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2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1053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中原工学院学报、材料导报、超硬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耐火材料综合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15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六方氮化硼的相关文献由1809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崇海、肖光春、陈照强等。

六方氮化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1053 占比:99.78%

总计:111300篇

六方氮化硼—发文趋势图

六方氮化硼

-研究学者

  • 许崇海
  • 肖光春
  • 陈照强
  • 唐成春
  • 衣明东
  • 张旺玺
  • 陈辉
  • 薛彦明
  • 张宁
  • 张相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怡飞; 刘超林; 李助军; 苏峰华
    • 摘要: 采用水热吸附及热解还原制备六方氮化硼负载纳米铜复合润滑添加剂(Cu/h-BN),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以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将纳米润滑添加剂分散到聚α-烯烃(PAO10)中,采用球盘摩擦试验考察其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典型的磨痕进行形貌分析,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沉积的润滑膜表面的化学成分和价态进行分析,探讨复合润滑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的润滑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六方氮化硼分散的油样,复合润滑添加剂Cu/h-BN中氮化硼在摩擦界面的层间滑移以及纳米铜粒子在磨痕界面的修复作用,使得PAO10基础油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15.4%和29.7%。复合润滑添加剂Cu/h-BN中Cu和h-BN能发挥各自的结构优势,加速固体润滑膜的形成,从而实现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 李佩悦; 马立云; 谢恩俊; 任子杰; 周新军; 高惠民; 吴建新
    • 摘要: 六方氮化硼(h-BN)纳米材料,如氮化硼纳米颗粒(BNNPs)、氮化硼纳米管(BNNTs)、氮化硼纳米纤维(BNNFs)、氮化硼纳米片(BNNSs),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前途的无机纳米材料。它们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包括超宽带隙(5.0~6.0 eV)、高导热率(50~600 W/(m·K))、高机械强度等,在覆铜板(CCL)、电子封装(EMC)、热界面材料(TIMs)、发光二极管(LED)以及相变储能(PCMs)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其他功能材料一样,为改善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界面亲和性,在其填充聚合物材料之前,通常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最终达到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目的。但由于h-BN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其具有极强的化学惰性和抗氧化性,一方面,与石墨烯类似,每一个h-BN层中,B原子和N原子通过强共价键相连,但由于B和N的电负性不同,这种共价键具有类似离子键的特征,相比石墨结构中的C-C共价键,B-N键更强,更难以断裂。另一方面,不同于石墨片层间的AB型堆积,h-BN片层间为AA′型堆积,相邻层中B和N原子交替堆积产生“Lip-lip”作用,使得层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强于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另外,h-BN在合成过程中,除了边缘上残留有痕量的-OH及-NH_(2)基团外,几乎没有其它官能团,极大加剧了h-BN表面修饰改性的难度。常用的碳纳米材料改性方法并不能使h-BN改性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许多新的方法和药剂被用来设计修饰h-BN纳米材料。本文根据h-BN晶体结构、制备方法和表面性质,从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修饰两个方面,重点总结修饰改性药剂的设计选择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h-BN功能化的具体措施及修饰药剂设计选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元泽; 曲敏杰; 张珍珍; 徐培琦; 周光远
    • 摘要: 以酚酞型聚芳醚腈酮(PEK-CN)为基体、六方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通过高温模压法制备了PEK-CN/BN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BN含量对PEK-CN/BN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热稳定性、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能有效改善PEK-CN/BN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导热系数均随BN含量增大而增大。当BN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713 W/(m·K),复合材料失重5%和20%时对应的温度较PEK-CN分别提高了25.13°C和44.80°C。随着BN含量增大,BN在PEK-CN/BN复合材料中分布越来越均匀,有利于构建导热网络。同时,PEK-CN/BN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BN含量增大而有所提升。
    • 孙长红; 孙为云; 张旺玺; 白玲; 邢勇; 代晓南; 梁宝岩; 李启泉; 宜娟
