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
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

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3-03-28

主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2013第一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试验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白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鳝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各消化组织中均以摄食蚯蚓的蛋白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白鲢肌肉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②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则以摄食白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以摄食蚯蚓的次之,而以摄取配合饲料的增加幅度最小;③淀粉酶的活性以摄取配合饲料的黄鳝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白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小的为摄取蚯蚓的个体;④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摄取白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蚯蚓的,以摄食配合饲料的增加幅度最小.这表明,黄鳝摄取不同的饲料对其消化器官的消化酶的活性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与不同饲料的营养组成、性质有关,食物中的不同营养物质会刺激黄鳝消化器官分泌相应的消化酶,以更好地消化所摄取的食物.
  •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in Qihe river)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641bp IL-8 cDNA序列,其中包含102bp的5'非编码区,242bp 3'非编码区和297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由9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体蛋白,前22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肽链中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前2个半胱氨酸被1个精氨酸分隔,形成CXC结构.第一个半胱氨酸前缺乏ELR基序,其组成是DPR.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淇河鲫IL-8与鲤IL-8的同源性最高(94%).进化分析显示,淇河鲫IL-8与鲤、鳙鱼、草鱼、鲢鱼等鲤科鱼类的进化关系最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淇河鲫IL-8在被检测的8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头肾和脑等.
  • 摘要:本研究旨在确定草鱼生长中期的最适蛋氨酸需要量和探索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对草鱼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259.0±0.48)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分别饲喂蛋氨酸含量为2.19g/kg、4.72g/kg、7.18g/kg、9.67g/kg、12.21g/kg和14.69g/kg的饲料,试验期49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蛋氨酸显著地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的增重、摄食量、饲料效率、特异性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肝胰脏和肠道重量、肝胰脏和肠道蛋白含量、肝胰脏和肠道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前肠和中肠钠钾ATP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P<0.05),但是,显著降低了肠道肌酸激酶的活力(P<0.05),对肝体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蛋氨酸可以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以特异性生长率为标识,当饲料胱氨酸含量为1.61 g/kg时,生长中期草鱼的蛋氨酸需要量为:10.41g/kg饲料或34.71 g/kg蛋白.
  • 摘要:中国的经济形势、产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居于其中的水产饲料产业也面临急剧变化的新形势,对原有的产业格局、经济运行状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前的饲料形势很复杂,主要是原料的价格很乱,但总有其内在的规则和联系.本文就中国水产饲料产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促进水产饲料产业、水产动物营养饲料有关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转型与升级.
  • 摘要:据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消息,2011年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18,063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4,915万吨.水产饲料为1,652万吨,在全国配合饲料总量的比例为11%左右.与畜禽饲料产业相比较还是一个相对较小的产业.但是,水产饲料产业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水产饲料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水产养殖产业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
  • 摘要:谷氨酰胺二肽具有作为动物细胞的呼吸燃料和机体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前体等独特而复杂的生理功能,越来越成为营养学、生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作为一种外源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针对谷氨酰胺二肽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以及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谷氨酰胺二肽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丁酸钠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生理功能,并作为一种绿色有效的饲料添加剂,被逐步应用于动物生产中,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饲料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就丁酸钠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近两年在畜禽和水产动物营养上的最新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为今后尤其要深入到分子水平上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丁酸钠对动物影响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摘要:饲料酶在动物营养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它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降低动物死亡率、减少粪便污染,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环保型添加剂.本文分析了水产动物消化生理特点以及水产动物体内消化酶特性,阐述了饲料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和应用于水产动物需注意的问题。
