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9081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天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十九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等;焊接热循环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茂爱、冯吉才、付魁军等。

焊接热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0814 占比:99.95%

总计:390993篇

焊接热循环—发文趋势图

焊接热循环

-研究学者

  • 陈茂爱
  • 冯吉才
  • 付魁军
  • 何景山
  • 唐逸民
  • 张秉刚
  • 杨新岐
  • 王勇
  • 陈国庆
  • 王佳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梓坤; 韩阳; 张舟; 张义; 周龙早
    • 摘要: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Q690D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得到了一次和二次焊接热循环时不同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下的热影响区组织,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焊接热循环时,随着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增加,试样显微组织逐渐粗化,并由粒状贝氏体组织向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转变,硬度增加,冲击性能恶化。热循环峰值温度为900°C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大为78.95 J;峰值温度为1350°C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小值仅为17 J。冲击断口由延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在同一峰值温度下,随着冷却时间t;的增加,试样硬度降低,而冲击吸收能量也随之降低。二次焊接热循环时,试样显微组织晶粒粗大,主要为板条马氏体,且硬度更高,冲击性能继续恶化,冲击吸收能量最低值仅为24.99 J,冲击断口主要为解理断离和准解理断裂,说明二次焊接热循环导致试样性能变差。
    • 王丽敏; 周骞; 吕德文; 孙电强; 王会岭
    • 摘要: 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研究调质高强钢Q890D在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冲击性能和组织形貌.结果 表明:Q890D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的组织为马氏体和贝氏体,贝氏体含量随着t8/5的增大呈增加趋势,-20°C冲击功随着t8/5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t8/5为20 s时,低温冲击性能最好.
    • 陈林恒; 桑晨; 童志; 范益; 王红鸿
    • 摘要: 焊接热循环中合金元素的偏聚行为决定了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的演变.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技术测定了高强耐火钢在模拟焊接热循环后基体和晶界的合金元素浓度.定量分析了C、Mn、Cr、Mo、Nb、V、Ti等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附近的浓度.根据富集因子计算结果,得出元素偏聚程度大小顺序为C>Ti>Mo>V>Nb>Mn>Cr,且Mn和Cr在晶界处存在共偏聚现象.950°C时,晶界偏聚能为111.22 kJ/mol.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降低了奥氏体的分解温度,抑制了晶界迁移.
    • 何建萍; 吴鑫; 吉永丰; 卢飞
    • 摘要: 针对100μm超薄不锈钢板的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研究焊缝中心不同位置焊接热循环的动态变化机理以及脉冲参数对该动态变化的影响,结合试验获得的不同脉冲参数下的焊缝形貌,探讨焊缝成形与焊接热循环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个脉冲参数的不同组合下,可形成5种不同的焊缝形貌;频率的增加或基值电流/峰值电流之比的增加,均使得一个脉冲周期行程中的焊缝中心线上各点的焊接热循环趋于一致;低频时随着基值电流/峰值电流之比的增大,这些点的加热最高温度(Tm)和加热时间t8/13(温度从800 K上升到1300 K所经历的时间)的最大值减小,而最小值增大,t8/5的最大和最小值均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t8/5和t8/13的平均值均减小;大多脉冲参数(频率不小于5 Hz时或1和2 Hz下分别为0.5和0.9 A基值电流时的脉冲参数)下,试验得到的焊缝成形百分比σ2和理论计算得到的焊接热循环最高温度百分比σ1相等,表明理论计算和试验的结果一致.
    • 蔡焕; 桑晨; 王红鸿; 侯洪
