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我国区域尺度土壤墒情监测发展比较快,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区域墒情监测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对区域墒情监测技术与设备、墒情监测站点布设及测站建设、墒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站网运行管理及墒情信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供各地实际工作参考借鉴.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的并存,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与自治区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迫切要求很不适应.自治区政府审时度势,在统筹谋划农牧业发展格局和科学论证水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的重大决策,并在2011年自治区一号文件中明确为未来全区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区将逐步发展大型喷灌、膜下滴灌和渠灌区节水改造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达到农牧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的.
  • 摘要:近年来,衡水市各河流来水量逐年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衡水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是地下水用水大户,本文针对现状节水灌溉存在的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入机制不健全,节水灌溉标准低、灌溉用水管理粗放。浪费现象严重等主要问题,从工程和管理方面提出节水灌溉对策,为当地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经验总结.建议编制农业节水灌溉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合理制定农业水价,加强用水总量控制。
  • 摘要:水利是农业命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同时给水利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把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局面,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使水利工程由以扩大外延为主转向以内涵挖潜为主,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生态水利转变,建设与新时期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相协调的现代型水利.本文介绍了黔西南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变、水利工程管理及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重点及针对性的措施.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目前,水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及水生态恶化是水利工作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围绕解决这三大问题开展工作。为此,需要转变水利理念,扩展水利的服务范畴.加快制定相应管理政策,让水利工程管理走上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夯实水利技术班子;通过政府决策、农民参与的方式,使水利工程走上永续发展的道路;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
  •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对河道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在水文测验断面上游非法采沙作业对水文站的水文测验影响日趋严重,导致现有的测验方式和测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测验和整编规范的要求,最终结果只能导致水文站迁站或撤消,随之也将导致发生大洪水时无法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情报和预报信息,严重后果可想而知.通过近几年对饮马河上游河道枯水水位分析,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提出河道取沙对河床、河堤、供水及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初步提出控制采沙,科学利用的建议.
  • 摘要:利用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进行长期预报,它不仅可以减少各个类型预报因子的回归预报值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可以减少个别预报因子的极端值对综合预报意见的影响.本文利用1960-2010年500hPa高度场、海温场、100hPa高度场、地面气压场、74项环流特征指数与全国18个区域的降水量和18个区域的气温六类因子和金沙江向家坝站5-10月、6-8月、9-10月平均来水量资料,运用线性相关理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金沙江向家坝站5-10月、6-8月、9-10月平均来水量进行长期预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是可行的,预报与实况正、负距平符号一致的概率分别能达到72%、89%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 摘要: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如何保存和延续城市水系的历史形态和格局是水系规划中亟需解决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登封市历史文化特征,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水、景、城合一的水系规划思路,塑造了"三水穿城、三脉传承、五行变化、三色相间、三元融通、天地之中"的文化景观格局,采取了人、水、景三位一体的水文化建设模式,彰显了文化的多元性、景观的生态性,探索了古城水系规划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更新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 摘要:沙市河段位于长江中游沙质河床起始段,河段内洲滩众多,河床演变十分复杂,航道条件长期难以稳定.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段河床冲刷剧烈,洲滩大幅变形,局部水流结构相应发生调整,通航又受到保证荆江大桥安全的限制,三八滩先后实施了两期应急工程和一期守护工程,但滩体萎缩现象仍在持续,并在其通航主汊道进口淤积形成一定规模的边滩,使得该段航道整治工作既有复杂性,又有特殊性.本文充分利用沙市河段实测资料丰富的特点,对影响航道条件的关键因素展开深入分析,以求形成对该段航道变化趋势的系统认识,并提出相应整治思路.
  • 摘要: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不仅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要截留、消耗较大的水资源量,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短缺,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根据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当前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阐述了海河流域开展节水型水土保持的必要性,明确了开展节水型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原则,并提出了节水型、输水型、水源涵养型、生态清洁型等四项节水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 摘要:本文选取渭河流域西吉、平凉、西峰镇、洛川、武功和华山等6个气象站的主要气候要素资料,采用线性相关法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点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结果显示,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15;年平均气温序列呈增加趋势,趋势检验的结果为4.96,远大于95%的显著性水平,平均每10年增长0.30℃;年平均湿度呈降低趋势,平均每10年降低0.35%,但未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三个气象因子的变化共同作用下,渭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异,水资源量减少;河道内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大部分陆地地区植被覆盖率降低.
  • 摘要:介绍了一种在线过滤、浓缩和紫外光谱测定地表水中痕量苯胺的技术.试验结果显示,Aquapod SPE250测定实际地表水样中苯胺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3μg/L和0.75μg/L;配制9个1.98~98.9μg/L不同浓度苯胺标准溶液分别平行测定6次,计算得到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范围在-12.2%和3.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2%~5.26%,且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线性关系较好(R2=0.999,p<0.001),表明该技术用于苯胺的在线监测,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满足在线监测预警的需要.
  • 摘要:通过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系统地简介国内常用的地埋A/O-人工湿地、地埋A/O-生态塘、地埋A2 /O-人工湿地、生物滴滤、一体化MBR设备几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对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比对,提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提供参考.
  • 摘要:研究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PSS、AquaChem等软件和离子比值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新疆淖毛湖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组分变化特征、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离子的来源和地下水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从一区、二区到三区,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承压微咸水中所有组分,除了HCO3-外含量均大于承压淡水;潜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性,潜水一、二、三区的水化学类型分别是HCO3-Ca、HCO3-Mg·Ca和HCO3-Mg·Ca型水,承压淡水和微咸水水化学类型分别是HCO3·SO4-Ca·Na和SO4·Cl-Na型;潜水一区、二区到三区水交替程度逐渐削弱,二区所受的溶滤作用比其他两个区域弱,三区所受的蒸发作用强于其他两个区域,水质朝成化方向发展,不是海相沉积水;承压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水交替程度变弱,水质朝咸化方向发展,不是海相沉积水,Na+来源于含岩盐地层.
  • 摘要:2005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了大批供水工程.但由于存在产权不清、管护主体不明、水价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工程持续运行与安全供水.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梳理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要求,总结分析国内外供水工程管理模式,研究提出了现阶段5种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即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公有水务公司管理、县级政府授权经营、股份制公司经营和小型供水工程委托管理模式,为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参考.