  • 摘要:文章叙述了饲用芽孢杆菌的品种、特点,结合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特性,从芽孢杆菌作用机理角度出发,论述了芽孢杆菌制剂用作水产饲料添加剂在提高水生动物成活率、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消化酶分泌,调节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和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列举了已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效益的科学根据.阐述了影响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的几个因素,并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在海洋和淡水水体中,由于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藻类过量繁殖形成水华和赤潮,从而影响和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并且能直接或间接引起食藻动物的大量死亡.传统的治理方法如机械除藻,高频电磁脉冲以及利用除草剂等方法,常受到成本和环境安全性问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溶藻细菌的种类、作用方式及机理、筛选与分离、溶藻菌的测定、溶藻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作一综合概述。
  • 摘要:甜菜碱是一种季胺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这种物质因为最初从甜菜中提取出来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初,芬兰首次发现甜菜碱具有诱食效能,开始从制糖后的废糖蜜中提取甜菜碱,作为水生动物诱食剂.本文简述了甜菜碱的理化性质,分析了甜菜碱在水产饲料中的生理功能。甜菜碱不仅是集约化水产养殖业中的理想诱食剂,而且对虹蹲、大麻哈鱼、鳗鲡、虾蟹等珍贵品种均具有诱食和促生长功能,在未来的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20.00±8.34)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于池塘网箱(1m×1m×1.5m)中饲养.分别饲喂胆碱含量为97.80(对照组)、375.04mg/kg、 565.74mg/kg、974.27mg/kg、1,409.81 mg/kg、1,824.35mg/kg的半纯化饲料10周,研究胆碱对吉富罗非鱼成鱼生长、饲料利用、鱼体营养组成和胆碱蓄积量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周的生长,饲料中添加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P<0.05);降低肝脂肪含量(P<0.05),提高肌肉脂肪含量(P<0.05);肝胆碱蓄积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呈现升高的趋势;肝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随着胆碱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均随着饲料胆碱含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碱可以改善吉富罗非鱼成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肝脂肪含量,促进肝脂肪转运;对特定生长率回归分析,吉富罗非鱼成鱼对饲料中胆碱的最低需要量为506.43mg/kg,而对肝胆碱蓄积量回归分析得出的需要量为981.38mg/kg.
  • 摘要:利用2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7.5%(a)和20.6%(b)的饲料循环投喂奥尼罗非鱼(3.10±0.05)g,研究投喂方式对其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方式共设置7种:1、连续投喂a(A);2、连续投喂b(B);3、1d投喂a接着1d投喂b(1A/1B);4、2d投喂a接着2d投喂b(2A/2B);5、2d投喂a接着3d投喂b(2A/3B);6、3d投喂a接着2d投喂b(3A/2B);7、3d投喂a接着3d投喂b(3A/3B),每种方式投喂3个平行,共进行60d.结果发现,B组的生长表现最差;1A/1B、2A/3B、3A/2B组的特定生长率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A组(P<0.05),养殖成本显著低于A组(P<0.05);A、3A/2B、3A/3B组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1A/1B组的成活率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A/1B、2A/3B、3A/2B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A组,A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除B组外,各组全鱼粗蛋白含量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投喂的方式对血清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提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加.本试验结果表明3A/2B的投喂方式最佳.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22.35±0.06g的健康幼建鲤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乳酸杆菌含量为0.00(对照组)、0.45×1 07、0.91×107、1.31×107、2.14×107和2.40×107cfu/kg饲料的日粮80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可以极显著提高幼建鲤增重百分比,摄食量,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灰分沉积率,肝胰脏重量,肝胰脏蛋白含量,肠重量,肠蛋白含量,肠道皱襞高度,肠道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1).同时,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还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和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茵可以促进幼建鲤的生长,同时促进其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幼建鲤对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 摘要:Fe、Zn、Mn、Cu按相同的比例,分别以无机微量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Fe、zn、Mn、Cu的添加量为无机微量元素的50%)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合体(Fe、Zn、Mn、Cu的添加量为无机微量元素的50%)形式添加到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基础饲料中,组成5种试验饲料,以不添加微量元素Fe、Zn、Mn、Cu为对照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27g的罗非鱼56d,研究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罗非鱼生长、肝脏代谢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Fe、Zn、Mn、Cu可以显著改善罗非鱼的生长、饲料效率、肝胰脏代谢酶和非特异性免疫力(P<0.05).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组合体组罗非鱼的sGR、PER以及GPT、GOT、T-SOD、CuZn-SOD、CAT、AKP和溶茵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机微量元素组(P<0.05).因此,氨基酸微量元素是一种有效的微量元素补充形式,可以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
  • 摘要:采用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肝脏肿大、变色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与肝脏正常草鱼相比,肝脏变异组草鱼肝胰脏颜色变淡,甚至变绿;肝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脂肪变性或水样变性,甚至胀亡坏死;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肌酐(cRE)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BUN)和胆固醇(CHO)含量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血糖(UGLU)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性降低(P<0.05),补体C3、C4的活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肝糖原显著性降低(P<0.05),肝中脂肪含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肝脏外观产生变异草鱼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脏也受到一定的损害,同时免疫系统也受到破坏.
