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子尺度

原子尺度

原子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4358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科学中国人、新材料产业、中国粉体工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会议、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等;原子尺度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晓东、王立华、张泽等。

原子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358 占比:99.42%

总计:24501篇

原子尺度—发文趋势图

原子尺度

-研究学者

  • 韩晓东
  • 王立华
  • 张泽
  • 陈艳辉
  • 不公告发明人
  • 房丰洲
  • 李志鹏
  • 杨英惠
  • 毛圣成
  • 丁亦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董超芳,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董超芳教授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材料腐蚀与防护基础科学问题为目标,提出腐蚀集成计算方法及应用思路,在腐蚀跨尺度建模与计算、界面微区腐蚀机理与高效评价、耐蚀材料理性设计与性能调控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1)构建了金属腐蚀集成计算体系架构,发展以晶界结合能、微观扩散系数和电子结构为传递参数或判据的跨尺度模拟方法,阐明了点缺陷模型的原子尺度动力学机制,实现了亚稳态点蚀到断裂失效的模拟。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水热合成、光化学还原两个步骤得到1种二维二氧化钛(2DT)纳米片担载的单原子Pd催化剂,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甲烷制甲醇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甲烷高效转化为甲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对C 1催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原子层厚度二维半导体催化剂和原子尺度金属助催化剂能够最大化暴露催化活性位点,且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因此该类催化剂比传统块状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 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可视化原子尺度制造原理及工艺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olid-liquid-gas reaction accelerated by gas molecule tunneling-like effect为题,于2022年5月26日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湿法刻蚀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重要领域,但湿法刻蚀方向选择性有限,很难得到尺寸精确可控的微纳结构。而当前7 nm、5 nm等先进晶体管器件对于内部金属、半导体和介电层等结构的几何尺寸具有亚纳米级的严苛精度要求。
    • 摘要: 近几年来,单原子材料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然成为材料科学和催化领域的明星材料和研究热点。然而,单原子材料作为拥有最大化原子利用率和超高本征活性的负载型催化材料,由于载体结构的复杂性,精确表征活性位点的配位结构、空间构型以及电子态分布等精细结构仍然是一项挑战。在原子尺度上对活性位点进行识别将为揭示各种电催化活性位点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关系和机理奠定基础。
    • 吴政希; 刘杰成(图)
    • 摘要: 材料科学日新月异,把握尖端,才能迎头赶上。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副教授Florian Vogel表示,他的目标是在暨南大学建立以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又名三维原子探针)为核心的全套分析显微技术设备,困难虽大,但这种开启了学科未来的尖端技术,确实能使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倍道而进。
    • 郭谊忠; 李帅; 王占鑫; 李雪峤; 王立华; 韩晓东
    • 摘要: 非共格孪晶界(incoherent twin boundary,ITB)是金属中一种重要的晶界结构,其原子层次结构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之前虽有一些关于ITB的结构演化及动态行为研究报道,但ITB与全位错相互反应导致ITB结构变化的原位研究还很少见,相关的原子层次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以具有高密度生长孪晶的Pt薄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角环形暗场像揭示了Pt薄膜中ITB的原子结构。在原子层次原位观察到了全位错向ITB运动靠近,然后被ITB吸收的过程。原子尺度的位移分布测量表明全位错向ITB靠近的过程中就会引起ITB结构的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能量计算结果揭示出全位错容易被ITB吸引,然后形成了新的ITB结构而降低系统能量,这一结果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新ITB结构在生长的薄膜中经常被观察到的原因。
    • 朱静研究组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是朗道首先引入了“序参量(order parameter)”一词[1],用它来描述一个物质体系的“对称性”和“有序度”。物质的某一自由度在相变点附近发生广义上的有序-无序转变,此自由度被称为序参量。当我们着眼于原子尺度时,唯象模型中所描述的各种序参量可以看作是与原子结构中多个自由度相关的特征参量,这些自由度包括点阵(lattice)、电荷(charge)、自旋(spin)、轨道(orbital)以及拓扑性质(topology)等。2017年Tokura将同时具有多种序参量并且相互之间有很强交互作用的材料统称为“量子材料”(quantum material)[2]。
    • 裴星飞; 王立华; 陈艳辉
    • 摘要: 与传统块体金属材料相比,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金属纳米材料在服役过程中易氧化,从而严重影响纳米器件的性能,加速器件老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理清金属材料氧化微观过程,提高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是国家重大工程中的重大问题,也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过去传统的氧化机制研究大多局限于微米尺度多层氧化膜的形成机制、形成序列、形成原因等因素,缺少对金属材料原位原子尺度动态氧化机制的研究。因此,研究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尺度下的氧化过程,建立一个清晰的原子尺度氧化体系对提高材料抗氧化能力以及设计抗氧化材料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先进原位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从原子尺度揭示纳米金属的氧化机制,从物理本质解析氧化过程,从而解决困扰人类的基础物理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金属氧化的反应机理,然后对不同金属纳米材料的原位氧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最后,对原位氧化技术未来的应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 方德声
    • 摘要: [本刊讯]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他们用电子自旋量子位作为原子尺度的传感器,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对核自旋量子位的实验控制。该研究工作拓展了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使原子尺度的核磁共振光谱等应用成为可能。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展示2D材料中核自旋的光学初始化和相干控制的成果。相关工作发表在2022年8月15日的《自然·材料》上。
    • 张田忠
    • 摘要: 实验表明宏观尺度建立的开尔文方程经适当改造后依然可描述原子尺度水的毛细凝聚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