  • 摘要:云南省有九大高原湖泊,作为高原明珠,养育了云南千千万万的百姓,更是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污染日趋严重,给九大高原湖泊带来不堪承受的重负,水质逐渐下降.如何保护水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发治理高原湖泊,是摆在云南各级政府和水利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湖泊治理的经费筹措,提高全民保护的意识,调动和发挥企业与社会参与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等,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利用德国促进贷款云南程海湖水体综合治理保护示范项目为例,论述了高原湖泊治理的新模式,以求打开思路,转变观念,为保护和治理高原湖泊提供参考.项目由政府主导——云南省永胜县环境保护局提出项目,企业为实施主体——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OO”,使得项目符合德国贷款主要支持的环境友好型以及对气候保护和环境有积极影响的领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公益性特点,通过企业的利润提取,来保证本息的归还,为今后的湖泊治理融资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模式。
  • 摘要: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研究子牙河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对实现该区农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们经过参数率定与模拟验证的SWAT为手段,设置了一种充分灌溉处理和九种非充分灌溉情形,拟合得到了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不考虑氮磷胁迫的历史灌溉情景为基本情形,设置了三种优化灌溉方案.结果表明:与基本情景相比,冬小麦产量略有降低(产量平均降低3.44%),水分利用效率(WUE)平均提高5.11%.优化的灌溉制度可以为子牙河平原农田灌溉用水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监控系统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淄博市太河水库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开展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信息化工程总体结构、通信网络、中心监控软件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完善水库灌区信息化工程,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灌区供水工程信息化工程主要由中心控制室、分控室及水质检测、测水量水、闸门监控、视频监控等四个子系统构成.通过太河水库灌区信息化建设可以看出,完全能够建立一套先进的在线监控系统,利用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光缆通讯、数据库及网络工程等技术,实现供水自动化监控运行管理从采集、传输、处理、计算、分析、输出、共享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以自动化建设推动供水信息化建设,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平台。
  • 摘要:根据生态环境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势在必行,节水又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当前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费标准低、收费难,节水灌溉宣传力度小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制定水价和水费政策、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 摘要:"三湖"为太湖、巢湖和滇池,有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物系统退化和"湖泛"等生态环境问题,现均为全国蓝藻严重爆发湖泊,经治理取得阶段性效果.总结治理经验教训后提出"三湖"生态修复总体思路:生态修复须有一个总体顶层设计的、能达到目标的综合性方案;实现生物多样性包括削减过多蓝藻;削减蓝藻数量与治理富营养化相结合,蓝藻削减数量持续大于蓝藻自然增殖量,蓝藻爆发程度就持续减轻直至消除;生态修复应贯穿治理全过程;水生态系统的水体、底质和生物子系统需统一修复;修复生物子系统先要改善生境和合理搭配种植(放养)各类生物及适时调整各类生物结构;各类工程技术措施和相应保障措施科学结合."三湖"生态修复措施要点:控源截污,为提高污水厂排放标准立法,治理好每一条入湖河道;进一步削减蓝藻数量;大规模修复以芦苇为主的湿地,清淤与抬高生态修复区基底结合;观景水域生态修复要满足观景要求;建设生态边坡;建设典型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如深度治理五里湖建成全国小型湖泊治理典范,草海建成清澈见底长满水草的洁净湖泊,巢湖西北部建成消除蓝藻爆发和景观水域的典范.
  • 摘要:旱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断加剧.加强旱情监测,提高旱情监测能力,探索旱情监测方法等,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国旱情监测工作相对薄弱,采用便携式土壤水分采集仪进行旱情监测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该类仪器设备性能指标认识、监测能力水平、管理使用效率等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以便携式土壤水分自动采集为主的移动自动墒情站,监测方式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快捷,能有效补充固定墒情站点的布设不足,是不可缺少的旱情监测方式.本文结合有关研究成果,通过土壤含水量监测实验,探讨同型号便携式土壤水分采集仪交叉使用、更换传感器等生产应用的可行性,为便携式土壤水分采集仪科学管理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 摘要:近年来长江口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水资源数量有所减少、质量有所改善、成潮入侵有所加剧、海平面上升的负面影响有所增强等新情况.本文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针对长江口水资源出现的新情况,探讨了新制度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指出为应对水资源数量的变化,应提前规划,调整产业发展;标本兼治,加强流域管理;加强监测,构建共享机制.为应对水环境质量的制约,应控制上游污染物的排放,深化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同时要合理配置长江流域水资源.总之,要多角度、多层次地保护长江口水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 摘要:以2012-2013年淀山湖4个主要入湖河(湖)道千灯浦、急水港、朱厍港及元荡和3个湖区站点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淀山湖区域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态结构差异,探讨了湖区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淀山湖区域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从氮磷营养盐形态组成来看,淀山湖区域水体中总氮以溶解性无机氮为主,占总氮的比例为69%;总磷以可溶性总磷为主,占总磷的比例为62%.叶绿素a与水温、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绿素a与透明度、溶解性总磷及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与总氮、氨氮等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 摘要:清水河是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河流,其上游郫县现拟新建安德污水处理厂.本文采用QUAL2K模型和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以NH3-N、COD作为目标因子,对拟排入清水河的污水进行水质模拟,并采用解析法计算其在清水河中的水环境容量,分析排污对清水河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只考虑安德污水处理厂排污,其污水虽会增加清水河中污染物的浓度,但不至于改变水体原有水质标准.若考虑清水河上其他生产、生活排污,安德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进一步削弱清水河的水环境容量,降低水质标准.
  • 摘要:本项目研究开发了一个双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它将区间规划和模糊节点分析方法整合到了一个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中,用于处理以概率分布及双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确定参数.它也可以对不同政策情景导致的经济结果进行分析.该模型被应用与一个农业水资源管理的例子中来阐述其实用性,得到的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得到理想的水资源分配政策,以实现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用水户的需求,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 摘要:湖西新村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区,老水源地经过50多年的开采,水质和水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需要寻找新的替代水源.在沙漠区寻找水源地不同于平原区或山区有规律可循,几千km2的戈壁滩如何找到水源地困难很大.同时,该区域可供参考的地质资料较少,对寻找新的水源地帮助有限.采用原始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并用,成功地查明了黑河对水源地不具侧向补给,而新水源地主要依靠开采静储量维持.通过对湖西新村新水源地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新的水源地地下含水层的厚度、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参数,从而对新的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评价.根据计算结果,水源地在动用静储量、保证取水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开采70年,水源地前景喜人.
