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9593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等;迷走神经刺激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秦伟、徐坤峰、朱爱根等。

迷走神经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593 占比:99.80%

总计:89769篇

迷走神经刺激—发文趋势图

迷走神经刺激

-研究学者

  • 秦伟
  • 徐坤峰
  • 朱爱根
  • 李中仲
  • 汤国梁
  • 董峰
  • 廖永乐
  • 李志青
  • 陈应杰
  • 朱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燕楚; 王曼
    • 摘要: 背景 老年癫痫患者易并发抑郁,而抑郁又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左乙拉西坦虽能改善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抗抑郁方面仍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方案.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老年癫痫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炎性反应、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癫痫合并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McHuGH分级,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cHuGH分级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老年癫痫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癫痫治疗效果并减轻抑郁程度,此外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神经递质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 余子(译); 陆蓉蓉(校); 吴毅(校); Tamimi A; 无; 吴毅(译编)
    • 摘要: 在针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刺激胆碱能可降低骨折风险。由于迷走神经具有胆碱能纤维,本研究调查了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迷走神经刺激(VNS)后骨密度(BMD)能否得到改善。这项初步的前瞻性研究纳入了在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VNS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的基线BMD,并在术后6至12个月进行6第二次扫描。
    • 黄毅忠; 何守稿
    • 摘要: 癫痫是一种可引起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迷走神经刺激术是现今治疗癫痫最主要的神经调控疗法之一,其利用间歇性微弱脉冲电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以实现控制癫痫发作频次、减轻发作程度的目的,达到癫痫的治疗目标。迷走神经刺激术具有适应证相对广泛、副作用少、手术安全性佳、易于耐受等应用优势,故被作为各类型癫痫的有效辅助救治手段。本文针对迷走神经刺激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熊斌; 李红稳; 虎志涛; 李荣珍
    • 摘要: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而药物难治性癫痫指通过口服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迷走神经刺激(VNS)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微量电流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调节相关区域神经功能,从而治疗该病,具有安全、有效、耐受良好的优势。现针对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历史、装置、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疗效预测指标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提供明确、有效的参考。
    • 王拥军; 熊云云; 李子孝; 张玉梅; 杨晓萌; 王上; 霍晓川; 杨明; 谢雪微; 罗岗; 陈晓霖; 李光硕; 王利圆; 王传颖; 闫然; 王文洁; 段春苗; 路正钊
    • 摘要: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卒中单元的建立[3],加压弹力袜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4],1995年NINDS研究开启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历程[5],1997年CAST和IST试验奠定了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石[6-7],2013年CHANCE研究证实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2015年五大临床研究证明机械取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的有效性[9-13],DEFUSE 3、DAWN及EXTEND试验扩展了EVT和静脉溶栓的时间窗[14-16].
    • 祝海霞; 杨志; 薛文婧; 雷芾华; 张峰
    •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外配式经皮迷走神经刺激仪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2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试验组于耳屏使用外配式耳迷走神经刺激仪(TENS-200A型)治疗,每次40min,2次/d,5d/周,持续治疗12周,治疗第12周时进行随访,评估并比较2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观察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药物基础上联合迷走刺激治疗,可辅助降低血压,有效且安全。
    • 张良; 蔺华利; 陈晨; 李逢战; 金银川; 张钦涛; 苑会羚; 杨群
    •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估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治疗高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法,将收集到的高原地区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27),观察组接受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伪刺激干预,均治疗2 w,每周5次,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贝克抑郁量表(BDI-21)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PSQI、BDI-21和GAD-7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w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BDI-21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能有效改善高原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水平,但本次试验干预的周期较短,缺少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仍需后续进行长时程、大样本、多指标试验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 张阳(译)
    • 摘要: 偏头痛是50岁以下人群伤残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NS)已被证明对众多原发性头痛有效,本研究评估了无创VNS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假刺激对照研究纳入了50岁以下慢性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真刺激(A-VNS)或假刺激(S-VNS),每天三次。主要有效性结局为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变化,次要结局为每月偏头痛天数降低50%及以上患者人数。
    • 童心宇; 陆曙; 孔令豪
    • 摘要: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新定义的慢性前庭功能性头晕。PPPD患者一般不存在器质性的病变,表现为持续性眩晕、非旋转性眩晕和不稳感,并且会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或视觉刺激时加重。目前PPPD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药物治疗、迷走神经刺激、联合治疗、中医汤剂与针刺治疗。
    • 李永格; 周舒; 姚银乐; 未小明; 张士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IE)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炎性反应及α7n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NS组、甲基牛扁亭(MLA)+VNS组,其中对照组与MLA+VNS组分别20只,模型组与VNS组因模型制作失败与动物死亡,分别剩下15只和14只。除对照组之外,其余各组皆通过腹腔注射皮罗卡品建立氯化锂-皮罗卡品IE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分离迷走神经,不采取电刺激;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VNS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7 d采取VNS,连续4周;MLA+VNS组先侧脑室给药MLA(3.4μg/μl,5μl),然后给予VNS,连续4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的变化;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快速分离海马并制备10%组织匀浆,离心并提取上清液,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AChE、ChAT活性;ELISA法检测TNF-ɑ、IL-6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α7nAChR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结果:(1)通过VNS治疗4周后,大鼠癫痫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的时间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VNS组比较,MLA+VNS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以及小胶质细胞上α7nAChR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大鼠海马组织以及小胶质细胞上α7nAChR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VNS组比较,MLA+VNS组海马小胶质细胞上共表达α7nAChR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VNS对IE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激活海马小胶质细胞CAP,抑制海马神经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