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命个体

生命个体

生命个体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456篇;相关期刊714种,包括中国德育、学校管理、名作欣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第三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等;生命个体的相关文献由11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蒙、霍俊明、马德等。

生命个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3 占比:11.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56 占比:88.96%

总计:10630篇

生命个体—发文趋势图

生命个体

-研究学者

  • 王蒙
  • 霍俊明
  • 马德
  • 钱国宏
  • 韩振远
  • 朱伟
  • 李家成
  • 林高明
  • 钱理群
  • 高胥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其意为“引出”或“导出”,强调教育应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高尚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应实现每一个生命个体正向的自我生长,即在儿童期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观念,获得最适宜自我成长、最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为今后的人生添砖加瓦。这正是我们探讨小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初衷。
    • 杨曦
    • 摘要: 苏州科技城天佑实验幼儿园坐落于太湖之滨,是一所高标准、高品质、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始终坚信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开园以来,幼儿园坚持“自然生长、灵性共生”的办学理念,坚守“润生活之美、耀生活之彩”的教育观,尊重每一个灵动的生命个体
    • 付凤英
    •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从作业布置的角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要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由育分转向育人。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教育的原点和终点都应是生命,要让学生对生命个体引起关注,更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 鲁洪稳
    • 摘要: 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愉悦地度过,并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幸福,教育者必须为他们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教育的空间看似有限,实为无限。学校教育的生活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无限空间,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激励和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没有赏识、激励就不可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生命个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顾凯瑞
    • 摘要: 音乐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可纵观现在的中小学课堂,教师依旧是绝对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矫正与管控,追求整齐划-的氛围,忽视学生的心灵感受;长期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削弱了学生生命个体的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短暂的沉默,教师总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一旦看到学生的表现不够“标准”,就会马上严肃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然发展,也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所以音乐生态课堂的建设迫在眉睫。
    • 摘要: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教育是为人生做的准备。——英国教育家尼尔创办夏山学校,并以“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为办学宗旨。他认为幸福是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兴趣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动力。教育者应当遵循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为其自由发展提供积极的影响,从而促使每个儿童成长为完整的生命个体
    • 李香玉
    • 摘要: 化学的神奇在于它能够创造新的物质,教育的魅力则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任教29年,张志军完成了9个教学循环,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情感、科学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引领学生步入美妙的化学世界,让教书育人成为最美的“化学反应”。化学生活化、化学实验化、化学生涯化在化学教学中,张志军突出学以致用,践行“化学生活化、化学实验化、化学生涯化”的理念,努力使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融入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
    • 于杏林
    • 摘要: 人的培育如同生态的养护,遵循自然成长规律,提供充足的养分与空间,任其自由延伸、成长。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玉林附小”)在以往生态教育着眼于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生态”教育理念,强调创设内外融通的教育环境,突出师生生命成长的完整性、品质性、再生性、自适应性和自生长性,着力推动教学向育人的转变,打造方向正确、文化土壤丰盈、结构与关系和谐、充满个性创造的教育生态。
    • 武兆雨
    • 摘要: 作为《风流图卷》的续篇,《不老》是叶弥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孔燕妮等“风流”人物在1978年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它以一个年代的横断面,透射出生命个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命运浮沉。相对于《风流图卷》,《不老》显现出叶弥精神思考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它坦诚地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不老”和如何“不老”的问题。无疑,作品中“不老”的是对诗性生命的追寻,其间包含了对情感和爱的追随,对精神自由的渴盼。而获得“不老”的方式,则是截断时间、超越时间,在时间之流下实现对当下世界及其存在形态的静观。因为对“不老”的追寻,作品方才呈现出万物与我相融相通的诗性意境,人物精神世界孤光自照的诗性蕴藉,以及作者以超然的视角观照世界时的诗性体悟,多重诗性丰盈逸动,层叠渐进,最终达成在人物及作者心灵境界中的逍遥无侍、自在风流。可以说,《不老》诠释的是生命本身内在的激情,和沉潜于历史中生生不息的世间风物、伦理沧桑、生命本色,让我们感受到人在时间、岁月风尘里栖息的维度。
    • 孙婧瑶
    • 摘要: 此作品意在探究化石作为一种生命的痕迹是如何来证明它的存在的。有机材料对作者非常有吸引力,在作者看来,它们是活的生命,而且它们本身就充满力量。从哲学的层面上看,生命消失了之后还存在吗?因此有了向死而生的观点探讨。任何生命个体的消亡都不是消失了、不存在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一片叶子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累积,掉落的叶片一层一层地沉积进入地下成为化石,经历过沧海桑田之后,也记录着它曾经的存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