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片肽

阿片肽

阿片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623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科技信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第十一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省行为医学分会首次学术年会、华东地区2006年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阿片肽的相关文献由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才宏、曲红、陈玉珍等。

阿片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0623 占比:99.33%

总计:30829篇

阿片肽—发文趋势图

阿片肽

-研究学者

  • 吴才宏
  • 曲红
  • 陈玉珍
  • 韩济生
  • 王锐
  • 方泉
  • 李宁
  • 裴建明
  • 乐国伟
  • 施用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乐; 王延军; 岳江涛;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LDHS)大鼠痛行为变化及其与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LDHS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LDHS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造模,假处理组采用相同的手术过程而未移植髓核,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5、10、15、20、25 d先进行痛行为检测;然后在LDHS组痛行为的峰值状态下开展行为药理学实验,即经脊柱鞘内置管后注射不等剂量的μ型阿片受体拮抗剂——β-富纳曲胺(β-FNA)、EM2、内吗啡肽1(EM1)或吗啡,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LDHS组在造模后5 d痛觉阈值显著降低,15 d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LDHS组鞘内给予β-FNA可使疼痛进一步加深,鞘内给予EM2、EM1或吗啡均能剂量依赖地产生镇痛作用,但EM2镇痛作用比EM1和吗啡强;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LDHS大鼠脊髓背角EM2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和脊髓EM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痛觉阈值与EM2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6,P<0.001)。结论LDHS状态下脊髓水平EM2的低表达导致了大鼠下肢疼痛状态的产生。
    • 牛乐; 岳江涛;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 摘要: 目的 观察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BCP)组、假手术(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BCP组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256癌细胞造模,sham组在胫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3、5、7、10、14、17、21 d先进行痛觉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BCP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或μ型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然后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BCP组在造模后5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14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BCP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963);BCP组鞘内给予吗啡和EM2均能剂量依赖地镇痛,但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易化疼痛.结论 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了BCP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BC P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BC P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谭慧玲; 丁振东; 鄢建勤; 杨勇; 李平
    • 摘要: 妇女妊娠后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较常见,尤其对于具有慢性疼痛的孕妇,其妊娠后疼痛症状会明显减轻,这称为妊娠诱导镇痛效应,这一现象在动物研究中已证实,但在人类研究中还存在争议.另外,妊娠诱导镇痛效应并非单一机制调控,其作用机制从8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更新中,并且各作用机制如何共同调控妊娠诱导镇痛效应还不清楚,现国内外也未有文献对其进行总结报道.本文基于已有动物、人类妊娠诱导镇痛效应的研究报道,对妊娠诱导镇痛效应在动物、人类研究现状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并讨论其作用机制之间存在的联系.
    • 高霞
    • 摘要: 目的 研究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中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正常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四组,观察分娩镇痛仪对四组血压的调节作用.结果 分娩镇痛仪对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血压有一定降压作用(P<0.05).分娩镇痛仪对血压正常、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血压无调控作用(P>0.05),但可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自觉症状.结论 导乐分娩镇痛仪可安全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分娩,有一定降压及缓解自觉症状作用,更安全、有效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经阴分娩.
    • 刘鑫; 赵龙; 王媛; 牟凌云; 张艺馨; 周静静; 王锐
    • 摘要: 阿片系统是疼痛研究的重要靶点,阿片肽作为一类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参与诸多生理调节尤其是在痛觉方面的调节,被视为潜在的可以替代吗啡的深层次痛觉调节药物.然而由于其固有的酶解稳定性差、镇痛作用不持久、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我们从阿片肽构效关系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合成了4个新型二肽化合物,在多种疼痛模型中显示,中枢系统注射这类化合物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活性,外周系统注射发现这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这一类二肽阿片化合物在多种实验模型中都表现出较好的药理学活性,有可能发展为一类新型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