  • 摘要:在黄河独特的水沙条件和渤海弱潮动力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形成了中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和最年轻的湿地.该湿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393种,鸟类265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由于20世纪70至90年代黄河连年断流及近年来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量减少,使黄河河口生态系统出现了生态退化、面积萎缩、生物多样化衰减等生态失衡问题.自2008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结合黄河下游汛前调水调沙大流量过程,有计划地向河口三角洲实施了生态补水,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的管理单位和直接实施的山东黄河河务局,精心组织,精心调度,就该生态补水的过程、措施和效果进行了跟踪和探讨,指出了存在的生态补水有待纳入统一调度的管理机制、引水渠道淤积严重,影响了补水效果、现行湿地补水设施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尽快建立河口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
  • 摘要:本研究主要分析DEM分辨率对基于TOPMODEL降雨径流模拟的影响,并用模糊分析的方法研究基于地形的降雨径流模型效率.选取香溪河为研究区开展TOPMODEL模型DEM输入不确定研究,在研究区上中下游选取4个试验小流域作为试验流域并在每个小流域出口建立水文气象观测站.研究选取2010-2012年的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及验证,将30m分辨率DEM重分类为60m、100m、150m、200m四种分辨率,在所有试验流域中分别应用上述五种分辨率构建降雨径流模型.研究采用Nash效率系数评定模型效率,结果显示香溪河流域以TOPMODEL为模拟工具的降雨径流模拟模型Nash效率系数随着DEM分辨率的增大而减小.
  • 摘要:目前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损失的量化难度较大.为此,基于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皂市水利枢纽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移民安置区建设等8个生态足迹模型.根据这些模型的计算,量化出皂市水利枢纽生态补偿总量为1.05×108元/a,大小依次为:水库淹没>水库泥沙淤积>移民安置区建设>水土流失>工程施工能源消耗>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钢材>工程占据>施工过程生产污水排放;其中水库淹没、水库泥沙淤积、移民安置区建设的比例分别为72%、7%、6%.这些结论为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提供依据,探求了对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补偿的量化路径.
  • 摘要:城市水生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本文通过水域环境、水质状况、水边生态、水资源量等方面分析九江市城市水生态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利用保障措施、专题研究及工程措施等手段来保护城市水生态;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如何避免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修复技术,构建新的城市水生态,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 摘要:入河排污口布设与整治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维护河流生命健康、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滦河干流全长509km,共划分为10个水功能区.根据监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和2011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总体上2011年水质优于2010年.对滦河干流的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估算排入各水功能区的废污水量和污染物量.通过分析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之间的关系,证明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与入河排污口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滦河的实际情况,提出滦河干流入河排污口布设和整治方案,并从审批程序、监测制度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几方面提出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的对策和措施.根据入河排污口的布设方案,排污口整治措施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排污口关停或跨区迁建,主要针对人河排污口布设中规定的禁止设置入河排污口的水域。该区内现有排污口应全部拆除或搬迁。第二类是排污口原区整治,主要针对入河排污口布设中规定的严格限制入河排污口的水域。对该区域内不达标的入河排污口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做到达标排放。虽达标排放但仍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排污口采取生态净化工程,对入河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第三类是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主要针对入河排污口布设中规定的一般限制入河排污口的水域,区内现有或新批准的排污口要设置公告牌、警示牌、标志牌等。根据入河排污口的布设和整治方案,分别从人河排污口的审批、监测、整治等方面加强管理。
  • 摘要:近年来,密云水库来水量锐减与水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南水北调来水入库后,水质汇兑与水生态重构趋势不明朗.为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密云水库水质变化状况,2012年,在库区富营养化加密监测的基础上施行库东浮标预警站建设、生物载体布设、水华防治移动工作平台改造及水面保洁工程等多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并首次开展密云水库库区水生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库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发展阶段.陈述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背景及作用,并采用指数法对项目布设后的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得出2013年密云水库库区藻细胞密度较2012年同期总体下降趋势明显,库区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水体功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评价Ⅱ类标准,论证了现行水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有效性.
  • 摘要:城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的有机组成,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水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江、河、湖、溪、湿地、水库和地热等多种水形态集聚,水资源丰富.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水城共生"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态.文章分析了南昌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思路、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措施,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施河湖连通、水环境整治、河湖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使河湖水净、水畅、水美,建立健康的水生态体系。通过水源地保护、城乡供水一体化与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立安全的供用水体系。实施赣江及河湖景观提升工程,融人南昌特色水文化元素,打造中心城区水生态景观带,初步形成“一江、两河、八湖、一水网”的生态水景观格局。
  • 摘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由于所处地域关系,又是水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河流,它的水资源利用率是全国大河中最高的.近年来黄河水资源实行了统一调度,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断流问题,但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东营市黄河水资源又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加剧、渠首工程引水困难、节水措施少等几大问题.为此,加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利用体系,包括积极提高水资源供给、建立辖区独立水文水资源监测机构、建立完善各级水调中心、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政策和技术应用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针对当前我市的水资源现状,就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利用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摘要:三峡水库泥沙问题是水库科学调度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初步研究通过"测、报、调"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首先,为了实时掌握库区泥沙输移和库尾泥沙的冲淤特性,本文在大量比测试验、精度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实时监测新技术,并结合洪水和泥沙实时预报,提出了采用"洪峰涨水面水库削峰,落水面加大泄量排沙"的沙峰排沙调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水库排沙效率,此外,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时间的提前和坝前水位的抬高,库区泥沙淤积范围也逐渐向上游发展,为适应三峡水库新的来水来沙、走沙规律、汛期调度方式调整及上下游水资源用水需求,开展了三峡水库库尾减淤调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寸滩站流量达到6700m3/s以上、坝前水位在161m时,适时增加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加大库尾河段水面比降和水流流速,是增大消落期库尾走沙能力的有效措施.