  • 摘要:本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力泰,研究富力泰对肠道绒毛、微绒毛发育的影响,以及肠道食糜黏度,探讨肠道环境与肠道绒毛和微绒毛发育的关系.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01%、0.03%、0.05%富力泰.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力泰可以显著降低异育银鲫肠道食糜黏度,富力泰以0.03%添加效果最佳;添加富力泰对中肠绒毛的高度、宽度和密度有显著影响,以0.03%组添加效果最佳.
  • 摘要:南极磷虾不但资源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磷虾在水产饲料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磷虾产品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也是触发投资磷虾资源开发的一个主要诱因.文章综述了南极磷虾的生物学特征、资源状况和营养学特性以及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南极磷虾产品的开发和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摘要: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U/kg、500U/kg、1,000U/kg的甘露聚糖酶配制3种等能等氮(CP33.5%,GEl 5.7MJ/Kg)试验饲料,在室内淡水循环水族缸内饲喂体重5.8g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8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对罗非鱼生长、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聚糖酶1,000 U/kg水平组罗非鱼末重、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的饲料系数(FCR)、摄食量(FO、成活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饲料中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肠淀粉酶、胰蛋白酶、钠钾ATP酶(Na+K+-ATPase)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1,000U/吨组罗非鱼血液中谷草转氨酶活性(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 U/kg)和500 U/瞻组俨<0.05),而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U/垤组(P<0.05).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液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500 U/蝇和1,000 U/蝇组罗非鱼血液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进而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 摘要:为探讨不同脂肪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中将80尾草鱼(尾均重56.9±4.7g)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尾,分别饲喂以橄榄油(00)、花生油(GN0)、胡麻油(LSO)、鱼油(Fo)为脂肪源的4种全价配合饲料.饲养60d后,每组随机取鱼3尾(89±9.4g),由尾静脉采血并制备血清,然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①经过60d饲喂,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范围值分别为4.6±1.6~15.4±6.4U/L和63.9±20~93.9±84.5U/L,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②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尿素氮(BUN)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在FO组为12.3±0.4nmol/mL,显著高于LSO组(g.3±0.6nmol/mL)和GNO组(8.9±0.3nmol/mL),而00组(8.0±0.3nmol/mL)最低(P<0.05).④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00组为12.9±0.5U/mL,显著高于胡麻油组(8.9±0.5U/mL)(P<0.05),花生油组(10.2±2.7U/mL)和鱼油组(9.9±2.2U/mL)居中且与前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源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但从血清抗氧化的分析表明,植物油比鱼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这为草鱼饲料脂肪源的选择中植物油替代鱼油提供了某种可能.
  • 摘要: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和不含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探讨不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幼鱼平均体质量为4.10±0.l0g,放养在36个规格一致的水箱中饲养,每箱放养30尾,经过40d的饲养试验表明,在含有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育苗期间苗种的养殖成功率.根据饵料系数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比例的关系,结合草鱼幼鱼的成活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草鱼饲料中添加0.5%~l%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能显著改善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在不含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添加1%~5%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显示出最佳的生长性能.
  • 摘要:试验以12%鱼粉的典型鲫鱼饲料配方(Dc)为对照参考,以植物蛋白源取代50%鱼粉蛋白后的配方为基础,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水产植酸酶(0、200、300、400FTU/kg饲料)对鲫鱼生长、机体组成、蛋白质消化率、磷消化率的影响,以及该植酸酶的热稳定性.
