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

抗冻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轻工业、手工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2013年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等;抗冻蛋白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纪、李前忠、张富春等。

抗冻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9.77%

总计:113415篇

抗冻蛋白—发文趋势图

抗冻蛋白

-研究学者

  • 马纪
  • 李前忠
  • 张富春
  • 张晖
  • 费云标
  • 邵强
  • 刘自刚
  • 孙万仓
  • 杨刚
  • 刘忠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史羽瑶; 郑尧; 王红丽; 邱泽慧; 王锡昌
    • 摘要: 为探究抗冻蛋白对冷冻虾夷扇贝闭壳肌持水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以虾夷扇贝闭壳肌为原料,分别采用0.2 g/100 mL抗冻蛋白、3.0 g/100 mL焦磷酸钠和3.0 g/100 mL海藻糖溶液3种抗冻剂进行真空浸渍,检测样品得率、离心损失、质构、色泽、水分分布及迁移状态、冰晶形态以及组织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显示,抗冻蛋白组闭壳肌硬度、黏聚性及质子密度图像亮度与新鲜闭壳肌几乎一致,且显著高于焦磷酸钠和海藻糖组。而相比于其他浸渍组,抗冻蛋白组得率、弹性及剪切力显著增加,T_(21)显著缩短(P<0.05)。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知,抗冻蛋白组的冰晶细小且呈球状,肌纤维结构较清晰完整,冰晶平均横截面积较空白组减少了65.06%。该研究证实,抗冻蛋白具有吸附于冰晶表面且抑制冰晶生长、修饰冰晶形态的作用,通过真空浸渍处理后,其对冷冻虾夷扇贝闭壳肌持水性及质构特性的调控作用优于焦磷酸钠、海藻糖,是一种有效的冻品品质调控手段。
    • 崔韶丽; 张维佳; 邵学广; 蔡文生
    •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研究了中等活性黑麦草抗冻蛋白(Lolium perenne antifreeze protein,Lp AFP)冰结合位点(Ice-binding site,IBS)上苏氨酸(Thr)含量对其吸附冰晶能力的影响.构建了一系列Lp AFP突变体结构,使其IBS上苏氨酸含量逐步增加,其中包括一个对IBS上11个位点的突变,使每个β片段均具有Thr-x-Thr基序(x是非保守的氨基酸,主要是疏水氨基酸).利用重要性采样算法(WTM-eABF)计算了Lp AFP及其突变体与冰晶结合过程的自由能变化,该算法结合了Well-tempering metadynamics的“填谷”和扩展拉格朗日自适应偏置力方法的“削峰”的优点,显著提高了算法的采样效率.结果表明,Lp AFP突变体的IBS苏氨酸含量越高,其与冰的结合在能量上越有利.当突变体具有重复Thr-x-Thr基序时,其与冰的结合能力最强.进一步分析表明,苏氨酸含量越高,IBS结合的液态水分子越多,与冰晶结合时锚定包合水稳定存在的时间就越长,抗冻蛋白的IBS与冰面之间的氢键网络也越稳定,从而提高了抗冻蛋白与冰的结合能力.增加苏氨酸残基的含量是提高中等活性抗冻蛋白抗冻活性的方法.
    • 李倩仪; 张欣宗; 朱伟杰
    • 摘要: 细胞在冷冻-解冻过程不可避免遭受损伤,包括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ive agent,CPA)毒性、胞内外冰晶形成和重结晶产生的机械损伤、渗透压休克等负效应,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甚至活力丧失[1-2]。故此,减少细胞冷冻损伤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重视,其中CPA是减少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改良CPA配方是一项重要内容。
    • 张艳杰; 王金慧; 刘胜男; 潘治利; 李真; 范会平; 艾志录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究燕麦抗冻蛋白对非发酵面团在冻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在饺子皮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该研究将燕麦抗冻蛋白按照0.5%的比例添加到饺子皮中,以未添加燕麦抗冻蛋白为对照,并进行冻藏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冻藏周期饺子皮含水率、可冻结水含量、色泽、质构、流变学特性以及面筋蛋白游离巯基、二硫键含量和二级结构,研究燕麦抗冻蛋白(Oat(Avena sativa L.)Antifreeze Proteins,As AFPs)对速冻饺子皮冻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经过28d的冻藏,对照组饺子皮的含水率由34.98%降到26.57%,加入As AFPs能够减缓冻藏过程中的水分流失,使饺子皮的含水率由33.22%降到29.34%;降低饺子皮可冻结水含量大幅度增加,As AFPs的加入可以缓解冰晶造成的机械损伤,降低对网络结构的破坏,使饺子皮可冻结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饺子皮加入As AFPs后,其亮度反而降低,这和AsAFPs本身的色泽有关,但AsAFPs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亮度变化;As AFPs组饺子皮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较低的硬度、胶着性和较高的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回复性(P<0.05);饺子皮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随冻藏时间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添加As AFPs后,面筋交联作用得到弱化,使得As AFPs组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的变化趋势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饺子皮面筋蛋白巯基含量升高,二硫键含量降低,加入As AFPs后,可以抑制二硫键的断裂,使得AsAFPs组巯基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二硫键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饺子皮面筋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整体呈下降趋势,而β-折叠和β-转角整体呈上升趋势,加入As AFPs后,可以抑制氢键等维持稳定基团的断裂,使得无规则卷曲、α-螺旋下降的幅度变小(P<0.05)。研究结果可为抗冻蛋白在非发酵面团中的应用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 刘晨; 丁德一; 李逸辰; 姚东东; 李天宇; 郑亚萍
