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927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资源科学、湖泊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2014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河湖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鄱阳湖流域的相关文献由76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玲、张强、涂安国等。

鄱阳湖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12.47%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1.74%

专利文献>

论文:1927 占比:85.80%

总计:2246篇

鄱阳湖流域—发文趋势图

鄱阳湖流域

-研究学者

  • 陈晓玲
  • 张强
  • 涂安国
  • 叶许春
  • 姜彤
  • 张奇
  • 才硕
  • 李英
  • 郭华
  • 陆建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军; 刁艺璇; 佘敦先; 李淼; 张勇奋; 丁文璐; 姚成慧; 刘昭
    • 摘要: 为系统评估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流域所在地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并通过水资源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评估了水资源生态压力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业用水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宜春市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多的地区;各市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多数地区水生态承载力有所降低;在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因素中,应重点关注农业用水和水污染因素;研究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萍乡市和吉安市水资源的生态经济协调性下降。各市应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注意水资源消耗强度,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刘家倩; 陆建忠; 田晴; 陈晓玲
    • 摘要: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是生态系统固定的碳总量,作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极为重要的人文社会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GEP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生态耦合模型估算2000—2016年间每月GEP,计算干旱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探究干旱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对GEP的影响.通过对模型模拟的GEP与MODIS的GE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GEP低值区间两者表现几乎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生态系统GEP存在抑制效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GEP显著减少;两者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致协同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通过该研究,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干旱对GEP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 许飞进; 刘国梁; 丁芸; 刘鑫广
    • 摘要: 古塔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类型,自诞生起就因其背后蕴藏的宗教文化和景观标志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鄱阳湖流域“五河一湖”内古塔的数量、种类、时空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详尽梳理和系统总结。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的古塔数量在时间上呈现“朝代长,数量多”“兴盛多,战乱少”和“受佛教传入先后顺序影响较大”这三个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古塔具有“密度分布西多东少”“受洪水影响较为显著”和“塔的种类受不同宗教影响较大”三个明显特征。
    • 陈康; 孟子豪; 李学梅; 朱挺兵; 胡飞飞; 刘璐; 朱永久; 范春林; 杨德国
    • 摘要: 研究环境过滤过程和空间扩散限制过程在构建水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的作用是了解这些因素如何驱动物种分布和影响群落结构的关键步骤.为了揭示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明确环境因子和空间扩散限制性因子在浮游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于2020年10月,对柘林水库33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22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为34属62种,占总物种数的50.81%,硅藻门次之,为11属27种.柘林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主要是蓝藻门中的伪鱼腥藻属(Pseudoanabaena)、浮鞘丝藻属(Planktolyngbya)、小尖头藻属(Raphidiopsis)以及硅藻门中的针杆藻属(Synedra).柘林水库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93×10^(6)~172.12×10^(6)cells/L,平均值为95.42×10^(6)cells/L,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95~22.35 mg/L,平均值为9.35 mg/L.上游修河水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库心和库湾水域,库心与库湾水域之间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明显.柘林水库上游修河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库心和库湾水域存在明显分离,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主要受水体透明度、电导率、氨氮和硝态氮的影响.变差分解结果显示,空间扩散限制性作用在驱动柘林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 虞美秀; 董吴欣; 张建云; 韦丽; 吴智; 王国庆