  • 摘要:为研究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鲤幼鱼生产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配制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CP36.18%,EE5.18%)和蚕蛹替代50%鱼粉蛋白的蚕蛹饲料(CP35.38%,EE5.06%),饱食饲喂饲养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框鲤幼鱼(12.10±0.89)g 61d,日投喂3次.结果显示,蚕蛹组与鱼粉组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等生产性能指标,肥满度、内脏指数、脾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指数等生物学性状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肝胰脏的一般营养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全鱼Lys水平和肌肉Tyr水平,肌肉C14∶0、C16∶1n-7、C18∶1n-7水平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C18∶3n-3、Σn3PUFA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肝胰脏C18;3n-3、C22∶5n-3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促凝血指数(IT)差异不显著(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的前肠和中肠肠道褶皱高度、褶皱密度、褶皱宽度、黏膜下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蚕蛹组前肠肌层显著较鱼粉组薄(P<0.05),中肠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形态,蚕蛹替代框鲤日粮中50%鱼粉蛋白对机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框鲤的健康状况,且有促进生长及饲料利用的趋势.
  •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青蟹(Scyllasp)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等几种主要养殖蟹类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的进展,主要包括蟹类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体系.最后,对今后开展蟹类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 摘要:为了解黄鳝对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需求情况,提高亲本黄鳝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文章用三种添加有不同水平EPA和DHA(EPA和DHA为0.00%;0.33%;0.73%)的等氮等脂肪饲料喂养黄鳝(平均体重为49.50±2.25g)8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黄鳝组织脂肪酸含量,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黄鳝肝脏、肌肉及性腺中脂肪酸去饱和酶(FAD)和延长酶(FA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黄鳝肝脏、肌肉及性腺脂肪酸的组成与其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呈正相关;FAE在黄鳝的肝脏、肌肉和性腺中均有表达,而FAD只在肝脏中表达.表明,肝脏是EPA、DHA代谢的主要场所;LC-PUFA的合成主要受FAD的限制;黄鳝缺少DHA时,会促进FAD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EPA向DHA转变.
  • 摘要: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中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依次为0mg/kg(对照组)、500.0mg/kg.B.W.(试验1组)、1,000.0mg/kg.B.W.(试验11组)、1,500.0mg/kg.B.W.(试验Ⅲ组)、2,000.0mg/kg.B.W.(试验Ⅳ组)和2,500.0mg/kg.B.W.(试验Ⅴ组).投喂28d后,取其血液,测定了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Ⅰ~组中华鳖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测验,P<0.05),而试验Ⅳ组和Ⅴ组与对照组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t测验,P>0.05),补体C3和C4活性最高的是投喂量为1,000.0mg/kg.B.W.和1,500.0mg/kg.B.W.的第Ⅱ组与第Ⅲ组,2个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t测验,P<0.05),而第1组、第Ⅳ组和第Ⅴ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测验,P>0.05).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量以1,000.0 mg/kg.B.W.左右为宜,超过1,500.0mg/kg.B.W.对中华鳖的免疫刺激作用会逐渐降低.
  • 摘要:用6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亚麻油(LO)、大豆油(SO)、二十碳四稀酸(ARA)+花生油(APO)、花生油(PO)和猪油(PL),配制了6组含脂量为8%的等氮(44%粗蛋白)、等能(19.4MJ/kg)饲料,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有影响.PO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最低,显著低于SO、FO组(P< 0.05);SO组的SGR显著高于除FO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黄鳝组织中的18∶3n-3和18∶2n-6含量与饲料中的对应脂肪酸含量呈线性相关,缺乏ARA的试验组黄鳝各组织中ARA的含量与饲料中的18∶2n-6含量存在弱的线性相关;但在各组织中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APO组(P<0.05).缺乏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LO、SO、PL、PO各组,卵巢中的EPA和DHA含量与饲料中的18∶3n-3含量呈对数函数相关;但在各组织中EPA、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FO组(P<0.05).结果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黄鳝生长重要的脂肪酸,黄鳝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n-6/n-3比值;大豆油、亚麻油、猪油替代鱼油可基本满足黄鳝生长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大豆油最佳.黄鳝可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但合成LC-PUFA的量有限.
