解率,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
    • 侯宇硕; 熊向乐; 吴永非
    • 摘要: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法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热激蛋白90α(HSP90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PH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载药微球TACE疗法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ALT、血清甲胎蛋白(AFP)、热激蛋白90α(HSP90α)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随访患者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100.00%)高于常规组患者(85.37%);两组患者的血清ALT、TBIL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血清AFP、HSP90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血压升高、手足综合征、心脏毒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疗程结束后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9个月)长于常规组(14.2个月)(P<0.05)。结论载药微球TACE疗法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可显著地降低PHC患者的血清AFP、HSP90α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但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 马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运用载药微球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行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精准护理的肝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另外筛选此前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实施载药微球与精准护理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炎症反应、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差别(P<0.05);观察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贫血/营养不良,转氨酶升高、周围神经毒性、中性线粒细胞减少、尿素氮升高以及感染均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运用载药微球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患者在术后仍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针对性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再次治疗的依从性。
    • 魏博文; 任峥; 张亮; 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判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手术前后行增强CT检查。结果经DSA检查发现在36例PLC患者中,肝内病灶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者22例,来自腹腔动脉者14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成功;在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发现有18例病灶残余,表现为病灶区域碘油呈片状或斑片状分布,肝动脉期存在局部强化区;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发现增强CT扫描判定TACE术后病灶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3.3%、84.2%和88.2%。结论应用增强CT扫描判定PLC患者TACE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