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温热处理

高温热处理

高温热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120896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林产工业、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林业科技开发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3无线电、电离辐射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分子束外延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木材保护大会、2012中国景观木竹结构与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2橡胶木高效利用专题论坛等;高温热处理的相关文献由1040位作者贡献,包括伊松林、李涛、李延军等。

高温热处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8968 占比:99.98%

总计:1209176篇

高温热处理—发文趋势图

高温热处理

-研究学者

  • 伊松林
  • 李涛
  • 李延军
  • 顾炼百
  • 李贤军
  • 蔡家斌
  • 刘元
  • 熊翔
  • 周永东
  • 张红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忠宁; 何秦川; 王益群; 任良贵
    • 摘要: 特殊结构和组成是决定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自组装技术合成碳包覆二氧化硅(SiO_(2)@C)的球形纳米颗粒,经高温热处理后制备出中空SiC球形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物相分析,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借助SiC的介电损耗以及其特殊的微观结构对其吸波性能进行调控,并模拟计算不同涂层厚度下样品的反射损耗(RL)。结果表明,随着SiO_(2)@C中碳含量的增加,经高温热处理后生成的SiC纳米颗粒由不规则的形状转变为中空球形纳米颗粒结构。在频率为14.06 GHz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18.23 dB,有效吸收频带(RL≤-10 dB)达到了5.34 GHz,对应的涂层厚度为1.9 mm,体现出厚度薄、吸收频带宽的特点。
    • 赵喜龙; 李超; 李英洁; 王芳; 王喜明
    • 摘要: 以樟子松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木材含水率(10%、20%、30%)、高温热处理温度(180、200、220°C)、处理时间(2、3、4 h)三个因素对樟子松处理前后弦向干缩性和湿胀性、吸水性、密度的影响,以及樟子松高温热处理时,被处理材含水率、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较高初始含水率、较高热处理温度和较长高温处理时间可改善木材的干缩性和湿胀性,使木材尺寸稳定性更好;在较剧烈的热处理条件下,初始含水率的大小不会影响热处理材密度降低的趋势;热处理温度、时间和含水率对吸水性的影响不呈线性关系。
    • 张小梅; 王绍清; 陈昊; 李雪琦; 张一岫
    • 摘要: 石墨因其特殊属性及结构赋予的优越性能而被应用广泛。煤炭是碳的富集物,在制备石墨等碳材料方面颇具潜力。以低变质程度且富惰质体的榆家梁煤(YJL5)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对不同温度下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以探讨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芳香结构演化规律及形貌特征,揭示低煤级富惰质体煤芳香结构向石墨结构演化的轨迹及规律,并分析煤中灰分对芳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煤级富惰质体煤YJL5制备石墨的石墨化度>80%,可作为制备石墨的原材料煤种来源;YJL5石墨化产物以棒状石墨为主,其由层状薄膜组成。微观形貌特征显示棒状石墨的生长模式与结构参数揭示的微晶结构尺寸的生长模式一致。随着石墨化温度升高,YJL5芳香层结构尺寸(L_(a),L_(c))增大,芳香结构横向拼接作用和纵向堆砌作用同时发生。室温~1800°C时,以碳化作用为主,非碳元素逐渐以挥发分形式排出,碳元素逐渐富集,该阶段芳香结构增长以横向拼接作用为主。温度高于1800°C时,层间距d_(002)<0.3440 nm,石墨结构初步形成。随着温度升高,芳香结构增长先以纵向堆砌作用为主(1800~2250°C),然后以横向拼接作用为主(2250~2850°C)。YJL5中灰分对其石墨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芳香层横向拼接和纵向堆砌影响效果不同。1800~2850°C,未脱灰煤样的L_(a)大于脱灰煤样,可知YJL5中灰分对其芳香层横向增长具有持续显著的促进作用。未脱灰煤样L_(c)仅在温度低于2250°C时大于脱灰煤样,高于2250°C后比脱灰煤样的L_(c)更小,可知YJL5中灰分对芳香层纵向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在1800~2250°C,高于2250°C时无显著促进作用。
    • 陈雪梅; 莫大洪; 李赛; 于天来; 原保平
    • 摘要: 本文采用小规格样品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Li_(2)O-MgO-ZnO-Al_(2)O_(3)-SiO_(2)零膨胀微晶玻璃高温热处理工艺对应力双折射、膨胀系数、透过率的影响,获得“温度-时间-性能”关系。热处理温度770~790°C,热处理时间50~200h条件下,可得到同时具备较优膨胀系数、透过率、应力双折射的微晶玻璃。在上述结果的支持下成功制备大口径零膨胀微晶玻璃,获得最大规格大于Φ1100×160,膨胀系数-0.87×10^(-7)/°C(0~50°C)、应力5.8nm/cm、透过率(λ450nm/10mm)35.7%的透明微晶玻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彭峥; 苗春茂; 孙威; 徐永龙; 陈海坤; 刘宇峰; 张红波; 熊翔
    • 摘要: 为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采用反应熔渗法制备3种不同Zr/Si摩尔比的C/C−ZrC−SiC复合材料,并结合区域标记法系统研究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低硅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随温度升高呈递增趋势,并且复合材料中β-SiC相转变为α-SiC相。在标记区域中SiC相发生Ostwald熟化,其微观结构的体积和位置均发生改变,而ZrC相经历再烧结过程。此外,升高温度比延长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原子具有更快的扩散速率。
