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脂含量

油脂含量

油脂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植物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58600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等;油脂含量的相关文献由107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旭亚、费小雯、邓晓东等。

油脂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8600 占比:99.55%

总计:58865篇

油脂含量—发文趋势图

油脂含量

-研究学者

  • 余旭亚
  • 费小雯
  • 邓晓东
  • 刘天中
  • 周文俊
  • 陈季旺
  • 高莉丽
  • 赵永腾
  • 夏文水
  • 纪晓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建忠; 张东为; 单金友
    • 摘要: 为了科学评定从俄罗斯引进的21个沙棘无性系果实油脂含量,于2016~2018年对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新疆5地的引进沙棘果实取样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析了干果肉、干籽和干全果3个油脂含量。引进沙棘干全果油脂含量总体平均值为16.59% (114个样品),含量最低的也在10%以上,含量最高的“201322”达到了23.50%。引进沙棘干果肉油脂含量为20.23% ±6.13%,较干籽的19.26% ±7.44%大0.97%,果肉、籽两者间油脂含量相差较小。引进沙棘干全果油脂含量较杂交沙棘的15.62% ±5.05% (28个样品)高0.97%,引进与杂交两类沙棘间油脂含量差别也较小。引进沙棘定植后结实比较好的3地,干全果油脂含量以新疆最高,达16.09% ±5.70%,第二、第三分别为辽宁的14.50% ±8.88%、黑龙江的11.75% ±8.71%,3地间干全果油脂含量的差距较大。引进沙棘连续3年取样测定干全果油脂含量,2016年为10.63% ±4.04%,2017年为21.90% ±5.61,2018年为15.83% ±1.83%,3年间的数值显现出“小–大–小”的明显起伏现象。引进和杂交两类沙棘的油脂含量都较高,但具体品种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可以选择油脂含量较高的品种,如“201322”“201308”“201313”等,在我国适生地区建立以油用为主要目标的沙棘工业原料林来综合开发利用。
    • 郝世琦
    • 摘要: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花生是和“高油高脂”挂钩的。的确,花生本身就是一种油脂含量丰富的坚果,不但可以用来榨油,还可以当皂类等日用品的原料。它的油脂含量虽丰,并不意味着吃花生一定会给人体带来不好的影响。202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就通过一篇论文给花生“正名”--它不仅不会加重人体的代谢负担,甚至还能促使人体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逆转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胡建忠; 王丹
    • 摘要: 为了了解新选育出的4个杂交沙棘无性系果实油脂含量,于2016-2018年对黑龙江、辽宁、甘肃、青海、新疆5地的杂交沙棘果实取样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析了干全果、干果肉和干籽3个油脂含量。杂交沙棘干全果油脂含量平均值为15.62%,其中以“杂雌优54号”的含量最小,仅13.16%,“杂雌优01号”最大,达21.24%。干全果中,干果肉油脂含量为17.59% ±5.81%,较干籽的13.99% ±6.63%大了3.60个百分点。在5个试验地,杂交沙棘干全果油脂含量以青海大通最高,达18.66% ±3.86%,新疆额敏最低,只有13.35% ±6.63%。从年度间来看,杂交沙棘干全果油脂含量,2016年为9.50% ±2.41%,2017年为17.70% ±4.64,2018年为11.36% ±2.27%,显现出“小–大–小”的明显起伏现象。杂交沙棘的油脂含量虽然较引进沙棘低了1.49个百分点,但已属很高,加之适应性强,应在我国“三北”和西南等地建立以油用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原料林来综合开发利用。
    • 李杨; 王黎明; 林锦; 胡国权; 赵占平; 徐桥猛; 程芬; 邓力
    • 摘要: 油炒是我国主要菜肴的烹饪手段,而消费者不希望摄入过多油脂,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油炒菜肴油脂含量的因素及机理。影响菜肴油脂含量的参数很多,其中烹饪火候控制是决定油脂含量的前提。为此,选择油炒猪里脊肉为研究对象,以等终点成熟值为研究基准,探索油炒温度、搅拌速度等火候控制手段对油脂含量的影响规律,进而基于传质过程原理构建油-水扩散模型,探索油脂和水分在油炒烹饪过程中的传质规律。结果表明,油炒温度、搅拌速度对猪里脊肉油脂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油炒温度120°C,油炒时间29 s和搅拌速度0.23 m/s下烹饪猪里脊肉油脂含量平均为6.00 g/100 g,而继续加热,其油脂含量可达10.64 g/100 g,与刚成熟相比增加了77.33%,由此说明在最优火候控制下可获得最低的油脂含量。所构建的传质模型中油脂和水分含量模拟值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结果显示油炒温度越高,猪里脊肉油脂和水分有效扩散率越大,分别在2.272×10^(-10)~3.713×10^(-10)m^(2)/s、1.277×10^(-10)~6.343×10^(-10)m^(2)/s之间,说明传质过程中油脂吸入和水分蒸发并不同步。
    • 谢丽娜; 田璐毅; 桂媛媛; 陶俊恒; 李汉广