  • 摘要:本文简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金坛市水生态文明相关领域建设现状以及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金坛市优质基底条件与特色,提出了金坛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措施,将构建"一核、一带、三片、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打造科学完善的水安全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体系、传承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严格高效的水管理体系五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体系,以期为把金坛打造成碧水畅流、河湖健康、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山水生态幸福城提供指导.
  • 摘要: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即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布局.但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实测径流序列表现出非一致性,使得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水生态文明建设所依据的水资源量评价结果出现偏差.目前国内主要采用还原、还现修正的方法,使径流序列满足一致性的要求,但用于评价还原、还现径流序列一致性修正效果的方法,却仍存在有较大主观性.结合黄河花园口站1956-2000年的实测、还原和还现径流序列,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径流序列的一致性进行判断,再结合Hurst系数和变异程度,对非一致性修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还现径流序列的修正效果有限,有必要采用非一致性水资源评价方法.
  • 摘要:通过水位动态模拟实验检验水位调控对永久淹没和间歇淹没湖库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水位调控导致沉积物有机质(OM)流失,水位变化速率越高,沉积物颗粒中值粒径(MS)越大,比表面积(SSA)越小.无论何种淹没沉积物,水位调控后粒径20μm以上和以下的颗粒含量分别增加和减少.水位调控增加了沉积物无定形铁铝氧化物(Feox和Alox)含量,使磷最大吸附容量增加了2.03~390.75mg/kg,但同时降低了25.81%~50.00%的磷吸附缓冲容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位调控将使沉积物由短期内的磷"汇"转化为长期的磷释放"源".考虑到磷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中的重要性,湖库水体的水位调控时间、速率、频次和持续时长均需优化,以避免和减缓不利生态影响。
  •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以完善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以加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土保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具体实践,以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与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水资源与水文化理论研究,积极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切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依据水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加强重点部位管理,着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要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着力巩固水资源管理基础作用。
  • 摘要:松原灌区是哈达山水利枢纽主要配套工程,也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利用数学模型法对松原灌区运行后地下水环境包气带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潜水中的盐分将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大约5~6a,盐分上升达到峰值;矿化度将在大约第10a左右开始低于现状值;P的污染不易发生,而NH4-N浓度会有所增加.针对松原灌区运行后存在的问题,结合预测结论,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预防措施,为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到建成后产生大量的水文泥沙数据和地形数据,为系统掌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的泥沙淤积规律,加强流域内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及其水库监测数据的长期有序、安全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开展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研究.系统采用B/S架构与C/S架构混合模式进行开发,主要包括水道地形自动成图与图形编辑、水文泥沙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与输出、水文泥沙分析与预测、三维可视化等五个子系统.系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理念、新手段,实现了金沙江水文泥沙信息、计算模型、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系统在水电站信息管理、优化调度、河床演变分析、泥沙预报预测、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海河流域下垫面发生变化,造成流域产、汇流特性的变化.为了分析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系列的一致性影响,本文将改进的新安江—海河模型应用于后湾水库以上流域,并采用大量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率定.后湾流域下垫面发生变化的年代为1980年左右;改进的新安江—海河模型用于不同量级的洪水模拟、效果较好;洪水量级不同则径流修正幅度不同,且洪水量级越大径流修正幅度越小,反则反之.为将来洪水预报方案的编制提供资料,为漳河流域的实时洪水作业预报提供参考,为漳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针对泄洪雾化溅水过程,建立了随机溅水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随机函数描述水滴喷射过程,采用颗粒运动力学方程描述水滴在空中的运动,并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来反映复杂地形对水滴降落地点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原型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泄洪水力条件、地形条件与风场条件对雾化降雨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一致.鉴于模型计算参数对于雾化降雨分布有显著影响,因此根据实际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参数优化与完善,是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 摘要:本文以古夫河兴山县城段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河段河道生境现状,指出了河道生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适用于该河段河道生境修复的主要理论方法,并确定了河道生境修复方案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维持河道生态水位"为主题,以河道岸坡生境修复、河道横断面形态修复以及河道纵断面形态修复为主要修复措施的河道生境修复方案.本文研究将河道生境修复相关理论方法用于工程实践,对促进河道生境修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古夫河兴山县城段生境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盐城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以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为动力,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统筹兼顾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强化保护和科学管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不断探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防洪保安体系、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安全运行生态净化饮用水源工程、保护沿海滩涂湿地、打造"清水走廊"、实施退圩(围)还湖、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国海盐博物馆等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奋力谱写了"水理论研究、水安全保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持、水文化传承"的新篇章,为我国沿海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 摘要:引江济太调水工程通过将长江水引入太湖来加快水体流动,从而提升了太湖水质自净能力.根据太湖水质特征甄选出水质自净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及其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子,基于质量平衡原理计算了2006-2012年太湖氨氮自净能力,通过对氨氮自净率与湖面降雨、换水周期、引水天数、日均引水量的多元回归统计和分析,发现太湖氨氮自净能力与引江济太望虞河引水入湖天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同时日均引水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湖氨氮自净能力.该结论可为太湖水环境治理和引江济太调水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吉林省各流域39个雨量站1980-2005年的蒸发与降水数据成果,结合吉林省26个土壤墒情监测站2002-2005年的土壤含水率监测成果,分别计算了多年干旱指数、春季(4-5月)干旱指数、2002-2005年土壤含水率成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指数法可根据某一时段蒸发量和降水量,及时地反映该地区的干旱等级,符合干旱实际.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 摘要:利用1966-2005年广东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公式,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广东省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前汛期、后汛期、旱季和全年这四个时段来看,广东省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分布时空差异显著.其中,前汛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利用降水量和蒸发率的空间分布与广东省全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存在3个大值中心;后汛期与旱季则相反,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呈现南北递增或递减的趋势.此外,广东省前、后汛期可利用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旱季蒸发量大于可利用降水量,容易造成春旱、秋旱、秋冬连旱或冬春连旱.
  • 摘要: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探讨了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对实践路径的认识,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进展.根据当前广西水资源特点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识别了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给出了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化路径.