    • 孙满意; 谭毅; 王以霖; 庄辛鹏; 张峰; 王轶农
    • 摘要: 细小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是高速钢优良性能的保证,但复杂的合金成分导致铸态高速钢中碳化物粗大、偏析严重.为了探究电子束熔炼对铸态高速钢的影响,改善高速钢中的组织及碳化物状态,采用电子束熔炼技术制备M35高速钢,并对其成分、组织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BM-M35高速钢中平均枝晶间距为20 μm,碳化物尺寸细小,在组织中均匀分布,主要类型为MC和M2C,且M2C型碳化物由层片状向纤维状转变.对铸态EBM-M35高速钢热处理时发现,在1 180°C,保温30 min后碳化物断裂球化,达到细化碳化物、使碳化物在组织中弥散分布的效果,并且可以利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或较短的保温时间完成碳化物的优化.为铸态高速钢后续锻造、轧制等变形细化提供更优异的组织基础.
    • 戴建伟; 刘德林; 牟仁德; 何利民; 王鑫; 许振华
    • 摘要: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在SiC纤维表面制备BN界面涂层,在比沉积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分别对涂层进行热处理.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BN界面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涂层进行相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850°C沉积的BN界面涂层分别在1050、1150、1250°C下进行热处理,BN均发生有序化转变,非晶态的BN转变为六方相;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BN结晶度增加.未经高温热处理的非晶态BN涂层易氧化,部分BN和空气反应生成B2O3;并且,在室温至1200°C时相稳定性差;经过热处理的涂层中几乎全部为BN,在室温至1200°C时无相变.
    • 隋佳恩; 贲建伟; 臧行; 蒋科; 张山丽; 郭冰亮; 陈洋; 石芝铭; 贾玉萍; 黎大兵; 孙晓娟
    • 摘要: 非极性a面AlN(a-AlN)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极性AlN引起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问题,是提升AlGaN发光器件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非极性AlN生长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难以实现低缺陷密度、高平整表面的非极性a-AlN。高温热处理是一种提高AlN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极性a-AlN的表面形貌演变的物理机理尚不明确,直接影响了a-AlN表面改善与质量提升。本研究通过对a-AlN薄膜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演变过程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高温热处理对非极性a-AlN表面的影响及其物理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Al、N原子更趋向于从a面与m面分解,而在c面吸附,使得a-AlN样品表面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沿c轴方向的高取向性条纹原子台阶形貌,进而提高a-AlN材料质量。本研究为实现高质量非极性a-AlN材料及紫外发光器件提供了重要基础。
    • 隋佳恩; 黎大兵; 孙晓娟; 贲建伟; 臧行; 蒋科; 张山丽; 郭冰亮; 陈洋; 石芝铭; 贾玉萍
    • 摘要: 非极性a面AlN(a-AlN)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极性AlN引起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问题,是提升AlGaN发光器件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非极性AlN生长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难以实现低缺陷密度、高平整表面的非极性a-AlN.高温热处理是一种提高AlN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极性a-AlN的表面形貌演变的物理机理尚不明确,直接影响了a-AlN表面改善与质量提升.本研究通过对a-AlN薄膜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演变过程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高温热处理对非极性a-AlN表面的影响及其物理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Al、N原子更趋向于从a面与m面分解,而在c面吸附,使得a-AlN样品表面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沿c轴方向的高取向性条纹原子台阶形貌,进而提高a-AlN材料质量.本研究为实现高质量非极性a-AlN材料及紫外发光器件提供了重要基础.
    • 朱勇; 顾军; 于涛; 何海佟; 姚睿
    • 摘要: 研制高活性的电催化剂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三乙胺为碱性络合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PtCo纳米合金电催化剂,再通过高温热处理实现最佳电化学性能.采用各种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定,探究硼氢化钠、三乙胺的添加量及高温热处理对催化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的硼氢化钠可提升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三乙胺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质量活性,高温热处理能有效提升催化剂的质量活性,极大提升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能力;在同一测试体系下,添加100 mg硼氢化钠及100μL三乙胺在500°C高温热处理条件下制备的PtCo纳米合金电催化剂的质量活性达到133 mA/mgPt,是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TKK)商用PtCo合金催化剂的3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