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660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6752篇;相关期刊294种,包括针刺研究、基础医学与临床、生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三届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等;阿片受体的相关文献由1626位作者贡献,包括裴建明、刘良明、宫泽辉等。

阿片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 占比:3.0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6752 占比:96.84%

总计:17299篇

阿片受体—发文趋势图

阿片受体

-研究学者

  • 裴建明
  • 刘良明
  • 宫泽辉
  • 韩济生
  • 李娟
  • 王跃民
  • 秦伯益
  • 叶菜英
  • 唐博
  • 张宽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卓庆亮; 吴加富; 黄瑾娴; 施艳; 冯作炫
    • 摘要: 胃肠道手术对腹部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一般较为明显,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与痛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1]。因此,探讨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后镇痛方式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能通过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效果,与芬太尼相比,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2]。本研究选取9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分析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托烷司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的影响,见下述汇报。
    • 林泽帆; 李文倩; 田惠婷; 吴逢佳; 陈奕钿; 高分飞
    • 摘要: 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大脑疾病,其特征是自我强迫性饮酒.最近研究表明调控酒精依赖的信号通路与多个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密切相关,包括内源性阿片肽系统、γ-氨基丁酸系统、谷氨酸能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与烟碱系统等.本文将从这些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对酒精依赖的调控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究酒精依赖的调控机制提供借鉴.
    • 樊永正; 雍政; 苏瑞斌
    • 摘要: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激活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和(或)β-抑制蛋白等信号通路而发挥镇痛和麻醉等效应,但同时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OIRD)则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问题.目前通常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等改善OIRD,但纳洛酮可能会拮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甚至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直接和(或)间接调节呼吸中枢,在改善OIRD的同时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围绕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恶唑丙酸受体调节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胶质细胞抑制剂、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和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非阿片类药物展开综述.
    • 孙思琦; 相丹; 周恩奇; 刘忠纯
    • 摘要: μ阿片受体(MOR)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分为μ-1和μ-2两种亚型,其中μ-1受体主要与镇痛、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与脑内多种神经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对个体的情感反应及行为表现进行调控.本文就近年有关MOR文献予以综述,总结MOR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王晶; 赵智慧
    • 摘要: cqvip: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进行有效地干预、治疗,从而避免或减轻机体进一步的损伤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是实验室常用的干预措施[1~3]。首先,缺血预处理作为一种公认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在机体出现短暂的轻微缺血时。
    • 孙娜; 谢晨; 高翊博; 任晋璇; 郁丽娜; 严敏
    •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损伤侧脊髓背角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表达的增加对吗啡镇痛以及mu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MOR)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C57BL/6J小鼠,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疼痛模型(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假手术组、手术组;(2)手术+溶剂组、手术+苯胺异羟肟酸(SAHA)组;(3)手术+NC-siRNA组、手术+HDAC2 siRNA组;(4)AAV5-EGFP组,AAV5-HDAC2组.通过腹腔注射吗啡后30 min测量小鼠损伤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计算吗啡的最大可能镇痛效应(max possible analgesia effect,MPAE)来评估吗啡的镇痛效应的改变.术后第7天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和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7天,手术组吗啡的镇痛作用降低,损伤侧脊髓背角MOR蛋白的表达降低,HDAC2蛋白的表达增加,乙酰化的组蛋白H3(AcH3)表达水平降低;(2)术前30 min鞘内注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连续7天,和溶剂组相比SAHA提高脊髓背角MOR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HDAC2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吗啡的镇痛效能增加;(3)术前30 min鞘内注射HDAC2 siRNA连续3天,和对照组相比,HDAC2-siRNA组在术后第7天脊髓背角HDAC2蛋白的表达降低,MOR的蛋白表达增加,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增加,吗啡的镇痛效能增加;(4)正常小鼠鞘内注射AAV5-HDAC2过表达脊髓背角的HDAC2后28天,和对照组相比,脊髓背角的HDAC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M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吗啡的镇痛效能降低.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HDAC2表达的增高可以导致损伤侧脊髓背角MOR表达的降低,降低吗啡的镇痛效应.