  • 摘要:本文利用在sigma坐标下含有植被明渠水流三维数学模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S-A方程的DES模型,采用分步算法和有限差分离散求解控制方程,对含有刚性和柔性两种类型植被试验水槽水流流速和切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淹没植被明渠水流流动瞬时图像特性,在植被的存在区域内水流速度减小,切应力在植被林冠层处区域最大,在湍流过渡区域内切应力比在充分发展的区域内大,在植被林冠层区域存在K-H不稳定涡,K-H涡在充分发展区域贯穿于整个河道纵断面,增加水流在整个河道纵断面的垂向掺混.
  • 摘要: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安格庄水库、王快水库、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4座水库以及入库河流水化学成分的测定,借助Larson指数和Larson指数主要影响因子硫酸盐进行分析,探析得出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供水初期北京市部分小区居民家中自来水出现不同程度"黄水"现象的原因是高硫酸盐的水源水会对老旧小区的铸铁管网造成腐蚀,同时对4座水库供水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该4座水库水质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制要求,可以确保供水安全.通过一系列实例研究和数据实证分析,阐明了水龙头"黄水"形成机理,提出"黄水"现象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供水安全.
  • 摘要:衡水市是全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48m3,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所需的人均1000m3的临界值和水资源极度紧缺标准的人均500m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衡水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衡水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制约着衡水市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讨论了衡水市的水资源特征、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趋势和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地下水超采、城市雨洪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措施.
  •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自流灌区、扬水灌区、清水河咸水灌区枸杞灌溉情况,通过点面结合的调查方式,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典型调查区、布设定点跟踪农户对各灌区枸杞灌溉情况、产量性状、投入产出等进行调查与监测,提出了不同灌区枸杞适宜的灌溉制度,在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无锡市锡山区素有"江南水乡"之美誉,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然而锡山区又是农业大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又多.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建设智能化、高效能节水灌溉工程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无锡是"感知无锡智慧水利"的示范城市,本课题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灌溉系统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实现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生态化、高效化及低耗化.
  • 摘要:唐山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自2004年启动,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等措施,经过8年时间完成了全市29个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了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现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营.根据《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型水利工程由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管理单位进行管理,中型或特别重要的小型水利工程由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竞争承包等形式,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到2012年底,全市水利系统29个有改革任务的水管单位全部完成改革任务,所有县属管理单位完成了定性、定编、定岗,并落实了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分别通过了省验收,完成了改革任务。
  • 摘要:采用1990-2010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引滦工程水源地潘家口水库水质时间变化规律,近10年来潘家口水库有机物污染、总氮和总磷有了显著增加,存在向富营养发展的趋势;采用污染物浓度等标法,分析了潘家口水库有机物污染、总氮和总磷增长速率,总氮增长最快,已成为威胁引滦源头水质安全的首要污染物;从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引滦入津水质变化的原因,较多的来水量对潘家口水库面源负荷增加的影响远小于对污染物的稀释和自净作用,潘家口水库上游地区点源和面源污染、库区周边污染、网箱养鱼是造成引滦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 摘要:湖泊富营养化导致太湖蓝藻水华频发,蓝藻的大量聚集易诱发湖泛(俗称"黑水团"),威胁太湖饮用水安全.本研究利用围隔装置,在太湖湖泛易发水域成功模拟了湖泛的发生,在国内尚属首次.野外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蓝藻堆积量、较高的温度以及较高的底泥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湖泛的形成.通过试验建立了形成湖泛的蓝藻堆积量4kg/m2和风速3m/s的阈值,但所建立的阈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湖泛发生的关键环境因子间存在相互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因子加强都会促进湖泛的提前发生.
  • 摘要:近年来在长江上游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梯级水库,泥沙淤积将对大坝和水库的使用构成威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评估及预测.本文采用不同类型的拦沙率公式对长江上游流域内20座水库的淤积情况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Brune公式、Brown公式、Gill公式、Jothiprakash公式等对长江上游水库淤积的适用性,并得到了一个适用于长江上游水库淤积的经验拦沙率公式.最后,结合拦沙率和水库运行方式等因素对长江上游的水库淤积进行了分类.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水库淤积和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 摘要:水量平衡模型是一种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的概念性水文模型,通过对气象要素与水文要素的关系建立经验公式,用经验公式来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本文所建立的两参数水量平衡模型,输入为降水量和蒸发量,输出为径流量,用该模型对长江流域干支流控制站的月、汛枯期及年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模拟的预报对象径流过程与实测径流过程吻合度较高,峰值对应关系也较好,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值均控制在±5%以内,满足水量平衡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同时,由于长江流域各支流水库较多,在预报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水库预调度信息,探讨并完善水资源长期预报方案.
  • 摘要: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长江流域特点,对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先进的水文化体系四大体系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构想,从"水补""水净""水控""水景"四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提出建议,并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试图为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特点,分析了流域内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流域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博弈模型,并对流域内A、B两个行政区域主体在流域水资源需求不能完全满足的条件下,做出不同决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成本进行了博弈分析.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当A、B两者均选择完全满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时,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之和是最小的.建议在水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将流域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水资源合理分配上来,促进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高效.
  • 摘要:利用江西省赣县气象局酸雨观测站2006-20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酸雨采样特性、月分布特征、年变化特征及K值年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赣县酸雨发生频率极高,月平均在85%以上,1-3月强酸雨发生频率甚至高于60%.酸雨、强酸雨出现频率的月分布特征与pH均值的月分布特征相吻合,降水样品K值分布与pH分布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赣县降水的pH值、K值及酸雨频率变化特征,与降水频率、过程雨量及降水过程形成原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观测经验表明,受台风影响的降水其酸度相对较低,K值也小.
  • 摘要: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的改善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临清市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详细分析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加强领导、建立平原水库和深化体制改革的措施推进农村供水统一管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生态文明建设.
  •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难题.珠江流域片涉及滇、黔、桂、粤、琼、湘、赣、闽8个省(自治区)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地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用水质超标、水污染恶化、水源不足、用水不方便和行政管理服务滞后等方面.根据珠江流域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生活排水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构成及排放规律,开发了与经济及环境质量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设备:多功能折流反应器和多介质生态滤池,提出了多功能折流反应器单一处理模式和多功能折流反应器与多介质生态滤池复合模式,给出了优化模式的运行参数和设计模型,并在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测试和应用.通过数据观测和分析,多介质生态滤池复合模式的处理标准基本达到了GB18918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推广应用.
