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9300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男科学术年会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文献由1690位作者贡献,包括贺大林、靳英辉、吴开杰等。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9300 占比:99.93%

总计:729799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文趋势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研究学者

  • 贺大林
  • 靳英辉
  • 吴开杰
  • 曾宪涛
  • 王刚
  • 王行环
  • 范晋海
  • 刘俊江
  • 刘军
  • 李绪辉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德令
    • 摘要: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LRBT)治疗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THLRB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排尿功能指标(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最大尿流率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复发率为2.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LRBT治疗老年NMIBC患者可缩短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排尿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优于TURBT治疗效果。
    • 袁观远; 刘卫芳; 张学能
    •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采取经尿道激光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阳新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4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尿道激光剜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尿道激光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谭斌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46例患者参与临床试验,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3例。给予对比组单一膀胱灌注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药干预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密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治疗中应用中药联合膀胱灌注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既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又能避免灌注不良反应,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李攀; 王博文一; 洪星磊; 冯一鸣; 苗腾飞; 乔保平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初诊为NMIBC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确定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340.57)和高SII组(SII≥340.57),分析2组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无复发生存时间,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257例患者中,低SII组107例(41.6%),高SII组150例(58.4%),SII与病理T分期、肿瘤数量、冠心病有关(χ^(2)=5.546,P=0.019;χ^(2)=4.345,P=0.037;χ^(2)=3.867,P=0.039),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级、肿瘤大小、高血压、糖尿病无关(χ^(2)=0.978,P=0.323;χ^(2)=1.770,P=0.183;χ^(2)=0.033,P=0.856;χ^(2)=3.620,P=0.057;χ^(2)=1.015,P=0.314;χ^(2)=0.616,P=0.432;χ^(2)=0.030,P=0.862)。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SII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SII组(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II、年龄、吸烟史、病理T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量及肿瘤大小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01,P=0.018,P=0.033,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II、吸烟史、病理分级及肿瘤数量是影响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48,P=0.004,P<0.001)。结论术前SII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一项评估预后的临床指标。低SII的NMIBC患者RFS比高SII的NMIBC患者更高。
    • 陈勇; 王东; 舒涛; 孙康伟; 赵建波; 王敏; 黄怡; 王平; 郑航; 蔡志轩; 邱建新; 杨增悦
    • 摘要: 目的评估CO_(2)气膀胱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NBI)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6月-2020年2月期间初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采用序贯普通白光膀胱镜(WLC)和CO_(2)气膀胱镜联合NBI分别行膀胱镜检查,并行TURBT,比较两种模式的膀胱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的差异、分析检查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探讨两种方式膀胱镜下NMIBC诊断的准确性,观察CO_(2)气膀胱镜的安全性,并记录随访期内本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结果78例患者中56例病理确诊NMIBC,其中48例(85.71%)经WLC检测后,在CO_(2)气膀胱镜联合NBI方式未发现新肿瘤;8例(14.29%)经WLC检测出膀胱肿瘤后,在CO_(2)气膀胱镜联合NBI方式下又检测出新的肿瘤。两种方式检查的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检查前后pH值、PaCO_(2)及PaO_(2)指标无明显变化,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22个月,平均随访(17.36±4.58)个月,随访期内19例(33.93%)患者复发。结论NBI是WLC的有效补充,CO_(2)气为介质的NBI观察更为细致,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 赵世明; 杨铁军; 张建波; 马永康; 何朝宏
    • 摘要: 膀胱扁平状病变临床常见,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为常见。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常规TURBT(conventional TURBT,cTURBT)存在标本电灼明显影响肿瘤分期及碎片化切除肿瘤增加膀胱腔内播散风险等问题。
    • 杨孝杰; 高中伟; 任小强; 辛士永; 张建国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DNA)水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术后预测复发及进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6月至2019年06月在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96例,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且术后病检均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根据术后病检结果分为两组:A组:高级别NMIBC患者46例,B组:低级别NMIBC患者50例。术后每个月测定患者尿液中ctDNA的水平,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膀胱镜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每6个月复查膀胱CT;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期18个月,影像学或膀胱镜检查证实肿瘤临床复发或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时即停止随访。结果:在随访期内共有62例患者通过膀胱镜检查或影像学手段证实肿瘤出现了复发或进展,其中A组有36例,B组有26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63例患者在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有异常之前首先从尿液中检测到了ctDNA,其中48例患者在之后的随诊复查中证实肿瘤出现了复发或进展;肿瘤进展组患者尿液中ctDNA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液态活检技术动态检测NMIBC术后患者尿液中ctDNA的水平,能更早地发现肿瘤的复发及进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且与肿瘤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NMIBC术后辅助监测肿瘤早期复发或进展的新手段。
    • 刘沛昆; 蔡令凯; 杨潇; 曹强; 吴启开; 冯德翔; 袁宝瑞; 庄俊涛; 李鹏超; 吕强
    • 摘要: 目的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及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电切术后4~8周内行二次电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二次电切术后发现肿瘤残余13例(18.1%),中位随访时间32(6~79)个月。与非高级别肿瘤以及初次病理包含肌层的患者相比,高级别肿瘤(27.8%vs 8.3%)以及初次病理不包含肌层(35.0%vs 11.5%)的患者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级别肿瘤(OR=7.71,95%CI:1.45~41.04,P=0.017)和初次病理不包含肌层(OR=5.34,95%CI:1.16~24.71,P=0.032)是初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与肿瘤直径<3 cm以及二次电切术后灌注卡介苗的患者相比,肿瘤直径≥3 cm(65.4%vs 31.7%)以及二次电切术后不灌注卡介苗(51.8%vs 9.1%)的患者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比例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HR=2.19,95%CI:1.06~4.45,P=0.035)是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6%、46.9%和46.9%。结论对于高级别、单次病理不含肌层的NMIBC患者需更加积极地进行二次电切。对于具有肿瘤复发危险因素的二次电切术后的患者,尤其是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其预后。二次电切术后的患者进行膀胱内卡介苗灌注治疗有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术后3年内应密切随访和复查。
    • 唐文超; 李远伟; 陈佳; 卢强; 李卓; 刘哲; 段燚星; 高智勇
    •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182例住院行手术治疗的NMIBC患者,根据术前1周内血常规和生化的结果计算PNI值和NLR值,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术前PNI和N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分析PNI、NLR与NMIBC患者病理特征以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本研究中高PNI组(≥47.18)116例,低PNI组(<47.18)66例,高NLR组(≥2.50)77例,低NLR组(<2.50)105例;PNI组在年龄、复发及病理T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NLR组在复发、病理T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PNI组RFS显著差于高PNI组(P<0.001),高NLR组RFS显著差于低NLR组(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吸烟史、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PNI<47.18、NLR≥2.50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吸烟史、肿瘤分期、PNI<47.18、NLR≥2.50是影响NMIB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NI与NLR值在NMIBC患者中存在负相关(P<0.001);低PNI/高NLR与患者术后复发、高PNI/低NLR与患者术后未复发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术前PNI、NLR是预测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47.18、2.50可分别作为PNI、NLR的最佳分界值,低PNI、高NLR是NMIB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具有低PNI、高NLR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复发,联合使用PNI、NLR两项指标,可以更有效地预测NMIBC患者术后复发。
    • 刘华; 李松鸽; 张刘彦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8例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SOD、GSH-Px、VEGF、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P﹤0.01),MDA、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OD、GSH-Px、IGFBP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A、VEGF、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尿道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总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明显改善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稳定氧化应激指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开腹手术治疗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