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0409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公安教育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中国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2012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青年馆员论坛等;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文献由658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全明、俞国良、黄希庭等。

心理健康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0409 占比:99.78%

总计:210870篇

心理健康服务—发文趋势图

心理健康服务

-研究学者

  • 廖全明
  • 俞国良
  • 黄希庭
  • 吕晶
  • 方芳
  • 丁志强
  • 佗婷婷
  • 刘华山
  • 周宗奎
  • 张灵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教育部决定在2022年继续深入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为师生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校园日常生活。
    • 康耀文; 李秀艳
    • 摘要: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而应该是一种包括社会心态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健全、社会心态预警和危机干预,以及公共政策的心理评估等内容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当前,由于公共政策决策者的认知局限、心理学和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局限、公众参与渠道局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从思想、组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渠道和技术运用等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创新。
    • 项瑜
    • 摘要: 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该课程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偏离课程性质、教学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脱节、师资队伍水平与课程的匹配度尚存差距等不足。在心理健康服务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该做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手段发展、课程教材转变、师资队伍“三个延伸”,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服务学生心理需求的目标。
    • 徐映若; 张敏; 杜星宇
    • 摘要: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现,主要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队伍不足、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从提高服务意识,培育人才队伍,完善服务内容,改革服务模式,增进服务手段,丰富服务资源等入手,切实找准突破点,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
    • 李瑶; 杨琳
    • 摘要: 通过系统分析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研究,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人工智能已经在数据收集、分析、建立模型、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并具有适合特殊时期、便捷、减少污名化、缓解医疗压力和增加对精神疾病的全面认识等优势。同时,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技术方面有算法偏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数据准确性等问题;伦理方面有污名化、责任归属、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公众的知情同意等问题。作为心理健康从业人员,我们应当积极适应并推动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潘锋(文/图)
    • 摘要: 近期,在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医学家年会(2022)暨第二届医师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作了题为《健康中国,精神卫生先行》的主题报告,陆林院士指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精神疾病已占所有疾病负担达13%,要多措并举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减缓精神疾病上升趋势。
    • 俞国良; 王浩
    • 摘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在学校教育领域,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在卫生健康领域,要重视全体国民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在社会建设领域,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三者虽然在对象、目标、层次上有所侧重,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建构个体、群体和社会真抓实干的新格局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发展路径。在个体层面,要增强收获健康与幸福的能力;在群体层面,要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意识与水平;在社会层面,要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沿着既定方向和路径开展学校教育领域、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建设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构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和“幸福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 黄玲
    • 摘要: 为获取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用自编问卷对陕西某省属高校近700名教职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和困扰,对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有强烈诉求;教职工心理压力和困扰来源多元化,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上关注内在和自我,在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上具有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依据调查结果,提出建立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组织架构,加强筑牢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保障,拓展完善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方法途径三方面措施和建议。
    • 王春迎; 苗含雨; 温芳芳
    • 摘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对高校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高校图书馆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北美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将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写入图书馆发展规划、借助信息资源提供情绪自我疏导服务、多渠道联合打造消极情绪对抗机制、设置分级放松空间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配备专门人员支持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等措施。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增强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并制定合理规划,在完善资源建设的同时扩大资源宣传,针对不同心理健康需求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多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项目,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空间并配备减压设备,发挥馆员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作用。表1。参考文献77。
    • 马征
    • 摘要: 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也存在着服务内容倾向于心理健康服务和“负面事件”、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很大、管理体制不够明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未来,需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和具体工作内容,开展跨学科研究,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设定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