    • 邓煜瑶; 呼芳竹; 陈灏; 王晓楠; 单风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对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阿片受体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无菌分离5名健康志愿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将取得细胞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ENK组,MENK组在1×10-12 mol/L MENK下培养48 h,对照组在RPMI1640培养基中行相同时间培养.实时定量PCR检测阿片受体μ和阿片生长受体(opioid growth factor receptor,OGFr)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组间OGFr蛋白表达变化.使用MENK以1×10-3、1×10-6、1×10-8、1×10-10、1×10-12和1×10-14mol/L作用于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48、72、96 h,CCK-8检测不同MENK浓度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10-12mol/L MENK刺激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可显著上调阿片受体μ[(1.257±0.078)比(1.000±0.000),t=3.289,P<0.05]和OGFr[(2.787±0.494)比(1.000±0.000),t=3.618,P<0.05] mRNA表达,并增加OGFr蛋白表达[(2.174±0.281)比(1.000±0.000),t =4.183,P<0.05]. 48 h时1×10-8 mol/L[(1.220±0.090)比(1.000±0.000),t=2.455 ,P< 0.05]、1×10-10 mol/L[(1.220±0.089)比(1.000±0.000),t=2.480,P<0.05]、1×10-12 mol/L[(1.174±0.060)比(1.000±0.000),t=2.904,P<0.05] MENK组均可显著刺激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72 h时1×10-3 mol/L[(0.839±0.039)比(1.000±0.000),t=4.152,P<0.05)]、1 ×10-12 mol/L[(0.878±0.023)比(1.000±0.000),t=5.247,P <0.05]、1×10-14 mol/L[(0.919±0.027)比(1.000±0.000),t=2.997,P<0.05] MENK组对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单独低浓度MENK刺激可对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上阿片受体μ和OGFr表达产生调节作用;不同浓度MENK在不同时间下对未活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产生调节作用不同.
    • 李祖成; 王月; 赵峰; 王原超; 杨茗; 李淑翠; 王垣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筛选出鸭跖草的镇痛活性部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辐射热刺激甩尾法、醋酸扭体法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部位灌胃给药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阿片受体阻断试验探讨其活性部位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福尔马林致痛部位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有量.结果 鸭跖草石油醚提取部位高剂量组(30 g/kg)和水溶部位各剂量组(30、15、7.5 g/kg)小鼠辐射热刺激甩尾潜伏期延长(P<0.05,P<0.01),以水溶部位高、中剂量组延长最为显著(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鸭跖草水溶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且扭体反应潜伏期延长(P<0.05,P<0.01),以水溶部位高、中剂量组最明显(P<0.01);石油醚提取部位中、低剂量组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各剂量组的痛阈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鸭跖草水溶部位能抑制小鼠福尔马林试验第一相和第二相反应,其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部分拮抗;鸭跖草水溶部位能使局部组织中PGE2、TNF-α和IL-6的含有量减少.结论 鸭跖草水溶部位为鸭跖草的镇痛活性部位,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动阿片受体及减少PGE2、TNF-α和IL-6等炎症介质有关.
    • 顾喜燕; 于泳浩; 陈亚军; 张海芳; 陈红光
    • 摘要: 感受疼痛是神经系统一个复杂的功能,其具体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明确.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的高度调节的“自我清理”过程.近来自噬被发现与损伤性神经痛、阿片类药物诱发神经痛、癌症相关疼痛等多种疼痛现象及调节相关.文章将自噬与疼痛的相关报道主要按临床疼痛性疾病进行整理,总结了目前自噬与疼痛相关的交叉调节机制,以期为理清自噬在疼痛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 方健
    • 摘要: 说起洛哌丁胺,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是腹泻患者。20世纪90年代初洛哌丁胺在中国上市,其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列入我国医保乙类目录。洛哌丁胺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通过抑制肠道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通过时间,并通过延长食物在小肠中的停留时间,促进水、电解质及葡萄糖的吸收,从而缓解急性腹泻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