    • 谢玮; 崔少宁; 肖川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存在并先后发现了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随后发现了孤啡肽。对阿片肽类物质的发现及功能,以及贝类体内的阿片神经肽进行分析阐述。
    • 王强; 闻剑飞; 汪辉; 陆保云; 宋旭
    •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后内源性阿片肽(EO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组(EP组)、运动预处理+纳洛酮(naloxine)组(EPN组)、运动预处理+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组(EPC).在运动预适应模型基础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血流动力学参数,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和心肌环氧化酶-2(COX-2),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心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钙离子(Ca2+)浓度.结果:①与I/R组相比,EP组在再灌注期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幅度明显减小(P<0.05);与EP组相比,EPC组在再灌注60min后+dp/dtmax值下降幅度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与I/R组相比,EP组血清cTn Ⅰ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EP组相比,EPN组和EPC组中血清cTn Ⅰ值明显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与I/R组相比,EP组、EPN组和EPC组心肌中Mn-SOD、iNOS和COX-2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EP组相比,EPC组心肌COX-2和iNOS显著降低(P<0.05),EPN组心肌COX-2显著降低(P<0.05).④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PN组和EPC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EP组相比,EPN组和EPC组中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内源性阿片肽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PKC)及下游信号途径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改善微循环,发挥延迟性保护效应.
    • 蒋永亮; 何晓芬; 尹小虎; 沈亚芳; 方剑乔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炎性反应和滑膜组织内源性阿片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牛Ⅱ型胶原建立大鼠CIA慢性痛模型.电针组从造模第16 d开始电针干预,穴取双侧“足三里”“昆仑”,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10 d;对照组不予以干预;模型组仅给予同电针组相同的固定.观察造模前、造模第16、20、23、25 d各组大鼠痛阈、关节炎指数、足跖肿胀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ND)、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t-ENK)、强啡肽A(dynorphin A,Dyn A)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μ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κ阿片受体(kappa opioid receptor,KOR)、σ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造模第16、20、23、25 d,模型组大鼠痛阈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关节炎指数升高(均P<0.01),足跖肿胀度升高(均P<0.01);在造模第23 d、25 d,电针组较模型组痛阈增加(均P<0.01),关节炎指数和足跖肿胀度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Dyn A含量升高(P<0.01),MOR、KOR、DOR mRNA表达均降至正常水平0.5倍以下;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β-END含量增加(P<0.05),均2倍以上上调MOR、KOR DOR mRNA表达水平.结论:电针对CIA大鼠慢性痛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可能与电针发挥抗炎和上调滑膜p-END和MOR、KOR、DOR表达水平有关.
    • 杜俊英; 房军帆; 陈宜恬; 吴赛飞; 梁宜; 方剑乔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频次电针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变化的干预,以期优选出电针抗骨癌痛的适宜治疗参数,并通过检测不同组织中阿片受体和前体基因表达,初步探讨电针抗骨癌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和频次分为6个亚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胫骨内注入10μL剂量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其余组均以胫骨内注入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电针组各个亚组,取双侧“后三里”和“跟端”穴,分别采用2 Hz、100 Hz、2 Hz/100 Hz 3种不同电针频率进行每日1次和隔日1次治疗,1 mA治疗15 min,2 mA治疗15 min,每次30 min;假电针组取与电针组相同的穴位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接通电源,均观察14 d.采用动态足底测量仪于造模前、造模后6、8、10、12、14、16、18、20 d检测各组大鼠患侧缩腿阈(paw withdrawal-thresholds,PWT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KOR)、δ阿片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及前强啡肽(prodynorphin,PDYN)mRNA的表达.结果:遣模前各组大鼠PW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患侧足跖PWT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电针亚组患侧足跖PWTs均提高,但不同时间点各电针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z/100 HzⅡ组大鼠患侧L4~L6背根神经节MOR、K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提高(P<0.05,P<0.01),患侧脊髓背角MOR、KOR、DOR、POMC和PDY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骨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治疗效果与频率、频次无关.电针抗骨癌痛可能与提高外周部分阿片受体和阿片前体mRNA表达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