    • 摘要: 结冰是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然而冰的积聚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面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轻则引起经济损失,重则造成安全事故。传统的除冰方式主要包括机械除冰、热力除冰、化学除冰等,存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近些年,开发具有防冰性能的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受荷叶、猪笼草等生物的启发,人们仿生出超疏水型涂层、润滑型涂层来防止材料表面结冰。此外,通过对酷寒地带生物的研究,人们探索了抗冻蛋白的防冰机制,这为仿生防冰高分子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防冰材料的防冰机理和性能要求,以及冰粘附强度的测试装置进行了基础性介绍,并对当前研究的超疏水型涂层、润滑型涂层、抗冻蛋白、应力局部化涂层等防冰材料在防冰、疏冰领域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展望了防冰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 俞宏风; 张强; 庄巍
    • 摘要: 抗冻蛋白抑制冰结晶的机制仍不清晰.例如,抗冻蛋白的水合水动力学及其与抗冻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文通过理论模拟,比较研究了来自云杉蚜虫的抗冻蛋白和细胞色素蛋白P450第一水合层中的水分子重定向动力学.氢键供体水分子周围潜在受体水分子数量的增加导致水分子之间氢键交换的加速.因此,抗冻蛋白抗冻活性区周围水分子的跳跃重定向动力学加速.由于氢键交换的相互耦合和激发,随着氢键交换的加速,整个氢键网络的重排和水分子的框架重定向也被加速.因此,抗冻蛋白的水分子重定向动力学比细胞色素蛋白P450更快.本研究为理解抗冻蛋白提供了新的物理图像,并对抗冻蛋白的抗冻机理有了新的认识.
    • 陆益钡; 杜童申; 马骏骅; 樊炯; 杨华; 杨留明
    • 摘要: 目的:改善汤圆粉团在冷冻过程中品质下降的不良状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的合适添加量,进而设计通过以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糯米粉为原料设计D-最优混料试验,以改善汤圆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等,并于混料配方基础上探究深海鱼抗冻蛋白添加量对汤圆粉团抗冻性的影响,得出最优添加量。结果:最优混料配方为红薯淀粉12%,小麦淀粉11%,糯米粉77%;深海鱼抗冻蛋白适宜添加量为5%(以粉重计)。结论:由混料配方及抗冻蛋白(5%)制作而成的汤圆粉团抗冻性得到明显提升,综合品质较好。
    • 郑延蓉; 王从纲; 孙佳明; 李宪臻
    • 摘要: 利用抗冻蛋白AFP的冰结合特性和Mxe GyrA内含肽的可控自切割特性,构建一种以冰为纯化介质,能够可控自切割的纯化标签。以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为对象研究其可行性,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和酶切连接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ET 24a-GST-Mxe GyrA-linker-AFP,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可溶表达后,利用冰作为吸附介质从细胞破碎上清液中一步分离出融合蛋白GST-Mxe GyrA-linker-AFP。冰融化后,加入终浓度40 mmol/L二硫苏糖醇缓冲液,诱导内含肽N端发生断裂反应形成Mxe GyrA-linker-AFP标签和GST的混合物,再次利用冰吸附去除标签,得到目的蛋白。
    • 许强华; 陈良标
    • 摘要: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冷的水域,水温常年在0°C以下,许多生物在南大洋降温过程中走向灭绝,而南极鱼亚目鱼类在南大洋逐渐变冷过程中快速进化,成为冰冻海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极亚目鱼类基因组完成测序和分析,人们对这些鱼类在冰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本文从抗冻蛋白的起源、血液发生、抗过氧化机制、铁离子稳态调控、中性浮力的进化和基因组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南极鱼类适应极端低温的分子进化及发育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鱼类抗冻与耐寒机制及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许强华; 陈良标
    • 摘要: 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冷的水域,水温常年在0°C以下,许多生物在南大洋降温过程中走向灭绝,而南极鱼亚目鱼类在南大洋逐渐变冷过程中快速进化,成为冰冻海域最繁盛的脊椎动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极亚目鱼类基因组完成测序和分析,人们对这些鱼类在冰冻环境下生存和繁衍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本文从抗冻蛋白的起源、血液发生、抗过氧化机制、铁离子稳态调控、中性浮力的进化和基因组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南极鱼类适应极端低温的分子进化及发育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鱼类抗冻与耐寒机制及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