    • 摘要: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1—2020年22个墒情站的逐日地面墒情监测数据、1956—2020年49个雨量站的日降雨数据及2016—2019年墒情站所在灌区的气象数据,采用考虑植被生理状态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WDI)表征农业干旱,分析不同尺度下墒情、包气带缺水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评估SWDI在鄱阳湖流域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揭示该流域农业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规律,初步探讨土壤质地与农业干旱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SWDI对鄱阳湖流域农业干旱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近10 a该流域农业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其中2019—2020年发生流域性重度农业干旱,且夏、秋、冬连旱,是近10 a的主导季节性农业干旱,对水稻、油菜等粮食产量影响显著;③相较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发生、结束时间分别平均约晚2.5周和3周,历时长10.1周,频次更低,干旱等级更小;④砂土持水性最差,易发生特大农业干旱,黏土、黏壤土保水性最好,轻旱和中旱发生概率较大,壤土、砂壤土和壤砂土则介于二者之间。
    • 李克诚; 陆建忠; 张可睿; 陆呈瑜; 陈璞; 袁明坤
    • 摘要: 利用降尺度方法对CMIP5全球气候模式进行空间降尺度并以此研究鄱阳湖流域未来气候时空变化趋势,能够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通过简化原始网络结构,在网络首部添加插值层,采用反卷积算法作为上采样算法对传统U-Net网络进行改进,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气候模式空间降尺度模型(DLDM).以1965-2005年鄱阳湖流域共1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为基准,基于IPSL-CM5A-LR和BCC-CSM1.1两个气候模式,在拟合精度和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能力两方面对比验证了降尺度方法和降尺度后气候模式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基于DLDM的方法优于基于线性回归的传统统计降尺度方法,IPSL-CM5A-LR模式模拟效果优于BCC-CSM1.1模式.利用DLDM对RCP2.6和RCP8.5两个排放情景下的IPSL-CM5A-LR模式数据进行空间降尺度,基于2006-2100年流域高空间分辨率气候数据分析两情景下流域未来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未来气温在两情景下均持续升高,表现出位于流域中北部、西部、东部和南部4个高温中心,RCP8.5情景下流域气温更高,升温趋势和局部周期变化更加明显;流域未来降水在两情景下先增加后减少,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表现出北部、中东部和南部3个降水中心,在未来呈现五次“枯-丰”交替,RCP8.5情景下流域降水更少且变化更为剧烈,在2075年左右出现突变并存在周期性振荡.
    • 凌铭; 肖丽英; 徐明; 彭道松; 胡克龙; 张越; 严如玉; 计勇; 王寅
    • 摘要: 基于鄱阳湖流域1957—2019年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集中度指数CI(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表征鄱阳湖流域日尺度下降水的集中程度。在分析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集中度(A_(CI))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ann-Kendall和Sen′s方法检测出CI的趋势,利用Pettitt方法检验出CI突变的年份。结果表明:①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集中度(A_(CI))由南至北上升,反映出流域北部降水更为集中,其降水极值的发生概率相对更高;②东部地区大部分站点的CI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反映出东部地区的降水程度愈发集中;③东北部景德镇站、南城站,降水集中指数CI分别于2006、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并且,CI突变后的均值较突变前有所增加,表明近些年景德镇站、南城站日尺度下降水在年内显著集中。
    • 连悦辰; 高路;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核心区的孕灾环境(地形、河网)、承灾体(社会经济)、致灾因子(日降雨量)以及灾情等信息,系统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与成灾过程,并探讨了鄱阳湖流域的洪灾防治措施。结果表明:6月以来高强度的降水是2020年鄱阳湖1号洪水爆发的前期基础,土壤湿度较高,趋近饱和;7月1—8日短时间内异常强降水(致灾因子强)和鄱阳湖流域核心区高程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的共同作用下,洪水漫延快,短时内淹没了湖区的社会经济系统(承灾体),形成洪涝灾害。从灾害系统角度对典型洪涝灾害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区域洪涝灾害的风险识别与防灾减灾能力。
    • 刘佳伟; 杨明生
    • 摘要: 为分析评价鄱阳湖流域重金属积累污染情况,采集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样品,测定其Cu、Pb、Zn、Cr、Cd、As、Hg含量以及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SOM)以及黏粒含量等理化参数,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可能存在不同的重金属污染机制;Cu、Pb、Zn是沉积物中主要累积的元素,沉积物剖面垂向分布规律不明显;鄱阳湖流域土壤质量良好,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较土壤严重,应该引起重视;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与pH、Eh呈负相关关系,与SOM、黏粒含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为工农业活动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 阙元燕; 胡欣雨; 陈舒玲; 王升红; 林仕宇; 陆东芳
    • 摘要: 基于Landsat8 TIRS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反演鄱阳湖流域地表温度,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温度分布特征;通过5种尺度下的网格化采样和空间统计,定量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地表温度(LST)空间聚集特征及其尺度效应;研究了不同时期下垫面参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揭示了鄱阳湖流域下垫面性质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地表温度(LST)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主要受鄱阳湖季节性水量的变化影响;其LST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和尺度效应,且其适宜的研究尺度为1 k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LST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鄱阳湖流域的地表温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并且存在尺度效应;NDVI、MNDWI对温度具有抑制作用,NDBI具有升温作用,并且升温幅度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