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换乘节点

换乘节点

换乘节点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132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铁道经济研究、低温建筑技术、建材与装饰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学术研讨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粤港京沪铁道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换乘节点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海欧、杨德春、谢俊等。

换乘节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327 占比:99.88%

总计:61401篇

换乘节点—发文趋势图

换乘节点

-研究学者

  • 史海欧
  • 杨德春
  • 谢俊
  • 刘坚
  • 崔永超
  • 杨振宇
  • 王丹平
  • 贾兆平
  • 丁华兴
  • 刘建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星
    • 摘要: 在富水砂层的地质条件下,新建地铁和既有线路换乘节点连接位置施工难度更大,容易因地下水对新建地铁和既有线路造成影响。传统办法无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结合地铁工程换乘站的工程实例,从提前预防、加固的角度,采用坑外地面注浆、坑内设置降水井,并于新旧围护结构衔接处采用钢花管注浆,以及搭建内部防水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对换乘节点进行加固及防水处理。施工结果显示,既有线路未出现明显位移,新建线路和既有线路均未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应用效果显著。
    • 潘毫; 韩玉珍; 聂小凡; 张连卫; 何纪忠
    • 摘要: 对于单独的地下结构,其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针对既有结构和新建结构进行施工前后的抗震对比分析相对较少。特别是在抗震工况下,判定新建结构对既有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及换乘节点处具体的应力重分布规律,对优化车站结构的节点设计尤为重要。基于北京19号地铁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分别建立施工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新建地铁结构的存在改变了整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并对整体刚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从而对整体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换乘节点衔接处,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侧墙开洞削弱了结构的刚度,导致结构的横向变形增大,同时也造成较大应力集中。因此,在节点开洞处,需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以保证其抗震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 虎继兴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线五和站作为与5号线“T”字形改“十”字形换乘方案的实际工程,其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工程可实施性.实践证明“岛式-岛式”换乘车站在换乘方案变更及节点改造工程中技术可行,建筑功能合理,对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的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 罗星; 丁昭静; 李珂; 潘洁; 徐梓乔
    • 摘要: 为解决市域铁路与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选址问题,促进市域铁路在城市边缘与其他制式轨道交通形成良好衔接开展研究.首先,对通勤旅客由城市外围到达城市内部的出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的空间句法加以改进,以计算备选换乘节点的可达性、量化备选节点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其次,提出基于可达性的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步骤;最后,以成都市为例,解决市域铁路环线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轨道交通节点可达性的选址方法可为制定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策略提供参考.
    • 马法军
    • 摘要: 换乘节点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且节点的换乘功能要求决定了节点区域施工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技术更多地需要根据地铁车站换乘节点施工的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灵活的选择.本文结合某地铁车站换乘节点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地铁车站换乘节点施工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分析,为换乘节点施工提供相应的经验、思路和方法参考.
    • 薛婷婷
    • 摘要: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铁逐渐成网,路网中的换乘节点越来越多,在换乘车站的建设中,新线和既有线建设遵循的国家规范和建设标准不一,运营主体也不一样.因此,新线建设和既有线的接入关系需考虑多种因素,既要满足国家规范和建设标准,又要考虑后续运营管理的界面划分.以一座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的改造方案为例,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土建和机电的改造量和对既有运营的影响,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谢俊
    • 摘要: 文章结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石厦站换乘节点结构工程,研究了已运营地铁地下车站新增换乘节点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探讨了工程设计的风险控制要点。采用中洞暗挖法和明挖内支撑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并结合有限元程序计算和现场监控量测,对已运营地铁地下车站新增换乘节点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地下3层换乘节点工程的技术难点问题,减小了工程风险,确保了既有已运营地铁车站结构和运营线路的安全,可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
    • 阮剑辉
    • 摘要: 为优化地铁车站设计,以某无覆土地铁车站为例,针对围护和主体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合理选用支撑形式、异形基坑分坑施工、简化支撑布置同时局部加强、利用转换结构及考虑"永临结合"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李永强
    • 摘要: 昆明机场轨道交通6号线塘子巷站是一个换乘站,由于设立在人口流动性大且建筑物密集的市中心地段,不免会加大整体施工难度.为了尽可能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开挖的稳定性及减小节点站两侧基坑开挖对建成节点站的影响,经实地勘察与全面研究后,初步制订了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其中车站基坑采用半盖挖法和全盖挖法两种基坑开挖技术,对于换乘节点两侧采用对称开挖方法,采取了相应的围护措施,以从源头上增强基坑稳定性,成功且迅速地完成该复杂换乘节点地铁站的施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