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孕灾环境

孕灾环境

孕灾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灾害及其防治、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3097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东方论坛、交通企业管理、地下水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75·8”暴雨·洪水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2014江西省地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年会等;孕灾环境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培军、庞鹏、姚玉璧等。

孕灾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0972 占比:99.92%

总计:131078篇

孕灾环境—发文趋势图

孕灾环境

-研究学者

  • 史培军
  • 庞鹏
  • 姚玉璧
  • 李锦荣
  • 殷瑞兰
  • 沈泰
  • 王劲松
  • 王莺
  • 邢恩德
  • WANG Yi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峰; 夏佳毅
    • 摘要: 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防灾减灾能力等多个子系统选取指标,结合常州市金坛区地形地貌、气候、房屋建筑等自然地理要素,人口、经济等社会人文要素以及历年自然灾害统计数据,设计并建设金坛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空间属性数据库,形成区划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方法生成了自然灾害区划小区,并运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方法进行二级灾害区划分,最终得到了金坛区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为因地制宜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多种灾害共生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诱发了多处山体滑坡和堰塞湖灾害;2021年台风“烟花”袭击上海时恰逢天文大潮,形成了风、暴、潮、洪“四碰头”的极端不利局面;又如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涝急转的灾害时空群聚现象……多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上述的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形式。
    • 连悦辰; 高路;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核心区的孕灾环境(地形、河网)、承灾体(社会经济)、致灾因子(日降雨量)以及灾情等信息,系统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与成灾过程,并探讨了鄱阳湖流域的洪灾防治措施。结果表明:6月以来高强度的降水是2020年鄱阳湖1号洪水爆发的前期基础,土壤湿度较高,趋近饱和;7月1—8日短时间内异常强降水(致灾因子强)和鄱阳湖流域核心区高程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的共同作用下,洪水漫延快,短时内淹没了湖区的社会经济系统(承灾体),形成洪涝灾害。从灾害系统角度对典型洪涝灾害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区域洪涝灾害的风险识别与防灾减灾能力。
    • 耿世波; 聂哲; 王瀛; 方缘; 肖光梁; 李鸿强; 纪永明; 朱宪龙; 周晓宇
    • 摘要: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05—2019年辽宁省1639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2017年辽宁省30 m分辨率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山洪沟资料以及风险普查数据,对辽宁暴雨诱发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并将风险区划结果与历史山洪灾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山洪灾害与降水相关性统计发现,6 h暴雨作为辽宁省山洪致灾因子更为合适,因此构建了6 h综合利用分级暴雨强度及暴雨频次精细评估暴雨致灾危险性;山洪沟沟口高程、沟床比降及河网密度等资料可有效评估山洪孕灾环境敏感性;人口密度、耕地比例两个风险暴露度指标以及灾损敏感系数可大体评估承灾体的易损性;与历史山洪灾害空间和频率分布对比,山洪灾害的高发区与在本次风险区划高风险区基本吻合;精确到每个山洪沟风险区划的结果,提高了山洪灾害的风险区划精度,为辽宁暴雨诱发山洪灾害精准防御提供参考。
    • 邹凤钗; 陶小郎; 吕东; 尹彦迪
    • 摘要: 通过对万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时空分布和孕灾环境进行总结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万山区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数量百分比为75%、11.76%、11.76%、1.48%,规模以小型为主;2)时间分布上,由于地质灾害受降雨活动影响较显著,在5月至8月降雨量较大时较易发生。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地区,西部分布于大坪乡及鱼塘乡北部,主要出露以杷榔组为主的软质岩类碎屑岩地层,而东部主要分布于敖寨乡至黄道乡一线,主要出露清水江组变质岩地层;3)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从大到小分别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斜坡结构、降雨、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及水文地质条件。
    • 庞鹏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低山区,在暴雨、融雪以及地震等条件下研究区滑坡灾害会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从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P1滑坡滑动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形,轴线呈直线型,南北长150 m,东西宽85 m,体积约为16115 m3,为小型推移式滑坡,根据变形特征判断为推移式滑坡;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融雪入渗水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作用。
    • 葛鲁亮; 金菊良; 宁少尉; 周戎星; 周玉良; 陈梦璐
    • 摘要: 为揭示山东省干旱孕灾环境的自然背景和干旱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基于GIS的图层叠置方法对山东省干旱分布进行区域划分.首先根据山东省干旱成因选取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植被指数NDVI和气温4个干旱因子进行GIS栅格数据处理,得到相应的干旱因子图层;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干旱因子的权重,把上述归一化后的4个干旱因子图层进行加权叠置,得到综合干旱因子图;最后,将综合干旱因子图与山东省高程分布图层进行叠加,得到山东省5个干旱分区,即鲁西北平原北部的农业重旱区、鲁西北平原的南部和胶莱平原农业轻旱区、胶东半岛较湿润区、鲁中南山地丘陵湿润区、山东南部沿海区域的平原湿润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适宜干旱指标.该研究可为山东省干旱监测预警提供孕灾环境方面的理论支撑.
    • 庞鹏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低山区,在暴雨、融雪以及地震等条件下研究区滑坡灾害会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从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P1滑坡滑动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形,轴线呈直线型,南北长150 m,东西宽85 m,体积约为16115 m3,为小型推移式滑坡,根据变形特征判断为推移式滑坡;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融雪入渗水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作用.
    • 胡小康; 史培军
    • 摘要: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①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频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呈现增加趋势,近20 a来7.0级以下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有下降趋势.②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约60%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35%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③房屋损毁对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海拔、相对高程和坡度三者中相对高程对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贡献率最大.④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各个影响因子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 何坤; 胡卸文; 刘波; 周瑞宸; 席传杰; 韩玫; 张晓宇
    • 摘要: 川藏铁路某车站位于藏东南冻错曲沟谷内,处于泥石流集中暴发区.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对影响车站的泥石流群孕灾环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 表明:该区以发育包括10条暴雨型泥石流与2条冰湖溃决泥石流在内的泥石流群为特征,地形地貌、水源动力和物源对泥石流群的发育起主要控制性作用.泥石流沟的流域形态完整系数集中在0.15~0.55之间,多为长条形与栎叶形,沟床的纵比降整体偏大,有利于泥石流的水源汇聚和发生.而泥石流流域内的沟道岸坡坡度多为20° ~ 40°,相对有利于泥石流物源的补给.对该泥石流群中的12条泥石流沟进行动力学参数计算,分析其运动特征和发展趋势,认为该泥石流群的堆积扇普遍比较明显且未修建防治工程,在极端暴雨条件下,再次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最后评价了单沟暴发及冻错曲两岸对冲暴发场景下泥石流群对线路的潜在工程影响并给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线路在穿越泥石流沟部位布设排导槽或停淤堤进行束流归流,并对桥墩做好迎水面防块石撞击措施.研究结果对川藏铁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山区交通干线的合理选线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