  • 摘要:本研究探讨不同配比的地黄制剂对鲤鱼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选取540尾平均体重为7.49±1.06g的鲤鱼,配制9种饲料:对照组(基础日粮)、LA(2%生地黄粉+基础日粮)、HA(4%生地黄粉+基础日粮),LB(2%熟地黄粉+基础日粮)、HB(4%熟地黄粉+基础日粮)、LC(0.5%生地黄提取物+基础日粮)、HC(1%生地黄提取物+基础日粮)、LD(0.5%熟地黄提取物+基础日粮)、HD(1%熟地黄提取物+基础日粮).饲养80d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溶茵酶活性、吞噬细胞活力)指标以及免疫相关基因(IL-1β、iNOS和TNF-α)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添加2%熟地黄粉(HB)、4%熟地黄粉(HB)和1%生地黄提取物(HC)组试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这3组试验鱼吞噬细胞活性(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也显著增强(P<0.05).在溶茵酶活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仅添加4%熟地黄粉(HB)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地黄制剂能够上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NOS和TNF-α)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提示,地黄制剂尤其是4%熟地黄粉能够通过调节鲤鱼免疫基因表达,进而增强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鲤鱼养殖.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配方中保持其它原料配比不同条变件下,4种不同加工类型的菜籽饼粕(配比为17%)对湘云鲫的养殖效果的差异.试验选用均重为(9.91+0.11)g的湘云鲫,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即95型菜粕组(陕西菜粕)、200型菜粕组(陕西菜粕)、混合型菜粕组(重庆菜粕)、冷生榨菜籽饼组(宁夏青饼),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5尾鱼,进行为期56d的饲养试验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从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综合评价,200型菜粕最好,冷生榨菜籽饼其次,95型最差.
  • 摘要:近年来,由于鱼粉资源短缺,价格大涨,蛋白资源成为限制我国水产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饲料油脂具价格相对便宜,来源广的特饲料油脂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不同养殖品种的油脂水平添加上限应是多少,针对不同鱼类该如何选择使用油脂原料,养殖鱼类出现的如“大肚子鱼”、脂肪肝等问题与脂质代谢有何种关系等。
  •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代水产饲料养殖面临的问题,针对水产饲料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例如饲料中微最元素补充的必要性,分析了水产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形式,展望了微量元素未来的发展方向。
  • 摘要:目的:了解黄鳝组织脂肪酸的种类及其代谢规律,寻找适宜饲料脂肪源,替代蛋白,降低氮排放。方法:用6种不同脂肪源,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有影响。结果:为促进黄鳝的脂类代谢和生长,获得较好的繁殖性能,应在饲料中同时添加EPA和DHA.结论:黄鳝饲料中添加EPA/DHA的比例为0.35;EPA和DHA总量占饲料0.7%的较为适宜。
  • 摘要:中国水产饲料产业形势受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在不同层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如何理解产业技术层面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技术体系如何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不仅仅是在起跑线,而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拐点”,中国的水产饲料产业起步较晚,而在当前面临重大发展时期,产业如何转型发展、技术如何转型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短期内或许还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是,从技术层面而言,在近期内如何把具体的技术工作做得更细化、如何把产业技术更系统化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影响未来水产饲料产业技术升级发展的关键点.
  •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饲料资源缺乏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短缺和减产对畜牧业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对功能性蛋白源作了概述,分析了各种游离氨基酸的营养生理功能以及复合氨基酸粉的特点及营养价值评定,最后综述了复合氨基酸粉的生产应用效果。
  •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瓶颈,概述了发酵中草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酵中草药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展望.