    • 摘要: 【目的】构建藻株X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和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阐释外源添加肌醇提高藻株X油脂产量的生理调节机制。【方法】设置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3种培养模式,探究其对藻株X生长特性的影响;比较藻株X生长(生物量、葡萄糖浓度和油脂产量)和生理(蛋白质、总糖、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指标的变化,探究外源添加肌醇对藻株X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构建了不同培养模式的动力学模型(Logistic、Luedeking-Piret以及Luedeking-Piret修正方程),结果表明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当肌醇添加浓度为2.5 mg/L时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1.70 g/L,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0.22%,外源添加肌醇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降低,总糖含量增加。【结论】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且在混养条件下更适合其油脂的积累,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微藻细胞免受外界胁迫因素的毒害作用,促进藻株X的生长及积累油脂。
    • 方学智; 杜孟浩
    • 摘要: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泛指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种子油脂含量较高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目前,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油茶物种有20多种,以普通油茶(C.oleifera)栽培面积最广。其它如小果油茶(C.meiocarpa)、攸县油茶(C.yuhsiensis)、浙江红花油茶(C.chekangoleosa)、腾冲红花油茶(C.reticulata)等也有一定的栽培。
    • 刘虹洁; 王金星; 刘昭军; 刘书; 侯兴亮; 李晓明
    • 摘要: 作为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大豆为世界膳食提供高达约71%的蛋白质和29%的油脂。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大豆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耕地面积和单产条件下,大豆品质的遗传改良则更具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大豆种子蛋白和油脂含量两个重要品质性状调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调控大豆蛋白和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及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蛋白和油脂合成代谢调控途径中关键酶和转录因子作用机制,绘制了大豆蛋白和油脂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网络。此外,该文还讨论了当前大豆种子蛋白油脂含量调控研究存在的瓶颈及对策,以期为大豆种子品质的遗传改良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 贾诗; 陈季旺; 崔璐璐; 冯佳奇; Douglas G.Hayes
    • 摘要: 将3种粒径(60目、120目、180目)的大豆渣纤维(添加量为0.2%、0.4%、0.6%、0.8%)分别加入基础外裹糊(中筋小麦粉和玉米淀粉)中,测定外裹糊鱼块的裹糊率以及油炸外裹糊鱼块(170°C初炸40 s及190°C复炸30 s)的水分和油脂含量、色度和油脂分布,研究大豆渣纤维对油炸外裹糊鱼块油脂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渣纤维显著降低了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增加了外壳的水分含量及裹糊率,对外壳色度和鱼肉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随着粒径的增大,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外壳水分含量和裹糊率呈相反的变化规律;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外壳水分含量逐渐升高,而裹糊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在外裹糊中添加适量的大豆渣纤维可以阻止油炸过程中油脂的渗透,显著降低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P<0.05)。
    • 摘要: 坚果营养丰富,吃起来又脆又香,是大家手边常备的零食。从养生角度讲,吃坚果不能过量,否则容易生痰生热。为延长保质期、保证口感,市面上的坚果加工方法多为烤、炒、油炸,结果是高油高糖高盐,吃多了容易上火。同时,中医认为坚果油脂含量高,膏脂难以运化,容易化生痰热。比较隐蔽的风险是,这种上火很多人不会想到是吃坚果造成的,长时间积累叠加会使“火”久郁体内,逐渐演变为“痰湿”,出现舌苔厚、口黏腻、双腿沉重、乏力等表现。
    • 贾诗; 陈季旺; 崔璐璐; 冯佳奇; Douglas G.Hayes
    • 摘要: 将3 种粒径(60 目、120 目、180 目)的大豆渣纤维(添加量为0.2%、0.4%、0.6%、0.8%)分别加入基础外裹糊(中筋小麦粉和玉米淀粉)中,测定外裹糊鱼块的裹糊率以及油炸外裹糊鱼块(17 0°C初炸40 s及19 0°C复炸3 0 s)的水分和油脂含量、色度和油脂分布,研究大豆渣纤维对油炸外裹糊鱼块油脂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渣纤维显著降低了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增加了外壳的水分含量及裹糊率,对外壳色度和鱼肉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随着粒径的增大,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外壳水分含量和裹糊率呈相反的变化规律;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外壳水分含量逐渐升高,而裹糊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在外裹糊中添加适量的大豆渣纤维可以阻止油炸过程中油脂的渗透,显著降低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P<0.0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