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4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55627篇;相关期刊41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文献由3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辉、张丽、刘美香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4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5627 占比:97.76%

总计:56902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文趋势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研究学者

  • 刘辉
  • 张丽
  • 刘美香
  • 勇强
  • 周媛
  • 徐珊
  • 李伟
  • 李华
  • 杨期东
  • 王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段忠效; 郝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对象,以同期2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AS斑块情况,分析CAS斑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3.81%(155/210),高于对照组21.11%(46/210)(P<0.05).有斑块组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复发86例(55.48%),无斑块组复发17例(30.91%)(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CAS斑块关系密切,CAS斑块组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
    • 孙美萍; 洪玲萍; 王洁; 王凤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及mRS评分。结果(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11例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对照组5例;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通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李晓蕾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超声造影成像(CEUS)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SMI、CEUS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以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20例患者244个斑块共96个斑块发现新生血管。以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MI对新生血管的诊断灵敏度为85.42%,特异度为97.97%,准确度为93.03%;CEUS对新生血管的诊断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98.65%,准确度为95.08%;两种方法对新生血管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与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分级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842)。结论采用SMI与CEUS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在应用超声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声模式。
    • 宋丽鹤
    • 摘要: 超声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良好的诊断检测效果,目前临床上已经将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超声诊断结果也是作为监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数据指标之一。鉴于此,本文将对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以望为后期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 杜光菊
    • 摘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两组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测,比对检测效果。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造影结果作为疾病诊断金标准,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做到有效检出及准确诊断,诊断精准度较高,较其他检测技术检测效果更为理想好,因此高频超声技术检测效果具备优势。
    • 朱淑芬; 余玲萍; 金媛媛; 侯冬娇; 王凤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针对有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将其分为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142例与无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组9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3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出14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59.41%。具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OR=2.685,P=0.003;高血压史:OR=3.958,P=0.001;糖尿病史:OR=2.957,P=0.001;LDL-C:OR=1.936,P<0.001)。结论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LDL-C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具有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及早实施临床早期预防性治疗。
    • 张洪淞; 刘擎
    • 摘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0)、稳定斑块组(n=40),均接受生化检验(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等),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血尿酸及Hcy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TBIL及DBil高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概率更高,同时,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尿酸、Hcy以及TBIL和DBil等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差异较大,早期进行上述指标检验,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在未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进行积极干预,以期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或延缓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
    • 周蒙蒙; 程丑夫; 黎鹏程
    • 摘要: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总结程丑夫教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用药规律,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应用。方法:收集整理程丑夫教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门诊处方,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潜在新处方的处方规律等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筛选出的194张处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处方194则,药物122味,除甘草外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味药物有全蝎、法半夏、黄芩、柴胡、茯苓;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胃、肺、肝、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25条,常用角药10条;经核心药物聚类分析,演化得到7个核心组合与7个新处方。结论:程丑夫教授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机为痰热夹瘀,痹阻脉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调气化痰,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为主。
    • 杨彩云; 刘建芳; 熊燕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年龄大于60岁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C、TG、LDL-C、HDL-C、IMT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李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评估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情况及对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后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情况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卒中分为A组(脑卒中患者,58例)与B组(非脑卒中患者,57例),归纳总结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患者影像特征表现,对比两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差异。结果11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患者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为钙化斑块,39例患者为非钙化斑块,30例患者为混合斑块,115例患者中,64例患者为轻度颈动脉狭窄,30例患者为中度颈动脉狭窄,21例患者为重度颈动脉狭窄。对比两组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A组患者非钙化斑块占比率为44.83%、混合斑块占比率为36.21%,明显高于B组,同时中度颈动脉狭窄占比率为36.21%、重度颈动脉狭窄占比率25.86%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6.215、6.215、4.530,P<0.05)。结论通过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情况,可以用于临床预测脑卒中,准确性较高,提倡运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