  • 摘要:随着农村供水的快速发展,生活排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展生活排水处理工程建设.作者通过承担相关标准编制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和现场调研,提出了适合农村生活排水特点的物理、生物、生态处理技术13项,组合形成联村或单村集中式生活排水处理技术模式4种(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生态组合、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模式)、联户或单户分散式生活排水处理技术模式3种(生态、生态组合、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为各地进行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技术和模式选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
  • 摘要:2005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时期全国农村供水将进入普及自来水、实现可持续安全供水新阶段.本文在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及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从农村供水现状和小康社会需求出发,研究提出了农村安全供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选取的理由和依据,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一级指标即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可靠性、供水集约化、供水可持续性和18项二级指标,以期为"十三五"全国及地区农村供水工程规划编制、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采用多级沉砂池+厌氧生物预处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南昌市礼坊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分析了该组合工艺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良好,COD、NH3-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7%、85.3%、88.1%、96.1%,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预处理单元对SS去除贡献率为83.6%,远大于人工湿地单元,而人工湿地单元对氨氮、总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89%、92.3%,两个单元对COD的去除贡献率基本持平.该系统建造成本低,维护简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推广可行性.
  • 摘要:生态灌区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灌溉体系,这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困难,利用不确定性规划的方法能够更为真实地体现生态灌区系统中的各种不确定状况,将决策风险量化,从而提高水资源系统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本文运用不确定性规划的方法对开孔河流域生态灌区的农作物及生态植物之间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区间两阶段随机不确定性数值模型,将水资源配置及系统收益的所有结果以区间数的形式给出,为决策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在运用过程中,可用水量的不确定性主要通过随机规划的方法将水量与概率密度函数结合,而目标水量与实际水量之间的不确定性通过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进行一个追索,所有的数据不确定性都以区间的形式得以解决,因此通过构建区间两阶段随机不确定规划方法,不仅扩展了现有的两阶段随机规划和区间规划,更精确地解决了灌区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该研究将一定水量分配到不同灌区的不同作物之间,不仅计算了不同来水水平下、不同灌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可分配水量,还计算了不同生态等级下的水量配置方案及系统收益情况,使得水资源配置在水量、水质、环境在一定意义上都得以保障,同时也实现了灌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开孔河生态灌区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的决策依据。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修建会对水源区的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且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根据相关因素和数据指标给出影响的结果,提出治理负面影响措施.治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生态负面影响的措施应首选生态修复.水源区的生态修复可分为河流生态修复和陆地生态修复两个方面.水源区河流生态修复应采取工程、生物和综合措施.陆地生态修复是以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主,配合封山育林、封育保护、轮封轮牧、退耕还林、能源替代、舍饲养畜等措施来完成的.
  • 摘要: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作为一种新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水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析,详细介绍了DGT的技术原理、装置组成及存在优势.同时综述了DGT技术在水环境领域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水质的监测以及待测离子在DGT与土壤界面的动力学过程等,认为DGT技术作为一种在原位状态下,高分辨的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待测物的技术手段,为水环境中微界面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 摘要:当前,山东省正在加紧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传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与江河湖库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持相结合.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水利必须先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处涉及到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城市水系生态水利建设对策及技术措施,分析了当前城市水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等,目的在于为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关技术支持,作好科技服务.
  • 摘要:超采地下水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的强烈关注.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缓解地下水超采最有效、有力的措施之一.针对目前地下水管理立法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位、部分重要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一些相关的重要法律制度还未建立等问题,提出加快制定《地下水管理条例》,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制度,建立取水井管理、新增取水区域限批、地下水监测和公众参与等重点管理制度,强化地下水管理的行政责任制度、完善民事责任制度和建立刑事责任制度等建议.
  • 摘要:为评价洞庭湖入湖流量变异程度,基于多年气象和水文数据,建立洞庭湖7条主要入湖河流多元回归降雨径流模式,并分别对每条入湖河流多元回归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在此基础上,估算入湖河流天然年径流量,同时,采用指数平滑方法,对洞庭湖环湖河流天然年径流量进行预测分析,最终对东洞庭湖、西洞庭湖以及南洞庭湖入湖流量变异程度分别做出评价.基于两种方法对于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的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评价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湖泊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东洞庭湖水文情势和湖泊生态的影响程度一般,南洞庭湖入湖河流的径流量衰减程度显著;两种方法对于西洞庭湖的预测结果有差别,但总体表现为西洞庭湖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较大.
  • 摘要:东阿县是著名的阿胶之乡,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过去十年里,通过不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美誉,但水生态文明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本文探讨了东阿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途径和实践,指出东阿水生态建设的方向,即促进水生态文明与文化因素融合,提升城市品位,从经济发展角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适时提出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加强水利文化站点建设,为水生态文明增色添彩等多条建议,以期对东阿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严重,其所引起的人口、经济、生态损失已经成为了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从自然降雨状况、城市化进程以及排水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内涝成因进行了机理分析,提出基于综合风险指数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方法,对城市内涝的风险程度和演变过程进行清晰的量化计算,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对其2002-2012年城市内涝风险的演变进行了评价,并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内涝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虽然局部有所波动,但整体呈恶化趋势,降雨量上升因子的影响日益突出.
  • 摘要:根据湖南省湘阴县东湖水体存在的危机,探讨水体生态流量及交换周期的内涵和意义,结合湘阴县河湖连通工程规划对原有广泛使用的生态流量及水体交换公式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生态流量及水体交换周期计算公式,并对其在湘阴县河湖水体连通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新的生态流量及水体交换周期计算公式可以把握不同水体拟定的水质目标及规划纳污总量,计算结果更精确合理,反映了水资源质量和总量的更新能力及水体特性,为建立可持续利用的区域水资源供水系统及其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黄河河口防洪工程是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公益性项目,部分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成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保护鸟类,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珍稀保护鸟类的影响成为专家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中介绍了工程建设对鸟类影响分析的方法,通过确定黄河河口防洪工程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在分析自然保护区鸟类居留型、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评价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鸟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 摘要:本次研究依据黄河山东段(617km)历年实测监测资料,选用能反映有毒污染、有机污染、水化指标及其他变化情况的9项采样监测参数,5个采样监测断面,1720条采样监测垂线,应用误差分析与水环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采样断面代表性,在正常条件下,山东黄河干流监测断面以采用现有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4断面为好;采样频率代表性,山东黄河干流河段pH值年采样频率以每3个月1次较好,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氧以2个月1次为宜,其余参数可采用1个月1次;采样位置代表性,山东黄河干流4断面和支流大汶河陈山口断面的pH值、氯化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5参数采样位置可采用中泓1条垂线,干流4断面化学耗氧量采样位置,平枯水期采用中泓1条垂线,丰水期采用左、右岸2条垂线,支流大汶河陈山口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全年采用中泓1条垂线采样,生化需氧量、砷化物,在山东黄河干、支流均采用左、中、右3条垂线采样.