    • 摘要: 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结合OM、SEM、TEM及-40°C低温冲击韧性实验,研究了焊接热循环(不同峰值温度和t 8/5参数)对P460NL1高强正火容器钢热影响区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焊接热循环中强化相V(C,N)粒子的演变.结果显示,当t 8/5同为45 s时,P460NL1钢模拟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韧性随峰值温度的升高大致呈降低趋势,且温度超过1200°C后冲击韧性急剧降低.峰值温度为1350、1200°C且t 8/5在15~100 s范围时,模拟的是P460NL1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此条件下P460NL1钢的低温冲击韧性较低且基本不随t 8/5的变化而变化;t 8/5为45 s时,峰值温度1100、950°C对应的是焊接热影响区细晶区,此时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珠光体混合组织,峰值温度870°C模拟的是两相区,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利用Thermal-Calc软件计算得到P460NL1钢中V(C,N)溶解温度为1160°C,故当峰值温度超过1200°C 时,V(C,N)粒子完全溶解且未再析出,基体中存在的游离N会降低P460NL1钢的低温冲击韧性,且当峰值温度为1350°C时,随着t 8/5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但冲击韧性却没有因此而降低,表明游离氮是热影响区粗晶区冲击韧性的关键因素.
    • 侯洪; 蔡焕; 王红鸿
    • 摘要: 采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V-N微合金化正火容器钢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的连续冷却相变;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及组成;通过透射电镜分析了V(C,N)析出粒子的形貌及尺寸;采用固溶度积公式计算了VN析出-时间-温度图.得到了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连续冷却曲线(SHCCT),给出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室温组织及其组成,得出了V(C,N)的连续冷却过程中的临界析出t8/5时间约为80 s.并讨论了V,N原子固溶及析出状态对连续冷却相变及微观组织形成的影响.
    • 张勇; 唐家成; 葛泽龙; 杨泽宇; 綦秀玲
    • 摘要: 为了研究高铝粉煤灰作为活性剂对钨极氩弧焊电弧特性的影响规律,继而明确复合成分活性剂调控焊接电弧增加焊缝熔深的机制.基于自行开发的数据采集平台,进行了实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热循环的数据采集;基于霍尔传感器测量了电弧电流密度及其作用半径;用自制的电弧力测量装置,研究了工件表面涂覆活性剂对电弧综合作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涂覆在工件表面的活性剂在高能的等离子弧的作用下将形成复杂气氛,复杂的气氛导致焊接过程中的电弧动态特性及其电弧力产生改变,继而影响焊缝的形貌.
    • 韩严法; 李宇梁; 胡奉雅; 王佳骥; 付魁军; 杨鹏聪
    • 摘要: 对Ti含量为0.17%的低合金钢进行了轧制试验和焊接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其-40°C横向冲击功平均值为324 J;当钢板经历过峰值温度为1300°C的焊接热循环后冲击韧性急剧下降,其焊接热模拟试样的-20°C冲击功均在10 J以下.
    • 胡美娟; 何浩华; 齐丽华; 李为卫; 陈宏远
    • 摘要: 焊接是最早采用物理模拟技术进行研究的热加工领域.焊接热循环曲线不仅是焊接物理模拟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也是预测和评定应力应变条件下焊接接头性能的基础.基于DSI公司Gleeble 3系列热-力学模拟试验机中配备的焊接热模拟软件,对实测的和经典的焊接热循环计算公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焊接热循环计算分析的实例,总结了不同数学模型对焊接热循环特征参数的控制,为实际焊接工艺物理模拟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参考.
    • 唐文珅; 杨新岐; 赵慧慧; 郭立杰
    • 摘要: 基于Deform–3D软件建立了12mm板厚6061–T6铝合金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接(Stationary Shoulder Friction Stir Welding,SSFSW)过程热力耦合数值模型,探讨了焊接工艺对SSFSW温度场、热循环及受力状态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焊接转速增加50%将引起焊核最高温度增加21.6%以上;焊接速度增加50%分别导致高温停留时间和冷却时间降低50%和60%以上;对给定转速1000~1500r/min及焊接速度100~150mm/min范围,静止轴肩的轴向力为28.2~24.3kN,前进阻力为17.4~15.3kN,焊接转速增加50%其轴向压力降低13.8%,焊接速度增加50%其前进阻力增加13.7%;搅拌针扭矩最高值在27.3~25N·m范围.上述数值模拟结果为厚板铝合金SSFSW搅拌工具设计及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