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技场馆

科技场馆

科技场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科学、科学研究、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5035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学会、现代教育技术、科技传播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2014(安徽·芜湖)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科技场馆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筝、李秀菊、王翠等。

科技场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2.19%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5035 占比:96.68%

总计:5208篇

科技场馆—发文趋势图

科技场馆

-研究学者

  • 曾筝
  • 李秀菊
  • 王翠
  • 谢娟
  • 黄瑄
  • 姜景一
  • 张丹丹
  • 张进宝
  • 朱海根
  • 李云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季良纲
    • 摘要: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技术革命,映射在科学传播层面,需要在理念、内容、载体、手段、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创新。以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网络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为支撑,以其可视化、形象化、IP化为特征,融合了文艺创作、艺术设计于一体的动漫,受到青少年普遍欢迎,已成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动漫技术在科技场馆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现有的科技展示手段,重点展示科技发展历程、宏观或微观尺度的场景。在进行形象化演示原理,表现科学家埋头科研、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 王素英
    • 摘要: 一项调研显示,50%的科学教师认为,科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以备应试测查的概念记忆,课后作业根本不为科学学科所留。有些教师让学生做些课外探究的专项或新课学习的课前教具准备,甚至做些课前测试、课后长期观察等,也只是教师的偶然行为,或是为了上公开课、上交教学设计而迫不得已的“善意举措”。而那些有“先见之明”的家长或“忠诚落实国家课程”的学校,带领学生进出科技场馆,也多是为了开阔学生眼界、完成10%的实践活动要求,既没有进入场馆参观的具体目的,也没有离开场馆的后续要求。
    • 摘要: 学校位于京杭大运河分支塘河畔,因河岸迤逦数十里的梅花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就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李岚清、费孝通等曾莅临视察。近三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技立校,努力营造科技特色文化氛围,先后建设创新工作室、机器人活动中心、三D打印室、耕乐园、水文化科普馆、交通情景室等科技场馆,设计完成追梦雕塑、小小气象站、日晷、四季园等科普景点,引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每年聚焦两大科技活动--5月份科普月活动、12月份科技节活动。主题活动层层推进,围绕主题“科技与生活”,先后开展光、交通、稻米、水、手机、小创客等系列活动。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科技先进集体,是吴江区AAA级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获科技类国家级奖7次,省级奖20多次,苏州市奖10多次,学生科技类获奖累计达300多人次,共获得100多个小发明、小创造奖项。
    • 摘要: 2022年6月21日,浙江省林学会出台的《浙江省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共四章十六条,制定了自然教育基地申报的内容、流程和渠道,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提供了工作依据。明确了科技场馆、公共场所、教育科研、生产设施4类申报类别,规范了申报主体、基地自评、优质课程活动、书籍读本等申报填报格式。
    • 摘要: 2022年6月21日,浙江省林学会出台的《浙江省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共四章十六条,制定了自然教育基地申报的内容、流程和渠道,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提供了工作依据。明确了科技场馆、公共场所、教育科研、生产设施4类申报类别,规范了申报主体、基地自评、优质课程活动、书籍读本等申报填报格式。提出了建立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等级评定和复核机制,国家自然教育基地推荐报送条件,以及对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并创造有利条件。
    • 黄瑄; 王笑梅; 李秀菊
    • 摘要: 科技场馆教育工作者是场馆与参观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中介,科技场馆教育工作者高质量的专业成长是科技场馆教育职能及科学传播效果的有力保障.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科技场馆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的内涵,并对反思性实践、研究性学习、学习共同体、馆校结合等专业成长路径进行综述,提出以科技场馆教育工作者为中心构建专业成长体系,以适切的理论、模式、策略提升专业成长质量,以信息技术提供专业成长支撑,以馆校结合促进专业成长等建议,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科技场馆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及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韩晓玲; 刘新阳; 柳珏玺
    • 摘要: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是身体参与的认知,通过身体、环境、感知、心智的互动融合完成知识的表征.科技场馆借助实体场馆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了具身学习的场域.文章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在科技场馆的具身学习中融合三种环境(即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和三类具身(即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设计了科技场馆学习支架.随后,文章在"电流的磁效应"主题学习中开展了两轮迭代设计研究,验证科技场馆学习支架的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形成了修正后的科技场馆学习支架,以提升学习者身体在场的行动参与感,帮助学习者身体体验的内化与经验建构,为学习者在科技场馆中的具身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 蒋丽珠; 王怡楠
    • 摘要: 随着科技场馆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学校和科技场馆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场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馆校结合过程中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颖度、与学校课程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场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馆校结合作为切入点,从科技场馆教育活动创新的必要性出发,剖析了设计科技场馆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如何开发具有创新的场馆教育活动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 黄正洋; 徐晨来
    • 摘要: 科技场馆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小学科学教育有效融合的对象和学科活动课程设计的指向。本文阐述了利用场馆资源进行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意义、原则以及小学科学活动课程设计的策略。
    • 黄瑄; 李秀菊
    • 摘要: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科技场馆作为青少年学习科学、接受科普的重要场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普工作重要指示的前沿阵地。北京科学中心创新理念方法,精心策展,通过生动的展览诠释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通过系统化的科普内容建设发挥科技场馆优势,充分整合科学教育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