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防撞梁

防撞梁

防撞梁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239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矿业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212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精密成形工程、山东煤炭科技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Lw2016第六届铝加工技术(国际)论坛、第十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2012年“康平纳杯”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六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等;防撞梁的相关文献由455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勇、陆群、吴文珍等。

防撞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125 占比:99.89%

总计:122256篇

防撞梁—发文趋势图

防撞梁

-研究学者

  • 张勇
  • 陆群
  • 吴文珍
  • 赵福全
  • 不公告发明人
  • 闫丽
  • 吴成明
  • 王严
  • 贾恒宏
  • 孙后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一凡; 郑忠才; 刘娜; 韩东越; 孟红博; 夏群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结构轿车铝合金防撞梁的模态特性,建立了两种型号铝合金防撞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有限元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弹性模态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并通过模态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与模态实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3.4%;铝合金防撞梁的低阶模态固有频率大于外部激励频率,不会产生共振;结构复杂程度以及材料厚度越大,其一阶自由模态频率越高,各阶频率差值越大,越不易产生共振。
    • 晏培杰
    • 摘要: 辊压成型是一种节能、节材、高效的金属板料成型技术。辊压型材作为重要结构件,在汽车、船舶、建筑、电子以及机械等众多工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这项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成型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辊压成型技术常用于防撞梁、保险杠、座椅滑轨、门槛件等车身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
    • 汪永嘉; 董红顺; 张代胜; 谭继锦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引入熔模精密铸造铝合金技术应用于汽车保险杠前防撞梁。结合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对某款电动汽车保险杠前防撞梁进行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并以轻量化为目标,建立响应面模型进行一体化优化。试制优化后的新型前防撞梁,对比原钢制防撞梁,通过模态和碰撞试验及仿真验证其力学性能,确保新型铸铝防撞梁设计的可行性。重点说明了防撞梁优化设计、仿真和试验过程。结果表明: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防撞梁质量减轻20.5%,达成轻量化设计目标。
    • 贝璟; 张代胜; 吴宗扬; 汪永嘉
    • 摘要: 为了适应汽车轻量化要求,减轻防撞梁的重量,本文运用一体化集成设计方法,利用CATIA软件对防撞梁进行再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一体化集成设计防撞梁性能符合要求,通过精密铸造技术对防撞梁进行加工成型,通过模态试验验证设计的有效性。经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精密铸造防撞梁实现了减重41.5%且性能满足要求,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 陈静; 崔晓凡; 郑晋军; 徐森; 胡金旭
    • 摘要: 为了达到车辆轻量化的效果,基于某轻型乘用车钢制防撞梁,根据车辆低速碰撞标准对采用碳纤维材料的防撞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全因子试验确定防撞梁的截面参数,考虑到各铺层区域之间厚度不同导致的材料不连续问题,提出了基于铺层相容性的铺层原则,并以此确定防撞梁的厚度空间和对应的铺层顺序.在对防撞梁的铺层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时,采用基于kriging模型的加点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传统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多目标加点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近似模型精度不够导致的重复试验设计,提高了优化效率.优化设计后的仿真和台车试验表明,碳纤维防撞梁低速碰撞性能满足要求.
    • 赵云; 张新闻; 滕磊; 杨挺
    • 摘要: 本文以某型卡车车门钣金结构为设计对象,以车门的强度和刚度为设计准则,对车门的主体钣金结构进行设计,并使用CATIA软件搭建其三维模型。车门防撞梁是保证车身侧面安全的重要构件,根据碰撞过程和碰撞位置,对车门防撞梁受力分析计算后,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静力结构分析,得到其受力变形区域的应力和应变情况。仿真结果显示,该型防撞梁在碰撞仿真中无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形变量满足国家法规要求,不会发生断裂而失去作用,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 肖金涛; 张帅; 徐锐良; 徐立友
    • 摘要: 为了提升车身前端轻量化性能,本文设计与优化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与铝合金吸能盒.首先,建立了某乘用车钢制车身前端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运用拓扑优化技术对防撞梁及吸能盒进行拓扑设计,优化出其最优形状,确定新型防撞梁及吸能盒的三维模型.结合新型防撞梁及吸能盒模型,通过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和铺层顺序优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铺层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铺层块、铺层角度及铺层顺序.最后,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铝合金吸能盒低速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设置6个设计变量和5个响应,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对各设计变量随机取样,以构建各响应值的Kriging近似模型,运用NSGA-Ⅱ算法对防撞梁及吸能盒进行多目标优化,确定其最佳厚度.优化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吸能量为787.993 J,下降0.25%;吸能盒截面碰撞力峰值为20.2085 kN,下降了58.67%;最大侵入量为-64.2847 mm,增加了118.69%;防撞梁及吸能盒总质量为0.9537 kg,降低了45.34%.优化后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及铝合金吸能盒在满足碰撞性能要求的条件下,比原钢制材料结构质量减少了67.2%,轻量化效果显著.
    • 蒋荣超; 张涛; 孙海霞; 刘大维; 陈焕明; 王登峰
    • 摘要: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本文中基于抗撞性要求将某乘用车保险杠原钢制防撞梁替换为CFRP,并进行铺层优化设计.首先对CFRP层合板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获得材料参数,并通过三点弯曲仿真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然后根据等刚度设计原理,确定CFRP防撞梁的厚度,并通过保险杠低速碰撞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两种材料防撞梁的抗撞性能.在此基础上,以质量、比吸能、最大侵入量和碰撞力峰值为目标,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CFRP防撞梁进行铺层优化,确定出最优铺层方案.结果表明,在保证抗撞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优化后的CFRP防撞梁比原钢制防撞梁减轻了76.82%.
    • 李家顺
    • 摘要: 为了满足某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的需求,采用比强度高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作为主要减重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其耐撞性能,进而对其结构设计优化,使得碰撞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在保证原有防撞梁的连接方式、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依据等刚度设计方法初步确定CFRP防撞梁的截面厚度.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制造工艺的可行性、连接方式等因素,提出三种结构优化方案.按照国家低速正面碰撞规范,通过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耐撞性能最好的方案.与原钢制保险钢相比,质量减少了74.07%,降低了材料成本,且制造工艺易实现.
    • 陈士伟; 于志新
    • 摘要: 文章优化设计了一种多材料变厚度防撞梁来提高其耐撞性及轻量化.首先,对防撞梁进行了截面设计;然后对防撞梁进行了优化区域划分,录制了防撞梁不同区域的材料及厚度设计变量;最后,采样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模型结合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相较于对标防撞梁,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多材料变厚度防撞梁轻量化率达到45.45%,耐撞性明显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