  • 摘要: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非介入净化处理.由于传统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技术局限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及更广阔领域内的推广.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研究优化改进工艺、核心填料及装置结构等问题,首次提出以陶土复合木炭作为核心填料,并重新确定了填料的配比,有效发挥了各种填料的组合作用,获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该技术所采用的滤材均为天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低碳环保,且运行管理方便,成功探索并形成了一种适应我国城市河流特点及水质状况的崭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扩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
  • 摘要:山东省临清市裕民渠是一条灌排两用骨干河道,西起位山三干渠东至马颊河,全长33.72km,流域面积452km2,占临清市版图面积的47.5%.裕民渠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是列入国家"09规划"的中小河道治理项目,通过修建护堤林带、滩地绿化带,草地护坡,在河道中建设生态湿地、水面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带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生态河道;同时设置小型集散广场和亲水平台,打造亲水走廊生态休闲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治理成果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道"的水生态理念.
  • 摘要: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大型城市,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地表水水源地,防治水华一直是水库管理中的重点工作.2008年起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每年5-11月开展每周一次的富营养化加密监测工作,着重对于氮、磷等可能引发水华的营养盐成分进行监测.通过对2008-2013年富营养化加密监测所得到的总氮、总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密云水库总氮含量按站点从高到低分别为白河主坝、潮河主坝、水九进口、金沟、恒河、库东,总磷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金沟、白河主坝、水九进口、潮河主坝、库东、恒河;而从季节性上来说,夏季(7-9月)库区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次是春季(5月、6月),秋季(10月、11月)最低.
  • 摘要:2013年水利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要求,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文章结合南昌市赣江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了水源地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开展水源地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案.通过开展水源地保护、水源地建设、监控体系建设等工程措施和水源地管理体制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应急预案编制等非工程措施,加强南昌市赣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全面推进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 摘要: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不断输入改变了滨岸带原有的环境条件,对滨岸带土壤的生物群落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使滨岸带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临威胁.本文以滨岸带微生物群落为例,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发展研究的现状,论述了滨岸带微生物群落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对滨岸带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揭示当前滨岸带中微生物种类、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的信息,明确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类型,这对开发其中微生物资源、保护滨岸带以及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对如何有效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莲花县位于赣江主要支流禾水的源头区,该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对象,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分析了莲花县水生态文明现状,并探讨了莲花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该问题分别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和水文化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实现区域水生态文明,促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提供依据.
  • 摘要:为了研究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中游干流水文等变化对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洲滩钉螺密度消长的影响,2003-2010年先后布置53个螺情等监测站,经过长期跟踪监测表明,2014年与2003年螺情密度比较,长江中游干流15个有螺监测点合计活螺平均密度下降75.06%、洞庭湖9个有螺监测点合计活螺平均密度下降96.27%、鄱阳湖6个有螺监测点合计活螺平均密度下降85.24%,江洲滩钉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2014年长江中游干流和洞庭湖江洲滩分别先后有10个和13个监测点未查到钉螺.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洲滩钉螺沿岸长度范围和钉螺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很少或正在缩小.
  • 摘要:本文在三峡水库泥沙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三峡水库汛期实时洪水调度的实际,对影响三峡水库汛期泥沙调度的主要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沙错峰调度的泥沙优化调度思路.通过对入库泥沙级配、优化调度需水量等因素进行多方案计算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了三峡水库泥沙优化调度的具体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最后,文章结合2013年汛期三峡水库泥沙优化调度实践,分析评价了该年度主要场次入库水沙过程的泥沙优化调度情况和效果.
  • 摘要:水生态文明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建设提供依据及参考.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技术归纳总结,概述了其共有特性,对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建议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宜有一个通用条文/规定(目标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工程、水景观、水文化)和考虑地方特色的专用条文/规定(指标层),规划期内专用条文/规定中宜突出不低于三个重点单项指标,单项指标权重或评分值宜不一致,同时对规划期末水生态文明城市宜重点考核其改善程度.
  • 摘要:国内外实践表明水生态修复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污染防治阶段,二是生态修复阶段.我国水生态修复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发展迅速,目前以水污染治理为主要任务,而生态修复方面大多着眼于单一指标,缺乏对河流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此外,对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影响评判标准也尚未统一.本文从生态学理论出发,阐述其在水生态修复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案例,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我国在水生态修复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水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西方发达国家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来看,综合污染防治在先,河湖生态建设在后,治污是河湖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在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源头控制-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一流域管理”这样一条主线,当前应以水环境污染治理为主要任务,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多方面将水生态修复的生态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利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总结我国在水生态修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加快推进水生态健康评估标准和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判标准的研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在水资源稀缺情况愈发严峻的今天,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作为破解水资源困境的重要工具,得到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依据水资源流动网络构建了水资源一体化系统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流动过程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三个关键环节;同时,针对推动水资源管理单位整合、完善水资源市场建设、提高本土水务企业竞争力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提升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效率提出具体建议及思路.
  • 摘要:随着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水源地的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需坚持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统筹安排,形成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和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情况,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存在问题,根据水资源保护目标,在借鉴和总结湖泊治理措施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入河污染物控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调水引流工程与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几个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体系,并就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及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对开展其他小流域及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治理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 摘要:长江上游水库调节干流年内径流过程,通江湖泊与干流关系密切,反馈水库径流调节作用,流域综合作甩下入海径流过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定量分析了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湖容变化对调节干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并在归纳总结三峡水库蓄水后两湖对三峡水库径流调节反馈的基础上,利用水库径流调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库调度方式下,水库对入海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通江湖泊湖容变化及其对于流径流变化的反馈,整体对入海径流影响不大,且在调节大洪水过程中,水库调洪对入海径流的影响并非下泄流量越小坦化作用越明显,下泄流量越小调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腾空库容时下泄流量可能与沿程洪水遭遇,弱化水库调洪对入海径流过程的坦化作用.
