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物意象

动物意象

动物意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938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学术交流、青春岁月、蒲松龄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北京国际武术与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海峡两岸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动物意象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慧娟、靳新来、刘霞等。

动物意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938 占比:99.54%

总计:41127篇

动物意象—发文趋势图

动物意象

-研究学者

  • 梁慧娟
  • 靳新来
  • 刘霞
  • 单丽
  • 唐长华
  • 夏文娴
  • 张文娜
  • 张瑞
  • 张胜载
  • 曾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世坚; 武梓芝
    • 摘要: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 赵德波
    • 摘要: 扬雄《太玄》取用了大量动物意象,其动物意象的取用既是对《周易》创作理念的遵循,又受到汉代象数易学,特别是焦赣《焦氏易林》的影响。《太玄》中动物意象的取用着眼于动物的形貌、习性或生活环境,涉及走兽、禽鸟、水族、昆虫等多个种类。《太玄》中的动物意象或是隐喻现实中的人,或是影射社会政治事象,或是承载阴阳观念。《太玄》动物意象的取用基于其所创建的符号体系和世界图式,玄首、赞辞、测辞的撰写和意象的选择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因此,对《太玄》中动物意象文化内涵的解读,要根据玄首的意义,玄位、赞位等相关信息综合判断。
    • 何新
    • 摘要: 《蜀道难》是盛唐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在其传入英美世界的过程中,被多位西方译者翻译。然而原诗中蜀道的“野性”特征在多个英译本中并未再现,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鉴于此,文章从比较文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考察了《蜀道难》中的地理意象与动物意象在阿瑟·韦利、艾米·洛威尔等西方学者的七个英译本中的翻译,探究了原诗中自然“野性”特征在英译本中的泛化与弱化,并揭示了这一式微现象所蕴含的东西方异质自然观。力图在发掘《蜀道难》的生态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同时,为李白诗歌海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和研究范式。
    • 王轶
    • 摘要: 在诗歌中被灵活运用的“意象”现已在多类文学作品中被广为使用。尤其是在以动物描写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对动物本体及其意象的深度挖掘更是理解该类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战期间,世界纷乱复杂,英国著名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乔治·奥威尔也迎来了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峰期。碍于当时的社会境况,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动物主题。依托他们的作品,以《飞蛾之死》和《射象》为例,梳理并解读两战期间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动物主题及其意象,可以发现,作家们透过对“小”昆虫与“大”动物的“生”“死”描述,抒写了两战期间人们对生命及社会的看法与观点,并借助其动物意象的力量充分表达了他们内心对自由平等和人性解放的渴望,以及他们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和暴力的国家机器的挑战与反抗。
    • 张升
    • 摘要: “意象”一词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诗歌欣赏与批评活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是文学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诗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寄托物。将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所涉及的“鸟、兽、虫、鱼”四大类意象加以梳理与归纳,能更好地理解隐藏在这些意象背后的话语蕴藉。
    • 瞿艺洁
    • 摘要: 动物意象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符号之一,常用于映射作者的创作诉求。作为儿童故事,法国绘本《狼会来吗》巧妙运用动物形象,以人类社会为基色,谱写一则温暖治愈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作品对动物意象的塑造以其生物特性为焦点,以其“人性”为亮点,借助普世思维中的固化意识设计情节,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对该书动物意象的剖析,分析各意象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同时,以儿童与成人的双重视角为原点,挖掘作者针对不同阅读群体进行的双重表达,解读生态意识观照下的童话创作。
    • 张胜载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门提出了“整体把握”这一的概念,由此衍生出了“整体性阅读指导”这一教学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迟子建短篇小说的整体阅读为例,详细分析论述了整体性阅读指导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
    • 黄丽淳
    • 摘要: 《诗经·豳风·东山》是一首反映周代征夫受战役之苦和征夫对家乡及亲人思念的著名诗篇,是诗经中表现行役内容最优秀的篇章之一.《东山》全文共四章,一百九十二字,表达出了多重情感:反战,惜民,思乡,念妻.这既得益于诗人对想象和联想的运用,也离不开贯彻全诗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其中含有动物意象的环境描写.
    • 杨艳菲; 刘明录
    • 摘要: 作为"深度意象主义"代表,詹姆斯·赖特诗集《树枝不会折断》成为二战后最具影响力诗集之一.赖特擅长描写自然,赋予景物深刻意象,在《树枝不会折断》中描绘丰富的动物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本文运用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分析《树枝不会折断》的动物意象,探讨赖特的生态整体观、生态平等观及生态忧患观,体现赖特通过动物意象刻画,表达对美国社会现状的不满、厌倦,渴望寄情自然,从中寻求心灵依托.
    • 张胜载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门提出了"整体把握"这一的概念,由此衍生出了"整体性阅读指导"这一教学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迟子建短篇小说的整体阅读为例,详细分析论述了整体性阅读指导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