  • 摘要:我国水产全价配合饲料的规模已达1,600万t/年,配方设计愈发精细化,而且原有的化学指标及简单的生物学评定已无法适应大中型水产饲料企业对原料使用的精准要求.本文在精确配置对照组与试验组饲料的基础上,研究复合氨基酸粉配制的配合饲料对罗非鱼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能量及氨基酸)及与国产鱼粉、豆粕的比价研究;以及复合氨基酸粉在饲料中替代豆粕或棉粕对罗非鱼生长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 摘要: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 摘要: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20.16±7.66)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分别饲喂烟酸质量比为11.84(对照组)、37.78mg/kg、64.70mg/kg、89.44mg/kg、157.15mg/kg、335.36mg/kg的半纯化饲料10周.研究烟酸对吉富罗非鱼成鱼生长、饲料利用、鱼体营养组成、部分血清指标及肝脏烟酸累积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烟酸的需要量.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生长,饲料中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试验鱼的增质量率和饲料效率(P<0.05).157.15mg/kg和335.36mg/kg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粗脂肪含量在64.70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与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在烟酸质量比为157.15mg/kg组达到最高;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鱼肝脏烟酸含量先上升后稳定,各烟酸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增质量率、肝脏烟酸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回归分析,确定吉富罗非鱼成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烟酸的最低需要量为63.62mg/kg,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需要量为158.52~172.41mg/kg.
  • 摘要: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3.02±0.16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占饲料的质量分数)壳寡糖的饲料饲养8周,考查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前肠组织结构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2.53%、16.17%和9.47%(P<0.05);添加壳寡糖各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肠道组织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和0.50%壳寡糖组的幼鱼前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了18.02%和23.21%,宽度显著增加了45.21%和54.06%,密度显著增加了15.18%和19.37%(P<0.05);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的幼鱼肠壁厚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6.41%、19.96%和15.00%(P<0.05).在肠道主要茵群方面,各壳寡糖添加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内环境,推荐适宜添加量为0.30%~0.50%.
  • 摘要: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不仅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也与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关系密切.由于海水鱼类的HUFA合成能力一般缺乏或很弱,所以其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较高比例富含HUFA的鱼油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随着鱼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提高鱼体内源性HUFA合成能力的方法或途径,以提高配合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比例,而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达到此目的.文章着重介绍影响鱼类HUFA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包括不同脂肪源、日粮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比例、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因子,温度、盐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以及转录因子、激素与遗传因子等,以期为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力泰,了解富力泰对异育银鲫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01%、0.03%、0.05%的富力泰.0.01%组、0.03%组、0.05%组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组、0.03%组、0.05%组肠淀粉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32%(P>0.05)、14.90%(P<0.05)、11.85%(P<0.05);0.03%组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组和0.05%组(P<0.05).0.01%组、0.03%组、0.05%组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6.48%和30.10%(P<0.05)、1.96%(P>0.05);0.01%组、0.03%组、0.05%组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6.48%(P<0.05)、30.10%(P<0.05)、1.96%(P>0.05);对照组肝胰脏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0.01%组和0.03%组(P<0.05),与0.05%1组无显著差异(P>0.05).富力泰改变了肝胰脏中蛋白酶的分布规律;对不同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分布规律无显著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包膜蛋氨酸和晶体蛋氨酸在南美白对虾实用饲料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南美白对虾成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用虾选用同一批孵化的南美白对虾幼虾作为研究对象,平均体重为2.48±0.02g.结果: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对南美白对虾成活、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论:在鱼粉含量为25%、豆粕含量为18%、花生粕含量为14%的实用饲料中,添加0.05%的有效包膜蛋氨酸或者0.4%的晶体蛋氨酸,能够显著促进南美白对虾幼虾的生长。
  • 摘要:本试验研究不同钴源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组织钴含量及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筛选草鱼饲料中适宜钴源.选取初始体质量为8.63±1.14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添加氯化钴、碳酸钴、乙酸钴和氧化钴四种钴源(钴的添加量为0.20mg/kg)的试验日粮,养殖周期70d.测定了草鱼的生长性能、组织钴含量及部分血清指标.氯化钴组的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氧化钴组和乙酸钴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氧化钴组和乙酸钴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乙酸钴组(P<0.05),不同钴源对于草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氯化钴组的肝脏、肾脏和肌肉钴含量最小,显著低于氧化钴组(P<0.05),不同钴源对于草鱼肠道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均以氯化钴组最高,碳酸钴组稍低,氧化钴和乙酸钴组出现显著下降(P<0.05),4个钴源组血清总蛋白的含量和葡萄糖的含量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试验得到结论:氯化钴对草鱼生长性能、组织钴含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碳酸钴,两者均优于乙酸钴和氧化钴.