  • 摘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典型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巨大.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利用调水调沙对河口湿地进行生态补水,至2013年已经进行了6年.通过对历年生态补水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生态补水达到了对现有淡水湿地补水的目的,使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湿地功能增强、生态多样性增加、海水入侵的现状得到改善、海岸线的蚀退也得以遏制,但在引水条件、监测机制、补水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恢复将因调水的长期实施逐步得到显现和发展,为了为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水长效机制,修复河口受损生态系统,需要统筹考虑保护对象的生境,科学修复受损湿地,克服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补水的优越性。
  • 摘要:"水是21世纪的石油".北京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污水再生处理循环利用可有效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为使污水循环纳入良性循环体系,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达到以下工艺要求:强化脱氮除磷;进一步降解CODcr;去除水中的色度;保证动植物油指标达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面对新的水质排放标准要求,从整体优化观念出发,结合设计规模、污水水质特性及北京实际条件和要求,提出较为稳妥可靠成熟的组合处理工艺.A2/O-MBR组合工艺进一步拓展MBR的应用范畴,该工艺中独立控制的SRT和HRT、回流比、MLSS浓度及污泥负荷等设计运行参数会产生与传统A2/O处理工艺不同的影响;是适宜于北京土地资源紧缺地区新建再生水厂的强化脱氮除磷技术,配套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曝气沉砂池可有效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为进一步保证出水TN、TP达标,建议增加常规碳源补充/内部碳源开发与化学除磷辅助措施。
  • 摘要:通过对新疆三塘湖盆地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各均衡项的分析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了三塘湖盆地平原区在南部山区五条河沟上修建水利工程前后的地下水均衡数据,发现在水利工程实施前后三塘湖盆地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处于负均衡状态.分析对比在南部山区水利工程实施前后该区地下水均衡变化情况可知,由于南部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将造成南部山区的五条河沟对盆地平原区地下水系统的入渗补给量大幅度减少,潜流补给量完全消失.最终使得三塘湖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泉流量和潜水蒸发量的减少,但南部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生态影响不大.
  • 摘要:筑后川是九州地区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河流,属于一级河流.筑后川大堰具有防洪、防咸潮、生产及生活用水等综合性蓄水堰,自1998年筑后川下游调水工程实施之后,向右岸地区输水量有所增加,筑后川大堰蓄水滞留时间增加,库区内污染负荷生产、转化及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变化,蓄水区水质有恶化趋势.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盐度增加的现象明显增多.本论文对于位于筑后川下游的筑后川大堰蓄水区以及坝下游的感潮区间河段的水质特性进行了考察分析,分析认为伴随着筑后川大堰蓄水区取水量增加,滞留时间发生变化,加之夏季水温升高,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蓄水区出现了藻类增殖现象;感潮区河段的盐度变化受到海面上升、蓄水区水质恶化趋势及下泄流量减少的影响,坝下游感潮区河段水体水质特征发生变化,藻类增殖、迁移、转化过程也随之受到影响.笔者在对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容积模型对水质变化特性进行了计算模拟,蓄水区及感潮区间河段水质变化过程得到了良好的再现.
  •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夯实资源基础.淄博市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立足本市水资源实际,坚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水生态文明理念,从人水和谐的角度出发,转变水资源管理的思路,按照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和强化水源保护的管理原则,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面,蓝藻水华与湖泛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治理的难点.已有研究表明水动力作用是大型浅水型湖泊生态演变的关键因子.因此本研究采用原位观测与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拟通过建立原位风速、浊度、筛片震荡频率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水动力作用对沉积物再悬浮和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扰动过程中,上覆水体的浊度、TN、NH3-N、TP均随着震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沉降过程中,浊度、TN、NH3-N、TP均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浊度的最终值接近与初始浊度值,但NH3-N不能恢复到初始水平.在持续风浪扰动的3个小时过程中,大风相对于小风,悬浮物、NH3-N、TP的再悬浮通量较大,TN则表现相反趋势.
  • 摘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通过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实现水文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现代化水文信息系统,提高了水文测报速度,扩大了水文测报范围,能够及时测报暴雨洪水信息,从而,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和增长了洪水预见期,为防洪调度提供快速、可靠的决策依据.近年来,自动测报已成为水文测报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适应水文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提高水文行业服务质量,本省于200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自动测报系统,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挥自动测报系统的重要作用,是人们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目前,测报站实现了“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在批量数据传输方面,采用1h传输一个数据包,一个数据包含有12个水位数据(5min划动数据)、12个雨量数据、1个电压数据,这些数据基本能够满足汛期报汛及水文资料整编的要求;分中心站在正常情况下能准确实时地接收和转发自动测报站雨量、水位和电压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合理性检查,并远程监控测报站的运行状态,建立实时雨水情数据库,显示各种数据报表,可完成远程设置。在通信正常和测站终端机(RTU)无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完成雨量固态存储数据批量下载任务。指出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无备用信道、系统的应用软件整合不到位方面的问题。建议加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为系统增加备用信道、完善系统的应用软件。
  • 摘要: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多种方法对黄河流域基准年、2020年与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年总需水量分别为485.8亿m3、521.1亿m3与547.3亿m3,其中生活需水量分别为29.5亿m3、41.2亿m3与48.9亿m3;生产需水量分别为452.9亿m3、474.0亿m3与491.0亿m3;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3.5亿m3、5.9亿m3与7.5亿m3.通过黄河流域的应用认为定额分析法和机理预测法预测的结果是合理的.
  • 摘要:地下水资源不仅是河北省的经济命脉,更是河北人民的生命之水.在人口稠密、工农业迅猛发展的河北,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日益显著.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研究,可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双重影响,本文构建了地下水环境脆弱性K-Q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分别给出了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并据此方法对河北省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