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3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44931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中国保健、母婴世界、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相关文献由1498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宗德、叶天惠、张玉霞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8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4931 占比:99.51%

总计:145638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文趋势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研究学者

  • 谢宗德
  • 叶天惠
  • 张玉霞
  • 熊晓菊
  • 胡劲涛
  • 陈锦秀
  • 何少茹
  • 胡晓静
  • 于蓉
  • 刘玉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倩; 郁晓曼; 张艳; 于蓉; 魏丽丽
    • 摘要: 目的:探究父母赋权计划在NICU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早产儿,给予对照组早产儿常规诊疗护理计划,给予观察组早产儿父母赋权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早产儿结局及父母在心理、知识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日均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2.89 g, 1.00 g, P 0.01),观察组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58%, 32%, P = 0.009);观察组父母焦虑状态人数少于对照组(8, 29, P 0.01),观察组父母家庭准备度优于对照组(79.41 ±8.59, 46.94 ±6.04, P 0.01)。结论:在NICU早产儿中应用父母赋权计划,可以改善早产儿结局,减轻父母焦虑情绪,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
    • 陈梅; 周伟; 陈燕霞; 周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外环境良性刺激干预对NICU早产儿生命体征、疼痛、体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入住的9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外环境良性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疼痛、体质量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重恢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进奶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率、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外环境良性刺激干预可有效为早产儿缓解操作性疼痛,稳定早产儿情绪及生命体征,促进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可作为改善早产儿临床结局的有效干预措施,可应用于临床。
    • 李亚静; 孙璐; 李如英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NICU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意外脱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PaCO_(2)、Pa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PaCO_(2)均降低,PaO_(2)、SaO_(2)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意外脱管、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NICU患儿精细化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减少意外脱管和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王自珍; 高铭; 程莉萍; 李婷; 李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实施床旁手术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军队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9月—2020年10月NICU住院并进行床旁动脉导管扎闭术(PDA)及腹部探查术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NICU行床旁手术者列为NICU组,转入手术室进行手术者列为手术室(OR)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共计纳入258例新生儿,其中NICU组166例,OR组92例。NICU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时体质量、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均低于OR组;NICU组新生儿术前应用呼吸机通气比例高于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后OR组新生儿平均体温低于NI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洁净NICU早产儿行床旁PDA和腹部手术临床可行,且床旁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对层流洁净病房进行日常规范化维护,可以有效保障危重早产儿床旁手术的安全。
    • 罗爽; 尹华英; 王海梅
    •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出院后母婴情感联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重庆某三级儿童医院379名早产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母婴依恋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NICU早产儿出院后母婴情感联结总分为(78.61±14.76)分,母婴情感联结总分与父亲焦虑、父亲抑郁、母亲焦虑、母亲抑郁、家庭功能总分均呈负相关(r=-0.189~-0.336,均P<0.01);分娩方式、家庭带养人、家庭月收入、父母抑郁、问题解决、情感反应是影响母婴情感联结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NICU早产儿出院后母婴情感联结的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关注患儿生活护理及疾病康复的同时,也应重视母婴间情感联结的建立,采取措施巩固母婴关系,以促进早产儿心理行为的发展。
    • 古添彩; 谢永娥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睡眠保护策略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和观察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睡眠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睡眠保护策略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纠正胎龄36周时振幅整合脑电图各参数水平以及出生3个月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觉醒周期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出生后3个月的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保护策略能减轻NICU压力环境对早产儿的刺激,促使早产儿形成良好睡眠,促进其神经发育。
    • 张微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执行疼痛性操作时应用袋鼠式护理对改善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NICU收治的90例早产儿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早产儿接受NICU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和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操作性疼痛评分及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等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操作时、操作后1min,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操作1min时,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NICU早产儿执行疼痛性操作时应用袋鼠式护理,可有效减轻操作性疼痛,减少生命体征波动。
    • 罗丽; 冉丽红; 代妮娅; 包蕾; 陈龙
    • 摘要: 背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可能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目的探讨IC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危险因素。设计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娩出、母亲明确诊断ICP且本次为单胎妊娠的新生儿,根据其生后24 h内是否入住NICU分为住院组和非住院组,样本量计算显示每组至少需要131例新生儿。截取母亲孕期及分娩时资料、新生儿资料以及生后24 h内入住NICU情况和原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入住N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对新生儿入住NICU的预测价值。主要结局指标IC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NICU住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因素。主要结局指标IC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NICU住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因素。结果ICP孕妇娩出的新生儿621例,平均胎龄38.3(37.0,39.3)周,平均出生体重3148±461)g,男308例。生后24 h内入住NICU(住院组)133例(21.4%),主要原因包括早产(78例)、呼吸窘迫(20例),低血糖、反应差和感染等;非住院组488例。住院组胎龄、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母亲诊断ICP的孕周均小于或低于非住院组,母亲分娩前最后1次ALT、AST、胆汁酸水平和新生儿早产率均高于非住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均随访至生后28 d,死亡1例(0.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OR=0.378,95%CI:0.301~0.474,P20μmol·L^(-1))和产前BMI(最佳诊断界值≤24 kg·m^(-2))联合诊断的敏感度达96.7%(95%CI:90.8%~99.3%);ICP母亲不伴孕期皮肤瘙痒症状时,新生儿胎龄(最佳诊断界值≤36.5周)、母亲胆汁酸(最佳诊断界值>26.8μmol·L^(-1))和产前BMI(最佳诊断界值>24 kg·m^(-2))联合诊断的敏感度达78.0%(95%CI:62.4%~82.4%)。结论胎龄小、母亲孕期皮肤瘙痒、孕期胆汁酸水平高和孕前BMI低是ICP母亲分娩的新生儿生后需要NICU住院治疗的危险因素。ICP孕妇伴孕期皮肤瘙痒症状时,胎龄≤36.6周、母亲孕期胆汁酸水平>20μmol·L^(-1)和产前BMI≤24 kg·m^(-2)联合预测新生儿NICU住院治疗的敏感度达96.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