    • 摘要: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与石墨类似的结构,密度小、热膨胀率低、透波、电绝缘、高导热、耐腐蚀、化学耐久性和热稳定性优良,可广泛应用在超硬材料、涂料、电子器件、润滑、化妆品等领域,是不可多得的功能材料。目前,hBN合成方法很多,行业内主要采取低温法和高温法。对hBN微晶材料进行功能修饰,可大幅度改善其与基体的相容性、润湿性,提高hBN复合材料的性能,拓展hBN的应用。以六方氮化硼为研究对象,综述了hBN的合成方法、功能改性、陶瓷制品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情况等。
    • 郭文恺; 郑晓华; 黄寅迪; 杨芳儿; 郑晋翔
    • 摘要: 在化学镀镍过程中共沉积纳米二硫化钨(WS2)和六方氮化硼(h-BN)颗粒,制备了Ni-P-BN(h)-WS2复合镀层,并在400°C保护气氛中热处理1 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镀层的成分、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WS2用量的增加,镀态镀层中WS2的含量几乎线性上升,BN的含量则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表面胞状结构有变粗趋势,镀态镀层的显微硬度由620 HV降至480 HV,与Si_(3)N_(4)陶瓷球之间的摩擦因数由2.27降至1.92,耐磨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400°C热处理后,镀层发生晶化而析出Ni和Ni_(3)P结晶相。随着镀液中WS2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由868 HV降至687 HV,与陶瓷球的摩擦因数从1.90降至1.18,耐磨性与镀态相比显著提高。镀液中WS2含量为2.5 g/L的复合镀层热处理后拥有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综合摩擦学性能好。
    • 李博申; 魏铭; 胡瑶瑶; 董月林; 董群锋; 杨立峰
    • 摘要: 利用水热法制备羟基化六方氮化硼(BNNSs),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在其表面进行接枝得到功能化六方氮化硼(Fh-BN)。然后将得到的Fh-BN掺入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涂料中,成功制备出改性h-BN/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研究了水热时间、温度对BNNSs硼羟基含量的影响,利用XPS分析得出水热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180°C、12h,B-OH质量分数达到5.97%。通过机械性能、综合热分析、耐水性、涂层交流阻抗和Tafel极化曲线进行测试分析,掺杂0.75%Fh-BN涂膜硬度达到3H,耐冲击性50cm,柔韧性0.5mm;与未掺杂前涂层相比,吸水率降低4.96%;涂层耐热性提高,T_(50%)提升了6°C;耐水测试浸泡168h后涂膜无变化;电化学测试表明:0.75%Fh-BN涂层阻抗R_(1)达到1.818×10^(9)Ω·cm^(2),比原有涂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E_(corr)由-0.4886V正移至-0.32124V,I_(corr)由2.5552×10^(-7)A/cm^(2)降低至1.5555×10^(-8)A/cm^(2)。Fh-BN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涂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 付强; 张兆阳; 江学良; 姚楚
    • 摘要: 采用机械球磨和液相超声共同作用的方法,将六方氮化硼(hBN)制备成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以水性环氧苯丙乳液作为成膜物,以hBN和BNNS为阻燃填料,制成膨胀型防火涂料。发现hBN和BNNS提高了涂料的热稳定性和耐火性能,其中添加7.5%BNNS的涂料,在耐火性能测试110 min时,与未添加的相比,背温降低48°C,体现了最好的耐火性能。
    • 王艳; 吕乃霞
    • 摘要: 柴油中芳香性硫化物的吸附脱除是降低硫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的重要工艺之一。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计算了Zn在六方氮化硼(h-BN)完整表面及缺陷位V_(B)、V_(N)、V_(BN)的吸附,计算表明Zn在B缺陷位(V_(B))可形成热力学稳定的Zn/V_(B)单原子催化剂。考察了芳香性硫化物在h-BN及h-BN负载的Zn单原子催化剂上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结果表明,芳香性硫化物在Zn/V_(B)的吸附与h-BN相比明显增强,电荷分析表明Zn增强了硫化物与h-BN表面的电荷转移。
    • 李聪颖; 张纪红; 王波
    • 摘要: 研究了由块状二氧化硅、单层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薄膜堆叠形成的复合异质结构之间的近场热辐射。在两个半无限大平板结构即2-物体体系的基础上,将单层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复合异质结构的调制器置于两个半无限大平板之间构成三平板结构即3-物体体系,比较其与2-物体体系的近场辐射热流。结果表明,在相同体间距下3-物体体系的热流始终大于2-物体体系的热流,当d=10 nm时差距最大,深入探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该体系的相邻平板之间的距离、六方氮化硼薄膜的厚度以及石墨烯化学势来实现对其近场热辐射的调控。
    • 陈炳华; 郑罡; 南钰; 张旺玺; 陈厚振
    • 摘要: 为了确认在聚丙烯(PP)中填充六方氮化硼(hBN)对PP/hB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经挤出或注塑制备了PP/hBN复合材料。随着hBN质量分数的增加,PP/hBN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断降低。但是,随着hBN质量分数的增加,PP/hBN的抗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提高,当hBN质量分数为20%时,冲击强度达到2.73 kJ/m^(2),拉伸模量达到430 MPa;当hBN质量分数为25%时,弯曲强度达到38.31 MPa,弯曲模量达到1420.73 MPa。hBN能明显提高PP结晶成核的数量和结晶速率,随着hBN质量分数的增加,PP/hBN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