  • 摘要:通过测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食用鱼不同颜色肝脏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运用冰冻组织切片油红0染色技术对肝细胞进行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滴的变化,利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定其阳性面积率,判断不同颜色肝脏的草鱼食用鱼脂肪肝程度.结果表明,与草鱼正常肝相比,花肝、发白肝和发黄肝的水分含量分别降低6.30%、10.01%和14.17%(P<0.05),粗脂肪含量分别升高198.25%、331.00%和485.59%(P<0.05);参照人肝细胞脂肪变性级别的判断标准,正常肝、花肝、发白肝和发黄肝其级别分别评为1.10±0.30、2.30±0.20、3.40±0.50和4.00±0.20;经Image-pro plus6.0软件分析后,花肝、发白肝和发黄肝阳性面积率分别是正常肝的3.92、6.31和7.32倍.以上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为:肝脏粗脂肪含量(γ)与水分(X):γ=-1.0899X+82.0357,R2=0.989(P<0.01);阳性面积率(γ)与粗脂肪含量(X):γ=0.9702X-0.2090,R2=0.973(P<0.05);粗脂肪含量(γ)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级别(X):γ=3.6624X-1.7886,R2=0.985(P<0.01);阳性面积率(γ)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级别(X):γ=3.62244X-2.1306,R2=0.996(P<0.01).结果证实,冰冻组织切片油红0染色技术对鱼类脂肪肝的判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结合阳性面积率与肝脏粗脂肪含量、肝细胞脂肪变性级别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本试验建议将草鱼肝细胞阳性面积率>2%定义为脂肪肝,其级别评定标准:2%~7%为轻度脂肪肝,7%~12%为中度脂肪肝,>12%为重度脂肪肝.
  • 摘要: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28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p-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mg/kg.B.W.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投喂受免异育银鲫,不仅可以使受免异育银鲫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茵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茵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 摘要:在半纯化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0.64mmol/kg)和POV分别为29.64、59.40和94.69mmol/kg(以02计)的氧化鱼油,投喂100g左右2龄鲤(Cyprinuscarpio)鱼种15周,结果表明:鲤摄食氧化鱼油后,肝胰脏维生素E含量下降(P<0.05),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弱(P>0.05),微粒体氧化稳定性降低(P<0.05),鱼油氧化程度升高,上述变化加强;肝胰脏脂肪含量增加(P>0.05);肾脏和脾脏增生(P>0.05);肝胰脏肝细胞纤维化、线粒体嵴降解和融合.上述系列变化表明氧化鱼油可以破坏鲤肝胰脏抗氧化机能及其正常的组织结构.
  • 摘要:本研究选用平均体重为197g的1320只中华鳖成鳖,随机平均投放于4个饲养池中,分别投喂含酵母水解物0mg/kg(对照)、500.0mg/kg(1组)、1,000.0mg/kg(l组)、1,500.0mg/kg(Ⅲ组)、2,000.0mg/kg(Ⅳ组)和2,500.0mg/kg(Ⅴ组)的饵料.通过测定摄食量和摄食速度,比较酵母水解物在饵料中的不同添加量对中华鳖的诱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酵母水解物的添加量在1,000.0~2,000.0mg/kg的范围内,酵母水解物对中华鳖的诱食效果均显著(P<0.05)优于未添加组,而且酵母水解物在饵料中的添加量以2,000.0mg/kg的饵料组具有最佳的诱食效果,经过对4个饲养池的观察,中华鳖的采食量为165g~175g/2h,采食速度为1.39g~1.45g/min之间.
  • 摘要:本研究用膨化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质量的0%、5%、10%、15%、20%和25%,配制6种近似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D0、D1、D2、D3、D4、D5),对曼氏无针乌贼(1.33±0.21g)进行为期53d的饲养试验,研究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性能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质量低于15%时,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鱼粉蛋白替代水平达15%时,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达20%时,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曼氏无针乌贼肌肉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肝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替代比例高于15%时,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高于10%时,随着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肝脏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草转氨酶(GOT)、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先后显著降低(P<0.05);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0%.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