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71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6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1583篇;相关期刊410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动物营养学报、中国饲料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7年第二次会议 、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等;黄曲霉毒素B1的相关文献由62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培武、张奇、张文等。

黄曲霉毒素B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6 占比:9.31%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1583 占比:90.16%

总计:12847篇

黄曲霉毒素B1—发文趋势图

黄曲霉毒素B1

-研究学者

  • 李培武
  • 张奇
  • 张文
  • 丁小霞
  • 张兆威
  • 张初署
  • 刘阳
  • 许杨
  • 邢福国
  • 姜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伦宁; 黄潮; 陈思洁; 邱国良; 唐海尧
    • 摘要: 本文以12批次市售散装茶油为研究材料,分别对其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_(1)和苯并[a]芘4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12批次样品的酸价范围为0.63~5.40 mg·g^(-1),过氧化值范围为0.036~0.660 g/100 g,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未检出~5.19μg·kg^(-1),苯并[a]芘含量为1.3~29.9μg·kg^(-1)。结果表明,市售散装茶油容易在酸价、过氧化值、苯并[a]芘等项目上出现不合格,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 高晓芳; 胡婷婷; 洪冰; 弓浩然; 郑婷婷; 董磅礴; 苏淼冉
    • 摘要: 基于GB 5009.22—2016第一法,建立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_(1)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法)。小麦样品经粉碎、提取和直接稀释,采用C_(18)柱进行色谱分离,以4.0 mmol/L乙酸铵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UPLC-MS/MS法在0.1~1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为0.9997;检出限(LOD)为0.004μg/kg,定量限(LOQ)为0.01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11.50%;加标回收率为91.7%~100.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可满足实验室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大批量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需求。
    • 摘要: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近期,广西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制定方案,在全区启动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聚焦食品生产领域,排查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标签标识、非法添加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聚焦生产企业,对鲜湿米粉大肠菌群超标、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和溴酸盐超标等问题进行排查;聚焦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等隐患排查。
    • 赵舒景; 郁爱萍
    • 摘要: 本实验选用80%乙腈水溶液提取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加入衍生化试剂(正己烷和三氟乙酸)进行柱前衍生,仅需简单的一步净化,结合荧光检测器技术进行检测。不仅克服了薄层层析法的繁琐步骤及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因素,同时克服了酶联免疫分析法中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现象。样品的前处理、净化、衍生是成功的关键。黄曲霉毒素B1的质量浓度在0.10-10.0μ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g/kg。在0.5,1.0,5.0μg/L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7.2-96.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2-3.6%之间。
    • 帅文苑; 何庆华; 钟引凤; 黄云祥; 张航; 刘传勇; 张乐平; 涂追
    • 摘要: 纳米抗体来源于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是已知最小抗原结合单元。该研究构建了抗黄曲霉毒素B_(1)(AFB_(1))纳米抗体的单价及多价串联体,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片段融合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亲和层析技术分别纯化单、双及三价抗AFB_(1)纳米抗体与GFP的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蛋白均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分别为6.0、7.5、4.0 m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扫描法对重组融合蛋白的抗原识别活性及荧光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未融合蛋白、单价及双价串联重组蛋白的半抑制浓度(IC;)分别为12.10、14.10、2.19 ng/m L,表明单价重组蛋白的IC;值与未融合蛋白相似,而双价重组蛋白的IC;值与之相比提高了5.5倍。当浓度为0.7 mg/m L时,两种重组蛋白的荧光强度均可达3000以上,荧光强度与GFP相当,且二价重组蛋白表现出更高的荧光强度;三价串联重组蛋白表现出与抗原的结合活性,但AFB_(1)的阻断活性较差,且荧光强度仅为1700左右。该研究为后续建立基于荧光信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优化免疫学检测中纳米抗体亲和活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 陈露; 尹礼国; 张超; 易海涛; 杜科黎; 邓梦玲; 杨雅茂; 杨阳
    • 摘要: 研究了国内外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情况及其暴露风险。通过对已发表科技文献的调研,从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危害、限量标准、污染情况,以及暴露风险等方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农贸市场、零售店、超市,以及百货商店的辣椒干、碎辣椒和辣椒粉等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意大利等亚洲和欧洲国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报道较多;辣椒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浓度(最高浓度达968.3μg/kg)和暴露风险最大;来自农贸市场的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报道最多且超标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国家、不同形态以及不同储藏环境的干制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污染情况和暴露风险的研究,以及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的制修订等提供参考。
    • 解静菲; 陈诺蔓; 李潞; 岳珂; 何彦锋; 刘凯莉; 徐婷婷; 张朝栋; 林露茜; 曹芹芹; 张喜文; 黄淑成
    • 摘要: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真菌和寄生曲真菌产生的一类高毒性次级真菌代谢物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对动物健康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常见且毒性较强的一种,过量摄入AFB_(1)具有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证实AFB_(1)可对肉鸡的生长、免疫功能、器官发育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毒性进行概述,从肠道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器官损伤和遗传毒性四个方面阐述AFB_(1)对肉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减轻黄曲霉毒素对肉鸡养殖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 李民; 孔祎頔; 张雷; 王桂芹
    •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当下所有已知的霉菌毒素中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毒素,具有强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常见的饲料原料极易受到AFB1污染,严重危害动物健康,不仅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会残留于动物产品中威胁人类健康。AFB1的毒性机制包括抑制动物生长发育、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内质网应激、免疫毒性、细胞凋亡及脂质代谢紊乱等方面。文章对AFB1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综述。
    • 黄周梅; 武旭悦; 黄金发; 袁真宏; 毕洁; 王加华; 舒在习; 肖安红; 戴煌
    • 摘要: 为解决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快速检测方法中信号标记物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酶联免疫法检测米粉中AFB_(1)。该研究采用仿生矿化方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封装在沸石咪唑骨架结构材料(zeolite imidazole frameworks-8,ZIF-8)中作为信号标记物。发现HRP@ZIF-8复合材料在碱性条件、高温等极端条件下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竞争免疫比色法检测AFB_(1),通过肉眼可直接分辨含有AFB_(1)样品。在最佳条件下,随着AFB_(1)浓度的增加,吸光度在0.01~20 ng/mL内递减,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y=0.03×C[AFB_(1)]+0.79,R2=0.99,检测限为72 pg/mL,同时精密度和特异性都达到可接受的水平,AFB_(1)在米粉和面粉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在96.00%~105.00%、82.00%~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米粉、面粉等谷类食品中AFB_(1)的痕量检测。
    • 黄荻舒; 叶有芳
    • 摘要: 目的:调查2019—2021年北海市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情况,分析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结果。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进行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共检测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203批次。其中花生油152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为3.9%;大米27批次,面粉类24批次,均为未检出。结论:少部分花生油存在不合格情况,监管部门应该要针对性加强对花生油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小油坊的监管,为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