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危儿

高危儿

高危儿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886篇;相关期刊321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儿童早期发展前沿研究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utting-edge research of Early Child Development)、全国第九届儿童发育与临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小儿脑瘫中西医康复学术会议等;高危儿的相关文献由192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燕燕、李桦、闫冬梅等。

高危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9 占比:9.3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7886 占比:90.44%

总计:8720篇

高危儿—发文趋势图

高危儿

-研究学者

  • 宋燕燕
  • 李桦
  • 闫冬梅
  • 黄志坚
  • 郭宏卿
  • 黄真
  • 倪志红
  • 刘芳
  • 叶青青
  • 席宇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惠冰; 刘玲; 钟彩棠; 程少玲; 黄晓銮; 周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多站式护理模式在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站式护理组133例和常规组132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管理,多站式护理组开展多站式护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高危儿父母满意度,行为发育商等差异。结果多站式护理组高危儿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多站式护理组行为发育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站式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危儿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高危儿救治成功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高危儿父母满意度,促进智力发育。
    • 余霞; 王海燕; 陈剑威; 姚贤儿; 胡妙君; 鲍莉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GMs)在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7例高危儿进行GMs评估。随访至6、12月龄,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Gesell发育量表评定发育结局,并与GMs评估结果比较。结果 GMs评估结果与PDMS-2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768,与Gesell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789。GM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对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敏感性为68.42%,特异性为73.33%,阳性预测值为35.14%,阴性预测值为91.67%;不安运动阶段评估预测效度敏感性为65.22%,特异性为80.39%,阳性预测值为60.00%,阴性预测值为83.67%。GMs量表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不安运动阶段评估预测值(均P<0.05)。结论 GMs评估可有效预测高危儿神经运动发育结局。
    • 张秀金; 王辉; 宋虎杰
    • 摘要: 目的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康复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干预后,两组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关节活动、知觉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进食时间均短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瘫高危儿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促进患儿机体功能康复,且可缩短进食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郭宏卿; 霍秋桂; 阐玉英; 陈培珍; 盛晓郁
    • 摘要: 目的探讨照护图对高危儿过渡期家庭出院准备度和父母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4例高危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指导父母绘制照护图。比较两组高危儿父母出院当天的出院准备度和育儿胜任感得分,并访谈观察组父母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父母出院准备度中的总分及疾病知识、身心状态、预期社会支持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育儿胜任感总分和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儿父母认为照护图在过渡期护理中起积极作用。结论照护图能提高高危儿家庭的出院准备度和其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护理干预工具。
    • 余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将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技术嵌入在舟山地区高危儿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出生入围属舟山妇幼保健院管辖区域的二县二区(普陀区、定海区、嵊泗县和岱山县)的874例高危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高危儿随访模式;2020年1-12月出生入围属舟山妇幼保健院管辖区域的二县二区(普陀区、定海区、嵊泗县和岱山县)的948例高危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嵌入GMs超早期技术。对2组高危儿的转诊率和早筛异检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高危儿转诊率和早筛异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GMs技术嵌入在舟山地区高危儿早期筛查中,可提高高危儿的转诊率和早筛异检率,为可疑的发育障碍患儿制定合理的康复干预计划赢得最佳的黄金干预时间。
    • 毛旭洁; 赵益伟; 阮旦青; 鲍瑜丽; 汪军; 杨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在脑损伤高危新生儿(高危儿)脑发育随访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脑损伤高危儿248例,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周龄34~45周)、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20周)行GMA,纠正12个月龄时行Gesell评估、临床检查、诊断以确定发育结局.分析GM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248例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脑瘫6例(2.42%),运动发育迟缓11例(4.44%),运动发育正常231例(93.15%).对运动发育异常预测:扭动运动结合不安运动预测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的特异度为99.57%,敏感度为94.12%,阴性预测值99.57%,阳性预测值94.12%;扭动运动结合不安运动预测脑瘫发育结局的特异度为99.57%,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99.57%,阳性预测值85.71%.结论高危儿GMA异常与纠正12个月龄的神经发育较差相关.GMA在预测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中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超早期识别出发育异常婴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侯梦薇; 刘俐; 张洁
    • 摘要: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高危儿门诊流程的弊端,探索一个适合高危儿门诊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方法:梳理高危儿门诊流程,整合各业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全院统一的高危儿随访管理平台。结果:平台上线以来,妇幼保健的高危儿管理工作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医院高危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提升了高危儿门诊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科学的高危儿门诊管理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医院的高危儿管理工作水平,促进高危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丁洁珺; 丁燕曙; 金文杰; 胡永素; 张琴芬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1岁时神经发育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住院的71例高危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8例,女33例;胎龄42周5例;病种为早产23例,窒息1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低血糖5例,颅内出血9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胆红素脑病1例,新生儿重症肺炎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部分高危儿同时有多个病种。高危儿均在矫正胎龄4周时进行EEG及ERP检测;同时在矫正4周及12周时进行2次GMs质量评估,矫正年龄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神经发育进行评估。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为1岁时神经发育结局,分别计算EEG法、GMs质量评估法、EEG+ERP法、EEG+ERP+GMs法预测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检测EEG法、GMs质量评估法、EEG+ERP法、EEG+ERP+GMs法与Gesell发育量表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高危儿矫正年龄1岁时Gesell评估结果:脑瘫3例(4.23%),精神运动发育迟缓14例(19.72%),正常54例(76.05%)。EEG+ERP+GMs法灵敏度(90.00%)、特异度(95.08%)、阳性预测值(75.00%)及阴性预测值(98.31%)与1岁时Gesell评估结果及脑瘫临床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Kappa=0.785),以上指标在4种方法中均最大。结论EEG、GMs质量评估、EEG联合ERP对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EEG、ERP及GMs质量评估联合可大大提高预测高危新生儿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效果。
    • 张天虎; 梁考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688例新生儿于入院时常规进行血糖检测,其中65例发生低血糖。分析低血糖患儿的情况,包括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黄疸、母亲合并糖尿病、喂养困难、红细胞增多症、母亲合并妊高征等;比较不同胎龄与体重患儿低血糖发生率;分析低血糖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 窒息、母亲合并糖尿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母亲合并妊高征等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高。胎龄4000 g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2500~4000 g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22.01, P<0.05)。65例低血糖患儿经及时治疗后,53例患儿12 h内血糖恢复正常,有7例出现高血糖。结论 凡糖尿病母亲婴儿、窒息、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高危儿,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开奶,加强喂养。在治疗过程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的输注速度或降低其浓度,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